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因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而引起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基本特征的综合征,它包括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aMCI)和血管性痴呆(VaD).及时对VCI进行筛查并干预,能有效防止认知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近年来,关于VCI的研究备受关注,其中神经心理学量表在其诊疗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认知功能检查量表种类较多,功能不尽相同.本文按其主要功能特点,从筛查量表、评定量表、特殊量表和随访量表4个方面,详细介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检查量表的研究进展,以期更好地指导VCI的临床诊疗工作.  相似文献   

2.
陈雪梅 《山东医药》2014,(5):98-100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明显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出血等)或不明显脑血管病(白质疏松症、慢性脑缺血等)引起的一大类综合征,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血管性痴呆(VD).研究显示,VCI为目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约为64%,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2].VCI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早期诊断困难.因此,研究VCI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有助于其预防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罹患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认知功能障碍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在重新认识和批判血管性痴呆(VaD)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对其早期干预。而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恰好处于VCI的早期。早期干预可延缓患者认知功能的衰退及精神和行为症状的发展,有助于维持患者基本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患者住院日,以便节约医疗资源。本研究就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概念、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介于认知功能改变和痴呆之间的一种状态[1].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强调早期发现,早期预防,血管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受到人们的关注[2].本研究利用具有无创、价廉、可靠、能床旁操作、可重复性等特点的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检测血管狭窄,判断狭窄程度.探讨颈动脉狭窄与VCI的相关性及不同程度血管狭窄与不同程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6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52例认知功能障碍,108例为认知正常者,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MMSE评分明显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1),老龄、低教育水平、高血压、糖尿病及白质疏松症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额叶、颞叶及丘脑梗死患者易发生VCI.结论 VCI是脑梗死后常见的并发症,它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 CAS)与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密切相关,可导致持续性或进展性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障碍。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被认为是一种可干预疾病。研究显示,CAS是VCI的主要病因之一,进一步研究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由各种血管性因素引起的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综合征,其发病率日益增高,但其危险因素尚不明确.注重VCI的早期预防可有效减少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文章对VCI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依据认知功能评定结果及相应的诊断标准将113例脑梗死老年患者分为两组:57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患者(实验组)和56例认知功能正常患者(对照组)。取患者外周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Hcy水平,对所得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实验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cy是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Hcy可能是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发生主要与脑血管病变及血流动力学有关。据报道,彩色经颅多普勒(TCD)可以作为观察脑血管功能状态的独立预测指标[1]。本文通过对68例VCI患者及100例认知功能正常的脑梗死患者进行TCD检查,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血管异常率及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差异,分析PI、RI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Y)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早期诊断的价值,探讨局部脑缺血程度与VCI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22例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aMCI)病人、24例血管性痴呆(VD)病人和18例对照组病人定量分析脑区局部脑血流(疋BF)。结果VD组与VaMCI组相比,额叶、颞叶、顶叶、基底节疋BF减少(P〈0.05),尤以额叶、颞叶rCBF减低最为显著(P〈0.01),额叶、颞叶rCBF减低与MMSE评分间存在正相关(r=0.98,P〈0.01:r=0.76,P〈0.05),尤以额叶更显著。结论VCI病人存在以额叶为中心的低灌注,且与MMSE评分存在正相关,对VCI的诊断有辅助作用,同时对预测VCI和早治疗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突触损伤在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T)发病的早期即存在,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研究突触形态结构的可塑性、突触传递效能的可塑性以及突触蛋白在VCI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VCI的发病机制,从而更有效地防治VCI.  相似文献   

12.
突触损伤在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T)发病的早期即存在,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研究突触形态结构的可塑性、突触传递效能的可塑性以及突触蛋白在VCI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VCI的发病机制,从而更有效地防治VCI.  相似文献   

13.
突触损伤在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T)发病的早期即存在,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研究突触形态结构的可塑性、突触传递效能的可塑性以及突触蛋白在VCI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VCI的发病机制,从而更有效地防治VCI.  相似文献   

14.
突触损伤在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T)发病的早期即存在,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研究突触形态结构的可塑性、突触传递效能的可塑性以及突触蛋白在VCI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VCI的发病机制,从而更有效地防治VCI.  相似文献   

15.
突触损伤在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T)发病的早期即存在,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研究突触形态结构的可塑性、突触传递效能的可塑性以及突触蛋白在VCI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VCI的发病机制,从而更有效地防治VCI.  相似文献   

16.
突触损伤在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T)发病的早期即存在,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研究突触形态结构的可塑性、突触传递效能的可塑性以及突触蛋白在VCI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VCI的发病机制,从而更有效地防治VCI.  相似文献   

17.
突触损伤在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T)发病的早期即存在,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研究突触形态结构的可塑性、突触传递效能的可塑性以及突触蛋白在VCI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VCI的发病机制,从而更有效地防治VCI.  相似文献   

18.
突触损伤在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T)发病的早期即存在,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研究突触形态结构的可塑性、突触传递效能的可塑性以及突触蛋白在VCI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VCI的发病机制,从而更有效地防治VCI.  相似文献   

19.
突触损伤在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T)发病的早期即存在,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研究突触形态结构的可塑性、突触传递效能的可塑性以及突触蛋白在VCI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VCI的发病机制,从而更有效地防治VCI.  相似文献   

20.
突触损伤在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T)发病的早期即存在,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研究突触形态结构的可塑性、突触传递效能的可塑性以及突触蛋白在VCI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VCI的发病机制,从而更有效地防治VC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