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我院住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68例,其中经桡动脉途径100例(观察组),经股动脉途径16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PCI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出血和血肿、假性动脉瘤、血管闭塞、深静脉血栓)、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外周血管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明显低(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人治疗较经股动脉途径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3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105例,观察组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途径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穿刺部位出血情况、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一次动脉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出血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无一例发生死亡、紧急冠状动脉闭塞行旁路血管移植术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后桡动脉搏动良好,无局部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对有冠状动脉造影指征的住院患者120例,经桡动脉途径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如有冠状动脉病变则作进一步介入治疗。结果 120例患者中,117例成功穿刺桡动脉并完成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2例桡动脉痉挛穿刺失败而改行其他途径,1例因锁骨下动脉迂曲改行股动脉途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7.5%;造影成功率99.1%。29例成功植入支架。造影导丝通过不畅而换用亲水导丝成功12例。前臂轻中度血肿6例,桡动脉闭塞1例,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诊疗术对操作者有较高要求,但在积累一定经验后能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郭盛 《华西医学》2010,(10):1789-1791
目的评估经桡静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03年7月-2009年7月接受治疗的174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经典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穿刺时间、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病变能够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32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皮腔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经外周动脉穿刺,插管送导管前端至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通过造影准确的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狭窄程度和远端的冠状动脉血流通畅情况,并测定左室功能及使用球囊导管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后置入内支架达到血流通畅的目的。这项技术是一种微创诊治冠心病的非外科性手术疗法。现将我院2003年3月至2004年11月32例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部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减少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不适及严重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05例患者按常规方法进行桡动脉穿刺及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前、术中、术后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观察术侧上肢的皮肤颜色、血氧饱合度、腕围变化等方面的护理。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介入诊疗手术,术后1例患者发生术侧上肢肿胀明显,经减压、抬高手臂或上举及拆除包扎后得到改善,无一例手部发生缺血性坏死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有针对性地观察和预防性的护理,对于减少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明显不适及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总结了80例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与健康宣教等.认为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和预防性护理,对于处理患者术后不适及防止严重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52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针对性的全程护理.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手术,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穿刺成功率为98.1%,介入治疗成功率为98.6%.认为有针对性地观察和预防性的护理,对于减少经桡动脉行PCI患者的不适及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以来,我院行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经桡动脉途径对 2 5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血管并发症。结果  2例患者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2 2例患者置入了 33只支架 ,由术前狭窄 (86 .7± 8.4 ) %减至术后残余狭窄 (5 .8± 4 .6 ) % ,支架置入成功率 10 0 %。 2例出现桡动脉闭塞 ,1例术后出现前臂疼痛 ,未做处理痊愈。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需卧床 ,患者损伤小 ,止血方便 ,血管并发症少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PCI)的优劣,评价经桡动脉途径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7年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的3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途径分为两组,桡动脉组153例,男性102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63±11岁;股动脉组185例,男性131例,女性54例,平均年龄64±12岁,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造影成功率分别为96.7%、98.9%(P>0.05);曝光时间分别为8′54″±4′30″,6′45″±3′38″(P>0.05)。PCI的成功率分别为98.0%、98.9%(P>0.05);曝光时间分别为16′30″±7′20″,18′49″±4′30″(P>0.05)。严重并发症(死亡和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两组无区别,桡动脉组2例(1.3%)死亡,2例(1.3%)血肿,1例(0.7%)出现右侧桡动脉闭塞,1周后桡动脉搏动恢复;股动脉组局部出血总发生率为10.2%(19例),发生排尿困难需留置导尿18例(9.7%),拔管时迷走反射6例(3.2%)。死亡1例(0.5%)。两组住院时间分别为2.3±1.3 d和3.5±1.1d,桡动脉组住院时间较短(P<0.05)。结论: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依从性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邓少娟 《护理学报》2009,16(9):30-3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口的最佳包扎止血方法。方法将92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循证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循证组按照循证护理原则确定穿刺口包扎止血方法:用桡动脉止血带注气15州、定时减压、低压力水平维持8-12h包扎;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包扎止血。观察两种包扎止血方法术后手部肿胀、麻木、发绀,穿刺口渗血、血肿,桡动脉闭塞,血管迷走反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循证组手部肿胀、麻木、发绀和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两组局部渗血、血肿和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循证原则确定桡动脉穿刺口的包扎方法,能减少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可靠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达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TRBand止血带与Medplus止血带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TRI)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将198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RBand组(100例)和Medplus止血带组(98例)。2组患者均按Seldinger法穿刺成功后置入6F动脉鞘,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毕退出鞘管,分别用TRBand止血带和Medplus止血带压迫穿刺点。对2组患者穿刺点出血、周围皮肤损伤、手腕指肢肿胀情况及患者舒适度进行比较。结果TRBand组穿刺点出血、周围皮肤损伤和穿刺点未愈情况与Medplu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RBand组自觉舒适度程度低于Medplus组、手腕指肢肿胀情况高于Medplus组(均P〈O.05)。结论2种止血带均能有效止血,但Medplus桡动脉止血带更少出现远端肢体肿胀,弹性带的设计更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1例初诊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患者循证制定治疗方案。方法针对初诊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患者是否需要进行介入手术治疗的问题,计算机检索美国国家指南交换中心、TheCochraneLibrary、PubMed和MEDLINE,检索时限均从1990~2011年,获取并评价相关的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及诊疗指南等最佳证据,并用于临床治疗。结果共检出冠状动脉瘘治疗的临床指南1篇,不同相关问题的高质量证据文献3篇。结果显示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当前最佳治疗手段,根据所获证据和患者意愿,患者入院后即予完善相关检查,积极做好经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的准备。入院3天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及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多发左房微瘘,遂行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经皮冠脉介入弹簧线圈栓塞术治疗,并获成功,术后H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0.1g/d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术中及术后5天住院观察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对有症状的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患者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美国Angiotech公司研制的"威派(V+PAD)"股动脉无创止血贴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2009年1-6月,按便利抽样法抽取某院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患者10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威派"股动脉无创止血贴止血,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人工压迫止血法止血,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按压时间、下肢制动时间、患者的舒适度及渗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按压时间、下肢制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患者的舒适情况明显改善,无一例患者发生渗血。结论 "威派"股动脉无创止血贴止血效果确切,大大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同时也节省了护士的时间,是目前较理想的介入手术止血药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临床护理路径,并探讨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临床路径小组,制定择期PCI临床路径及相关指标。将2009年1-7月行择期PCI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根据临床路径表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缩短择期PCI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强化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满意率及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PCI术后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2例,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指导、康复活动指导等;对照组按护理常规护理。两组患者随访半年后对遵医行为进行评价,遵医行为分为完全遵医、部分遵医、不遵医,完全遵医和部分遵医按遵医计算,统计两组遵医率并将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总遵医率(90·38%)与对照组总遵医率(67·31%)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PCI患者术后遵医率,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对改善患者焦虑情绪的作用.方法 将600例PCI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护理.两组患者在PCI前后使用SAS量表进行焦虑评分.结果 两组在PCI术前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SAS评分为(31.7±1.7)、(42.9±1.2)分,术后3个月SAS评分为(29.2±2.1)、(39.3±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焦虑明显改善.结论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在PCI前后对患者的焦虑情绪作用显著,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