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脾、淋巴结肿大常由于某些血液系统疾病或其它多种疾病所引起.骨髓象检查常可提供重要的线索,本文分析了417例这类患者的骨髓象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背景:据作者查新检索,国内外有关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活性及mRNA表达与白血病类型、患者肝脾淋巴结肿大关系的报道罕见.目的:探讨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肝脾淋巴结肿大的关系.方法:急性髓系白血病组骨髓标本4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骨髓标本28例,以2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用GPI锚定的胎盘碱性磷酸酶作为底物,Triton-X114分相法检测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的活性,半定量RT-PCR法检测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 mRNA的表达,并分析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活性和mRNA表达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肝脾淋巴结肿大的关系.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髓系白血病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活性和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 < 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活性和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 < 0.01).在4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13例患者检查发现有肝脾淋巴结肿大,30例患者检查无肝脾淋巴结肿大,无肝脾淋巴结肿大标本骨髓单个核细胞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活性和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有肝脾淋巴结肿大标本(P < 0.05).结果证实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的活性与mRNA变化一致,其表达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类型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有无肝脾和/或淋巴结肿大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白血病免疫分型中,胞浆抗原的检测,如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胞浆CD22CyCD22及胞浆CD3CyCD3等,因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对确定白血病细胞的系别起源具有重要作用[1、2]。但也应注意到,用于检测胞浆内抗原的渗透剂及方法对结果会产生很大影响,选择不当会导致结果出现很大的偏差。本文就两种不同的渗透剂对MPO检测的影响做了配对比较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20例骨髓标本采自我院住院患儿,经形态学、免疫分型及细胞化学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1.2 试剂来源:渗透…  相似文献   

4.
赵璐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5):3029-3030
对1993-07~2001-08急性白血病非正规巩固强化治疗长期生存9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均经血、骨髓和细胞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确诊,符合国内诊断标准[1].住院前病程1~1.5个月,初诊时发热7例,皮肤紫癜、牙龈出血5例,肝、脾、淋巴结肿大3例,单纯脾大1例,既往有牛皮癣(M3)1例.  相似文献   

5.
陈涛  龙盛双  刘毅  李建国  喻安永  何国平 《新医学》2001,32(7):427-427,438
1病历摘要见本刊2001年第4期233页。2病例特点该患者临床特点为:①青年男性,发热1个多月,呈稽留热或弛张热,伴咳嗽、咳痰,痰中偶带血丝;院外按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治疗无效;②病前有病毒感染史;③体格检查:体温39.8℃,脉搏102次/分,右锁骨上多颗淋巴结肿大,活动,无粘连,轻压痛;双肺呼吸音稍低,右中肺闻及干性啰音;④辅助检查:血象正常,胸片见双肺纹理增强,双上纵隔增宽;骨髓象为中性粒细胞核左移。3鉴别诊断伤寒骨髓象为中性粒细胞核左移。但病人高热近40日,无肝、脾及腹腔淋巴结肿大以及衰竭等表…  相似文献   

6.
已有不少脾淋巴瘤的报告,但包括了许多晚期疾病(同时有肝淋巴瘤浸润和/或广泛的腹部淋巴结累)。这些报告的结果和结论不适用于原发性脾淋巴瘤的患者。作者从1584例霍奇金淋巴瘤中,鉴定出9例(0.57%)仅局限于脾脏(Ⅰ期)或脾门淋巴结(Ⅱ期)的患者。9例中。详细的临床检查未发现淋巴结肿大和肝肿大,但均有脾肿大。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生化、SMA-16(包括胆红素、碱性磷酸酶、SGOT、SG-PT 和LDH)等指标;6例做了腹部淋巴管造影术(皆正常);多数进行了腹部超声、CT、和/或同位素扫描。所有患者均行剖腹术,7例施行了肝活检,5例进行了多处脾外腹部淋巴结活检。8例进行了骨髓活检。结果:最常见的症状是左上腹痛(67%)。脾肿大和血细胞减少的程度之间无相关性,白细胞分类计数血片观察正常。生化指标大部分无明显异常。非介入性放射学检查证实患者均有脾肿大,但无其他阳性发现。无一例有活检证明的脾外病变。经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体液及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不同于血液环境。其检测方法要求更加特异、敏感。本文通过观察瑞氏wright's,汉氏Hansel's,瑞氏一氰化抗过氧化物酶Wright's-Cyanide-Resistant PeroxidaseW-CRP三种方法对尿、胸腹水、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进行检查,以探讨其临床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 1.1.1 尿:收集各类肾脏疾病急性间质性肾炎AIN2例和非间质性肾炎61例的尿样116份及泌尿道感染、前列腺炎、尿样60份。共计176份新鲜晨尿10ml。 1.1.2 胸腹水:临床送检胸腹水65例。 1.1.3 痰:支气管炎、哮喘21例。…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3岁。因头昏、乏力3年,加重2个月于1999 年1月28日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胸骨压痛(+),肝、脾、淋巴结不肿大。血常规:Hb 66g/L,WBC 13.5×109/L, BPC 15×109/L。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粒细胞 0.480,早幼粒细胞0.270。原、幼细胞髓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率98%,积分141。骨髓细胞24 h培养后按常规制备染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猫抓病患者的超声表现。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猫抓病的21例患者进行浅表淋巴结及肝脾超声检查。结果 20例患者表现为引流区淋巴结肿大;其中1例合并肝内多发低回声占位;另1例仅见肝脾多发低回声占位而没有引流区淋巴结肿大。结论 猫抓病患者的浅表肿大淋巴结在彩超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而不合并浅表淋巴结肿大的肝脾型患者易致临床误诊。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 ,4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乏力 2个月 ,伴腹痛发热 2天入院。查体 :消瘦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软 ,肝肋下未触及 ,脾肋下约 3cm ,表面光滑。B超 :脾增大 ,可见 1 4cm× 2 .7cm× 9.6cm巨大不均匀的实性占位 ,腹膜后、胰周淋巴结肿大。CT :脾内低密度占位 ,侵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骨髓常规 :骨髓增生活跃 ,骨髓象大致正常。超声引导下行脾穿刺活检术。病理检查 送检组织 3条 ,其中一条组织内弥漫性中等及大异型细胞浸润 ,散在分布 ,无明显排列 ,但血窦之间有明显聚集。细胞胞质较丰富 ,部分胞质空。核不规则 ,…  相似文献   

11.
血沉(ESR)、血浆纤维蛋白Fb、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等四项实验室检查,作为血液流变学性质变化的客观指标已见报道[1],本文应用这四项实验室检查供临床用于观察ILIB低能量氢氖激光血管内照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病人来源及检验方法 1.1 病人来源 16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均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随机分组,其中86例给ILIB治疗为治疗组;74例未作ILIB治疗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在17~42岁,平均26.96岁;体重、病期均无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0.03、1…  相似文献   

12.
小儿恶性组织细胞病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小儿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34例恶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主要症状为发热34例,面色苍白28例,消瘦及衰竭24例,出血症状19例。主要体征为肝大26例,脾大19例,浅表淋巴结肿大18例。血常规检查贫血34例,血小板减少30例,白细胞减少24例,全血细胞减少22例,8例周围血发现异形组织细胞。部分患儿有心肾功能损害及心肌酶升高。91.8%患通过骨穿检查确诊,但部分患需要多次多部位穿刺检查。入院时误诊率70.59%。误诊主要病种为再障、白血病、败血症、颅内感染等。34例中6例行1个疗程的COAP方案化疗,仅3例部分缓解。结论 小儿恶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误诊。临床上有发热、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应考虑该病,血象、骨髓象或淋巴结活检发现大量异形或多核巨组织细胞可以确诊。血象应注意在尾部寻找或用离心浓缩白细胞层涂片检查以便发现异形组织细胞。部分患需行多次多部位骨穿检查。小儿恶组疗效差,治疗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粒细胞瘤是急性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罕见并发症,它虽常累及骨髓和神经周围组织,但也可在皮肤、胸壁、心包、眼、乳房、胃肠道、淋巴结、肝、脾和卵巢等局部形成肿块。作者报告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伴颈神经病损的原粒细胞瘤。患者,男,25岁。入院前1.5个月右肩胛骨上方和右上胸椎旁疼痛,继之出现C_7、C_8支配的右手、前臂感觉异常,右腕、指、肘进行性伸展无力。入院时检查无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右三头肌、腕、手指和伸肌运动明显减弱,右三头肌反射消失;右三头肌和前臂肌肉萎缩,无脊髓压迫症表现。血片中原粒细胞占  相似文献   

14.
血清腺苷脱氨酶在伤寒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广泛存在于小肠、脾等组织中,其与核酸代谢密切相关,对机体细胞免疫起着重要作用,在结核性,癌性胸膜炎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而ADA在伤寒诊断中的作用报道还不多,有学者报道ADA检测用于伤寒的辅助诊断,其变化早于肥达氏反应1。为了解其变化,笔者对112例伤寒患者血清均进行ADA检测,并与肥达反应,细菌培养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患者血清,均来自我院1995年5月到1998年3月的住院患者,均经血、或骨髓或粪培养确立诊断,其中男74例,女38例,年龄5~62岁。 1.1.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髓象检查在发热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髂后或髂前采集的骨髓涂片及末梢血涂片,染色后分别进行细胞分类。结果:248例发热2,能够明确诊断者157例63.3%),感染性疾病49例(19.8%),无特异性骨髓改变者42例(16.9%)。结论骨髓象检查是发热患者查找病因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骨髓坏死合并骨髓纤维化临床少见 ,现将我院收住的 5例报道如下。1 资料我院自 1985年以来 ,共收治住院骨髓坏死病人 19例 ,其中男性 10例 ,女性 9例 ,并发骨髓纤维化 5例 ,详见下表 1。表 1  5例骨髓坏死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临床资料病例性别年龄症状骨痛发热体征贫血骨痛出血其他血常规  WBC HGB BPC 其他1男 2 8 淋巴结肿大、剑突下压痛 正常↓↓幼红、幼粒2男 2 0 -肝脾大、淋巴结肿大 ↑↓↑ -3女 6 0 - -淋巴结肿大↓正常正常 幼红、幼粒幼淋4男 6 肝肿大淋巴结肿大 ↓↓↓幼淋5女 2 9 - --正常↓正常 …  相似文献   

17.
为了阐明MDS 合并骨髓纤维化(MF)的意义和说明该病与同类疾病特别是急性MF 与巨核细胞白血病的关系,在87例MDS 患者中作者就7例(8%)符合伴MF 的MDS 患者作了分析。伴MF 的MDS(MF-MDS)诊断标准为:(1)全血细胞减少,外周血原始细胞<5%;(2)轻度或无脾大;(3)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正常的骨髓纤维化;(4)骨髓内无原始细胞的弥漫性增生;(5)骨髓象和外周血细胞存在增生异常的特征。7例MF-MDS 患者年龄54~82岁,男性3例,女性4例。多数患者主诉贫血,7例均无脾大。1例有肝大,1例淋巴结稍肿大。7例患者中6例全血细胞减低,外周血原始细胞<1%,1例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外周血原始细胞2.5%。3例外周血可见有核红细胞。骨髓中原始细胞1例为0.2~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血细胞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骨髓细胞学变化、临床意义及其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方法:对45例外周血细胞减少的SLE病人进行骨髓细胞检查及4例骨髓活检,并与血象等其它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及观察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后血象的变化。结果:SLE骨髓表现从增生明显活跃到增生受抑,以至再生障碍。最具意义的是增生受抑,但较外周血轻,且未见细胞形态异常。受抑发生率依次为巨核细胞/血小板抑制(46.7%),红系(42.2%)和粒系(15.6%)。3例呈再生障碍骨髓象。网状吞噬细胞(9例)及浆细胞(6例)增多,6例铁染色减少。15例肝脾淋巴结肿大者均呈增生性骨髓象。4例骨髓活检未见骨髓纤维化。治疗后血细胞减少均得以改善(P<0.001)。结论:SLE骨髓损害主要为骨髓各系受抑,少数再生障碍,骨髓受累程度较外周血轻;缺铁可能是狼疮贫血的部分原因;肝脾淋巴结肿大可能提示骨髓增生;对外周血细胞减少而骨髓细胞形态无异常者应警惕SLE可能。血细胞减少者对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前瞻性研究骨髓外组织检出海蓝组织细胞的特点及意义.方法 对临床上所有进行穿刺及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标本同时做H-E染色和瑞氏-姬姆萨染色,然后镜检查找海蓝组织细胞.对被检出海蓝组织细胞的患者再行骨髓穿刺检查,确认骨髓中是否也有海蓝组织细胞.临床上重点观察其有无肝、脾大,皮肤有无出血斑,BPC是否减少.结果 从5 760例被检标本中检出海蓝组织细胞8例,此8例患者骨髓中未见海蓝组织细胞,临床上无肝、脾肿大,皮肤无出血斑,BPC无减少.结论 骨髓外检出海蓝组织细胞的患者临床表现与"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不同,可能为骨髓外局部组织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的缘故,认为骨髓外组织也可分化产生海蓝组织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血片幼稚细胞检出与骨髓象分析情况。方法对48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进行外周血涂片及骨髓象分析。结果48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中,血片检出幼稚细胞98例(20.4%),其中急性白血病93例(94.9%),主要以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M2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L1、ANLL-M3a为主,其余5例(5.1%)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未检出幼稚细胞者382例。骨髓检查主要以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为主,其次为缺铁性贫血(ID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脾功能亢进等疾病,其中急性白血病(AL)患者25例(6.5%),各急性白血病亚型数量多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S患者47例(12.3%)。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片幼稚细胞检出率主要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有关,患者宜早行骨髓象分析确诊。骨髓象分析是明确全血细胞减少病因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