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院自1998年10月~2000年5月采用泰美尼克、呋喃唑酮、铋剂三联短程根治幽门螺杆菌 (HP) ,治疗消化性溃疡共95例 ,其中29例未复诊、7例不愿复查胃镜、9例擅自加服其它药物、4例选择手术治疗 ,短期内复查胃镜共46例 ,现将其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6例中男38例 ,女8例。年龄16~72岁 ,平均32.4岁。胃溃疡34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1例 ,复合性溃疡1例。1.2HP检测距幽门2~3cm胃窦粘膜处,取2块组织行尿素酶试验。1.3治疗方法泰美尼克片40mg,1次/d ,呋喃唑酮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使用经鼻胃镜检查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价值和前景.方法 儿科医院预约胃镜检查的28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平均8.89岁,所有患儿均从鼻腔进镜,完成对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胃镜观察,并行幽门螺旋杆菌快速检测和病理活检.结果 经鼻胃镜比较适合于5岁的儿童.其诊断符合率96.8%(27/28),受检患儿恶心、反胃等不良反应较少(14.3%).结论 经鼻胃镜作为胃镜领域的新成员,用于儿科临床,检查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81例采用国产自动活检装置行穿刺活检的临床效果进行客观地评价,以便更好地普及和推广价格低廉的国产自动活检装置。方法:按常规穿刺活检法进行穿刺活检,每例穿刺2~3针。结果:取材标本长度≥0.3cm的有632针(97%),其中标本长度≥1.0cm的有496针(76%)。标本长度<0.3cm的有20针(3%)。穿刺活检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手术后病理组织学的符合率为96.2%(51/53)。国产与进口活检装置取材标本长度比较,结果表明二者无显著差异(P>0.8)。结论:国产自动活检装置完全可以满足病理检查要求,可与进口装置媲美,值得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儿童腹痛的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并分析其病因。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例腹痛患儿,均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同时进行相关血液生化检测,记录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分析患儿临床症状及病因。结果 30例腹痛患儿均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其中2例(6. 67%)患儿为浅表性胃炎合并胆汁返流,结果显示患儿胃底黏膜或胃窦部位可见红白相间的斑点或充血红斑。17例(56. 67%)患儿为浅表性胃炎,结果显示黏膜表面附着胆汁,胃底黏液黄染; 9例(30. 00%)患儿为十二指肠球炎,结果显示十二指肠黏膜有红白相间斑点。30例患儿中,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患儿为20例(66. 67%),4~7岁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患儿为4例(44. 44%),8~13岁患儿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患儿为16例(76. 19%); 4~7岁患儿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显著低于8~13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球炎及浅表性胃炎为小儿腹痛的主要病因,与Hp感染有关,年龄超过8岁患儿发病率较高,应用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准确率高,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常引起慢性活动性B型胃炎,在播散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各年龄组中,它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本文作者采用流式微球免疫荧光法(flow microsphere immunofluorescent assay.FMIA)和ELISA法对患儿及其父母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lgG和IgA)进行了测定,并与活检标本的组织学检查结果和细菌培养结果进行了比较。活检标本来自56例有胃肠炎症状的儿童,年龄在5~18岁之间,平均年龄12.6岁。血清标本来自这些患儿中的39位父母。活检标本经组织学检查和细菌培养,24例(43%)患儿幽门螺杆菌阳性,32例(57%)阴性。检测阳性的患儿中,发现12例患有十二指肠溃疡。39份患儿父母的血清经FMIA和ELISA法检测其IgG,19例两法检测均阳性,其中包括幽门螺杆菌阳性儿童中,其父母检测IgG阳性的13例,儿童阴性,父母IgG阳性的6例。FMIA法对39例儿童父母的血清进行了IgA测定,结果17例阳性。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2131例胃镜活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不同年龄、性别、取材部位的阳性检出率。方法:采用EnVision法对北京地区2131例门诊患者的胃镜活检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按性别、年龄、取材部位不同分别计算阳性检出率。结果: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胃镜活检组织Hp感染,其染色背景清晰、质量稳定、流程标准化。北京地区2131例胃镜活检人群Hp感染阳性检出率为35.6%,男性患者Hp感染阳性检出率为40.9%,女性患者为30.5%。男性患者各年龄组Hp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30岁以下男性感染率最高(60.86%,P0.05);女性各年龄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内,男性患者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胃小弯中部Hp感染阳性检出率最高(36.0%),胃窦大弯侧最低(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地区胃镜活检人群中男性Hp感染患者多于女性,以30岁以下男性感染率最高;且Hp感染好发于胃小弯中部。  相似文献   

7.
92例小儿胃粘膜活检与胃螺旋菌检出率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汪丽萱随小儿纤维胃镜的应用小儿胃炎已引起临床重视,现将我院2年来胃粘膜活检标本的病理及胃螺旋菌检查分析如下。1资料及方法92例儿童胃粘膜活检标本采自男61例,女31例;4~6岁12例,7~9岁40...  相似文献   

8.
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疗法为目前常用的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之一。我们与雷尼替丁、阿莫西林、甲硝唑组做对照比较疗效。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121例患者临床上有上腹部闷胀、烧灼感或隐痛 ,治疗前行胃镜检查 ,分别从胃窦、胃体、病灶部位活检取胃粘膜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染色检查幽门螺杆菌 (HP) ,二者均为阳性 ,即判定为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患者。其中男87例 ,女34例 ,年龄18~70岁 ,平均年龄41.5岁。其中十二指肠溃疡患者25例 ,胃溃疡患者8例 ,十二指肠炎伴浅表性胃炎37例 ,浅表性胃…  相似文献   

9.
正1982年澳大利亚Warren和Marshall首次从胃镜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旋杆菌[1],国际癌症研究中心于1994年将幽门螺旋杆菌列为Ⅰ类致癌因素[2]。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多种消化道疾病相关,如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等,也是胃部以外其他疾病的重要病因[3]。研究表明,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如未能及时发现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将严重危害患儿健  相似文献   

10.
结肠内带蒂息肉样脂肪瘤并肠套叠1例姜法伟患者女,43岁,腹胀痛及下腹部包块年余,大便时经常有一肿物由肛门脱出,用手可纳还。1月来全腹胀痛不适,加重5天伴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无肛门排气而就诊。就诊时肛门脱出一肿物约8cm×8cm×6cm,随取活检,病...  相似文献   

11.
胃肿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肿瘤的CT诊断价值许卫①李坤成王永刚本文总结我院1991年至1995年间53例行CT检查的胃肿瘤病例,并与手术或/和胃镜活检病理进行对照,讨论其临床使用价值。1材料和方法年龄24~85岁,平均54.5岁。男39例,女14例,男女之比为2.8∶1。C...  相似文献   

12.
宋晓宏 《中国综合临床》2000,16(10):761-761
近 10年来研究表明 ,幽门螺杆菌 (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 ,与胃癌也有较密切关系。因此 ,检测 HP以指导临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仍以胃镜取材活检最为通用。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报道认为HP在胃内呈灶性分布 [1 ] ,故取材部位太少易漏诊 ;取材部位太多 ,又会增加患者痛苦与经济负担。故除选择可靠的检测方法外 ,选择合理的取材部位 ,对提高 HP检出率显得非常重要。1 材料与方法2 2 0例门诊或住院的消化不良患者 ,1月内未服用能杀灭HP的抗生素、铋剂等药物 ;年龄 19~ 73岁 ,其中男 119例、女10 1例 ;…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并发骨髓坏死二例徐立卓尹松梅例1,女性,35岁,因四肢皮肤瘀斑、发热、血尿10余天,于1985年8月2日入院。患者于1983年8月6日经胃镜及病理证实有胃窦部溃疡癌变,同年8月11日行胃癌根治术,术中见幽门上、下淋巴结转移,术后曾经6次FAM...  相似文献   

14.
38例小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秋生  吴子刚  吴子光  全华斌 《新医学》2000,31(12):731-732
1引言 我院近3年来经胃镜确诊的小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儿有38例,现对其特点作一初步探讨。2临床资料2.1一般资料 我院 1996年 1月至 1999年3月经胃镜确诊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儿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5岁至14岁,中位年龄 11岁。其中 10岁以内 13例, 10岁以上 25例。呕血10例,黑便23例,呕血伴黑便5例。有中、上腹压病者25例,失血性贫血21例,失血性休克2例。全部病倒粪或呕吐物潜血试验呈强阳性。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诱发出血12例。有长短不等腹痛史者20例,突然发…  相似文献   

15.
小儿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变异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研究应用 3对不同引物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扩增具有细胞毒素相关基因 (cagA基因 )DNA ,检测浙江地区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 (Hp)cagA基因阳性 (cagA+ )菌株阳性率 ,探讨cagA基因的变异性及其CagA蛋白表达情况。一、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2 0 0 0年 12月~ 2 0 0 1年 5月间经胃镜检查、组织活检证实为Hp感染患儿 5 0例 ,男 31例 ,女 19例 ,平均年龄 9岁 (范围 4~ 15岁 )。2 胃粘膜标本 :取距幽门孔 3cm内胃窦粘膜 3~ 4块 ,分别进行病理切片 ;快速尿素酶 (福建三强生物制品公司试剂 )试验 (RUT) ;荧光定量PCR检测HpUreA…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电子胃镜检查及℃呼气试验(,3C—UBT)检测,以了解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相应的胃镜表现,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肠道病变提供确切的临床诊断依据。方法对200例有腹痛症状的患儿进行℃呼气试验(℃—UBT)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有临床症状者132例为有症状组,无临床症状者68例为无症状组.并行电子胃镜检查,观察胃镜下胃肠黏胪病变情况,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黏膜病变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总阳性率为72.8%;有症状组阳性率高于无症状组。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肠黏膜病变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占比最高,其次为结节性胃炎。结论胃镜检查应用可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肠道黏膜病变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脑性瘫痪是儿童严重的致残性疾病,由脑瘫引起的剪刀步使患儿行走困难。1996年3月~1998年9月,采用综合康复方法对24例有剪刀步的脑瘫患儿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1资料和方法1.1资料24例中男16例,女8例。6个月~1岁7例,1~2岁10例,2~...  相似文献   

18.
食管同时性双原发鳞癌与腺癌1例张伟,杨爱清,林琳(山东肥城矿务局中心医院病理科271608)患者男性,53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两个月,胃镜活检为食管中段癌而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送检食管一段,长15cm,距上切缘6.5cm、下切缘3.5cm处见一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儿童浅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95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儿,均行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计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取材满意度,以及其诊断颈部淋巴结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析免疫组化对诊断准确率的影响和颈部淋巴结病变与分区的情况。结果①195例患儿中,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良性166例,误诊1例淋巴结结核;恶性21例;未做出诊断8例,漏诊1例霍奇金淋巴瘤,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儿童浅表淋巴结的准确率为95.4%,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9.4%。195例患儿均未见大出血或其他严重并发症。②取材满意者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为99.4%,取材不满意者穿刺活检的准确率为75.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988,P<0.05)。加做免疫组化者诊断准确率为99.0%,未加做免疫组化者诊断准确率为9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53,P<0.05)。③颈部淋巴结病变中恶性、良性病例累及Ⅱ区者最多,分别为72.7%、81.6%。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儿童浅表淋巴结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操作简单、价廉、安全、患者耐受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儿童糖尿病多为胰岛素依赖型,需终身药物降糖,并配合饮食治疗。住院期间的护理只是短暂的,主要是家属和患儿自己护理,如治疗护理不当,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科从1998年1月~2001年5月共收治21例儿童糖尿病患儿,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后收到良好的效果,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患儿生长发育未受到影响。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组21例患儿均是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儿,其中3~7岁4例,8~10岁6例,11~14岁11例。4例为多次并发酮症酸中毒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