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醒脑开窍合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合活血化瘀法配以西医常规处理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开灵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颅内血肿吸收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合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能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降低病残程度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3.
19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活血化瘀中药,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通过临床疗效观察,观察组对本病的治疗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44.44%(P0.01);通过对两组治疗后4w和8w的CT对比,发现观察组对于血肿的吸收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认为,活血化瘀中药有显著促进血肿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急性脑出血7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28天治疗,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认为活血化瘀法可祛瘀血、消血肿、制止再出血,并可间接降低颅内压、消除脑水肿。活血化瘀法应贯穿脑出血的整个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5.
吴锦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6):41-41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胃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氰咪胍西药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中药活血化瘀法对反复发作胃脘痛治疗有明显疗效,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6,(9):1122-1123
目的:探讨现代医学常规治疗联合活血化瘀法对于急性脑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入组患者进行西医基础对症支持治疗,主要包括降颅压、调控血压、维持生命功能、预防各种并发症及营养支持、对症等处理。治疗组给予活血化瘀中药(组方为:酒制大黄30g,桃仁20g,水蛭10g,胆星12g,郁金12g)口服(或鼻腔给药)。结果:治疗组102的治愈率达到83.3%,总有效率达到9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2.0%,84.0%)。治疗组脑出血血肿的吸收率达到88.24%明显好于对照组的74.0%。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脑部组织的缺氧缺血症状,并促进脑出血血肿的吸收。 相似文献
7.
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危重类型。急性期的救治对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非常重要。此病属于中医学的"中风"、"卒中"范畴。中医认为,其病机归于风(肝风)、火(肝火、心火)、痰(风痰、湿痰、痰热)、气(气逆)、虚(阴虚、气虚、血虚)、瘀(血瘀)六端。临床常用平肝熄风、化痰通络、醒神开窍、滋阴潜阳、通腑泻热、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关于脑出 相似文献
8.
9.
笔者用回顾性方法,对41例脑出血急性期的患者在中医辨证施治及西药对症处理的同时,加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之品,开始使用活血药的时间分别为发病后6h以内,6~24h,24~72h,72h以上,治疗时间平均16.6天,结果基本治愈4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20例,无效2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85.4%。经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疗效好坏与开始使用活血药的时间无关(P〉0.05)。而与病情轻重组程度密切相关(P 相似文献
10.
11.
活血化瘀法防治脑缺血损伤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论述瘀阻脑络为缺血性中风的病机关键,探讨脑缺血发生后由于局部瘀塞不通进一步派生"痰(饮)、风热、瘀毒"等多种病理产物,导致脑缺血后炎性损伤,形成"炎症—血栓"的恶性循环,使脑神经细胞缺血缺氧、损伤加重,甚至成为不可逆的脑缺血坏死,是病情发展演变与恶化加重的根源,故在治疗上采用活血化瘀大法,可使瘀阻得通,风火得清,痰饮得平,而肿毒自消,并可改善脑部的炎症、损伤、微循环障碍的病理状态,使脑脉通畅,血供恢复,减轻或改善神经功能的缺损症状,从而有效降低病残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临床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方法:治疗组30例以中医的辩证施治及西医的基础治疗和对照组30例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23%,对照组治愈率13%;总有效率,治疗组94%,对照组80%。两组疗效比较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经过临症的观察分析,可以在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应用,与西医外科学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中医活血化瘀在子宫肌瘤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考虑研究对照需求,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门诊子宫肌瘤患者40例参与此次治疗研究,并将其设为治疗组,予以中医活血化瘀治疗;纳入同期子宫肌瘤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此次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肌瘤大小、月经量、激素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的肌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月经量减少,治疗组的肌瘤大小、月经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FSH、E2、LH以及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的激素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中医活血化瘀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症状,缩小肌瘤体积,对患者激素水平调节及月经量改善有积极意义,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解毒通瘀法治疗急性胰腺炎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毒是急性胰腺炎发生的基本病机 ,血瘀是病机演变的必然 ,毒瘀互结是发病根本 ,与现代医学之氧自由基、细胞因子与炎性介质、微循环障碍等发病学说相吻合。据此提出解毒通瘀为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大法 ,化瘀应贯彻急性胰腺炎治疗之始终 ,通法是解毒通瘀法的高度概括 ,是治疗急性胰腺炎腹痛的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15.
16.
肿瘤血瘀证实质及活血化瘀治则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阐述肿瘤血瘀证与纤维蛋白原 (Fng)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肿瘤血瘀证的实质及活血化瘀治则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比浊法测定 77例原发性肺癌患者Fng含量 ,其中肺癌组 (未转移者 ) 5 0例 ,转移组 2 7例和健康人对照组 2 0例 ,并按中医辨证标准予以分型。结果 肺癌组、转移组较对照组Fng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 ) ,且转移组与肺癌组也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中医辨证分型中具有血瘀证特征者 ,Fng含量增高尤其突出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加剧肿瘤血瘀证 ,而肿瘤血瘀证的实质是血液凝固—纤溶—血小板功能紊乱。活血化瘀贯穿于中医治疗肿瘤的始终 ,在此基础上 ,根据辨证和病程辅以其它治则。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男科疾病的治法众多,思路各异,目标一致。本文结合三十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大部分男科病因病机都由于"瘀"、"痰"、"湿"密切相关,以及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郁滞不通,阴阳失衡而致,故全文治疗中都体现活血化瘀的思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