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热原的本质,热原发热机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离、培养,PBMC作用机理,检测方法等几方面对PBMC法检测体外热原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银屑病患者CD4 T细胞异常活化,而Th2细胞合成与分泌的白细胞介素_10(interleuk_10,IL_10)水平降低[1,2],Th1细胞产生的IL_2、IFN_γ的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IL_10是一种具有负向调节免疫功能的细胞因子,可抑制Th1细胞增殖与IL_2,IFN_γ等细胞因子分泌[3]。本文旨在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_10(rhIL_10)体外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有关细胞因子的作用,为临床应用rhIL_10治疗银屑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章欢  张伦理 《江西医药》2010,45(5):396-399
目的观察表达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转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后IFN-α产生水平,初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识别状态相关机制。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健康人及乙肝病毒(HBV)携带者外周静脉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按分组加入重组腺病毒和(或)CpGODN2006,转染48h后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α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健康人及携带者各组内IFN-α均有升高,以Ad-HBc+CpGODN2006组最明显(P〈0.05),HBV携带者Ad-HBc组IFN-α水平低于健康人(P〈0.05)。结论重组腺病毒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α水平在乙肝病毒携带者中低于健康人,提示与HBV持续感染造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移植治疗外周动脉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9例外周动脉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G-CSF动员的自体PBMNC移植组(PBMNC组)30例,给予G-CSF 600mg/d,皮下注射,连用4d,第5d采集PBMNCs移植至患肢;自体BMMNC移植组(BMMNC组)15例,采集骨髓液500~800 ml,分离BMMNCs移植至患肢;常规内科治疗组(对照组)24例,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术后3月随访所有患者,观察评价各项指标.结果 PBMNC组CD34 细胞数[(3.31±1.39)×106 /kg]显著多于BMMNC组[(1.42±0.42)×106 /kg,P<0.01)].移植后3月时复查,PBMNC组和BMMNC组的静息痛改善率分别为76.67%和7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67%(P<0.01);PBMNC组的溃疡改善率为40.0%,BMMNC组为42.8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移植组之间静息痛改善率和溃疡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移植组术后3月时,最大无痛步行距离(MWD)、踝臂压指数(ABI),经皮氧分压(TcO2)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MWD、△ABI、△TcO2分别指治疗前和治疗后3月时MWD、ABI、TcO2的差值,比较两个移植组[(108.75±66.70)m vs(113.75±63.86)m,(0.082±0.05)vs(0.077±0.051),(10.54±5.90)mm Hg vs(9.63±5.26)mm 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BMNC组和BMMNC组的DSA显效率分别为66.67%和62.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P<0.01,P<0.05).两个移植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 自体PBMNC移植和自体BMMNC移植均为治疗外周动脉病安全有效的新方法,两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单采的患者所采用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收集我院从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之间的508例患者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采集,对其进行采血前、中、后的护理。结果经过护理,508例患者在采血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都得到有效的缓解,采血顺利。结论在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配合相应的护理,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健康管理》2015,(1):43-44
<正>尽管新生儿护理已有很大进展,但早产的负担仍然很重。早产是多个因素造成的,在妊娠早期治疗危险因素并不能降低早产率。一项临床试验对34%有自发早产的女性预防性使用17-己酸羟孕酮(17-OHPC)来降低早产的风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17-OHPC是有效的。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产科的Maisa Feghali等在ELSEVIER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主要研究17-OHPC的合理性、药理学、疗效以及运用于预防早产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陈嬝嬝  程波  叶川  李红 《贵州医药》2005,29(5):387-390
目的 观察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对异位皮炎(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活化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SEA刺激AD患者PBMC,MTT法观察PBMC增殖及漉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表型情况。结果AD患者皮损表面金葡菌检出率为91.2%;当S队为0.8pg/rnl时PBMC表现了最大的增殖活性,健康志愿者SEA刺激后T细胞CD3、CD4、CD8表达显著降低,AD患者SEA刺激后T细胞CD3、CD4、CD8的表达显著增高,AD患者和健康志愿者S队刺激前后CD4/CD8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D患者皮损对金葡菌具有亲合性,SEA与AD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汪伟明 《河北医药》2000,22(12):906-907
目的 了解庚型肝炎病毒(HGV)在肝硬化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存在情况。方法 分离肝硬化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抽提并纯化总RNA,应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特异性扩增庚型肝炎病毒5′非翻译区(5′UTR)238bp片段。结果 用此方法检测了127例肝硬化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HGV RNA,发现17例患者血清中HGV RNA阳性占13.4%,其中单纯感染1例,合并乙肝感染13例,合并丙肝感染2例,同时合并乙肝,丙肝感染1例,有15例患者PBMC中HGV RNA阳性占11.8%。结论 庚型肝炎病毒可以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存在,且多数与其它肝炎病毒合并感染,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检出HGV RNA,可能与HGV感染后的慢性化有关,HGV和其它肝炎病毒的合并感染可能更容易导致肝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邓历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3):3575-3575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DNA的感染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46例乙肝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及血清中的HBVDNA进行检测。结果:PBMC内HBVDNA的总检出率为54.8%(80/146),检出率随着病情加重而逐渐增高。血清中的HBVDNA检出率为47.3%(69/146)。结论:PBMC中HBVDNA较血清HBVDNA检测能更好反映肝细胞内HBVDNA的存在情况,对乙肝患者HBV的复制状态有更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随着实体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常规血药浓度检测已经不能满足临床现实要求.出现了患者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但仍然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等临床不良事件的现象.淋巴细胞是免疫抑制剂作用的靶细胞,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新型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Car)对单个核细胞表达CD25的影响.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PMA A23187作为刺激剂,分组体外培养.用MTT方法检测PBMC的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个核细胞的凋亡率和CD25的表达水平.结果 (1)20 μmol以内的Car对PBMC没有毒性;(2)Car能显著抑制PBMC表达CD25,24 h时,浓度3组为(8.23±2.67)%,与对照组(30.73±4.1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Car可以抑制PBMC表达CD25.这可能是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衰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白介素-34(IL-34)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表达和血浆水平变化,探讨其在DC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明确诊断为DCM的患者(DCM组),24例心力衰竭的患者(HF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PBMCS的IL-34 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IL-34水平。结果DCM组PBMCs表达IL-34 mRNA水平明显高于HF组及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F组及N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IL-34的灰度值比和血浆蛋白含量明显高于HF组和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F组及N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的IL-34 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与射血分数(EF值)呈明显负相关(r=-0.517,P〈0.01;r=-0.512,P〈0.01)。结论IL-34可能在DCM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宫腔灌注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行FET的反复种植失败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患者于胚胎移植前1 d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宫腔灌注治疗,对照组同期仅行盐水对照.研究两组患者的胚胎着床率、妊娠率、流产率,移植当日子宫内膜厚度等.结果 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全麻手术患者单个核细胞DNA损伤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6例全麻手术患者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单个核细胞DNA的损伤情况,同时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浓度。结果全麻手术患者麻醉1 h彗星率及彗尾DNA含量高于麻醉前,术后2 d低于麻醉1 h(P〈0.05)。全麻手术患者麻醉1 h SOD活性低于麻醉前,MDA含量高于麻醉前;术后2 d SOD活性高于麻醉1 h,MDA含量低于麻醉1 h(P〈0.05)。结论全麻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缺氧情况,早期监测单个核细胞DNA的改变可能有利于患者缺氧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哮喘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ERK/NF-κB信号通路的变化及红霉素的干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红霉素处理组大鼠的PBMCs。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PBMCs ERK mRNA、NF-κB mRNA、磷酸化ERK、NF-κB的表达。结果:哮喘组PBMCsERK mRNA、NF-κB mRNA、磷酸化ERK、NF-κB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红霉素处理组PBMCs ERK mRNA、NF-κBmRNA、磷酸化ERK、NF-κB表达水平均较哮喘组显著降低(P均〈0.05)。通过直线相关分析发现,PBMCs磷酸化ERK与NF-κB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93,P〈0.01)。结论:PBMCsERK/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而红霉素可能通过作用于ERK/NF-κB信号通路发挥其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PBMC)和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化中的作用。方法分离21例健康人、4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PBMC,在植物血凝素(PHA-P)刺激培养72h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γ-干扰素(IFN-γ)浓度,流式细胞仪以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锭(AnnexinV-FITC/PI)法检测PBMC凋亡率。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PBMC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培养上清液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且与PBMC凋亡率呈负相关(r=-0.647,P〈0.01);IL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与PBMC凋亡率呈正相关(r=0.598,P〈0.01)。结论严重活化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AICD)和Th1/Th2失衡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化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诱骗受体3(DcR3)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PCR)检测40例RA患者(22例活动期,18例缓解期)和25例健康体检者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cR3 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并将检测结果与DAS28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A患者PBMCs中,DcR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RA患者活动期PBMC中DcR3 mRNA表达水平高于缓解期R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外周血DcR3 mRNA水平与DAS28评分呈显著正相关趋势。结论RA患者PBMCs中DcR3 mRNA表达水平升高,与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可能与免疫调节的紊乱有关,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热原检测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现有热原检测法存在的问题,研究建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热原(PBMC)检测法。方法:新方法依据人体发热机理设计,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模拟人体,将其分别与热原标准品(细菌内毒素)、受试品溶液进行孵育,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并比较其孵育体系中内源性热原白细胞介素(IL-6)的含量从而反映受试品的致热活性及热原污染情况。结果:①本方法孵育时间可选择17~24 h;②PBMC—IL-6法可检测多种热原[如革兰氏阴性菌来源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革兰氏阳性菌来源的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LTA)、真菌来源的酵母多糖(zymosan)],其对上述热原的反应总体较家兔法灵敏;③PBMC—IL-6法对细菌内毒素最低检测限为0.0125 EU.mL-1,IL-6在LPS(0.0125~0.4 EU.mL-1)范围内与LPS浓度间有较好的量效关系;④本试验中,PBMC—IL-6法可应用于甲型H1N1流感疫苗、双黄莲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氟康唑注射液、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的热原检测中;⑤本方法在4个实验室内重复性分别为100%,86.7%,91.7%,91%,在实验室间重复性分别为95.7%,90.5%,84%,86.7%,78.5%,80%;⑥PBMC—IL-6法灵敏度(即真阳性率)为90.1%(100/111),特异度(即真阴性率)为92.3%(72/78)。结论:PBMC—IL-6法具有对热原的检测谱宽、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可靠性强等特点,作为现有热原检测方法的补充该方法应得到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9.
童嘉毅  刘乃丰 《江苏医药》2001,27(10):745-746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以及氨基胍(AG)是否影响AGEs的作用.方法分离人PBMC,加入AGEs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共同孵育.用[γ-32P]ATP掺入外源性底物的方法测定PBMCPKC活性.结果(1)PBMC在AGEs刺激下,PKC活性渐升高,15min时达高峰.(2)与对照组相比,随AGEs浓度增加,PKC活性显著升高(P<0.05~0.01).(3)PKC活性随着刺激物AGEs孵育时间或葡萄糖修饰浓度的增加而逐步升高(P<0.05~0.01).(4)经AG处理的AGEs增强细胞PKC活性的作用较对照AGEs组明显减弱(P<0.05).结论AGEs随浓度或孵育时间增加可增强PBMC的PKC总活性.经AG处理的AGEs增强细胞PKC活性的作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 HGV RNA在庚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的存在情况及意义 ,我们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 5 1例庚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GV RNA,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血清中 H GV RNA阳性 ,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肝炎的患者 5 1例 ,其中急性 9例 ,慢性 42例 ,健康献血员 5例。1.2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 :抽取外周静脉血 3m L,肝素抗凝 ,加入 1.5 m L 淋巴细胞分离液 (上海试剂二厂生产 )中 ,2 0 0 0 r/ m in离心 15 min,吸取血浆与淋巴细胞分离液界面上的单个核细胞 ,加入 3m L PBS洗涤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