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手术过程中发生急性大量失血是大手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大量失血往往引起失血性休克,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和稀释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的甚至导致心脏骤停,能否及时有效处理关系到手术的成败.而小儿术中发生大失血处理起来则更加棘手.现报道1例脊柱侧弯患者术中出现急性大失血致心脏骤停的病例.积极有效的心肺脑复苏及适度低体温行脏器保护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及时有效的监测是降低患者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在急性大出血、严重创伤时常需要大量输血。但大量输血易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致病理性出血,影响病人的预后。我们对2003年8月-2006年12月收治需大量输血的急性失血休克病人216例进行了抢救过程观察,现就影响病人凝血功能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量输血是指24h内输血量大于或等于患者循环血容量或输注的浓缩红细胞大于10U,亦或指在1h内输入的浓缩红细胞大于4U[1]。常用于抢救急性失血所致血容量急骤减少,血压快速下降的急诊患者。虽然大量输血在救治中起关键作用,但是对患者器官功能、细胞代谢、血液生化、凝血机制等方面的病理生理有很大影响,不同原因所致的大出血患者其表现的各类血液学指标不尽相同。科学、有效、合理地综合应用血液制品抢救大出血患者显得十分重要。1临床资料1.1检测对象2005年3月至2008年9月本院收治的大量输血患者70例,男44例,女26例,年龄21~76岁。输血量2000~5800mL,其中严重创伤出血38例,消化道大出血25例,产后大出血7例。  相似文献   

4.
严重的外伤可以引起机体急性大量失血,导致机体血量在正常有效循环锐减,使灌流全身组织器官血液急剧减少,引起组织器官无氧代谢、细胞损伤,进而发生严重的后果.进行有效扩容治疗是治疗急性失血性疾病的关键[1].因此,机体处于危机状态时,积极补充应用晶体液和胶体液同时,均需要输血治疗.而目前已有新的临床输血模式,具有保证安全输血克服全血副作用的最好办法.现将本院血液科在治疗外伤急性失血患者时,使用不同的输血方式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失血患者输血前后的血氨值,探讨不同类型大出血患者的输血方案。方法对44例急性失血患者按病因分为3组:严重创伤出血组、产科大出血组、上消化道大出血组,分别对其输血前后血氨进行检测比较。结果3组患者大量输血后血氨浓度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上消化道大出血组上升最明显。结论监测血氨浓度的变化对临床大量输血可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孔福珠  孔福仙  蒋小燕 《护理研究》2007,21(33):3039-3040
众所周知,在急性大出血、严重创伤时常需要大量输血。但大量输血易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致病理性出血,影响病人的预后。我们对2003年8月—2006年12月收治需大量输血的急性失血休克病人216例进行了抢救过程观察,现就影响病人凝血功能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3年8月—2006年12月收治需大量输血的急性失血休克病人216例,男147例,女69例;年龄17岁~71岁;严重多发性创伤189例,产后出血15例,宫外孕内出血8例,其他4例。排除标准:①有慢性肝脏疾病病史或肝功能检查异常;②其他原因所致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③血液病所…  相似文献   

7.
大量失血而引发的失血性休克,需要大量输血和补液来抢救生命[1].但输入大量库存血会引起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为有效控制出血,在抢救大出血患者时,往往需要输入血小板和补充凝血因子.由于新鲜血小板不能及时满足临床需要,为此笔者采用冰冻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治疗大出血,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海  李华宝 《临床医学》1997,17(12):31-32
下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下肠管内出血,一般不包括痔、肛裂等疾患。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大出血、显性出血和隐性出血。下消化道大出血是指短时间由直肠排出大量血便(每小时失血量可达100ml以上),常导致血液动力学改变甚至出血性休克。我院1986年3月~1997年1月收治少见病因致下消化道大出血共1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5例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14岁~76岁,平均48岁。病程1天~8年。首发症状均为血便,多有反复出血史,其中7例大量  相似文献   

9.
吴惠平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49-751
目的探讨急性失血患者单纯大量输注红细胞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9例严重创伤急性大出血接受大量单纯红细胞输注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凝血功能障碍者输注红细胞总量平均为3747ml ,其凝血酶原时间比正常对照平均延长3.63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平均延长2.55倍;血小板计数平均44.4×109/L ,其中6例<20×109/L,2例>50×109/L ;纤维蛋白原平均1.15 g/L.补充凝血因子制剂和血小板后17例出血得到满意控制.结论急性失血患者大量单纯输注红细胞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与稀释性凝血因子缺乏和稀释性血小板减少有关.护士密切观察,加强输血护理对早期诊断凝血功能障碍,及早进行针对性治疗和病情的有效控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严重的大量失血,可导致包括患者机体凝血障碍在内的严重病理生理紊乱。此时,需要对包括病因在内各种情况进行紧急处置,快速、合理地输注大量血液或血液制品往往对拯救生命起到关键作用。定义及病因大量出血一般指失血量占体液总量30%以上的急性失血。由此关联的大量输血,国际上有以下3种定义。1 24 h内输血量≥8~10 u红细胞(每单位以450 m L±10%)计,即接近或超过总血容量[1]。欧美  相似文献   

11.
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对急性失血大鼠血液凝固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结扎肠系膜淋巴管对急性失血大鼠血小板功能、体外血栓形成以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肠淋巴途径在急性失血时血液凝固性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失血组与结扎组,每组10只.采用经右颈总动脉匀速放血(失血量为全血量的1/4)的方法制备急性失血大鼠模型.结扎组失血后行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失血组仅在肠系膜淋巴管下穿线但不结扎;记录24 h大鼠存活情况.失血后24 h将存活大鼠再次全麻,经左颈总动脉迅速放血6 ml.检测实验前后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体外血栓形成率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计算脑血流量.结果 急性失血后24 h,失血组存活6只(60%),结扎组存活9只(90%),结扎组存活率高于失血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前相比,两组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Fib)均显著升高,凝血酶时间(TT)显著延长,脑血流量显著降低;失血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延长,血栓湿长、干长、湿重、干重和血栓形成率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实验后结扎组血小板黏附率[(15.02±1.24)%],血小板聚集率(1 min、3 min及最大聚集率),血栓湿长、干长、湿重、干重,血栓形成率[(46.2±6.9)%],APTT[(21.04±5.53)s],Fib含量[(433.67±13.97)g/L]均显著低于失血组[分别为(18.54±1.18)%、(69.8±6.9)%、(26.35±6.26)s、(510.96±35.59) g/L],脑血流量[(485.1±41.4)ml·kg~(-1)·min-1]显著高于失血组[(417.8±42.2)ml·kg~(-1)·min-1,P<0.05或P<0.01].结论 急性失血可导致大鼠血液高凝、体外血栓形成增多,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可改善急性失血大鼠的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2.
崔璀  江宏 《当代护士》2007,(12):15-16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急腹症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大量胰酶入血可导致肝、肾、心、脑等器官的损害而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达18%~33%[1].本院2003年7月~2006年2月共收治6例SAP并发ARDS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救护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创伤后大量失血、失液、有效循环不足,微循环灌注不足,使组织和器官缺血、缺氧,产生多器官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等病理变化的综合征[1]。创伤后大出血导致死亡的最大危险在伤后第一个24h。原因是低血容量、体温降低、酸中毒和凝血障碍引起的恶性循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危急综合征,现结合近年相关文献,将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进展综述如下。院前救护早期补液的时机在院前急救中对于失血性休克早期补液是否有益目前尚有争议:若早期补液,则可造成转运时间延迟,易再出血,从而增加失血;若不进行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失血患者炎症因子、胰岛B细胞功能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以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2015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创伤失血且输血的214例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量和输血方式分为一般输血组(n= 118)和大量输血组(n=96);回顾性调查2组患者输血3...  相似文献   

15.
张永红  宋玲丽  张丽沙  逄冬 《护理研究》2009,23(32):2970-2971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及时扩充血容量是抢救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关键,消化道出血病人因急性失血或慢性长期失血,导致机体处于极度衰竭状态,周围静脉血液循环不良,致使周围静脉穿刺困难,无法达到快速有效补充血容量.我科应用股静脉穿刺联合静脉推注输血抢救100例消化道大出血休克病人,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癌细胞具有异质性的特征[1],即使在患者同一组织器官中,有相对增生活跃的细胞,也有处于休眠期的细胞.增生活跃的癌细胞因其不断汲取人体的大量营养物质,导致患者的恶液质,并促使其不断的生长转移,压迫支气管、脑等重要组织器官,或转移至肝肺等重要器官,造成器官的功能衰竭并危及生命.因此,活跃期细胞对机体造成直接威胁.而具有耐药性的休眠期癌细胞作为肿瘤发生发展的"后备军",在特定的条件下,可转化为增生活跃期细胞.  相似文献   

17.
由于大量失血或失水,使血容量急剧减少而引起的休克.称低血容量性休克。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治疗与抢救开始越早,效果越好。因此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给予适宜的处理,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低血容量性休克,由于大量失血失液,使血容量急剧减少而引起休克。常见于上消化道大出血、内脏出血、内脏破裂、宫外孕、严重创伤、烧伤、大血液外伤及手术出血。 一、严密观察心、肺、脑、肾功  相似文献   

18.
老年肝病患者的临终护理是在疾病期进行的,因老年肝病人长期患慢性肝炎而急性发作或是伴各组织器官的功能衰退,免役功能下降导致大出血、感染、胸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癌变等,可能生存几周或几个月。  相似文献   

19.
严重创伤引起的脑颅损伤、心胸外伤、腹部外伤、脊柱和四肢骨折及复合伤常因急性大出血而导致失血性休克。休克可引起多器官的功能不全或衰竭,是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将我院128例重症休克患者的急诊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同时也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高血压主要是指病人在18周岁以上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是舒张压≥90 mmHg[1].该病的发病率较高,但由于该病病人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处于较差水平.通常发展影响到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要加强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