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肽转换酶 (ACE)抑制剂福辛普利 (fosinopril)对血管球囊损伤后血管紧张肽Ⅱ 1型受体 (AT1R)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在大鼠髂动脉球囊损伤模型 (Clowes法[1] )中福辛普利干预后局部AT1R表达的变化。结果 :球囊损伤后d 1 4,血管中层AT1R表达 (0 .1 2 0±0 .0 1 0 )比假手术组 (0 .1 0 2± 0 .0 2 1 )显著增多 (P <0 .0 5 ) ,而此时内膜层AT1R(0 .2 82±0 .0 1 6)为中层的 2倍以上 ,福辛普利使球囊损伤后d 1 4血管AT1R(中层 0 .0 86± 0 .0 2 2 ,内膜层 0 .1 74±0 .0 1 8)表达显著减少 (P <0 .0 1 )。结论 :福辛普利能降低血管球囊损伤后AT1R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HPE)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与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3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40例健康老年人的血浆ADM、ET-1、AngⅡ含量,并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HPE组血浆ADM[(30.80±12.34)ng/L]、ET-1[(78.29±18.77)ng/L]、AngⅡ[(66.96±18.94)ng/L]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为P<0.001);HPE1、2、3级组间血浆ADM、ET-1、AngⅡ含量依次显著性递增(均P<0.001),并与高血压分级相平行(均P<0.001);HPE伴靶器官损害(TOD)组血浆ADM、ET-1、AngⅡ含量显著高于无TOD组(均P<0.001),血浆ADM与ET-1、AngⅡ三者之间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874,P<0.001;r=0.721,P<0.001)。结论ADM与ET-1、AngⅡ的合成分泌调节失衡,可能是HPE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胡安义  刘莉 《医药导报》2010,29(4):495-497
目的 观察双丹滴丸对原发性高血压(EH) 瘀血阻络证患者血压及血清血管紧张肽Ⅱ(AngⅡ)表达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方法,选用EH瘀血阻络证患者80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试验所用药物及其包装盒编号进行双级设盲并作盲底保存,于试验结束后揭盲. 治疗组给予双丹滴丸20粒+空白模拟颗粒1包(5 g),tid,po;对照组给予双丹颗粒(阳性对照药)1包(5 g)+空白模拟滴丸20粒,tid,po. 疗程28 d. 于治疗前后分别行24 h动态血压(ABPM)检查与血清AngⅡ及安全性指标(三大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 结果 ①24 h血压均值、日间血压均值、夜间血压均值: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两组组间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 ②治疗前后两组血压节律性均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P<0.05或 P<0.01);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③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AngⅡ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④治疗前后两组各项安全性指标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结论 双丹滴丸具有较良好的平稳降压作用,且与双丹颗粒作用相当;并能有效降低EH(瘀血阻络证)患者血清AngⅡ水平,且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肽Ⅱ受体拮抗剂是临床上已证实的非常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它们在降压的同时还具有显著的心、肾保护作用,并且已有一定数量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将2类药物联合应用可以获得更强大的靶器官保护作用,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我们需要更多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来进一步确证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肽Ⅱ受体拮抗剂联合用药在这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使心、肾功能不全及有蛋白尿的病人获得最有益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ACE、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青岛地区EH患者246例和130例正常对照,测定两组血压、血脂、血糖等临床及生化指标,并对高血压进行分级,同时检测血清ACE、血浆AngⅡ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CE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不同血压分级患者其血清ACE、血浆AngⅡ水平有无差别。结果EH组中,II、ID、DD基因型患者血清ACE水平分别为(36.69±14.05)U/L,(42.98±16.61)U/L,(49.37±17.43)U/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基因型患者血浆AngⅡ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升高,血清ACE及血浆AngⅡ水平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H患者血清ACE水平与ACE基因多态性之间有相关性(r=0.324,P<0.05)。结论 DD基因型EH患者血清ACE水平明显高于ID型和II型患者,血浆AngⅡ水平在不同基因型间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6.
氯沙坦(losartan,商品名科素亚),是一种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药。到现在为止研究发现AngⅡ受体有两种亚型AT_1与AT_2,其中AT_1亚型最具有临床意义,受体AT_1主要分布在血管平滑肌、心肌组织、脑、肾脏及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等部位,参与心肌和平滑肌收缩,调节醛固酮分泌等,对心血管功能的稳定具有调节作用。口服氯  相似文献   

7.
余良主  化长林  魏劲波  王帮华 《医药导报》2007,26(12):1406-1408
[摘要]目的探讨牛磺酸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肥厚及组织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肽系统(RAS)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假手术对照组、高血压对照组、牛磺酸治疗组。采用两肾一夹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牛磺酸治疗组于术后第5周开始,灌胃给予牛磺酸50 mg·kg 1·d 1。采用标准尾套法间接检测清醒大鼠血压。给药8周后处死大鼠,分离其胸主动脉以用于检测胸主动脉的血管紧张肽Ⅱ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活性(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和胸主动脉中膜厚度及中膜截面积。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大鼠相比,高血压对照组大鼠血压明显升高,胸主动脉的血管紧张肽Ⅱ含量增加,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活性增高,主动脉中膜厚度及中膜截面积明显增大。应用牛磺酸治疗后则明显抑制大鼠血压的升高,降低胸主动脉的血管紧张肽Ⅱ含量和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活性,并缩小主动脉中膜厚度及中膜截面积。结论长疗程牛磺酸治疗可抑制肾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肥厚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主动脉组织局部血管紧张肽Ⅱ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肽Ⅱ(AngⅡ)不同受体亚型(AT1,AT2)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中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VSMC为基础,采用改良Boyden小室,对不同浓度AT1拮抗剂坎地沙坦(CV)、AT2拮抗剂PD123319(PD)和酪氨酸激酶(PTKs)抑制剂金雀异黄素作用下AngII诱导产生的VSMC跨膜迁移细胞数进行评价。分对照组、AngII组、AngII+10-10~10-5mol·L-1CV组、AngⅡ+10-9~10-6mol·L-1PD组、AngⅡ+CV+PD组、AngⅡ+金雀异黄素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跨膜迁移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坎地沙坦在10-10~10-5mol·L-1的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由AngⅡ介导的VSMC迁移(r=0.95,P<0.05)。PD123319对此无明显的增强或抑制作用。金雀异黄素组VSMC跨膜迁移细胞数低于AngⅡ组,高于对照组。结论:AngⅡ影响VSMC迁移能力的生物学效应由AT1介导;AT2在VSMC迁移过程中不起作用或者不起主要作用。酪氨酸激酶的激活也参与了AngⅡ诱导的VSMC迁移的信号转导过程。  相似文献   

9.
氯沙坦对高血压病人部分血管活性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氯沙坦降压疗效及其对部分血管活性肽的影响。方法 :4 7例轻、中度高血压病人予氯沙坦 5 0~ 10 0mg ,po ,qd× 4wk ,观察其血压变化 ,并测定血浆血管紧张肽II(AngII)、内皮素(ET)、心钠素 (ANF)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治疗 4wk后 ,高血压病人血压明显下降 (P <0 .0 1)。AngII治疗前后为 (10 3±s 5 0 )ng·L- 1和 (15 0± 85 )ng·L- 1(P <0 .0 1) ,CGRP分别为 (30± 17)ng·L- 1和 (4 5± 18)ng·L- 1(P <0 .0 1) ,均较治疗前升高。ANF则较治疗前降低 ,分别为 (2 75± 17)ng·L- 1和 (186± 7)ng·L- 1(P<0 .0 1)。而血浆ET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 :氯沙坦具有平稳的降压疗效 ,并能影响部分血管活性肽的异常分泌  相似文献   

10.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起到降压效果的同时,又形成了一些病人不能耐受的药物不良反应,如咳嗽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一类新型降压药,直接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AT1受体,由于其降压作用强,不良反应低,病人耐受性好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对此类药物中的新药坎地沙坦(candesartan)的药效学、药动学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1.
血管紧张肽Ⅱ受体1拮抗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血管紧张肽II受体 1拮抗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肽II和其受体 1的结合 ,从而发挥扩张血管、排钠利尿、抑制交感神经兴奋等作用 ,在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贴壁细胞培养法建立豚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模型 ,应用 [3 H]TDR掺入试验研究卡维地洛对反应性氧族 (reactiveoxygenspecies ,ROS)、血管紧张肽Ⅱ(angiotensinⅡ ,AngⅡ )及胎牛血清 (fetalcalfserum ,FCS)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卡维地洛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ROS ,AngⅡ及FCS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DNA合成 ,最大抑制率分别为 (48± 15 ) % ,(42± 7) %和 (44± 14) %。结论 :卡维地洛对ROS及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DNA合成呈剂量相关性的抑制作用 ,提示卡维地洛可能通过抗氧化的途径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3.
缬沙坦(Valsartan),商品名为Diovan(暂名为代文),是新一代非杂环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它有高度选择性和特殊的直接作用,它不是一种前体药物,能有效拮抗AT_1受体。缬沙坦80mg/d口服,其半衰期约为9h,降压疗效可维持24h以上,并有一个很好的谷-峰比值。它与利尿剂合用可使疗效加强,单一缬沙坦80mg/d至少与氨氯地平5mg/d、依那普利20mg、赖诺普利20mg/d、氯噻嗪25mg/d有相同疗效。  相似文献   

14.
王友敏  李志娟  李转珍 《河北医药》2007,29(10):1066-106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Leptin)与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II,AngⅡ)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相关性.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例,对照组87例,测定其空腹血清Leptin、NO、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AngⅡ,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Leptin与AngⅡ及NO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组的Leptin、AngⅡ、BMI、TC、TG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瘦素与AngⅡ正相关,与NO负相关.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AngⅡ及NO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AT1)拮抗剂对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和醛固酮 (ALD)水平的干预作用。方法 :对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静脉盐水负荷法确定盐敏感性 ,并观察应用缬沙坦后血压及血清AngⅡ和ALD水平的变化。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盐敏感组与非盐敏感组在应用缬沙坦治疗 2、4、6、8wk后坐位收缩压分别下降了 17.5± 4 .3、11.0± 1.4mmHg坐位舒张压下降了 17.0± 3.7、7.7± 1.1mmHg ,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用药后 ,两组患者血浆AngⅡ水平均明显升高 ,ALD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盐敏感组与非盐敏感组均有较好的降压作用 ,而对盐敏感组的降压作用更显著 ,且对二组患者血浆AngⅡ和ALD水平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洛沙坦与苯那普利及联合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24只16周龄的雄性SHR大鼠,随机分为洛沙坦(Los)治疗组(SHR-L),苯那普利(Ben)治疗组(SHR-B;),洛沙坦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组(SHR-BL)。治疗16周。年龄、性别配对的SHR和WKY大鼠作对照组。测定收缩压、左心室重量,计算心体比。结果Los降压作用大于Ben,Los与Ben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相当。结论两药联合治疗对SHR大鼠有协同降压、逆转LVH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沙坦类非肽类血管紧张肽Ⅱ受体阻滞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书章  陈汇 《医药导报》2005,24(3):196-197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介绍沙坦类非肽类血管紧张肽Ⅱ受体(AT1)阻滞药的研究进展、结构分类比较、生物学效应及其临床应用进展。作为肾素血管紧张肽系统(RAS)研究的新热点,沙坦类抗高血压药物以其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服用剂量较小、服用方便、起效快等优点受到广大中老年患者的欢迎,其不良反应与安慰药相当,是一类较有前景的抗高血压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氯沙坦为对照,观察依普罗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阳性药对照研究。符合方案的50例轻、中度EH病人经筛选期(2 wk)、安慰剂导入期(2 wk)后,随机分为依普罗沙坦组(n=24)与氯沙坦组(n=26)。在治疗期,2组病人分别每日1次口服依普罗沙坦600 mg或氯沙坦50 mg。若4 wk血压不达标,即坐位舒张压(DBP)≥90 mmHg (1 mmHg=0.133 3 kPa),加氢氯噻嗪12.5 mg,每日1次口服至8 wk。观察治疗前、治疗后4 wk与8 wk血压、心率以及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血生化及心电图改变。结果:在治疗后8 wk,依普罗沙坦组的收缩压(SBP)与DBP分别下降了(12±s 10)mmHg与(12±5)mmHg,氯沙坦组的降压幅度分别为(14±9)mmHg与(10±6)mmHg,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但2组间血压下降的幅度无显著差异(P>0.05)。依普罗沙坦组与氯沙坦组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l%,2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依普罗沙坦组加用氢氯噻嗪病例为9例(38%),而氯沙坦组为6例(23%),p> 0.05。2组心率及血液生化检查结果,治疗前后变化均无显著意义(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普罗沙坦与氯沙坦均能有效降低轻、中度EH病人的血压,疗效相似,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张丽华  韩奇 《医药导报》2003,22(11):818-819
目的:探讨3种常用血管紧张肽Ⅱ受体拮抗药(ARB)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经济效果.方法:将101例患者分成3组,即A组用氯沙坦50 mg,B组用缬沙坦80 mg,C组用伊贝沙坦150 mg,均为每天1次,疗程均为4周,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并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和成本 效果分析法进行经济学分析.结果:A、B、C 3组疗效、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组单纯药品费用、门诊诊疗总成本以及C/E、△C/△E均最低.结论:C组为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拉西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GT-Ⅱ)的影响.结果拉西地平(n=40)每日1次4~8mg,治疗4周,降低血压的显效率67.5%,总有效率92.5%;其中Ⅰ期、Ⅱ期的总有效率(100%和96.5%)明显高于Ⅲ期(33.3%);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下降23.8、19.7和22.7mmHg;24h动态血压监测(n=20)证实拉西地平可降低白昼和夜间的平均SBP、DBP和MAP(均p<0.01);同时降低血浆ET、AGT-Ⅱ水平.结论 拉西地平降压稳定、持久,剂量小,每日服用1次,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