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特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 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1]。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肝衰竭是在慢性乙肝病毒携带、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重型肝炎/肝衰竭,是我国重型肝炎的主要类型[2],是病毒性肝炎的急危重症,临床证候复杂,变证、兼证、夹证多,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预后不良,病死率50%~70%,最高可达80%以上,存活者病情又多次反复。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进行性损害为主的慢性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发病大国,每年因乙型肝炎损失大量的工作日和劳动力,还有几十万人死于乙型肝炎引起的终末期肝病如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细胞癌或重型肝炎[1]。勿庸讳言,乙型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区,在其漫长病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使肝脏炎症反复发生,对肝细胞造成长期慢性损害,如不能得到正规有效地治疗,会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1].中毒性肝炎是由化学毒物(如磷、砷、四氯化碳等)、药物或生物毒素引起的肝炎或所致的肝脏病变,以慢性多见,起病隐匿,症状不明显,表现类似慢性病毒性肝炎,严重者短期内死于肝衰竭[2].本文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中毒性肝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重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8,(2):117-122
中药联合食醋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效果观察;血清胆碱脂酶和甲胎蛋白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判断的价值;慢性重症肝炎急性肝衰竭肝移植(附3例报告);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P-10的动态观察及临床意义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特点。方法收集各型重型病毒性肝炎418例,分析其病原学分型及乙型肝炎病毒不同病原学模式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重型肝炎以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为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愈后病毒阴转率较高。亚急性及慢性重型肝炎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居首位,占92.8%。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模式中,以HBsAg、HBeAb、HBcAb阳性的重型肝炎发病及死亡率最高。乙型肝炎病毒与其他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与单纯感染比较死亡率无显著差异。单纯TTV感染可导致重型肝炎。重型肝炎发病后HBV DNA可自然阴转,阴转率可达53.6%。结论重型肝炎仍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发生基因突变可能较易发生重型肝炎。  相似文献   

6.
《肝脏》2016,(9)
<正>据WHO统计,世界上有超过20亿HBV感染者和大约3.78亿慢性HBV患者,每年大约450万HBV新发感染~[1]。我国是HBV感染的中高流行区,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慢性HBV携带率为7.18%,而乙型肝炎一旦慢性化后,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部分转变为重型肝炎、肝衰竭,1%~5%可演变为肝癌而危及生命~[2]。由此看来,优化乙型病毒性肝炎HBV的诊治是一项非常重要和艰巨的任务。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是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对应的抗体,HBcAg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即可编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病毒性肝炎(VH)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78例糖尿病合并VH的临床资料.结果 (1)糖尿病合并病毒性肝炎(DM+ VH)组平均年龄高于单纯病毒性肝炎(VH)组,但低于糖尿病(DM)组[(53.30±12,05)vs(37.58±14.39) vs (61.18±14.16)岁,P=0.00].(2)DM+VH组临床类型以肝硬化为主(47.12%),其次是慢性乙型肝炎(33.09%).(3)糖尿病患者中以T2DM多见,其次是肝源性糖尿病(HGD).结论 糖尿病合并VH以中年男性肝炎后肝硬化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见.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甲、乙、丙、丁、戊五型典型病毒性肝炎广泛存在,仅就病毒性乙型肝炎来说,其ICBsAg携带率达10%,现症患者约3000多万,其中60%以上为慢性乙型肝炎。这些携带者和慢性肝炎患者常有恶化或发展成晚期肝病的可能。据统计由乙型肝炎病毒导致成重型肝炎占重型肝炎的81%,甲型肝炎病毒仅占1-6%,丙型肝炎病毒致重型肝炎不同  相似文献   

9.
重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特点及转归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探讨重型病毒尾肝炎的病原学特点。收集各型重型病毒性肝炎418例,分析其病原学分型及乙型肝炎病毒不同病原学模式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急性重型肝炎以甲型、戊型及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愈后病毒阴转率较高。亚急性有慢性重型肝炎以乙型肝炎病毒毒感染居首,占92.8%。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模式中,以HBsAgHBeAbHBcAb阳性的重型肝炎发病及死亡率最高。乙型肝炎病毒与其他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与单独感染比较,死亡率无显著差异。单纯TTV感染可导致重型肝炎。重型肝炎发病后HBVDNA可自然阴转,阴转率可达53.6%。重型肝炎仍以乙型肝炎病毒病毒感染为主。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发生基因突变可能较易发生重型肝炎。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是我国重型肝炎发生的主要病因,在我国由于慢性HBV感染患者较多,因此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hronicseverehepatitisB,CSHB)远多于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CSHB是肝衰竭(慢加急性及慢性肝衰竭)的一组病变,具有病情危重、病死率高且目前缺乏特效治疗。此病不仅是肝脏本身的严重病变,也可引起肝性脑病、微循环障碍、内毒素血症、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衰竭等多方面的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世界范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3.7亿多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中国有近1.3亿。乙型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人群流行率为67%,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3000万,20%-40%将发展成慢性肝病。每年花费的医疗费用和保健费用高达500亿元。乙型肝炎病毒(HBV)已经被分成不同的血清亚型,后来又以核苷酸异源性为基础分  相似文献   

12.
全世界约有3.5亿人为现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而我国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可能超过1.2亿其中15%~40%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一生中可能会发生严重并发症(肝癌、肝硬化、肝衰竭)。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治疗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如反义寡核苷酸、核酶、脱氧核酶技术、小干扰RNA等,在抗病毒的研究中已显示出可观前景。  相似文献   

13.
重型乙型肝炎的病毒C基因变异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病是由于宿主免疫系统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过度应答,但导致免疫异常的原因并未阐明。当前我国的重型乙型肝炎大多是慢性型,HBV 长期感染、反复炎症活动、病变已不可逆的肝衰竭阶段。了解其病毒变异,有助于对其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我们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重型乙型肝炎18例,对其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旨在调查其病毒变异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加强肝衰竭发病机制和人工肝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由于肝脏组织发生大块或亚大块坏死,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病情危笃,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病死率高达70%,是导致乙型肝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不明,缺乏敏感、可靠的临床评估体系和特异、有效的治疗药物,是难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和防治现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翁心华  张继明 《胃肠病学》2002,7(5):259-261
乙型病毒性肝炎目前仍是全球急、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据估计[1],全球有3~3.5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6.
丁永昌  刘娟  赵子利  王志彬 《肝脏》2014,(10):804-805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是我国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全球每年约100万人死于 HBV 感染所致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等,然而在疾病进展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等引起的炎症改变是导致肝病进展的重要原因。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均已认识抗病毒药物对CHB患者的临床获益,但抗炎保肝在其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探索,本文就我院CHB患者应用抗病毒药物下联合抗炎保肝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张苏宁 《内科》2011,6(1):55-58
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高发区之一,约有1.25亿人口为HBV的慢性感染者。1999年庄辉等[1]对我国11个城市1 81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研究发现,其中HBV感染率为24.8%,HEV感染率为8.6%。近年的大量研究报告显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国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原发性肝癌,每年约100万人死于HBV相关的终末期肝病[1]。  相似文献   

19.
何源浩  刘启华  吕军影 《内科》2008,3(4):566-568
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1.2亿人之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有活跃的病毒复制和肝脏炎症反应,而且部分患者会演进为肝硬化和或肝细胞癌。目前我国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约2千万人,每年有23.7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相关疾病,其中15万人死于肝癌,对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国民经济危害极大。因此2000年我国在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学术会议上,  相似文献   

20.
药物性肝炎是临床常见的肝病类型之一,病死率相对较低,且药物治疗效果理想。以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为基础的一线化疗方案是现阶段治疗结核病的基本方法,这些药物均具有潜在的肝脏毒性,联合应用会导致发生肝损害的概率增加,部分患者合并有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感染,更易发生药物性肝炎,甚至可导致药物性肝衰竭,危及患者生命。笔者对本院肺结核合并HBV感染且因抗结核治疗出现重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