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端粒、端粒酶与干细胞密切相关,在维持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中起重要作用。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和特异结合蛋白的复合体,富含鸟嘌呤,具有保护染色体的作用,端粒长度反映细胞的复制史及复制潜能。影响端粒长度的因素包括:端粒结合蛋白、端粒帽蛋白、端粒酶及DNA复制酶等,其中端粒酶是最主要的因素。端粒酶位于端粒末端,作用是合成端粒DNA序列,以抵消或延缓端粒随细胞分裂的不断缩短。端粒酶活性的丧失及其增殖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是造成干细胞体外复制和扩增受限的主要原因。随着组织细胞工程学的兴起,体外定向诱导干细胞分化为各种所需组织细胞已经成为研究的焦点,因此诱导和增加端粒酶的活性,维持干细胞分化、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延长干细胞的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末端DNA序列,在维持染色体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染色体的不完全复制使得端粒随着细胞的分裂而逐渐缩短,快速分裂细胞通过端粒酶合成端粒,以弥补端粒的消耗。端粒酶相关基因突变可导致端粒酶活性的降低和端粒缩短,过短的端粒不再保护基因组稳定性,将引起细胞的老化、凋亡或恶变。端粒酶基因的扩增出现在一些肿瘤细胞中,是癌细胞增殖的重要原因,其扩增的机制及其对端粒酶活性的调节作用尚不完全清楚。近期研究表明,端粒酶基因扩增是基因组不稳定的结果,扩增的hTERT/hTERC基因对端粒酶激活和癌变进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端粒、端粒酶与干细胞密切相关,在维持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中起重要作用.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和特异结合蛋白的复合体,富含鸟嘌呤,具有保护染色体的作用,端粒长度反映细胞的复制史及复制潜能.影响端粒长度的凶素包括:端粒结合蛋白、端粒帽蛋白、端粒酶及DNA复制酶等,其中端粒酶是最主要的因素.端粒酶位于端粒末端,作用是合成端粒DNA序列,以抵消或延缓端粒随细胞分裂的不断缩短.端粒酶活性的丧失及其增殖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是造成干细胞体外复制和扩增受限的主要原因.随着组织细胞工程学的兴起,体外定向诱导干细胞分化为各种所需组织细胞已经成为研究的焦点,因此诱导和增加端粒酶的活性,维持干细胞分化、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延长干细胞的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AS) 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传统观点认为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是AS的危险因素[1-2].近年来,多项实验研究显示,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与AS性血管疾病和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是AS的重要危险因素[3].探讨其作用机制,对AS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重要结构复合物,对维持染色体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长度的调控非常复杂.端粒长度的维持,一方面依赖端粒酶,另一方面则依赖端粒结合蛋白.端粒保护蛋白(POT1)为端粒单链结合蛋白,近年来对hPOT1结构、功能及其在肿瘤中的表达研究表明,其与端粒长度的维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重要结构复合物,对维持染色体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长度的调控非常复杂。端粒长度的维持,一方面依赖端粒酶,另一方面则依赖端粒结合蛋白。端粒保护蛋白(POTl)为端粒单链结合蛋白,近年来对hPOTl结构、功能及其在肿瘤中的表达研究表明,其与端粒长度的维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除脂质代谢紊乱、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激活、氧化应激反应等危险因素外,炎性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作为新的危险因素贯穿AS的形成、发展,已得到广大研究者的认可。本文就主要炎性信号通路在AS中的作用机制及信号通路间的联系研究进展作综述,旨在为通过抑制炎症治疗AS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异常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血脂异常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AS)性心、脑及周围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还与胰岛素抵抗(IR)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因子在AS、IR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与血脂异常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导致AS的机制并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9.
端粒酶与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酶的发现和它的RNA依赖性是肿瘤生物学上的一个重要突破 ,研究表明 ,85 %的恶性肿瘤端粒酶表达阳性 ,生殖细胞和永生化细胞中端粒酶表达亦呈阳性 ,而在良性肿瘤和正常体细胞中未发现端粒酶活性 ,这种显著的相关性提示着端粒酶在肿瘤细胞恶性状态的形成和发展中 ,可能起关键的作用。1 端粒、端粒酶与细胞增殖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DNA 蛋白质结构 ,端粒DNA的特点是含有大量串联重复并富含G的重复序列。这些序列在进化中是高度保守的。端粒对于维持染色体及其基因组的完整性起着重要作用 ,其为染色体末端提供了一个…  相似文献   

10.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1段特殊DNA-蛋白质复合体结构,它在维持细胞稳定,稳定染色体功能,防止染色体DNA降解、末端融合,保护染色体结构基因,调节正常细胞生长中具有重要作用[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端粒与一些年龄相关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冠心病有关[2-4]。端粒保护  相似文献   

11.
端粒的结构、功能,端粒酶的结构、功能及在癌变中的作用使之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端粒、端粒酶及其在消化道肿瘤中的表达、端粒酶检测及端粒酶抑制剂等方面做一综述.1 端粒与端粒酶1.1 端粒端粒是位于线形染色体末端的一种保护结构,Muller和Mcclintock在30、40年代就认识到了染色体的端粒.  相似文献   

12.
心脑血管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此类疾病重要的病理基础.能导致AS 的除了传统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之外,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也可导致AS,且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血浆Hcy 水平和血管危险性之间呈剂量依赖关系,即Hcy 每升高5 μmol/L,脑卒中风险升高59%,缺血型心脏病风险升高32%,Hcy 每降低3 μmol/L,脑卒中风险降低24%,缺血型心脏病风险降低16%,呈明显的正相关[1] .本文将在Hcy 的代谢过程、代谢的影响因素、导致AS 的机制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端粒酶结构、功能及调控的深入研究,人们对端粒酶在细胞永生化以及肿瘤癌变进程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探索端粒酶的作用机制,不同角度分析肿瘤发生机制,对各种端粒酶检测技术的摸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端粒、端粒酶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DNA-蛋白质结构,由一段串联富G的DNA序列及相关蛋白质组成[1]。人类细胞的端粒基本组成是TTAGGG,主要作用是防止染色体DNA降解、末端融合缺失和非正常重组[2],避免染色体融合和大量遗传信息的不稳定,避免细胞分裂停止及细胞衰老的发生。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能延长端粒…  相似文献   

14.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telomeric-repeat binding factor, TRF)1作为shelterin复合体中重要组分之一,通过与复合体中的其他组分如TRF2、端粒保护蛋白1、互作核蛋白2、阻滞活化蛋白1及三肽激酶1的相互作用维持染色体端粒结构完整与功能稳定。TRF1在胃癌、乳腺癌、结肠癌和肺癌等多种肿瘤中参与端粒长度和细胞有丝分裂的调节,影响染色体稳定性和细胞增殖。本文就TRF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透析技术近20 a来发展迅速,而与透析相关的心血管疾病(CVD)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其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出10倍以上.其中动脉粥样硬化(AS)在CV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因素.本文通过超声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劲动脉病变情况结合血管病理及其他相关指称,分析并探讨引起A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不同病期白血病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由一富含鸟嘌呤的重复DNA序列及其相关蛋白组成[1,2]。端粒是保护染色体末端稳定必不可少的结构。端粒长度的维持需要端粒酶活性的存在[3]。永生细胞和肿瘤细胞能够长期生存,端粒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用端粒重复扩增银染法检测了原代白血病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系的端粒酶活性,以研究端粒酶活性在急性白血病不同病期和被诱导分化的白血病细胞系中的改变,初步探讨端粒酶活性的调节机制及其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1 细胞来源 HL60细胞株来自本校预防医学院放射…  相似文献   

17.
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因素。近10年来,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细胞信号通路、细胞周期调控物质、肿瘤血管生成因子等各个方面。近年来,端粒酶与肿瘤细胞永生关系的确立,使得端粒酶成为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1 端粒与端粒酶 端粒[1,2](telomer)是真核细胞线形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由串联排列的重复DNA序列和端粒结合蛋白(telomere binding protein)共同构成,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保…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是多种危险因子、动脉壁细胞和循环血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研究结果表明:低密度脂蛋白(LDL)尤其氧化低密度蛋白(OX-LDL)可能是形成AS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冠状动脉与脑动脉管腔较细,是AS最常累及的血管。目前公认,动脉粥样硬化有五个危险因素,即高脂血症、吸烟、酗酒、内分泌紊乱和遗传因素。根据流行病学调查,高脂血症等脂质代谢紊乱是AS的重要病症之一。一氧化氮(NO)是一种具有多种作用的信息分子,研究表明。NO除了调节血管平滑肌张力外,通过作用于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的各个…  相似文献   

19.
王怀胜  岑瑛 《华西医学》2000,15(1):121-123
1 端粒的结构和功能 本世纪30年代,两位著名的遗传学家Muller和Mc Clintock分别发现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不能和其他染色体片段发生连接,并把这种特殊的末端序列称为端粒(telomere)[1,2].端粒有稳定和保护染色体的功能.失去端粒的染色体易降解,出现端端融合和重组,损害细胞正常功能,甚至导致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20.
<正>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心管疾病、也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重要危险因素,特别是中、重度高血压患者。近年来发现炎症反应参与了高血压、AS的发生发展,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高血压、A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