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介绍现代生物技术——DNA分子标记及其分析方法在中药品种鉴别上的应用和意义。方法: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论文为基础,进行整理与归纳。传统分子标记技术有抗血清、蛋白质、同工酶;目前DNA分子标记有RFLP,PCR,SNA序列,AP-PCR和RAPD。结果:分析了传统的分子标记(如生物化学、酶学、血清学特征)特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介绍了DNA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成果和进展。结论:DNA分子标记技术对中药品种鉴别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草药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中草药鉴定的主要方法有基源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生物鉴定,然而这些鉴定特征几乎均为生物体的遗传性表现型,不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而且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阶段、环境条件、人类活动如引种驯化、加工炮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很大的变异性和随意性,难免存在主观性强、重复性和稳定性差等缺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安徽、山东、北京、四川的栽培白芍和山西野生白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确定不同产区的白芍种质资源的差异,为白芍育种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运用ISSR 分子标记技术,研究14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选择条带清晰、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7条引物进行扩增,共获得56条片段,其中多态性条带38条,平均多态性比率为67.86%;运用NTSYS软件计算样品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值),得到样品间遗传相似系数矩阵,其中亳州1号和亳州2号间相似系数最大,这说明两者间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差异小;北京2号和山西野生白芍相似系数最小,说明两者间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差异大;利用UPGMA法,根据遗传相似系数对各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在GS值为0.72时把14个样品分为两大类群,北京和安徽栽培白芍为一个类群,其他品种为另一个类群。结论:4个产区的栽培白芍和山西野生白芍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性,可以从基因水平把植株外型相似的栽培品种区分开,对新品种的选育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对中药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总结近年来DNA分析鉴定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并简述这些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分子标记技术在人参药材鉴定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分析传统的分子标记(生物化学、酶学特征)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现代生物技术的DNA分子标记及其分析方法在人参属药材鉴别上的特点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中药资源极其丰富,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大量宝贵资源的破坏已使部分药用资源濒临绝迹;另外某些不法人员惟利是图,以假乱真,从而导致中药市场的混乱,严重影响了药材的质量和药效的稳定。因此加强中药资源的调查、种质的鉴定研究和分类保护是当务之急,是实现我国中药现代化的基本保障。用作中药种质研究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最初的形态学标记研究;细胞学标记技术即核型分析和解剖学鉴定;随后产生的生化大分子标记包括同功酶和蛋白质指纹标记;也有通过化学成分进行种质鉴定和分类。但以上各种途径所获结果都要受环境条件影响或植物本身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9.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药品质与标准化方面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20世纪80年代PCR技术问世以来,现代生物技术领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兴起和逐步成熟。使得中药材以形,色,味,质地为依据的传统质量评价方法和以形态组织学,解剖学,化学等客观指标为依托的现代质量评价方法得到阴益的补充,解决了上述方法所不能阐述和表达的问题。本文综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药材质量评价方面的最新应用研究,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PCR技术问世以来,现代生物技术领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兴起和逐步成熟,使得中药材以形、色、味、质地为依据的传统质量评价方法和以形态组织学、解剖学、化学等客观指标为依托的现代质量评价方法得到了有益的补充,解决了上述方法所不能阐述和表达的问题。本文综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药材质量评价方面的最新应用研究,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各分子标记的PCR扩增成功率、测序效率、种内与种间变异和鉴定成功率等指标,考察6个分子标记(rbcL、matK、psbA-trnH、psbK-psbI、核ITS和ITS2)及其组合对蜘蛛抱蛋属药用植物的鉴定结果,评价不同标记在蜘蛛抱蛋属药用植物中的鉴定能力,确定适合该属鉴定的DNA分子标记。结果显示,对蜘蛛抱蛋属11个种20个样本进行分析,rbcL、matK、psbA-trnH、psbK-psbI序列获得率较高,matK鉴定成功率在获得的单一序列中最高(85%),多序列组合在鉴定效率方面比单一序列有所提高,其中matK+psbK-psbI的鉴定成功率为100%。因此,matK+psbK-psbI可用于蜘蛛抱蛋属药用植物的鉴定。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通过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及DNA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产地金银花样品进行鉴定,探讨DNA分子鉴定技术在中草药鉴别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以绿原酸、木犀草苷、灰毡毛忍冬皂苷乙为指标成分,利用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提取金银花、山银花对照药材及河北和山东产地金银花样品DNA,检测DNA浓度和纯度,采用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的DNA分子标记技术鉴别样品。结果:河北和山东产地金银花中绿原酸质量分数3.1%~3.3%,河北、山东产地金银花中木犀草苷质量分数分别为0.049%~0.050%,0.069%~0.078%,2个产地样品中均未检出灰毡毛忍冬皂苷乙成分。采用基于PCR方法鉴定出河北和山东产地各3批样品均为金银花。结论:DNA分子鉴定技术作为含量测定常规方法的补充,具有准确可靠、重复性高等优点,可用于金银花药材的鉴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沙苑子与其混伪品之间的 DNA 分子鉴别方法。方法:采集不同产地的沙苑子药材10份,基原植物2份,达乌里黄芪3份,蒙古黄芪4份,直立黄芪3份,混伪品猪屎豆和凹叶野百合各1份,所有样品进行总 DNA 的提取,PCR 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得到相应的序列,用 MEGA 计算其种间的 K-2-P 距离,最后利用 ITS 序列构建其系统发育树。结果:测得了24份样品的 ITS 序列全长,分别为沙苑子644~688 bp,蒙古黄芪为646~673 bp;直立黄芪685~687 bp;达乌里黄芪为676~688 bp;猪屎豆为785 bp;凹叶野百合为837 bp。通过以ITS 序列重建系统进化树进行的聚类分析可以将沙苑子与其混伪品有效的区分开。用 MEGA 软件基于 ITS 序列构建的沙苑子与其混伪品间的遗传距离分析得到了沙苑子与达乌里黄芪的种间 K-2-P 距离0.0802;蒙古黄芪为0.0812,与直立黄芪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824,凹叶野百合和猪屎豆与沙苑子的遗传距离稍大,达到0.2362和0.2299。用 MEGA 软件测定沙苑子种内遗传距离为0.0010。此外,对通过测定种间的遗传距离发现,蒙古黄芪与直立黄芪种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009,与猪屎豆种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2362。结论:ITS 序列能够成功鉴定沙苑子及其混伪品,可以作为沙苑子与其混伪品的分子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5.
血栓相关分子标志物在糖尿病血瘀证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I)、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和血浆纤溶酶-α2抗纤溶酶抑制物(PAP)、内皮素(ET)等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探讨与糖尿病血瘀证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糖尿病血瘀证患者存在着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受损、纤溶酶的改变,其血浆GMP-140、TAT、PAP、ET均高于非血瘀证和正常对照组。提示血 相似文献
16.
如何使学生了解中药鉴定学前沿,系统掌握中药鉴定学实验操作技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药鉴定学理论,成为中药鉴定学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总结国内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的开设方式,分析其特点,在此基础上,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科研实验中心将中药分子鉴定技术及自主设计实验引入中药鉴定实验培训中,结合平台的资源及成果优势,将科研反哺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这种方式不仅为相关院校中药鉴定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提供借鉴,也为其他课程实验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SSR分子标记鉴别柴胡栽培种质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鉴别柴胡栽培种质的方法,初步形成可鉴别选育品系的SSR特征谱带数据。方法:从实验室先前设计的柴胡SSR引物序列中选择了50对,以2个选育品系和4份其他柴胡栽培种质为材料,筛选扩增效果好、多态性高的引物对,优化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电泳等条件,分析获得的SSR谱带,依据遗传距离构建聚类树图。结果:筛选出9对多态性高的引物,明确了检测条件,获得了试验种质的SSR特征谱带数据,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3处可将所有样品分为4类:黑龙江产红柴胡和川红柴1号品系聚为一类,川北柴1号品系和中柴1号品种聚为一类,四川枫顺和荣县产柴胡种质各独自聚为一类。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的引物对和建立的检测方法可供柴胡种质鉴别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川贝母5种不同基原植物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同时扩大研究范围,从GenBank上下载川贝母及其常见混伪品共10个物种13个样本的ITS2序列。用MEGA4.1计算其种间、种内的K-2-P距离,并分析各样本间ITS2序列二级结构的差异,最后利用ITS2序列重构其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川贝母基原植物种内最大K-2-P距离为0.0276,与混伪品的种间最小K-2-P距离为0.0583;川贝母及其混伪品的ITS2二级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重构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川贝母不同基原物种聚为一支,能较好与混伪品区分。研究结果表明ITS2条形码序列能够成功鉴定川贝母及其混伪品的原植物,为川贝母混伪鉴别提供了新工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