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7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其中52例早期气管切开(时间≤2h),21例未早期切开或延迟切开(>2h).比较两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 52例早期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死亡17例,病死率32.69%,未经早期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12例,病死率57.10%. 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估计近期不能清醒,呼吸道有梗阻,肺部痰多不易排出及合并胸部外伤者宜早期行气管切开,可减少肺部感染,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65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6例,女29例;GCS评分6~8分43例,3~5分22例;气管切开后持续气道湿化,定时室内空气消毒,定时雾化吸入,正确吸痰,做好口腔、切口的护理及气囊管理和拔管的护理,预防肺部感染。结果 65例患者基本生活自理24例,占36.92%;生活需人照顾14例,占21.54%;植物生存7例,占10.77%;死亡20例,占30.77%。结论 呼吸道不畅、低氧血症是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往往能为后期的成功抢救创造良好条件,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28例早期气管切开手术指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方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0):922-923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的相关因素 ,并提出气管切开手术指征 ,以提高该类病例呼吸道并发症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 2 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行一般治疗、原发伤、合并伤治疗的同时 ,着重分析气管切开术前准备 ;气管切开的直接原因 ;气管切开术后处理 ,并视不同情况行机械通气 ( MV)治疗。结果 :死亡 1 2例 ,病死率 42 .86%。死于颅脑损伤、脑疝 9例 ,死于并发症 3例。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颅脑损伤呼吸道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并提出早期气管切开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气管切开病人的呼吸道护理,从而控制或减少呼吸道感染,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86例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方法。结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后,13例病人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外,73例(占84.9%)病人最终拔除气管套管,仅有7例发生肺部感染,占8.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严格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吸痰、防止肺部感染,防止消化道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等措施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气管切开病人的呼吸道护理,从而控制或减少呼吸道感染,提高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53例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方法。结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后,8例病人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外,45例(占84.9%)病人最终拔除气管套管,仅有4例发生肺部感染,占7.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严格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吸痰、防止肺部感染,防止消化道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等措施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4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过程。结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后,7例病人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外,35例(占83.3%)病人最终拔除气管套管,仅有4例发生肺部感染,占9.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严格无茵观念和无茵技术操作、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吸痰、防止肺部感染,防止消化道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等措施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中的作用。方法:2005年2月~2009年2月,我院共收治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受伤到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两组,A组47例:伤后12 h内行气管切开术;B组43例:伤后12 h后行气管切开术。结果:A组治愈25人,中残11人,重残5人,死亡6人,病死率为12.7%;B组治愈16人,中残10人,重残7人,死亡10人,病死率为23.2%。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重症颅脑损伤的重要环节,保持呼吸道通畅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其治愈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急诊行超早期气管切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行超早期急诊气管切开(≤2 h)作为观察组,42例未行急诊超早期气管切开或延迟行气管切开(>2 h)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肺部感染率和病死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6%,且感染多在7 d 内出现;观察组病死率为1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创伤急诊行超早期气管切开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一次性拔管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类型,Miller等报告病死率为50%左右,而并发的肺部感染和呼吸障碍则是加重颅脑损伤,增加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死率高达85%。为了保持呼吸通畅,气管切开是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常采用治疗措施之一,这对防治肺部并发症及减轻脑水肿均有积极作用,对提高治愈率、降低残废及病死率,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然而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一次性拔管问题,文献报道尚不多见。本文介绍1962年至1997年我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1460例病人中,对303例气管切开患者的上述情况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后吸入性肺炎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金华 《安徽医学》2003,24(4):23-2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吸入性肺炎的早期诊断、监护及治疗。方法  2 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并发症患者 ,在进行监护同时 ,早期行气管切开 ,机械通气、控制感染等措施。结果  2 4例中痊愈 15例 ,9例因呼吸衰竭死亡 ,病死率 38%。结论 系统呼吸功能监护 ,早期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治疗是纠正低氧血症 ,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敏 《当代医学》2009,15(28):60-61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的具体方法,探讨与总结使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道管理更趋科学合理有效,从而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与总结106例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的具体管理措施方法。结果经采取有效合理的呼吸道管理措施.本组106例气管切开患者全程通气道保持通畅,除17例死亡患者外,余89例(占83.9%)病人最终顺利拔除气管套管,本组病例仅有8例发生肺部感染,占7.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气管切开后,良好的职业操守、严格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操作、良好的病房基础环境、以及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防止消化道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等措施是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生存与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36例行气管切开术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4h内行气管切开26例,死亡7例,病死率26.92%;24h后切开10例,死亡4例,病死率40.00%。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常因脑、脑干损伤而出现长时间昏迷,舌根后坠,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气道分泌物增多。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提高血氧饱和度,常常需要行气管切开留置气管套管。做好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手术后病人的护理,对防止或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生存机会和生存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43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护理,对其引起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统计,以探讨更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如何在脑损伤早期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预防肺部感染。方法:通过院前急救清除口鼻分泌物、湿化气道、有效吸痰、气管切开等护理措施进行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呼吸道护理。结果: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未发生误吸窒息死亡和肺部感染。结论:创伤早期保持呼吸通畅,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呼吸道护理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和减少肺部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邓峰  黄少伟  李齐广 《右江医学》2005,33(2):122-123
目的 了解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情况。方法 对 56 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当天即行气管切开者合并肺部感染的情况及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56例均发生肺部感染,培养出致病菌 11 种共 89 株,以革兰染色阴性(G-)杆菌为主,共81株,占90.01%,另8株为真菌,占9.99%。经抗感染治疗肺部感染痊愈28例,控制4例,死亡24例,死亡的24例中肺部感染均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发生率高,病原体主要以 G-杆菌为主,肺部感染可使病情加重,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区学明   《中国医学工程》2013,(7):169-169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观察总体疗效,探讨早期气管切开的积极治疗意义。方法 2002年1月-2012年8月我院神经外科及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211例,分析构成:男性150例,女性61例;年龄16~78岁;合并胸部损伤8例;吸入性损伤20例;ICU治疗患者98例。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组以上指标均较晚期切开组好。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估计近期不能清醒、呼吸道有梗阻、肺部痰多不易排出及合并多发伤者早期急诊气管切开,可减少肺部感染,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救治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院后和手术后共67例有适应症的病人早期施行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效果。结果 67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出院时按GCS分级评定:良好23例(40.3%),中残6例(10.5%),重残5例(8.8%),植物生存3例(5.3%),死亡20例(35.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常规采用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其呼吸功能,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能降低患者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海波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1):1469-1470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本组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肺内感染、及脑水肿采用早期鼻饲、监测血浆渗透压、早期气管切开及亚低温疗法治疗,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治愈率及病死率。结果:本组14例发生消化道出血,2例死亡。发生肾功能衰竭3例,2例死亡。气管切开后发生肺内感染3例,无死亡病例。患者中72例行亚低温治疗,死亡18例,病死率25%。其余52例未行亚低温治疗,死亡6例,病死率30.7%。结论:早期鼻饲可以大大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监测血浆渗透压对于肾功能衰竭预防是关键。早期气管切开是最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方法,亚低温治疗是控制脑水肿、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经验,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方法对我科1996年10月~2001年9月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按照常规传统治疗与2001年10月~2006年9月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加强监护,及早行气管切开,头部降温,放宽手术适应证,大骨瓣超低位减压相比较。结果1996年10月~2001年9月病例103例,恢复良好36例,中残23例,重残18例,死亡26例,病死率25.2%。2001年10月~2006年9月病例175例,恢复良好75例,中残52例,重残21例,死亡27例,病死率15.3%。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加强监护,及早行气管切开,早期手术,大骨瓣超低位减压,头部降温可降低病人病死率、伤残率。  相似文献   

20.
<正> 我科自1991~1995年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350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昏迷,其中因呼吸道梗阻行气管切开者65例,(18%),男性35例,女性30例,50岁以上占16例,6岁以下占8例。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常伴有昏迷,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气管内大量分泌物和呕吐物不能及时排出,造成痰堵塞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这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引起死亡的原因之一。行气管切开术,首先可以减轻气管插管造成的喉头水肿,避免痰及分泌物的堵塞而致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改善大脑的缺氧状态,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正确的呼吸道护理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