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要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2005年5月~2007年5月对60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进行介入封堵手术,其中30例室间隔缺损(VSD),15例房间隔缺损(ASD),1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果全组均在Advantx LC^+心血管专用X线介入系统和彩色多普勒配合下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封堵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技术成功率高等优点,优质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严伟  孙国珍  陶源 《全科护理》2012,(31):2888-2890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行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方法]对104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行介入封堵治疗,同时加强术前护理、术后心电监护、手术肢体制动与观察、饮食护理、体温监测、并发症的观察与防治等。[结果]104例病人均成功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后并发心律失常8例,手术穿刺部位渗血1例,假性动脉瘤1例,经治疗和护理后,均恢复正常,顺利出院。[结论]加强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行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刘洁 《家庭护士》2009,7(4):306-307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3例病人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安全返回病房,康复出院.[结论]加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郝开颜 《全科护理》2012,10(12):1092-1093
探讨经临床路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经验,对38例先心患儿进行介入封堵治疗,经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密切观察及精心护理,38例介入封堵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实施临床路径减少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危害最重的心脏疾病,其治疗主要有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两种方法,目前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大部分CHD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于部分复杂CHD,单纯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均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而将两者结合起来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封堵术治疗术前进行健康教育,完善检查和术前准备,术中监测生命征及密切配合,术后观察穿刺口、下肢循环及小便情况,全麻复苏监测及并发症的观察,促使患儿尽快康复。结果:本组23例患儿封堵术后除3例出现一过性Ⅰ~Ⅱ房室传导阻滞,3例出现一过性体温升高外,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结论:认真做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治疗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工作,是配合封堵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的关健。  相似文献   

7.
介入治疗已逐渐成为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治疗方法。目前评价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效果主要依赖常规超声心动图技术。此技术有赖于心脏几何形态的正常,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运用误差大。影响疗效评价。组织多普勒检测心室壁反射回来的低频高振幅频移信号,并进行彩色编码,由此将心脏室壁运动的信息实时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拟采用非体外循环经胸壁微创封堵术(off-pump occlusion of trans-thoracic minimal invasive surgery,OPOTTMIS)治疗的简单性先天性心脏病117例为OPOTTMIS组,同期体外循环下(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内直视修补术108例为CPB直视修补组,统计OPOTTMIS组治疗成功率,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带管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术后24h并发症发生率,并与CPB直视修补组进行对照。结果 OPOTTMIS组中103例成功实施OPOTTMIS,治疗成功率88.03%,中转CPB开胸手术14例;OPOTTMIS组手术时间[(33.28±8.15)min]、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3.33±2.13)h]、ICU住院时间[(3.94±0.81)h]较CPB直视修补组[(125.00±20.13)min、(7.05±6.25)h、(30.54±12.45)h]短(P0.05);OPOTTMIS组术后1例并发心包积液,经超声引导心包穿刺引流治愈,术后24h并发症发生率(0.85%)低于CPB直视修补组(15.74%)(P0.05)。结论采用OPOTTMIS治疗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疗效确切、安全,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对146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局部解剖结构满足封堵条件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局部麻醉或基础麻醉下行国产封堵器封堵治疗.手术中予以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监测.封堵成功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结果:成功封堵146例(98.6%).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36例,房间隔缺损(ASD)46例,室间隔缺损(VSD)64例.1例VSD因术中导引钢丝无法通过室间隔缺损建立轨道,放弃封堵.1例ASD因术中出现封堵器脱落而转外科手术.无死亡.1例PDA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残余分流消失;2例VSD手术后发生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VSD出现结性心律.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后好转,随访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在严格掌握指征、规范手术操作方法的前提下,应用国产封堵器封堵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患者可用介入方法达到治愈.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常见的心脏疾患,先心病经导管介入诊疗技术近年发展迅速,该技术较外科开胸封堵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成功率高。对于一些常见先心病可达到根治效果。我院2003年10月~2006年7月共施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223例,现将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年来外科手术一直是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治疗的金标准。随着介入器材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先心病的介入治疗被广泛接受并成为很多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虽然大多情况下介入治疗能顺利完成,但并发症时有发生,介入手术仍存在相当大的风险。先心病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有心脏、大血管穿孔、心包压塞、心律失常、封堵器脱落、瓣膜关闭不全、残余分流与溶血、血管并发症和拔管综合征等。该文分析了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诊断、处理和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治疗策略和疗效.方法 2006年11月至2013年9月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共17例.先天性心脏病的复合畸形为室间隔缺损(VSD)并发房间隔缺损(ASD)7例,ASD并发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ASD并发肺动脉瓣狭窄(PS)2例,VSD并发PDA 5例.介入治疗的顺序依次为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BPV)、VSD封堵术、PDA封堵术,最后行ASD封堵术.术后48 h,1~6个月随访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结果 17例复合畸形均一次性治疗成功,手术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5.9% (1/17),1例VSD并ASD术后发生残余分流伴溶血经治疗后停止,余随访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采取适当的治疗策略,操作规范,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同期介入治疗安全可行、有效,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失败再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失败再手术患者给予精心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本组术后2例出现房室传导阻滞,1例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均经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除术前心包堵塞1例术后48 h撤离呼吸机外,其余均于术后24 h内撤离呼吸机.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失败再手术患者做好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术后顺利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泉  牛丽君  李贵双 《新医学》2010,41(8):491-494,525
介入治疗是先天性心脏病一种安全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并发症少、死亡率低。近年来,随着介入器材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该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特点、现状及进展,最后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插管全麻联合骶麻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60例先心病介入治疗患儿分成非插管全麻加骶管阻滞(Ⅰ组)和插管静脉麻醉(Ⅱ组)各30例.在手术开始前、手术开始5、10、30、60 min,手术结束时,苏醒时和回病房时各时间点监测记录血压(BP)、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心率(HR)、呼吸状态和次数.术后恶心呕吐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结果 全麻药的用量,Ⅱ组比Ⅰ组明显增多[咪唑安定:(1.30±0.30)mg vs(0.78±0.28)mg,芬太尼:(76.10±24.61)μg vs(61.33±24.67)μg,丙泊酚:(402.33±78.59)mg vs(206.00±60.90)mg,P<0.05)];Ⅰ组较Ⅱ组苏醒时问短[(10.13+3.95)min vs(35.17+4.47)min,P<0.05)],手术后呕吐疼痛发生率低(6.67%vs 16.67%,P<0.05),面部表情疼痛评分低[(2.20±1.77)分vs(5.26 4±1.11)分,P<0.05].结论 非插管全麻联合骶麻用于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较插管静脉麻醉费用少,生命体征平稳,麻醉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及并发症、负性效应发生率与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负性效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服务过程的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减少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小儿心导管技术迅速发展,先天性心脏病已由单纯手术治疗转向手术和介入共同治疗。这种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相互结合应用的治疗模式称为镶嵌治疗。这些年来,镶嵌治疗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治疗对象持续扩大,方法逐步改善,疗效不断提高。本文简述了此方法的国外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邓荣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141-3142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前后的心功能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监测7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每搏输出量(SV)、短轴缩短率(FS)和射血分数(EF)在介入封堵术前、术后24 h的变化.结果 动脉导管未闭(PDA)和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后24 h SV和术前相比较都显著下降,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后24 h SV和术前相比较都显著升高.结论 先心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后24 h心功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内直视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80例4岁以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患儿手术经过基本顺利,未发生与体外循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75例,电击复跳5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先心病矫治手术技术安全、可行,随着各种诊断技术的提高,以往被视为无法生存的许多复杂重症先心病患儿,可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34例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术前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其影响.方法:把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在手术前后对干预组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DS)和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定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结果 两组干预前SAS和SDS得分均高于划界分(45分),但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抑郁焦虑,并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的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