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往对于失血性休克的救治。多认为应该积极进行快速、大量的液体复苏,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近年来研究表明:积极液体复苏同限制性液体复苏相比。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均增加。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液体不能补足情况下,血压往往难以控制。配合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可以控制血压在目标水平.保证组织灌注。  相似文献   

2.
随着建筑业、交通的飞速发展,创伤性腹膜后血肿发生率日渐增多,尤其动脉破裂出血引起的腹膜后血肿如果处理不及时,预后极差。本院2011至2013年4年间DSA下诊治创伤性腹膜后血肿24例,其中中央型8例、肋腹型6例、盆腔型10例。现选取每一类型中的1例,根据诊治过程并结合有关文献复习,阐述DSA在腹膜后血肿诊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诊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文亮 《临床医学》2003,23(2):14-15
为进一步掌握腹膜后血肿的诊断和处理 ,本文对 3 0例外伤后经证实腹膜后血肿的病例进行分析。腹膜后血肿大多在剖腹探查术中被确诊。对于腹部钝性伤后疑有内出血、腹膜炎者及开发性损伤者应积极剖腹探查 ,腹膜后血肿是否切开探查应综合分析 ,对于稳定型腹膜后血肿可在严密观察下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行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意义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74例腹膜后肿瘤患者行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后的相关指标,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54例患者动脉血管造影阳性,在介入导管室行PVA颗粒、明胶海绵颗粒、微钢圈栓塞等栓塞治疗;54例患者均未发生穿刺部位出血及感染,仅有3例出现局部淤血、淤斑,栓塞后发热23例,不同程度腰背酸痛16例,腹痛15例,尿潴留4例,无异位动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腹膜后肿瘤行血管造影能清晰地显示肿瘤血供来源与周围血管及器官的关系,介入栓塞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一定程度的缩小瘤体,从而降低手术的盲目性和危险性。护理的关键在于认真做好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前准备,造影及介入栓塞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穿刺局部护理,预防感染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舒芬太尼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长寿区人民医院院前急救抢救成功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90例,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舒芬太尼治疗组(A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B组),常规补液复苏组(C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使得平均动脉压在50mm Hg左右,同时给予舒芬太尼按照1~5μg/kg静脉2min推注,使得患者疼痛数字评分在3分以下;B组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使得平均动脉压维持在50mm Hg左右;C组患者给予充分液体复苏,使得平均动脉压在70mm Hg左右,不予以镇痛处理。观察三组患者入急诊科时液体复苏使用量,凝血酶原时间(PT),血红蛋白(Hb)水平,氧合指数(PaO2/FiO2)、血清乳酸(BLAC)水平;入ICU后各组48h输血总量、伤后12h的C反应蛋白(CRP)及皮质醇浓度。结果 A、B两组与C组入急诊科时比较,A、B组使用的输液量明显较少,PT升高程度较低,Hb下降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与B、C组比较,机体PaO2/FiO2指数更高及BLAC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入ICU后,A组与B、C组比较,48h输血量更少,伤后12h反映机体应激状态的CRP及皮质醇浓度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舒芬太尼对于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能够减少患者液体复苏量,并减少出血量,减轻创伤应激反应,进而减少创伤所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5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是创伤外科临床上常见急腹症之一,通常很少单独出现,常合并腹部脏器及大血管损伤,病情复杂,发展快,死亡率高,如何把握手术指征及术中是否切开血肿探查,不易把握,常有争议,是临床手术中限时需解决而又十分棘手的问题,稍有疏忽,可导致严重后果.我院1995~2005年经外科共收治56例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现将诊治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多系高处坠落、车祸、挤压等所致腹膜后脏器(胰、肾、十二指肠)损伤、骨盆或下段脊柱骨折和腹膜后血管损伤引起的。常见于腹部的严重损伤,患者情况较危重,术前诊断困难,处理十分复杂。本次研究对明确诊断的创伤性腹膜后血肿52例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的急救模式在严重腹部创伤合并休克患者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急救护理提供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就诊的腹部创伤合并休克的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都应用程序化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运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补液复苏治疗。比较两组中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对急救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优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腹部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同时根据急救护理程序进行急救护理,能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ANFH)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 3 6例 5 2髋ANFH患者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 ,行高选择性股骨头供血动脉的DSA检查及药物灌注。结果  3 6例的 5 2髋中 5 0髋 (96.2 % )有供血动脉的异常改变 ,40髋 (76.9% )股骨头有不同程度和范围的染色 ,2 5髋(4 8.1% )显示股骨头静脉引流异常。治疗后髋关节疼痛症状消失或好转 ,关节功能明显得以改善。DSA复查 ,髋关节周围交通吻合的显示明显增多 ,5 3 .8% (2 8/ 5 2 )的患髋股骨头显示单位面积上血管数量增加。经治疗 1年后X线平片及CT复查 ,71.2 % (3 7/ 5 2 )患髋股骨头显示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结论 介入治疗ANFH疗效肯定 ,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缓解临床症状、恢复髋关节功能及促进股骨头的新骨形成及修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选择靶动脉药物灌注时应结合术前造影所见 ,特别应重视对臀下动脉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996—2005年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3例采用手术治疗32例,40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早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腹腔穿刺、B超和CT。钝性损伤后表现有明显失血性休克,证实有腹腔内脏器或血管损伤,以及穿透伤后所致腹膜后血肿均应及时手术;肾周血肿或仅为骨盆区血肿则无需立即手术。  相似文献   

11.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84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创伤性腹膜后血肿(TRH)是严重腹部外伤常见并发症,常伴重要脏器和血管损伤,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通过分析我院84例TRH患者的诊治经验,旨在提高TRH的诊断与治愈率。方法:根据临床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其中手术34例,保守50例,总结TRH的急诊处理方法。结果:治愈73例,死亡11例,病死率13.09%。结论:根据创伤部位及病情,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中央区要积极探查,肾区选择性探查,骨盆区多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2.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附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创伤性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3例诊断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行DSA检查,明确诊断后,对其中8例行介入栓塞治疗,栓塞后复查DSA。结果:DSA能清楚显示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开口及大小,3例采用弹簧钢圈栓塞供血动脉,5例用真丝线段及明胶海绵进行栓塞,追踪显示瘘口封闭,瘤体吸收。结论:DSA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明确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弹簧钢圈、真丝线段及明胶海绵颗粒介入栓塞较小动脉的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及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总结颅内动脉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对适合进行血管内治疗的8例进行了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60例中,发现颅内动脉瘤26例、共33个,其中单发病例2l例,多发病例5例;后交通动脉瘤12例,颈内动脉瘤11例,前交通动脉瘤7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动脉瘤呈囊状16例,梭形5例,球形4例,葫芦形4例,其他不规则形4例;动脉瘤直径在2~21mm之间;8例伴脑血管痉挛,7例动脉瘤内有血栓形成。8例GDC栓塞病例中,动脉瘤腔100%栓塞5例,95%栓塞2例,80~90%栓塞l例。弹簧圈少量脱出动脉瘤l例次,过度栓塞l例次。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确诊颅内动脉瘤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栓塞是一种治疗颅内动脉瘤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骨盆区创伤性腹膜后大血肿 (以下简称血肿 )常为突发性直接暴力作用于骶髂、骨盆区所致。导致血肿的直接原因是骨盆骨折 ,血肿是骨盆骨折的局部表现 ,而不是独立的疾病。血肿本身无特异性 ,其临床表现常被骨盆脏器并发伤所掩盖。加之缺乏有效的辅助检查 ,诊断困难 ,易导致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创伤性骨盆区腹膜后血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创伤性骨盆区腹膜后血肿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5例于外伤后1 h内确诊,超声显示盆腔不规则低回声或无回声包块;余25例外伤后1 h内超声检查未发现腹膜后血肿,腹腔未见积液或积气,于外伤后2~4 h连续多次检查后确诊,超声显示盆腔低回声包块,少量积液,腹腔肠管胀气。结论:超声检查可动态观察创伤性骨盆区腹膜后血肿变化,对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产道血肿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通常发生在产时与产后数小时内,由于软产道即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和会阴等部位血管破裂,血液不能外流形成血肿。出血蔓延进入阔韧带和腹膜后间隙形成腹膜下或腹膜后血肿,可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因其发病部位隐蔽,血肿很难及时发现而延误救治,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引起严重后果,影响产妇康复,甚至威胁产妇的生命。2013年1月3日,我院收治了1例罕见的顺产后盆腔及后腹膜血肿患者,经积极治疗与护理,患者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25岁,孕39+2周,因阵发性下腹胀痛  相似文献   

17.
不同原因引起的产后大出血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原因导致的产后大出血各自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探讨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本文收集17例产后大出血病人,其中经阴道分娩后7例,剖腹产后8例,人工流产后2例。均行DSA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后检塞子宫动脉或(和)髂内动脉,检塞刺为明胶海绵和(或)金属弹簧圈。结果:DSA表现为宫腔内弥漫性出血8例,宫腔内局灶性出血2例,子宫动脉分支受损出血4例。出血部位不明3例。检塞靶动脉后均成功止血。结论;不同原因引起的产后大出血DSA表现各有特点,介入治疗疗效佳,并发症少,可取代传统的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DSA特殊功能对子宫动脉插管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DSA特殊功能对于子宫动脉插管的价值。方法122例子宫动脉栓塞术,其中67行常规方法,55例术中运用DSA特殊功能:旋转DSA造影、最佳工作机位、路图技术。我们记录手术的相关指标,并对两种方法的平均曝光时间、平均对比剂用量、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发生血管痉挛或血管损伤的机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术中运用DSA特殊功能可以减少平均曝光时间、平均对比剂用量、平均手术时间和血管痉挛或血管损伤的机率,与常规方法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DSA特殊功能在子宫动脉栓塞术中的运用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科术后腹部出血(包括腹腔、腹膜后、消化道)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表现和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间,24例外科术后怀疑腹部出血的患者接受了DSA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外科术后腹部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法,比较介入术前和术后3 d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压和心率变化.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配对t检验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统计软件使用SPSS 11.0.结果 经DSA造影检查后,24例患者均明确了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其中22例进行介入治疗后出血即刻停止(92%,95%CI:63%~99%)且30 d内未复发,2例疗效不佳行外科手术治疗.经介入治疗的患者未出现介入相关并发症.术后3 d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t=7.564,P=0.000;t=6.616,P=0.000;t=6.051,P=0.000;t=8.579,P=0.000),心率降低(t=11.050,P=0.000).结论 DSA能够明确外科术后腹部出血的原因和部位;介入栓塞治疗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对失血未控制性休克兔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失血未控制性休克兔模型(正常对照组不建立模型)。随机把32只新西兰兔分成四组(n=8),即:血必净注射液组(XBJ组),乳酸林格式液组(LRS组),正常对照组(NC组)和休克不复苏组(NRC组)。分别在限制复苏期和止血复苏期给予不同的干预,于休克模型制作成功后的0min、30min、90min、210min、390min各抽取0.5ml动脉血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同时观察死亡率。结果 NRC组全部死亡,XBJ组、LRS组、NC组全部存活。XBJ组相对于LRS组SOD活性较高,MDA含量较低,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血必净注射液能够减轻休克兔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助于失血未控制性休克的早期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