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磁场MRI对肺癌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肺癌在低磁场中的MRI表现,探讨MRI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行常规MRI检查。结果 肺癌在T1WI上多呈均匀中等信号,类似于肌肉信号;在T2WI上多呈不均匀高信号。MRI对显示肺癌淋巴结转移及胸腔积液效果极佳;对肺癌犯大血管、支气管、胸膜、胸壁及心包等征象的显示较好;对区别肿块与阻塞性病变也有一定的价值。结论 根据上述征象及肿块的形态学特征,可初步诊断肺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3.0T高场磁共振成像(MRI)对于中央型肺癌肿块和阻塞性改变(肺炎,阻塞性肺不张)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85例中央型肺癌合并阻塞性肺不张的患者进行3.0T MRI的检查(T1WI,T2WI,DWI;b=0,400,1000s/mm2),同时测量与比较中央型肺癌肿块和阻塞性改变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的值,并且观察肿块和阻塞性改变在各序列的信号特征,评级各序列对二者的鉴别能力。结果 85例中,T1WI,T2WI,DWI和T2WI+DWI图像上能区分肺门肿块和阻塞性改变者的情况分别为12例(14%),54例(63%),65例(77%)和73例(86%)。经过两两比较,T2WI、DWI鉴别肿块和阻塞性改变的能力优于T1WI(P0.05);中央型肺癌肿块和阻塞性改变的的ADC值分别为(1.19±0.42)×10-3s/mm2、(2.29±0.56)×10-3s/mm2;中央型肺癌肿块于DWI的信号强度高于阻塞性改变(P0.05)。结论 3.0T MRI可以用于鉴别肿块和阻塞性改变,DWI是T2W2的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崔惠勤  刘卫 《广西医学》2005,27(7):1022-1023
目的探讨磁共振平扫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 NOVUS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对34 例支气管肺癌患者作MRI平扫检查,观察癌灶与邻近纵隔心血管、气管及支气管的关系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MPI能清楚显示癌灶(中央型20例,周围型14例)的形态、内部结构、区分肺癌与阻塞性肺炎和(或)阻塞性肺不张之间的信号差异、及对纵隔、胸膜、胸壁的侵犯。结论MRI平扫能基本满足临床对支气管肺癌的影像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各36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检查,比较两组的肿瘤位置、强化、形态、支气管闭塞和肺不张、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大血管受侵情况等。结果小细胞肺癌多为中央型,肿瘤与支气管长轴平行,晚期发生支气管闭塞合并肺不张,而非小细胞肺癌早期即可发生阻塞性改变;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肿大或者融合、大血管受侵犯发生率高。结论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有一些特征性区别.可作出倾向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对30例支气管肺癌患者(中央型14例,周围型16例),术前应用Siemens Symphony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作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结果表明,MRI能清楚显示癌灶与邻近纵隔心血管、气管及支气管的关系,能区分肺癌与阻塞性肺炎和(或)阻塞性肺不张之间的信号差异,能显示瘤体内的坏死、纤维化及细支气管充气征。提示MRI能显示支气管肺癌形态,在确定其继发性病变、内部结构及对纵隔、胸膜、胸壁的侵犯方面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4):121-123
目的探讨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纵隔型肺癌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和MRI检查。观察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CT检查显示纵隔旁肿块病灶内缘与中纵隔紧贴3例,贴于后纵隔旁,呈肿块状突出3例,位于前纵隔4例,大小15 mm×13 mm~42 mm×36 mm。肺门呈结节状,癌肿边缘不规则,呈毛刺样、分叶状征象,纵隔淋巴结肿大明显,且伴有肺不张和阻塞性肺炎。其中,13例可见内缘脂肪线影,19例无脂肪线影;边缘光滑5例,毛刺15例,分叶12例,5例可见淋巴结肿大,多位于中纵隔、肺门和右主支气管旁。病理诊断:肺腺癌5例,鳞癌12例,小细胞癌8例。MRI诊断除前述情况外还可见肿块侵袭胸椎、胸壁及胸膜等,其中T1WI为中等信号、T2WI为较高信号(中央高信号),且冠状面与矢状面可见支气管狭窄、闭塞,增强扫描后肿块出现明显强化表现。6例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较均匀强化,9例密度不均、增强后不均匀强化,7例有邻近胸膜凹陷征。结论纵隔型肺癌的CT、MRI的影像学表现各具有一定的特点,用于纵隔型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诊断准确率高,能有效避免及减少纵隔型肺癌的临床误诊及漏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2017年11月-2019年2月在本院经活检穿刺或手术病理确诊的108例纵隔型肺癌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观察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CT平扫均可见肺门结节状,边缘分叶状或毛刺状,部分欠规则,周围型可见棘状突起,肿瘤与非组织界面毛糙,局部肺纹理侵入肿块,肿块内缘紧贴中纵隔;可见支气管狭窄或闭塞病灶远端肺野出现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部分肿块内部可见脂肪线,增强扫描后病灶可见不均匀强化;周围型肺癌可见肿块内部可见明显钙化,呈中心性坏死;MRI平扫肺门区肿块边缘毛刺状或分叶状;T_1WI正信号,T_2WI高信号,肿块中央坏死区域明显高信号,冠状位及矢状位扫描可见支气管狭窄或闭塞,有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等周围肺野改变,部分可见肿块侵犯胸膜、胸椎,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伴中央坏死区域低信号改变;周围型肺癌可见胸膜凹陷征,增强扫描均可见肿块内部坏死、液化。与病理结果对照,CT、MRI诊断纵隔型肺癌的准确率为92.59%(100/108)、94.44%(102/10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纵隔型肺癌的CT、MRI影像学表现具一定特征,两者用于诊断纵隔型肺癌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诊断中央型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磁共振及手术病理证实为中央型肺癌的病例,分析其磁共振平扫及增强的影像学特点.结果:肺门区肿块10例(占66%,其中左侧4例,右侧6例);下叶背段肿块1例,占7%;支气管狭窄、阻塞8例,占53%;阻塞性肺炎5例,占33%;阻塞性肺不张8例,占53%;肿瘤侵犯纵隔及胸膜6例,占40%;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5例,占33%;Gd-DTPA增强后,10例肿块均显著强化.结论:MRI在显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的价值,对肺癌的分期及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肺鳞癌的CT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肺鳞癌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治疗前行CT检查的96例肺鳞癌患者的资料,总结肺鳞癌的CT征象及特征。结果:中央型肺癌65例,周围型肺癌31例;左肺34例(35.42%),右肺62例(64.58%);CT征象包括:分叶征78例、毛刺征44例、胸膜凹陷征26例、血管集束征21例、棘突征12例、空洞13例、坏死47例、钙化15例、支气管截断38例、远端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37例、小泡征7例、充气支气管影7例;胸膜受侵21例,纵隔大血管受侵7例,食管受侵2例,局部肋骨受侵4例;纵隔淋巴结转移21例,肺门淋巴结转移35例,肺内转移3例,肾上腺转移7例,脑转移5例,肝转移4例。结论:鳞癌多为致密性的软组织肿块,CT征象常见分叶、坏死、空洞、支气管截断及远端阻塞性的炎症、不张等征象,肺鳞癌具有多发点灶状坏死及空洞形成,纵隔、胸膜、胸壁的直接侵犯,占位效应强、扩展性大等特点。认识鳞癌的CT特征有助于定性诊断,为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手段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张小鸽  梁娜  邓珍萍  贺平 《西部医学》2009,21(12):2090-2092
目的探讨胸腺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胸腺瘤,对其CT平扫及增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非侵袭性胸腺瘤13例,瘤体边缘规则,密度均匀,无纵隔胸膜和心包受侵征象。侵袭性胸腺瘤12例,瘤体边缘不规则,与心脏血管接触面大,脂肪间隙消失,有不同程度纵隔铸形改变;其中10例胸膜和心包受侵、增厚;9例有胸水和心包积液;2例侵入肺内;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腺癌1例,瘤体沿纵隔血管间隙侵润生长,伴纵隔淋巴结和胸膜转移。结论CT能清晰显示胸腺瘤形态和内部结构及周围侵犯情况,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