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女性,18岁,因“下腹痛1d”于2008年5月27日入人院。病史采集:14岁初潮,月经稀发,周期约为6个月,I。MP:2008年2月,未诊治。未婚,否认性生活史。入院前1d无明显诱因下腹隐痛。入院查体:T为36.3℃,P为72次/min,R为19次/min,BP为130mmHg/81mmHg。神志清,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子宫正常大小,轻压痛。左附件区可扪及一直径约10cm类圆形囊实性包块,压痛;右附件区未扪及异常。超声检查示,左侧盆、腹腔内类椭圆形低回声团块(12.4cm×5.7cm×13.4cm),界清,其内可见众多细小无回声区;  相似文献   

2.
单纯输卵管扭转临床罕见,至今少见有报道。本中心自1992年始共治疗3例,现报告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1.例1患者13岁,于1992年5月因剧烈运动后持续性下腹痛3d入院。查体:体温脉搏血压均正常,心肺肝脾均无异常。腹部平坦,全腹压痛,以左下腹为重,轻度肌紧张及反跳痛。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幼稚型。肛诊:子宫小,左侧附件区触及一囊性包块约5cm×4cm×3cm,触痛明显,右侧附件区无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B超提示:子宫呈幼稚型,左附件区可探及4.7cm×4.3cm的液性暗区有包膜。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性,38岁,住院号27022245,因“左下腹反复痛1年,加剧2d”于2007年8月18日入本院妇产科。病史采集:既往月经规则,有痛经史;LMP:2007年8月10日。11年前行剖宫产1次,人流2次;1年前出现左下腹阵发性疼痛,能自行缓解,未诊治。入院前2d,无明显诱因腹痛加剧伴、发热,本院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左后方探及一16.8cm×11.3cm×8.7cm液性为主的混合性团块。入院查体:T37.1C,P84次/min,R21次/min,BP118mmHg/72mmHg;神志清楚,心、肺(-);腹平,腹肌稍紧张,左下腹压痛明显,反跳痛可疑,肠鸣音正常。  相似文献   

4.
例1女,34岁,因同房后下腹痛1d入院.腹痛呈持续性坠痛,入院后减轻.无痛经史,孕3产1,剖宫产.查体:腹软,右下腹压痛,麦氏点无明显压痛,子宫及左附件未及异常,右附件触及7cm×6cm×6cm质韧包块,压痛,边界清, 活动好.超声示右附件区囊肿7.2cm×6.8cm×6.6cm,内透声差并见分隔,入院诊断:右卵巢肿瘤蒂扭转.于次日手术探查见:子宫及双输卵管无异常,左卵巢4cm×4cm×3cm,表面有2cm×1cm×1cm囊肿,右卵巢7cm×7cm×6cm,表面有6cm×5cm×5cm囊肿,另一囊肿已破裂约4cm×4cm×3cm,囊液成巧克力样,剥除3个囊肿,探查阑尾无异常.病理检查: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3岁,因下腹部疼痛半月于2008年4月3日入院。绝经3年,半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下腹部持续性胀痛,去当地妇保院就诊,B超检查示:左附件区5.3cm×5.4cm×4.6cm低回声团块,予菌必治氟罗沙星针静滴抗炎治疗一周后疼痛缓解,于2008年4月1日在本院复查,B超示:左附件区5.4cm×5.6cm×4.8cm低回声团,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性,53岁,住院号171781,因“发现盆腔包块4^+年,腹胀半年”于2008年4月18日入院。病史采集:平素月经规律,2-0—4—2,4年前超声检查发现一直径约15cm盆腔包块,患者拒绝手术,经消炎治疗后腹痛缓解,未定期复查。于1年前绝经。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如孕8^+个月。妇科检查:宫颈光滑,宫体及附件包块巨大,耻骨联合上方一巨大包块占据整个盆、腹腔,上缘达剑突下,两侧至腋前线,表面光滑、质硬、无压痛、不活动。超声示下腹部30.0cm×18.1cm混杂回声,边界清,子宫前位,约为6.9cm×2.7cm×3.5cm,肌层回声均匀,宫内膜线居中,内膜不厚,宫腔未探及异常,考虑来源于附件包块。CT示下腹一28.8cm×14.8cm×34.0cm混杂密度影,边界清,病灶密度不均匀,  相似文献   

7.
患者1 女性,41岁,因"经期延长伴腹水半年,检查发现盆腔包块1 d"于2013-02-20入本院.病史采集:患者既往月经规则,G2P1A1,有"肺结核"病史,曾行抗结核药物治疗,否认其他慢性病史及手术史.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子宫稍大,有压痛,表面欠光滑,活动欠佳,边界尚清,左侧附件区可扪及5 cm×4 cm包块,右侧附件区可扪及3 cm×3 cm包块,形状欠规则,质地稍硬,表面凹凸不平,活动度差,与子宫分界不清,无压痛及反跳痛.辅助检查:超声检查提示双侧附件区混合回声包块.盆腔造影提示考虑盆腔结核与卵巢癌鉴别(前者可能性较大),腹水.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3岁,因“继发性痛经1年半,加重,伴月经量增多2个月”于2006年11月18日入院。妇科查体:外阴未婚未产式,发育正常,无色泽缺失,无赘生物。肛查子宫,如孕3个月。后壁饱满,活力,压痛,形状规则,双侧附件均增厚,无压痛,边界不清。宫骶韧带质韧,未及结节。超声检查:子宫前位,前后径约5.4cm,内膜厚0.3cm(单层),后壁肌壁间查见3.4cm×3.1cm×4.3cm稍强回声,边界不清。右附件查见4.4cm×4.6cm×4.3cm囊性占位,内充满细弱光点。左附件查见4.8cm×4.1cm×4.5cm囊性占位,内充满细弱光点。术前诊断为:子宫腺肌症,双附件囊性占位(疑为巧克力囊肿)。治疗:全麻下行“子宫全切术+双侧卵巢囊肿剥除术+盆腔异位结节清除术”。术中见子宫如孕2^+个月,形状规则,丰满,以前壁为主。双卵巢均有约6cm×7cm×7cm囊性包块,内容巧克力样液。左侧为分隔状,包块均与同侧输尿管粘连,屈曲于子宫后方与子宫后壁、阔韧带后叶及后腹膜粘连。阔韧带下段及后腹膜近骶韧带侧及宫骶韧带均粘连增厚,解剖结构欠清。双骶韧带表面粗糙质韧。打开后腹膜,游离部分输尿管,见右侧闭孔淋巴结增大,内容巧克力样液,表面0.5cm紫蓝色结节。切除后送病检,病检证实右闭孔淋巴结及周围组织有宫内膜异位。术后诊断:子宫腺肌症,双卵巢巧克力囊肿,盆腔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痊愈后出院。  相似文献   

9.
1病例资料
  例1女,36岁,因下腹胀痛2个月,检查发现盆腔肿物6 d,于2012年11月6日就诊于我院妇科。近十天饮食差,睡眠欠佳。大小便未见明显异常,平素月经规律,孕0产0。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黏膜弹性好。宫颈肥大,Ⅰ度糜烂样改变,子宫前位,正常大,活动度尚可,子宫右上方可触及一体积约10 cm×10 cm×8 cm的囊性包块,活动度尚可,轻压痛,无反跳痛。左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异常。彩色超声示子宫前位,正常大,宫颈4.8 cm×4.3 cm,回声不均,内见3.8 cm×3.6 cm不均质稍强回声,其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血流阻力指数(RI)0.6。右附件区见8.9 cm×6.4 cm无回声区,紧贴其内壁见2.9 cm×1.4 cm乳突状强回声。左卵巢未见明显异常,左附件区未及明显包块。盆腔积液厚2.0 cm。血红蛋白83 g/L。入院后行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回报(宫颈)腺体呈乳头状增生,部分细胞有异形性,不能完全除外肿瘤。遂行宫颈锥切术后送病理回报考虑为宫颈原位腺癌,北京301医院会诊(病理会诊号E1202857)结果:(宫颈)高度疑为浸润性腺癌。临床诊断:宫颈腺癌ⅠB期,盆腔包块,中度贫血。纠正贫血并术前备血等术前准备充分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正常大小,宫颈增粗,直径约4 cm,宫旁无浸润,右侧卵巢增大,呈囊性,体积约8 cm×6 cm×6 cm,左侧卵巢体积约为4 cm×3 cm×3 cm,右侧输卵管未见明显异常,探查右侧卵巢过程中有黏液流出,将切除的左侧卵巢和剥出的右侧黏液性肿瘤送快速病理,回报(左侧卵巢)黏液性肿瘤,考虑为交界性黏液性肿瘤。右侧卵巢黏液性肿瘤,考虑为黏液性囊腺瘤,局部呈交界性改变。决定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结果:宫颈高分化腺癌浸润宫颈深层,累及子宫内膜。双侧卵巢黏液性肿瘤,大网膜未见癌转移,(双侧)输卵管未见癌转移。宫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癌胚抗原(CEA)阴性、肠道上皮特异性基因2(CDX2)阴性、波形蛋白(Vimentin)阴性、P16阳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雌激素受体(ER)阴性、细胞增殖因子(Ki67)阳性率10%、P53阴性。卵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宫颈一致,考虑为宫颈高分化腺癌转移。术后转放疗科给予放疗+化疗。定期随访至今无复发。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性,45岁,2007年8月体检,常规静脉血化验正常,乳腺彩超未见异常,腹部彩超提示:肝内3个低回声占位病变,最大为3.8cm×3.6cm,最小为2.0cm×2.0cm。同日行MRI,诊断(编号:7297)为:肝内多发血管瘤。考虑血管瘤可能与雌激素替代治疗有关(因卵巢切除后,更年期症状较重,在严密随访下行雌激素治疗15个月,症状明显缓解),于是停药观察。2008年2月彩超复查:肝内血管瘤无增大和缩小变化(患者于本院术前及术后经同一位资深医师复查彩超5次。病史采集:因“子宫平滑肌肉瘤Ⅰ期”于2005年11月18日在本院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切除术”(病案号470968),术中顺利,术后恢复良好,7d后拆线、出院。术后病理学检查示:子宫平滑肌肉瘤,手术切缘和双附件、淋巴结未见瘤细胞。术后患者未行化疗等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1.
1病例介绍 患者,女,44岁,妇科检查时发现盆腔包块1个月入院,专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式,阴道畅,黏膜正常,宫颈轻度糜烂,宫体增大如孕4个月大小,无压痛,双侧附件未见异常。盆腔B超检查提示:子宫127cm×76cm×75cm大小,形态规则,前壁可探及-63cm×70cm大小的较强回声团,边界尚清,内部回声不均,提示: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12.
患者27岁,已婚。因阴道不规则出血1个月检查发现盆腔肿物15d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此次为月经干净后7d无诱因阴道出血如经量颜色较鲜红,无其他不适症状,经服用止血药物后5d血止,在当地检查发现盆腔肿物来我院。入院查体:体温,脉搏,血压,心、肺、肝、脾均无异常发现。妇科检查:子宫前位,大小正常,宫体左侧可触及实性包块如鸭蛋大小,质硬,无压痛与子宫粘连。右附件区无异常。超声提示,于子宫左侧探及实性肿物6.2cm×5.6cm×4.8cm,边界清晰,内为实性中等回声,COF无血流信号,该肿物与子宫及左卵巢紧邻。血CA1254.1u/L、AFP7.5μg/L、血沉10mm/h。其余各项检查均正常。  相似文献   

13.
卵巢妊娠1例     
患者女性,29岁。G3P1^+1,平素月经规则,LMP2006年8月20日,月经量、性状、周期、持续时间正常。因不规律下腹痛半年,加重10^+ d,阴道流血5^+ d,于2006年9月6日入院。患者1年前安避孕环,半年后取出,之后出现下腹痛,呈持续性隐痛。8^+ d前来本院就治,诊断为“盆腔炎”。5^+ d前,超声提示:左附件区查见囊性占位5.9cm×4.8cm×3.1cm,部分囊壁内可见宽约3cm稍弱回声,内有较多网絮状回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陈更越 《现代保健》2008,(36):71-71
患者45岁,主因发现盆腔肿物2年,伴下腹痛20天于2007年5月12日入院。患者于两年前在笔者所在医院B超提示左附件畸胎瘤,10cm×9cm×9cm,无月经改变及不适。近20天自觉肿物增长伴下腹阵发坠痛、尿频而住院要求手术。查体:T36.7℃,P80次/min,BP130/80mmHg,一般情况好,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妇科检查: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质中等,无压痛,活动可,子宫左后方可及20cm×18cm×16cm囊实性肿物,不活动,无压痛,边界清,余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5.
患者1女性,16岁。因“下腹持续性疼痛7d”于2009年1月5日在本院就诊。病史采集:既往月经规律,周期约为28d,无停经史。腹痛不伴发热,月经周期后期,自服阿莫西林,未见效。门诊彩超示,子宫大小及形态正常,左附件区探及一囊性包块(4.7cm×4.6cm×3.7cm),内可见实性回声。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肿瘤标记物CAm及AFP正常。入院后诊断为卵巢肿瘤扭转。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左卵巢(5cm×5cm×3cm)有一呈紫黑色囊肿(3cm×3cm×3cm),行“囊肿剥除术”,见囊肿内有黄体组织及陈旧性凝血块,术后病理学检查为卵巢出血性黄体。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27岁,不规则阴道少量流血35~40d伴下腹隐痛,低烧2周入院。查体,T:37.5℃,P:92次/分,Bp:11.8/7.9kPa,下腹部压痛(+),移动性浊音(-)。妇科检查:无明显停经史,阴道畅,见少量血迹,宫颈光滑,举痛阳性,子宫正常大小,压痛(+),右附件(-),左附件下可及5cm×4cm×3cm大小包块,界限不清,不活动,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WBC12.4×109/L,Hb102g/L,RBC1.98×1012/L,尿HCG弱阳性。B超检查:子宫大小为6cm×3.8cm×5.2cm,外型不规则,表面光滑内回声均,子宫直肠窝见积液,深2.9cm,积液内见密集不均的细点状回声,左附件增厚,右附件未见占…  相似文献   

17.
患者 女性,21岁,因“青春期月经未来潮”于2007年6月来本院就诊。病史采集:青春期发育后月经未来潮。16岁时外院妇科及腹部超声检查诊断为“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原发性闭经,无周期性下腹疼痛。妇科检查:第二性征发育良好、乳房饱满、腋毛发育正常;外阴发育良好,会阴,大、小阴唇,阴蒂正常,尿道口存在。阴道前庭见处女膜痕,可及一1.5cm浅窝,无阴道。肛查:盆腔空虚,未及子宫,触及2cm×2cm结节,余无异常。超声检查:耻骨上方未见明显子宫声像,见16mm×17mm×1mm中低回声区,内未见宫腔内膜线。耻骨上方偏右侧见33mm×32mm×28mm无回声区,提示:①无正常子宫;②耻骨上方偏右侧囊肿,可能来源于卵巢;⑧左侧卵巢无明显异常。入院诊断:①生殖道发育畸形;②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处理方案:①完善实验室检查(染色体、性激素系列检查等),了解卵巢功能,及时确诊;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52岁,因“不规则阴道流血1年”于2005年3月20日入本院妇产科。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扪及,腹部未触及肿块。妇科检查:外阴已产型,阴道畅,有少量血迹,宫颈光滑,子宫后位,大小正常,质软,左附件区扪及直径约6cm包块,实性感,边界清楚、活动,质地偏软。超声检查提示:宫腔内45mm×38mm回声光团,左附件区68mm×42mm低回声肿块。诊刮病理检查:子宫内膜腺癌。拟诊子宫内膜癌累及左卵巢癌。于2005年3月26日行广泛性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及盆腹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子宫增大,8cm×5cm×4cm,形态规则,剖视见宫腔内后壁直径为4cm包块,呈灰白色,鱼肉状,质脆;左卵巢增大,6cm×5cm×5cm,呈灰白色,结节状,表面无破口,质中偏软,切面实性,呈灰白色;右侧卵巢外观形态、大小正常。术后病理组织学切片显示:子宫内膜低分化腺癌,子宫深肌层可见癌栓,盆腔及腹主动脉旁各组淋巴结呈阴性。免疫组化:宫内膜腺癌ER(+)、PR(+);左卵巢小细胞恶性肿瘤,NSE(-)、SYN(-)、EMA(-)、LCA(+),支持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最后诊断:子宫内膜腺癌合并卵巢原发性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19.
例1女,16岁,因发现左额部肿块1年,伴头痛1月余于2011年8月5日入院。查体:左额部可见2.0cm×2.0cm大小局部皮肤略肿胀,压痛阳性。头颅CT显示:左额颅骨缺损,大小2.0cm×0.5cm。入院后行包块切除术及颅骨修补术,术中见额骨颧突处有一缺损区范围约2.0cm×1.5cm,病变组织大小约2.0cm×1.5cm,前额正中可见小孔状颅骨缺损,未特殊处理。术后常规病检回报示:(左颞、前额)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于术后10d伤口I/甲愈合,出院诊断为:颅骨多部位嗜酸性肉芽肿,随访7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20.
徐友萍 《工企医刊》2007,20(4):52-53
1病历摘要患者32岁,孕2产1。因“停经70天,阴道少量流血5天”于2007年6月30日入院。该妇平素月经规则15(4~5)/(40~50),末次月经2007年4月20日。停经65天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无腹痛,入院后查尿HCG弱阳性,B超提示:子宫前位,大小56×44×47mm,共宫内回声均匀,子宫内膜厚12mm,左侧附件见28×24的异常回声,内见12×14mm的液性暗区,盆腔见约10mm的液性暗区。妇检:宫颈抬举痛,子宫软,左侧附件区增厚,有压痛,阴道后穹窿穿刺未抽出明显的不凝固血液。血β-HCG658.2IU/L。诊断为“异位妊娠”。根据患者32岁(1)妊娠包块直径<3cm;(2)无明显内出血;(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