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格列美脲与罗格列酮药物对2型糖尿病中老年人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血FAA的影响。方法141名2型糖尿病中老年人患者分为格列美脲与罗格列酮治疗组,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游离脂肪酸(FFA),免疫反应胰岛素(IRI)、真胰岛素(SI)、胰岛素原(PI)水平,计算PI占总胰岛素比例,并比较治疗前后HOMA模型中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的变化,分析血糖下降对胰岛素抵抗。结果(1)两治疗组FPG、HbAIC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治疗后两组HOMA-IS均有较明显上升,格列美脲组上升72%;罗格列酮组上升57%,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HOMA—IR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格列美脲组下降15%;罗格列酮组下降32%,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异(P〈0.05)。(3)格列美脲与罗格列酮两治疗组与治疗前血清游离脂肪酸(FAA)均有较显著下降,分别为(P〈0.01、P〈0.001),两治疗组间比较,罗格列酮组血FAA比格列美脲组为低,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服格列美脲者空腹PI及SI水平均略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服罗格列酮者空腹血清PI及SI水平均略有上升,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HOMA模型计算,服用格列美脲及罗格列酮的患者HOMA-IS均有显著上升,HOMA-IR显著下降,都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分泌功能,有较好胰外作用和降低血清FAA作用。因二者药理作用机制不同,格列美脲在改善患者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比罗格列酮好,但罗格列酮在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降低血FAA优于格列美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期肥胖与睡眠时间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269名体重指数(BMI)≥23kg/m^2的7~15岁单纯性肥胖儿童按BMI不同分为三组:A组(23≤BMI〈25)57名,B组(25≤BMI〈30)164名,C组(BMI≥30)72名。对肥胖儿童及120名正常健康儿童分别记录睡眠时间。所有肥胖儿童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对照组中70名儿童测定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胰岛素(FINS),均分别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HOMA-IS)。结果3组肥胖儿童的睡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FBG、FINS和HOMA-IR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肥胖B组和C组HOMA-IS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3组肥胖儿童之间、A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儿童期肥胖影响因素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时间对肥胖有影响(P〈0.05),对胰岛素抵抗影响因素做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值对HOMA-IR和HOMA-IS均有影响(P〈0.05),且BMI增加一个单位,HOMA-IR和HOMA-IS则分别随之增加0.261个单位和11.054个单位。结论睡眠时间减少者更易发生肥胖;BMI与胰岛素抵抗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随着BMI的增加发生胰岛素抵抗的风险亦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并进行疗效对比.方法 4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运动治疗基础上随机给予二甲双胍片500 mg,2次/d,即二甲双胍组(24例),给予罗格列酮片4 mg,1次/d,即罗格列酮组(24例),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结果 在两组患者取得相当降糖疗效基础上,二甲双胍组和罗格列酮在治疗后空腹和馒头餐后C肽水平均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IR亦有降低,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两药物治疗前后血游离脂肪酸水平未见显著差异,但二甲双胍在降低餐后胰岛素、改善IR方面没有罗格列酮明显.结论 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都可降低IR和改善β细胞功能,但罗格列酮降低IR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内分泌、生殖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各30例,罗格列酮组口服罗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二甲双胍组口服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两组的用药时间均为12周,分别比较两组用药前后的体重指数(BMI)、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游离睾酮(T);通过B超检查评估排卵率。结果:①治疗后二甲双胍组患者BMI降低(P<0.05),罗格列酮组患者BMI轻微上升(P>0.05),两组治疗后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h胰岛素(INS2h)均降低,罗格列酮组FINS、Homa-IR及INS2h的下降幅度大于二甲双胍组(P<0.05)。③两组治疗后LH、LH/FSH、T均下降,罗格列酮组T的下降幅度比二甲双胍明显。④两组治疗后卵巢的排卵功能有改善,妊娠率提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均可增强克罗米芬的促排卵疗效,提高妊娠率。罗格列酮改善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纠正高雄激素血症优于二甲双胍,适用于胰岛素抵抗较严重的PCOS患者;二甲双胍有降低体重的作用,无潜在致畸作用,治疗费用低廉,适合临床首先选用。  相似文献   

5.
熊炜燊 《现代保健》2013,(22):49-50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不同体重指数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体重指数分成两组,肥胖组和正常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胰岛素泵进行强化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18个月后对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进行分析。结果:肥胖组患者治疗前后HOMA-β、HOMA-IR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HOMA-β、HOMA-IR与疗效基线值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18个月后随访结果发现,两组患者的HOMA-β、HOMA-IR与疗效基线值相比仍显著下降(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不同体重指数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均有改善作用,而且具有长期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廖明  罗和平  张清生 《现代保健》2008,(36):157-158
目的研究胰岛素增敏剂马来酸罗格列酮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胰岛素增敏剂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30例。结果本组30例病人中,FBS、2hPBS、TG、TC、HbAlc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胰岛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可作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减少胰岛素抵抗,保护β细胞的一线药物和药物联合治疗中的基础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与孕妇铁代谢水平的相关性。方法:856例孕妇按血糖筛查和糖耐量试验筛选出GDM孕妇26例,随机选择糖耐量正常孕妇2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孕妇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 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P)、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评价胰岛素抵抗水平,并对两组孕妇的相应指标作对比和相关分析。结果:GDM组孕妇FPG、F ins、HbA1C、HOMA-IR、SI、SF和T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空腹C肽、TIB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GDM组孕妇血清SF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HOMA-IR值相关。结论:铁代谢与GDM患者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适当降低铁储备可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7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良好控制血糖、血压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罗格列酮4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不加罗格列酮,共12周;治疗前后监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CRP,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RP、UAER、IRI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够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和CRP水平,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邱斌  施利群 《工企医刊》2010,23(2):9-10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口服磺脲类降低糖药失效的Ⅱ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经口服磺脲类降糖药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控制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3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6例采用胰岛素联合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对照组66例单独用胰岛素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胰岛素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12周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的下降(P〈0.01),治疗组胰岛素每日需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口服黄脲类药物失效Ⅱ型糖尿病患者可联合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可使血糖得以良好的控制,临床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对伴早期肾病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UAE)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马来酸罗格列酮4mg/d,另一组给予二甲双胍750mg/d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UAE、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及血清炎症标志的变化。结果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组治疗后UAE、甘油三酯和高敏C反应蛋白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前后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因此可能对糖尿病血管病变具有临床益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尿酸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4月-2017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71位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痛风的临床表现分为A组和B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超灵敏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组研究对象进行检测,观察分析各组的hs-CRP水平、空腹血糖(FPG)、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和β细胞分泌(HOMA-IS)指数的差异。结果 3组的血尿酸和尿尿酸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A、B 2组的hs-CRP、FPG、Fins、HOMA-IR指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其HOMA-IS指数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之间的hs-CRP、FPG、Fins、HOMA-IR指数、HOMA-IS指数两两相比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和患者的BMI指数(r=0.53)、血尿酸水平(r=0.62)、FIns(r=0.58)和HOMA-IR指数(r=0.71)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对于高尿酸血症患者而言,其血清hs-CRP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存在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一个监测指标,为临床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多囊卵巢综合征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附7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表现及干预治疗的结果。方法:将7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A组单为饮食加运动组,B组为饮食运动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组,C组为饮食运动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治疗组,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LH/FSH的比值,血睾酮(T),血脂分析,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OGTY2h血糖,2h胰岛素,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结果:治疗6个月后,B组BMI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BMI变化不明显。A组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B组、C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LH、LH/FSH、T、空腹胰岛素、OGTT2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下降,A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C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和运动可作为PCOS患者的基本治疗,但需加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更能达到临床疗效,罗格列酮比二甲双胍更能改善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适用干胰岛素抵抗较严重的PCOS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妈富隆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伴胰岛素抵抗(EP伴IR)的疗效及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IGFBP-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7月该院收治的96例EP伴I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分组后对照组有3例患者因病情加重、恶化,为保证患者的安全,故予以剔除,即对照组45例,观察组48例。两组均给予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术后,对照组给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给予妈富隆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首次月经时间及复发情况,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清IGF-1、IGFBP-1水平,并评定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 67%,高于对照组的75. 56%(P0. 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首次月经时间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 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FPG、FINS、HOMA-IR水平及血清IGFBP-1水平均下降,而血清IGF-1水平均升高(P0. 01);治疗后,观察组FPG、FINS、HOMA-IR水平及血清IGFBP-1水平较对照组更低,而血清IGF-1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 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妈富隆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伴胰岛素抵抗,能够有效提高血清IGF-1水平,降低IGFBP-1水平,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状况,并增强子宫稳定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对伴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伴有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68例(试验组)和不伴有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68例(对照组),试验组给予罗格列酮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对照组不给予罗格列酮治疗,其他与试验组相同。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计算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观察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脂联素、瘦素、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3.90±0.87比2.15±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BMI、瘦素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试验组:(25.41±1.01)kg/m2比(30.11±1.51)kg/m2、(0.25±0.08)μg/L比(0.44±0.11)μg/L;对照组:(26.68±1.12)kg/m2比(30.55±1.42)kg/m2、(0.23±0.10)μg/L比(0.39±0.23)μg/L],脂联素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试验组:(1.39±1.10)μg/L比(0.89±0.15)μg/L;对照组:(1.42±1.05)μg/L,L比(0.91±0.44)μg/L],而且试验组治疗后HOMA-IR(2.09±0.6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炔雌醇环丙孕酮能够改善PCOS患者的代谢紊乱指标,对于伴有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加用罗格列酮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妇女空腹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s)19、2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及影响血清FGF-19、FGF-21水平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孕妇115例,根据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结果正常与否分为GDM组55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对其一般资料、空腹血清FGF-19、FGF-21、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islet beta cell function,HOMA-β)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GDM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FGF-21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FGF-19水平、HOMA-β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GF-19与孕前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FGF-21呈负相关(P0.05),与HOMA-β呈正相关(P0.05),血清FGF-21与孕前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呈正相关(P0.05),与HOMA-β、FGF-19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空腹血糖、HOMA-IR、空腹胰岛素是影响血清FGF-19水平的主要因素,空腹血糖是影响血清FGF-21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血清FGF-19、FGF-2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关系密切,可能在GDM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和脐血增食欲素A(ORX-A)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52例GDM产妇以及婴儿作为GDM组;另选取同期在院分娩的50例正常妊娠产妇与婴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体质量指数(BMI)、新生儿重量指数(P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母体血清和脐血ORXA水平,采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Pearson相关性分析GDM者血清脐血ORX-A水平与HOMA-IR相关性。结果 GDM组ΔBMI、FPG、FINS、TG、TC、LDL、新生儿PI、脐血胰岛素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孕前BMI、HDL方面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血清ORX-A、脐血ORX-A水平均低于正常组,HOMA-IR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脐血HOMA-I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ORX-A、脐血ORX-A与血清HOMA-IR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GDM患者存在血清和脐血ORX-A异常降低以及胰岛素抵抗(IR),ORX-A可能通过调控IR参与GDM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维生素D和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对2016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的8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接收的86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所有孕妇均进行维生素D检测,分析妊娠期糖尿病与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孕妇孕周、糖尿病家族史各项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年龄相比对照组更大,观察组体质量(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与对照组相比,相对更高;观察组维生素D、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水平与对照组相比,相对更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维生素D作为因变量,将年龄、BMI、FPG、2 hPBG、FINS、HOMA-IR、HOMA-IS作为自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PG、2 hPBG、FINS、HOMA-IR、HOMA-IS均与维生素D有相关性,其中FPG、2 hPBG、FINS、HOMA-IR与维生素D呈负相关,HOMA-IS与维生素D呈正相关(P<0.05)。结论维生素D与妊娠期糖尿病具有相关性,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内维生素D水平相比正常孕妇较低,维生素D缺乏可参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及发展中,分析其机制可能为增加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脂代谢异常和血压的影响。方法68例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治疗方案下随机给予罗格列酮(罗格列酮组),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BG、PBG、SBP、DBP、FINS、PINS、TG、TC、HDL-C和LDL-C水平,观察12周,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血压、胰岛素和IR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ISI明显升高(p<0·05);罗格列酮组ISI升高和IR下降幅度大于二甲双胍组(p<0·05);罗格列酮组SBP和DBP降低幅度大于二甲双胍组(p<0·05);罗格列酮组TG和LDL-C较治疗前下降,HDL-C较治疗前升高;二甲双胍组TC和LDL-C较治疗前下降。结论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同时,均有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异常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收集70例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和70例老年正常对照者,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并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等;采用稳态模型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K)来评价胰岛素抵抗的程度。结果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HOMA-I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0.05);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正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瘦素的升高与老年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结论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升高,且与胰岛素抵抗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0.
许曼  黄群 《医疗保健器具》2012,19(6):957-958
目的分析并评价血清胎球蛋白A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GDM)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38例GDM孕妇、30例非妊娠妇女以及41例正常妊娠孕妇的空腹血糖值(FPG)、空腹血清AHSG含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胰岛素含量以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BCI)进行测定。结果随孕妇孕周的增大,正常妊娠孕妇的血AHSG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GDM组孕妇上升幅度更为显著(P〈0.001);GDM组孕妇血清AHSG含量显著高于非妊娠孕妇与健康妊娠孕妇(均P〈0.001);GDM组孕妇的空腹血清胰岛素指标、血清AHSG与FPG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DM孕妇的血清AHSG含量明显上升,不能认为GDM妇女的高水平AHSG含量能够作为评价其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单一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