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了解存活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未进行结核病检查的原因。方法选择北京、云南、广东和四川部分地区,对2011年有过随访但未进行结核检查的病例开展问卷调查。结果4个省11地区共调查病例3579例,其中7例为既往已报病例(重卡),实际调查病例3572例,平均年龄为(33.7±11.9)岁,未进行结核检查的主要原因为“自觉无任何不适症状”(26.3%)、“随访时不在本地”(23.6%)和“距离较远去检查单位不便”(10.2%)。吸毒人群因羁押、异性性行为途径感染的病例因担心信息泄露后遭遇歧视,也是未能接受结核检查的重要原因。结论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机构需建立良好的合作转介机制,强化宣传和病例管理,减少歧视,促进病人主动、及时进行结核检查。 相似文献
2.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目前已被证实是针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目前符合治疗标准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接受治疗的比例并不高,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病人认知程度低、服务提供有限、资金投入不足、社会歧视、服药本身不良反应和需终身服药等。为扩大治疗和提高覆盖率,建议:一要提高病人治疗积极性;二要减轻病人治疗负担;三要加强基层建设;四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减少和消除歧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进入艾滋病(AIDS)发病期,越来越多的感染者死于AIDS相关疾病。另外,随着抗病毒治疗的覆盖率不断扩大,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于AIDS相关疾病的比例不断降低,而死于其他非AIDS相关疾病的比例却不断升高。文章就当前国内外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原因的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医疗机构加强和提高对重点疾病的诊疗技术水平提供理论支持,也为中国AIDS死因监测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5.
湖北省HIV感染者/AIDS病人现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病人的发病和存活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湖北省671例HIV/AIDS病人进行随访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分析等。结果湖北省HIV/AIDS病人的男女性别比为1.37:1;治疗前的AIDS病人病死率为29.81%;HIV感染者中发病足引起死亡的危险因素;婚姻状况町明显影响HIV/AIDS病人的生存。结论HIV/AIDS病人急待社会医疗、心理、乍活等各方面的救助;维持HIV/AIDS病人的家庭稳定可延长其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中,接受和未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人群的生存质量进行描述和比较,探讨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人口学问卷、WHOQOL-HIV-BRIEF中文简表、Berger耻辱量表收集信息,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结果收回有效问卷155份。HIV/AIDS病人的生存质量除精神支柱/个人信仰维度外,均低于全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生存质量除总体生存状况和健康状况外,均低于未治疗组,并且在独立性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5,P<0.01);治疗组HIV耻辱量表得分明显低于未治疗组(t=2.208,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收入水平、是否因艾滋病住过院以及HIV耻辱总分,均与生存质量有关(P<0.05),其中HIV耻辱得分与生存质量呈负相关。结论加强抗病毒治疗人群的症状管理,倡导减少艾滋病相关歧视,建立理解、宽容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监管场所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人)失访的原因,提出减少失访的策略。方法对监管场所羁押的HIV/AIDS病人的失访原因进行个案访谈;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监管场所羁押人员的艾滋病随访知识和培训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1998-2007年杭州市余杭区监管场所报告的HIV/AIDS病人出场所后随访管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名入场所后发现的HIV/AIDS病人认为,不接受随访的主要原因是害怕受到歧视,害怕泄露隐私,对治疗效果没信心和对健康不关心。213名监管场所羁押人员中,仅9.4%(20/213)的人了解随访管理的意义,10.8%(23/213)的人知道在哪里获得相关服务,2.8%(6/213)的人接受过相关培训;既往报告的120名HIV/AIDS病人中,33.3%(40/120)的人因地址信息错误或不详而没有找到,40.8%(49/120)的人因现住址未及时更新而没有获得医务人员主动提供的医学随访服务。结论应通过开展降低艾滋病歧视干预、完善和落实艾滋病信息保密制度、开展监管场所健康教育和出所前告知、加强地址信息的管理等,来提高监管场所发现的HIV/AIDS病人出所后的随访管理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492例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人/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HARRT(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治疗者临床资料,了解近年HIV感染人群的变化趋势,抗病毒治疗对该群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492例AIDS病人/HIV感染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HIV感染以26—55岁的中壮年人群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女性以性感染为主,男性平均年龄明显大于女性。(2)呈现出夫妇共同感染趋势。(3)抗病毒治疗使AIDS病人/HIV感染者免疫功能提高。结论AIDS病人/HIV感染者以中壮年为多,向普通人群发展,抗病毒治疗对AIDS病人/HIV感染者能提高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研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着特殊的含义和重要性。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应用,不但大大降低了HIV感染者和病人的死亡率,而且有效地提高了HIV感染者和病人的生活质量。然而影响HIV感染者和病人生活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疾病及疾病相关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同时,改善社会支持也是提高他们生活质量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人)眼底病变的发生情况,及其与CD4+T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对313例HIV/AIDS病人进行间接检眼镜检查,并对其中有眼底改变的病人的临床表现及CD4+T细胞计数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313例HIV/AIDS病人中,有120例出现眼底改变,总发病率为38.3%。其中单眼发病32例,双眼发病88例。累及视网膜的114例,占所有病人的36.4%(313/114)。视网膜受损主要表现为视网膜棉絮斑及视网膜出血。最后诊断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58例,结核性眼病20例,HIV相关性眼病33例,分别占所有HIV/AIDS病人的18.5%、6.4%、10.5%。有视力改变者74例,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其中66例眼底检查发现有眼底改变,占89.2%。239例眼部无症状的病人中,经眼底镜检查发现54例有眼底改变,占22.6%。所有病人经治疗后均未出现眼部症状。眼底病变在CD4+T细胞计数≤50个/μL的病人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CD4+T细胞计数>50个/μL的病人(P=0.016)。另外,年龄≥60岁的病人眼底病变发生率为48.1%,高于年龄<60岁的病人(36.3%),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6,P=0.103)。结论眼底病变多发生于AIDS晚期病人,主要累及视网膜,有相当一部分HIV/AIDS病人在视力未发生改变时,其眼底早就发生病变,因此对于HIV/AIDS病人常规行眼底检查,对于眼底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液体培养在我国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结核病早期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为Mtb与HIV双重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实验组选取安徽、河南、新疆、广西、云南5个省、自治区中开展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的10个地市(实际纳入8个地市),在新发现和既往可随访的15 199例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中选取符合条件的2162例进行液体培养,记录相关结果信息,并与同期收集的同地区全部15 199例和全国67 186例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对照组)通过常规结核病检查方法获得的结核病诊断率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样本阳性率14.2%(306/2162),明显高于同地区同期总体结核病诊断率5.2%(793/15 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9,P<0.0001);实验组阳性率(14.2%)与同地区总体结核病诊断率(5.2%,793/15 199)也都分别高于全国同期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的结核病诊断率(2.3%,1525/67 1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50.7、393.8,P值均<0.0001)。 结论 液体培养与结核病症状筛查、痰涂片和X线胸片检查等常规结核病检查方法相比,可以显著提高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的结核病检出率,对于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的结核病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适合在我国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健康人群与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细胞亚型和血常规相关指标的差异。方法应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采用Multiset检测分析软件进行三色和四色流式检测;血常规检测应用ABX MICROS 60自动分析仪进行。结果三组人群CD3 T淋巴细胞、CD4 T淋巴细胞、CD4/CD8、NK细胞计数、CD4 5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单核细胞计数等指标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人群CD4 T淋巴细胞与CD3 T淋巴细胞(r=0.541,P<0.001)、CD4/CD8(r=0.768,P<0.001)、CD4 5细胞、总淋巴细胞计数(r=0.455,P<0.001)、单核细胞计数(r=0.389,P<0.001)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IV对感染者血液细胞亚群的影响是广泛的,总淋巴细胞计数对于判断HIV感染者是否进入艾滋病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贵州省全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人)的随访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根据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现住址属于贵州省的人员名单,分县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录入。结果截至2008年9月30日,全省HIV/AIDS病人的随访管理比例为63.6%。性别、年龄、民族、地区、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传播途径、样本来源,均为随访管理的影响因素。结论 HIV/AIDS病人管理难度大,在首次随访时对此类人群的信息收集应完整、详细。同时应加强与监管场所的合作,提高干警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在所内收集必要的资料,防止出所后失访。 相似文献
18.
运城市农村地区HIV感染者/AIDS病人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摸清运城市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健康状况,为今后的关怀、治疗、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477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全面健康检查及相关化验检查,观察合并感染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 477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有1/5的人发生常见机会性感染症状,AIDS病人治疗后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均高于治疗前(P<0.05);男女性治疗后CD4 细胞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平均增长37.08%;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HIV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占2.9%,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53.5%,同时合并HBV和HCV感染的占1.9%;有心电图改变者占20.3%;HIV/结核菌(TB)双重感染率为2.3%.结论 运城市农村地区HIV感染者/AIDS病人健康状况较好,抗病毒治疗效果良好,今后要积极开展机会性感染或合并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HIV 感染者和AIDS病人生存质量和医疗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的生存状况、求医行为和医疗需求,为制定相关的救治救助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资料用SPSS12.0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122例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以经静脉吸毒感染为主,其次是性接触和血源感染。感染HIV后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明显下降,感染HIV后失去主要的经济来源和巨额的医疗费用是导致生活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医疗费用主要由自己承担(除抗病毒治疗药物和CD4检测费用外)。他们的生存质量评分均在50分左右。结论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因感染HIV经济收入明显减少,医疗需求明显增加,生活水平明显下降,生活质量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原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根据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对广西A区、河南B县和云南C市3个调查点内符合条件的395例HIV/AIDS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将未治疗原因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调查对象选择的未治疗的原因主要有8种,可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类,其中主观原因占大多数(62.5%),且均排在前6位;第1位未治疗原因是"自觉健康状况良好"(48.1%),该原因在3个调查点中均排在第1位,选择该原因的调查对象大多数(61.1%)没有出现AIDS临床症状,而且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结果也相对较高,在200~350个/μL之间,经统计学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第2位未治疗原因是"经济困难,无法支付路费和检测费"(19.7%),该原因主要出现在广西和云南调查点,河南调查点没有病例选择该原因。结论主观原因成为影响病人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病人,医务工作者需继续加强对病人抗病毒治疗知识的宣传,帮助病人利用科学指标做出正确的判定,而不是仅仅依靠病人的主观判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