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菌素药敏纸片用于肠道细菌的药敏试验在临床实验室常规检验中已较普遍应用。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则由于培养基主要为液体,且生长缓慢,故长期来无法用药敏纸片做药敏试验。为使简单易行的药敏试验能用于钩体上,我们用药敏纸片在试管中对黄疸出血群钩体进行了药敏试验的研究,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暗视野显微镜、灭菌10×100mm试管、灭菌刻度吸管和柯氏培养基等。  相似文献   

2.
目前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的保存多用液体培养基或半固体培养基定期连续传代的方法,此种方法不仅耗时费力,且易引起菌种污染及错乱,菌种亦易因多种理化因素影响迅速死亡而造成丢种现象。液氮在冻存细胞、病毒及冷冻外科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借此经验,我们对10个菌群共  相似文献   

3.
汪芝满  焦贤春  王康 《安徽医药》2005,9(6):456-456
目的通过观察痰标本在结核分支杆菌生长因子培养基中生长情况,探讨结核分支杆菌生长因子培养基的特点.方法将痰标本进行中和处理,分别接种在结核生长因子、传统罗氏、BACTEC460培养仪上观察.结果141例痰标本平均初生长时间:生长因子培养基(6.98±0.68)d、BACTEC460培养仪(8.4±0.18)d、改良罗氏培养基(29.3±5.21)d.阳性率和污染率情况:生长因子培养基阳性率56.7%、污染率3.5%,BACTEC460培养仪阳性率56.0%、污染率5.0%,罗氏培养基阳性率49.6%、污染率3.5%.结论结核分支杆菌生长因子培养基具有培养速度快、阳性率较高,可以克服罗氏培养基培养时间长,BACTEC460培养仪成本昂贵等缺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们试图用无血清或无蛋白培养基来培养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吐温在培养基中作为钩体代谢的碳源.市售的吐温含有未酯化的脂肪酸、聚乙二醇和其他副产品,这些物质能阻碍钩体的生长发育.本文作者报告了用分溶方法对吐温40、60和80进行脱毒处理,及钩体在用脱毒吐温替代炭处理吐温的Bey和Johnson全综合无蛋白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5.
作者用臂钩端螺旋体黄疸出血群哥本哈根型的一个菌株制备了核糖体。方法是用EMJH培养基(改良白蛋白吐温80培养基)接种菌种后培养六天,经30,000g离心30分钟收集菌体,以pH7.4的100mM磷酸盐缓冲液洗涤一次,再混悬于含有50mM氯化镁,0.25%十二烷基硫酸钠和2μg/ml核糖核酸酶的pH7.4的20mM磷酸盐缓冲液中,于-25℃以高压使钩体破碎。用差示离心收取核糖体。经0.22μg滤膜过滤除菌,在分光光度计上标化,结果为1/50稀释的核糖体悬  相似文献   

6.
早期的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菌苗由于培养基中含有动物血清,常引起严重的临床反应。以后很多学者致力于化学成份明确的无蛋白培养基的研究。本文报道用无蛋白(PF)培养基中生长的波莫那型和哈勒焦型钩体制备的菌苗,对兔和豚鼠的凝集原性、免疫原性、热原性和皮肤毒性。  相似文献   

7.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钩体)血清型别复杂,宿主动物种类繁多,调查本地区钩体菌型及其分布,是对钩体病进行有效防制的一项基本工作。贵州省自1958年首次在贵定县从病原学证实本病存在~(1)之后,一些县市相继发生流行,并先后从病人及黑级姬鼠等动物中分离到钩体菌株。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处理的吐温配制的无蛋白综合培养基用于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的培养,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脂肪酸是钩体生长的能源,吐温  相似文献   

9.
钧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以鼠类和家畜患病为主,人与动物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的急性传染病。1962年经血清学调查及病原体分离已证实天津有钩体病及动物宿主存在。1964年市郊雨后又有钧体病爆发,并从病人及家畜中分离到病原体,  相似文献   

10.
α_1-酸性糖蛋白(AGP)手性键合相,特别是第二代的 Chiral-AGP 柱,很适于分离某些酸性、碱性及非质子化药物对映体。本研究将该柱用于氟美西诺(Ⅰ)等。α-乙基二苯基甲醇衍生物及氨基酸衍生物对映体的分离,并对地尔硫(Ⅱ)作了对映体纯度测定。色谱条件 Chiral-AGP柱(100×4.6mm);α-乙基二苯基甲醇衍生物及(Ⅱ)对映体的分离采用含10%异丙醇的磷酸盐缓冲液(pH7)作流动相,氨基酸衍生物对映体的分离采用含1%异丙醇的磷酸盐缓冲溶液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培养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方法需加入兔血清,培养基中含有血清成份,用以制造菌苗可诱发过敏反应.60年代中期以来,人们就致力于钩体无蛋白培养的研究.最近Bey等研究成功一种无蛋白培养基,已取得较好的结果.本文作者对它进行了一些改进,并作出客观评价.培养用菌株:黄疸出血型Verdun株、犬型Chiffon C7株、波摩那型波摩那株、塔拉索夫型Perepelecin株和流感伤寒型莫斯科V株.  相似文献   

12.
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为一种较脆弱的微生物,易受理化因素的影响迅速死亡。菌种的保存,目前多采用液体培养或半固体培养、定期连续传代的方法。此法工作量大,易造成菌种污染、丢失及错乱,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七十年代初,Turner介绍了钩体液体培养物加豚鼠全血以橡皮塞密封,菌种可保存1—12年。对此我们参照Turner法,用培养好钩体的液体培养物加盖橡皮密封,对134株钩体进行了保存七年的试验,结果初步如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沙门菌科玛嘉显色培养基(简称CAS)和传统WS培养基在健康人群体检中沙门菌检测的效果。方法用上述两种培养基对917件肛拭标本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比较其分离效果。结果从917件标本中,共分离出18株沙门菌,WS培养基的阳性率为0.55%,CAS培养基的阳性率为1.42%(χ2=6.13,P<0.0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AS培养基可提高沙门菌的检出率,是理想的沙门菌选择性培养基,推荐使用CAS作为分离沙门菌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4.
α_1-酸性糖蛋白柱拆分布洛芬对映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使用α1 酸性糖蛋白手性固定相 (α1 AGP)拆分布洛芬对映体。方法分别以异丙醇、甲醇、乙腈为有机改性剂 ,考察了有机改性剂的种类、浓度、磷酸盐缓冲液的 pH值及流速对对映体拆分的影响。结果布洛芬对映体在AGP柱上的最佳分离条件是 :流动相为甲醇 10mmol·L-1磷酸盐缓冲液 (V∶V =1∶99,pH7 0 ) ,流速为 0 3mL·min-1,柱温 30℃。结论布洛芬对映体可以在AGP固定相上得到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及其某些免疫学特性。试验用菌株为克力马托斯型 Kyoto 株和犬型 HondUtrecht Ⅳ株,均用综合培养基培养。钩体脂多糖抗原以90%酚在55℃下提取,再进一步用酒精加至50~80%提纯。  相似文献   

16.
抗生素生产受发酵培养基内氮碳源及磷酸盐的影响。在补料分批培养中,流加培养基成分、前体或完全培养基往往可延长所需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期,从而达到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弧菌属引起急性感染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本文报道1997年1月~12月我院临床送检321份标本进行分离,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临床各科送检标本。 1.2 培养基(1)5%羊血琼脂,(2)麦康凯,(3)SS琼脂,(4)TCBS琼脂,各种生化反应培养基。 1.3 分离 将粪便分离于培养基,其他标本分离于血平板,35℃18~24小时,挑取可疑菌落转种克氏双糖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胃癌原发灶、转移灶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体外药敏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为实现胃癌个体化化学疗法(化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来手术切除的36例胃癌病人肿瘤组织、转移淋巴结标本和外周血标本,采用MTT法分别检测氟尿嘧啶(FU)、顺铂(CDDP)、奥沙利铂(L-OHP)、伊立替康(CPT-11)、氟尿嘧啶+顺铂和氟尿嘧啶+奥沙利铂6种方案对3种不同组织细胞的抑制率。结果:3种不同组织细胞对6种化疗方案的敏感性,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转移淋巴结和癌组织细胞对4种化疗方案(FU、L-OHP、CPT-11、和FU+L-OHP)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转移淋巴结与癌组织细胞对5种化疗方案(FU、CDDP、L-OHP、CPT-11和FU+L-OHP)的敏感性呈正相关,而转移淋巴结细胞与PBMCs以及癌组织细胞与PBMCs仅对部分化疗方案的敏感性呈正相关。结论:肿瘤术后病人根据转移灶药敏结果指导个体化化疗具有科学性。根据原发灶体外药敏结果指导化疗亦可能获得相同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绿色环保材料为基础,在温和的条件下合成了水溶性的L-半胱氨酸包覆的锰离子掺杂的硫化锌量子点(L-Cys/ZnS:Mn2+QDs),并以此为荧光探针建立了测定抗癌药物氟尿嘧啶(FU)的新方法。方法:研究了FU对L-Cys/ZnS:Mn2+QDs荧光的淬灭作用并阐述了可能的作用机理。实验还考察了缓冲液体系、pH、反应时间、量子点浓度等多种因素对测定FU的影响。结果:在磷酸盐(pH6.5)缓冲溶液中,L-Cys/ZnS:Mn2+QDs浓度为1.6×10-4mol.L-1时,FU在1.0~85μg.mL-1的浓度范围内对量子点的荧光强度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且体系的荧光强度变化与溶液中氟尿嘧啶的浓度符合斯特恩方程,线性方程为:Y=0.01059C+0.9757(r=0.9988);猝灭常数为1.377×103L.mol-1;检出限为0.38μg.mL-1。将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FU注射液的分析,获得满意结果,FU的加样回收率为99.2%~100.0%。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望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标记物用于体内药物的示踪和测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了无机磷酸盐对弗氏链霉菌(S.fradiae NRRL 2702)生物合成泰乐菌素(tylosin)、胞内腺苷酸水平、能量负荷和合成泰乐交酯(tylonolide)前体有关酶活性的影响。在生产期中,增加无机磷酸盐的水平(2.3、4.6和9.2g/l),菌体代谢未受影响,细胞干重和抗生素合成都未变化。生长最适磷酸盐浓度常常对抗生素合成产生抑制效应,基础培养基中的磷酸盐浓度达4.6g/l,泰乐菌素的合成就受到明显抑制,胞内腺苷酸水平明显增加,整个发酵过程中,水平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