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8,(3):353-356
目的:对深红虫草的次级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为进一步发掘深红虫草活性物质和丰富虫草类真菌天然产物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C_(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薄层色谱等色谱技术对深红虫草发酵液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和质谱分析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深红虫草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甲基-1,3-苯二酚(化合物1)、4-hydroxy-17R-methylincisterol(化合物2)、5α,8α-氧桥-(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化合物3)、3β,5α,6β-三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化合物4)、尿嘧啶核苷(化合物5)、卵孢菌素(化合物6)。结论:本研究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和化合物2为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马鞭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药用植物马鞭草 (VerbenaofficinalisL )中探索增强脑神经成长因子 (NGF)作用的生物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 2 0柱层析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 ,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了其化学结构。利用PC12D细胞培养方法进行了增强脑神经成长因子作用的生物活性检验。结果从马鞭草乙醇提取物中得到 5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9 hydroxysem peroside(1)、verbenalin(2 )、ursolicacidlactone(3)、2α ,3β ,2 3 trihydroxyurs 12 en 2 8 oicacid(4)和tor menticacid(5 )。结论化合物 1、3、4和 5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3具有增强脑神经成长因子作用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乌灵菌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乌灵菌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制备液相等多种分离手段,对乌灵菌粉中石油醚、乙酸乙酯部分进行提取、分离、纯化,通过核磁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并鉴定4个化合物,分别为: 5-hydroxymellein(1)、5-carboxylmellein(2)、金雀异黄素(3)和5-methylmellein(4)。结论 化合物2,3,4为首次从乌灵菌粉提取分离得到;化合物1,2,4为乌灵菌粉的特征性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离鉴定海绵Axinella verrucosa中的溴吡咯生物碱,并进行体外免疫活性评价。方法利用减压柱层析、Seph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方法并结合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评价化合物的免疫活性。结果分离得到5个溴吡咯生物碱,分别鉴定为hymenidin(1)、stevensine(2)、4-bromopyrrole-2-carboxylic acid(3)、4,5-dibromopyrrole-2-carboxylic acid(4)和3,5-dibromo-2-pyrrolecarboxylic acid(5)。化合物1能够增强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化合物2能够增强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增殖。结论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种中分到,5为首次从该属中鉴定。化合物1和2具有一定的增强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蜘蛛香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AB-8、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LH-20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1 H-NMR、13 C-NMR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解析。结果分离并鉴定了2个倍半萜类化合物、1个环烯醚萜内酯和4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分别为:8-acetoxyl-patchouli alcohol(1)、8-hydroxyl-pathouli alcohol(2)、jatamanin A(3)、11-ethoxyviburtinal(4)、baldrinal(5)、11-methoxyviburtinal(6)、deacylbaldrinal(7)。结论化合物2为首次从蜘蛛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藜芦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百合科藜芦属植物藜芦Veratrum nigrumL.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溶剂法、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成分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藜芦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氧基异鼠李素(3-methoxylisorhamnetin,1)、异鼠李素(isorham-netin,2)、3-甲氧基槲皮素(3-methoxylquercetin,3)、槲皮素(quercetin,4)、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5)、3,5,7-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3,5,7-trihydroxy-3′,5-′dimethoxylflavone,6)、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5,7,4-′trihydroxy-3-′methoxyl-fla-vone,7)、5,7,3′,4′-四羟基黄酮(5,7,3′,4-t′etrahydroxyflavone,8)、5,7,3′,5′-四羟基黄酮(5,7,3′,5-′tetrahydroxyflavone,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中南药学》2020,(2):227-230
目的研究九管血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ODS柱层析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包括2个苯酚类(1和3)、1个木脂素类(2)和3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4~6)。结论 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紫金牛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禾本科香茅属植物芸香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和理化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3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齐墩果酸(2)、尿囊素(3)。结论3个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9,(5):638-641
目的:分离并鉴定雷公藤乙酸乙酯部位和水部位化学成分,为其后续药理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MCI GEL-CHP 20P柱层析、C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雷公藤乙酸乙酯部位和水部位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及理化性质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雷公藤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直楔草酸(化合物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化合物2);从雷公藤水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糖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6-二甲氧基-4-羟甲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3)、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葡萄糖苷(化合物4)、4-羟基-1-(2-羟乙基)-苯基-3-O-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5)、3,4-二甲氧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6)、β-腺苷(化合物7)、丁香苷(化合物8)、表儿茶素-8-C-β-D-半乳糖苷(化合物9)、2-羟基柚皮素-7-O-β-葡萄糖苷(化合物10)。结论:本研究分离并鉴定了雷公藤乙酸乙酯部位和水部位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洋药物》2011,30(4):25-28
目的研究中国南海直针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abnormali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PHPLC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方法,并与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利用卤虫致死活性模型和斑马鱼胚胎毒性模型评价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从直针小尖柳珊瑚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倍半萜1-formyl-4-methyl-7-isopropylazulene(1),3-guaia-zulenecarbaldehyde(2),ketolactone(3),胆甾醇(4),甘油醚chimyl alcohol(5)和正十八烷醇(6)。结论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柳珊瑚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具有较强的卤虫致死活性和斑马鱼胚胎毒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草质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对草麻黄草质茎的n-正丁醇提取部位分离、纯化,并结合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提取部位分离与鉴定10种化合物,分别是l-麻黄碱(l-Ephedrine,1),d-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2),N-甲基麻黄碱(N-Methylephedrine,3),苯丙醇胺(Phenylpropanolamine,4),4-O-β-D-葡萄糖苷苯甲酸(4-O-β-D-glucopyranosi-debenzoic acid,5),杜鹃醇-4'-O-β-D-葡萄糖苷(Rhododendrol-4'-O-β-D-glucopyranoside,6),cis-丁香甙(cis-Syringin,7),Pseudolaroside B(8),腺苷(Adenosine,9),黄嘌呤(Xanthine,10)。结论:从提取部位分离与鉴定的化合物7,8,9为首次从该植物分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生地黄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生地黄95%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层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羟基异喹啉(7-isoquinoli-nol,1)、5-羟基-2-羟甲基吡啶(5-hydroxy-2-pyridinemethanol,2)、6-甲基-3-吡啶醇(6-methyl-3-pyr-idinol,3)、红景天苷(salidroside,4)、地黄苷C(rehmaionoside C,5)、地黄苷A(rehmaionoside A,6)、腺嘌呤核苷(adenosine,7)、腺嘌呤(adenine,8)、尿嘧啶核苷(uridine,9)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10)[1]。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地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从薄荷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委陵菜酸(tormenticacid,1),野椿酸(eusc叩hicacid,2),乌,$-@(ursolicacid,3),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4),尿嘧啶(uracil,5),琥珀酸(succinicacid,6),(9E)-8,11,12-trihydroxyoctadecenoicacidmethylester(7),neoechinulinA(8)。化合物1,2,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7和8为在唇形科中首次分到。  相似文献   

14.
麻兵继  王佩佩 《中国药房》2008,19(10):740-742
目的:研究云南丽江地区产亮菌子实体中化学成分,寻找具有药用价值的活性化合物。方法:利用色谱技术对亮菌干燥子实体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结果: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油酸甲酯(1)、硬脂酸(2)、3β-羟基-麦角甾-5,7,22-三烯(3)、亮菌乙素(4)、5-羟基尿嘧啶(5)和脑苷酯B(6)。结论:化合物1、2、3、5、6均为首次从亮菌子实体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5.
蒙古黄芪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分析法结合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蒙古黄芪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共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aR,11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1),(3R)-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2),5′-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3),芒柄花苷(4),(6aR,11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5),(3R)-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6),5′,7-二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7),芒柄花素(8),黄芪甲苷(9),黄芪皂苷II(10),蔗糖(11),腺嘌呤核苷(12),十六烷酸单甘油酯(13),十六烷酸(14)。结论化合物5,7,11~14为首次从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黑老虎根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黑老虎(Kadsura coccine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黑老虎根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isovaleroyl-binankadsurin A(1)、kadsuralignan J(2)、acetyl-binankadsurin A(3)、五味子甲素(4)、去氢二异丁香酚(5)、内消旋二氢愈创木脂酸(6)、豆甾-4-烯-3-酮(7)、没食子酸(8)、水杨酸(9)、2-甲氧基苯甲酸(1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1)、5-羟甲基糠醛(12)、天师酸(13)、α-棕榈酸甘油酯(14)。结论化合物5、7~11、13、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辽细辛[Asarum heterotropidesFr.Schmidt 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NMR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S)7,8-dihydroxy-3-methyl-1H-2-Benzopyran-4(3H)-one(1)、5-oxymaltol(2)、吲哚-3-甲酸甲酯(1H-indole-3-carboxylic acid,methylester,3)、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酸(3,4-methylenedioxy-benzoic acid,4)、4-octenedioic acid,2,7-dim-ethyl(5)、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6)、山柰酚-3,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7-di-O-β-D-glucopyranoside,7)。结论化合物1-5为从细辛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6、7为从该种植物首次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湖北羊蹄甲〔Bauhinia glauca subsp.hupehana(Craib)T.Chen〕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向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等分离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3,5,7,3′,5′-五羟基二氢黄酮醇(1)、圣草酚(2)、3-O-甲基槲皮素(3)、木犀草素(4)和黄颜木素(5)。结论化合物2和4为湖北羊蹄甲植物中首次分离;化合物1、3和5是羊蹄甲属中首次分离。  相似文献   

19.
目的阐明来自深海海水的淡紫拟青霉ZBY-1的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活性跟踪模式分得活性组分,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代谢产物。根据理化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F法测试抗肿瘤活性。结果从淡紫拟青霉ZBY.1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paecilaminol(1)、paecilaminol盐酸盐(2)、1(2)-linolyl-2(1)-palmityl—glycero—04’-(N,N,N.trimethyl)homoserine(3)、1,2-dilinolylglycero—O-4’-(N,N,N—tfimethyl)homoserine(4)、肉豆蔻酸甲酯(5)、亚油酸甲酯(6)、亚油酸(7)、油酸(8)、3-吲哚甲醛(9)、3一吲哚甲酸(10)和对羟基苯甲酸(11)等11个化合物。化合物1和2对4种人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1.12~8.63μmol/L,且2对该4种人癌细胞的抑制活性是1的2.2—2.7倍。结论化合物1—11为首次从淡紫拟青霉产物中分离得到,其中3、4和9—11还系首次从拟青霉属分离报道。化合物1是菌株ZBY-1的主要抗肿瘤活性产物。本文首次报道1和2对人癌细胞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0.
辽细辛地下部分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辽细辛地下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色谱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NMR谱学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辽细辛地下部分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卡枯醇(kakuol,1)、2-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苯丙酮(2-methoxy-4,5-methylene-dioxypropi-ophenone,2)、(-)-芝麻脂素((-)-sesamin,3)、(-)-细辛脂素((-)-asarinin,4)、pluviatilol(5)、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6)、正丁基-吡喃果糖苷(n-butylfructopyranoside,7)。结论化合物6、7为首次从细辛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