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HBV感染.目前,对肝衰竭的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多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我们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H 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来分析血氨在肝衰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预后评估模型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昱  李海 《肝脏》2009,14(6):490-493
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在我国.引起急性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其次是肝毒性药物。  相似文献   

3.
陈楠  滕杰  王介非 《肝脏》2012,17(3):205-208
肝衰竭是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肝脏短期内发生大块或亚大块坏死所致的肝脏功能衰竭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凝血机制障碍、高黄疸、肝性脑病等复杂的临床症候群[1].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主要是乙肝病毒),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炎慢性化程度高,患者肝功能常迁延不愈,如在短期内再次接受严重打击,易出现慢加急性肝衰竭.由于常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病势极为凶险,病死率极高,肝移植是目前治疗该病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肝脏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据报道,未出现肝移植之前,肝衰竭的病死率为50%~80%[2].虽然肝移植给本病带来了曙光,但肝源匮乏、手术费用高、术后排斥反应等不足大大限制了其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功能严重损害,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肝炎病毒感染为其首位病因,其次为药物、肝毒性物质(如酒精)等,也是其重要病因。《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将其分为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  相似文献   

6.
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以病情重、进展快、治疗难、费用高、病死率高为特征,是严重危害我国国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对肝衰竭的研究不断深入,在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肝功能衰竭(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引起肝衰竭的病因主要包括肝炎病毒、药物及肝毒性物质、病原体感染、妊娠急性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居肝衰竭病因之首,酒精性、药物性肝衰竭呈上升趋势.导致肝衰竭的诱因复杂多样,包括劳累、感染、药物、病毒变异等,比较突出的是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相关因素,包括中断、减量使用核苷(酸)类药物、HBV变异以及抗病毒药物使用不规范等,列为可明确追寻的诱因,也提示应重视抗病毒药物临床应用的规范化[1].  相似文献   

8.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血清中皮质醇水平是其确诊的主要评价指标.内源性的糖皮质激素(皮质醇)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属于类固醇类激素.近年来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与肝衰竭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就肝衰竭合并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细胞大块、亚大块坏死或严重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肝衰竭有着极高的死亡率[2-3],肝移植作为最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受到器官短缺的限制[4-5],人工肝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治疗机制是基于肝细胞强大的再生能力,通过一个体外的机械、理化和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衰竭肝脏的部分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  相似文献   

10.
周双男  张宁  王立福  李筠 《肝脏》2012,17(1):36-38
肝功能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脏损伤,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疽、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在我国,引起肝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发生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及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的慢性肝衰竭尤为多见[1-2].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损害,最终导致肝脏在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方面的功能严重失常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证候群[1].肝功能衰竭会导致及加重肠道屏障功能障碍,而这种功能失常是推进肝功能衰竭向前进展的重要因素.现将近几年肝功能衰竭患者胃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如病毒感染、毒性药物、代谢疾病、酒精等)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肝移植是目前唯一有效治愈肝衰竭的方法,但由于供肝短缺,费用昂贵,无法满足众多肝衰竭患者的治疗需求,这就要求肝脏病学界探索其他可行的替代治疗手段。干细胞已被证实具有强大的分  相似文献   

13.
<正>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期,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其发展迅速,病情凶险,并发症多,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肝衰竭的临床治疗尚无突破性进展,总的来说有一般内科综合、人工肝及肝移植治疗。人工肝通过体外的装置清除内毒素、补充必须物质等作用机制为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人工肝也只是对部分患者有效;肝移植是经  相似文献   

14.
魏巍  曹武奎  李谦 《肝脏》2015,(3):257-259
<正>肝功能衰竭(liver failure,LF)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生物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在欧美国家,药物是引起急性和亚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酒精性肝损害常导致慢性肝功能衰竭。在我国,引起肝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乙醇、化学制剂等)。目前,重  相似文献   

15.
正肝功能衰竭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肝脏的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出现黄疸、肝性脑病、腹水和凝血机制障碍等临床表现的综合症候群[1]。患者病情危重,进展凶险,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肝衰竭的治疗手段目前主要有药物综合治疗、人工肝治疗、肝移植等,这些疗法各有其优缺点。药物综合治疗相对易行、代价低,但如果一味单纯的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往往会延误病情。人工肝治疗虽然提高了患者的疗效和生存率,但其缺点也很明显[2,3],除了血浆、  相似文献   

16.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所引起的严重肝脏损伤,导致合成、解毒、代谢和生物转化功能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由于肝衰竭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大大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目前,对于肝衰竭的治疗仍没有显著的突破,主要仍以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治疗和肝移植为主。人工肝是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可暂时或部分替代肝脏功能。肝移植因供体相对缺乏、费用较高和各种手术禁忌证等因素,仍有一定的局限性。糖皮质激素作为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开始应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炎和肝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谢青  汤伟亮 《肝脏》2012,17(6):377-380
<正>一、概述肝功能衰竭(又称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索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以病情重、进展快、治疗难、治疗费用高、病死率高为特征,是严重危害我国国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引起肝衰竭的病因很多,包括肝炎及非肝炎病毒、药物及有毒物质、急性妊娠脂肪肝、HELLP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肝炎、肿瘤细胞广泛浸润和细菌感染等均可引起肝功能衰竭。在我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为其主要致病原因,其次为肝毒性药物绣发的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炎、Budd-Chiari综合征及  相似文献   

18.
<正>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出现急性肝功能失代偿和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1],死亡率高,引起ACLF的常见病因有嗜肝病毒感染、饮酒、药物、胆道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2.8%[2]。目前HBV-ACLF的治疗手段主要有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及肝移植。但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正肝衰竭(HF)是由多种因素导致肝脏合成、解毒、排泄等功能障碍,引起的以黄疸、腹水、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常合并一个或多个器官功能衰竭[1]。在我国,引起HF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其中,约有80%的患者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病情急性加重所致,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所致。在欧美国家,引起HF的病因主要是酒精性肝损伤、药物使用不当及感染等。根据HF临床特点可分为急性肝衰竭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大约有2 8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每年由于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细胞癌和终末期肝硬化导致死亡的患者约50万,慢加急性肝衰竭成为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针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治疗,包括使用核苷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在内的内科综合治疗或加上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以及干细胞治疗,仅能使有足够肝再生潜能的患者奏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