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Ouyang BS  Che JL  Gao J  Zhang Y  Li J  Yang HZ  Hu TY  Wu YJ  Yang M 《中国针灸》2010,30(10):840-844
目的:探讨电针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32例)与单纯针刺组(31例)。采取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配穴方法,穴取百会、风池、曲池、外关、关元、足三里等,电针组在疼痛关节附近选一组阿是穴接电针仪,采用连续波,留针30min,然后针背俞穴,接电针仪,留针15min;单纯针刺组取穴、针法均与电针组相同,只是不予接电针仪。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白介素变化。结果:电针与单纯针刺对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白介素系列IL-1、IL-4、IL-6、IL-10均有较显著的作用(P0.01,P0.05),但从治疗后指标变化的绝对值和改善值来看,电针降低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IL-1的作用优于单纯针刺组(均P0.05);升高关节滑液中IL-4作用优于单纯针刺(P0.05);降低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IL-6作用两组基本相当(P0.05),但改善值上外周血中IL-6的变化,电针组优于单纯针刺组(P0.05);治疗后在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IL-10升高的绝对值上电针组与单纯针刺组作用基本相当(均P0.05),但其改善值电针组优于单纯针刺组(均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降低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致炎性IL-1、IL-6的含量,提高抑炎性IL-4、IL-10的含量,改善RA发生、发展的内环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外周血和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建立CIA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相应干预措施,测定各组大鼠治疗前后外周血和关节液中TNF-α、VEGF的含量.结果:CIA大鼠外周血和关节液中TNF-α、VEGF的含量高于正常组(P<0.05);电针治疗后这些指标含量有了显著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降低CIA大鼠外周血和关节液中TNF-α、VEGF的含量,有利于抑制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阳和汤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及滑液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诊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洛索洛芬钠片、研究组给予阳和汤口服治疗,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疗程结束后外周血及病变膝关节滑液中HIF-1α与VEGF变化,评价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及滑液中HIF-1α和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及滑液中HIF-1α和VEGF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及滑液HIF-1α和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和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降低患者血清及滑液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CIA大鼠造模成功后外周血和关节液中TNF-α、VEGF的改变,并且观测电针治疗后这些指标的变化。方法取样后测定CIA大鼠外周血和关节液中TNF-α、VEGF的含量,并与正常的大鼠样本进行比较;对CIA大鼠按疗程进行治疗,测定治疗后的这些指标,对指标进行治疗前后比较、与模型组比较。结果 CIA大鼠外周血和关节液中TNF-α、VEGF的含量高于正常组(P〈0.05);电针治疗后这些指标有了显著改善(P〈0.05),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降低CIA大鼠外周血和关节液中TNF-α、VEGF的含量,这些致炎性因子的降低对阻止CIA大鼠关节滑膜细胞浸润、破骨细胞激活,抑制病变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祛风通络除湿方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6例难治性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祛风通络除湿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与VEGF、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僵硬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与VEGF、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僵硬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与VEGF水平、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僵硬时间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 40%)低于对照组(27. 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难治性RA患者采用祛风通络除湿方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关节肿胀、压痛和僵硬,改善血清TNF-α与VEGF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周定华  周正球  吴炅  金艳  黄佳珉  王晓东 《中医杂志》2012,53(13):1140-1141
目的 观察骨增合剂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及其对OA患者血清及关节滑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骨增合剂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和关节滑液TNF-α和IL-1β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及关节滑液TNF-α、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患者除血清TNF-α外,其余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及关节滑液TNF-α、IL-1β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骨增合剂对膝关节OA有较好疗效,降低血清及关节滑液TNF-α和IL-1β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铁宁  张桂芝 《中国中医急症》2016,(4):655-657,674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与雷公藤多苷片联用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作用。方法 50只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40只建立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模型,然后分为模型组、甲氨蝶呤组、雷公藤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甲氨蝶呤与雷公藤多苷片进行治疗,用药后每隔3 d评估其关节炎指数和肿胀度,治疗7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 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在用药第24日、36日和48日各治疗组大鼠关节炎指数评分和肿胀度显著降低(P0.05),并且联合治疗组大鼠在用药第24日、36日和48日的关节炎指数评分和肿胀度显著低于甲氨蝶呤组和雷公藤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所有造模组大鼠关节液中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关节液中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联合治疗组大鼠关节液中IL-6的水平降低程度显著高于甲氨蝶呤组和雷公藤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所有造模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TGF-β1 m RNA表达均显著提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VEGF、TGF-β1 m 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联合治疗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TGF-β1m RNA表达的降低程度显著高于甲氨蝶呤组和雷公藤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RA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促进RA大鼠症状改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关节液中TNF-α和IL-6水平和抑制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TGF-β1 m 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单纯灸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丁放 《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0):40-41
目的:观察单纯灸法与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将5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8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用单纯灸法,对照组采用针刺.结果:两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对改善关节压痛、晨僵等临床症状及血沉、类风湿因子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灸法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且更简单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针刀治疗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TNF-α和MMP-9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传华 《新中医》2014,46(5):188-190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滑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5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刀松解术配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每周治疗1次,连续5次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关节滑液中TNF-α和MMP-9含量。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关节滑液中TNF-α和MMP-9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关节滑液中TNF-α和MMP-9释放,减轻软骨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10.
冯宇  陈滨  张闽光 《北京中医药》2017,36(2):156-159
目的探讨浮针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关节滑液中炎症因子IL-1β、IL-6及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投硬币法将12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后评价2组疗效,同时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患者关节滑液中炎症因子IL-1β、IL-6及TNF-α含量。结果 2组均有良好的疗效,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关节滑液中炎症因子TNF-α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IL-1β、IL-6和TNF-α均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关节滑液中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浮针疗法和电针疗法均对膝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浮针疗法的疗效优于电针疗法,可能与浮针疗法能显著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电针足三里和关元穴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关节功能、关节压痛指数、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RA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电针足三里和关元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关节功能、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RA患者病情评价(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 DAS28)评分以及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功能(关节僵硬、疼痛和日常活动)评分、DAS28评分、关节肿胀指数和关节压痛指数以及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CRP、TNF-α和IL-1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刺山柑果风湿止痛贴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血清TNF-α、IL-1β、VEGF水平以及滑膜组织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RA软骨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刺山柑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足跖底部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复制RA模型。阳性药组和刺山柑组分别以伤湿止痛膏和刺山柑果风湿止痛贴外敷,模型组以同样方式予以空白凝胶膏剂外敷,正常组不干预;各组均连续干预21 d(3个疗程),观察大鼠AI指数评分、足爪容积和热痛阈,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β和VEGF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滑膜组织中MMP-9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后大鼠均出现炎症表现和热痛阈降低,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和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MMP-9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和刺山柑组的关节炎症和热痛阈敏感均明显改善,且刺山柑果风湿止痛贴的消肿作用起效更快(7 d),并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VEGF水平和滑膜组织中MMP-9蛋白的表达(P0.05),而阳性药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刺山柑果风湿止痛贴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消炎止痛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TNF-α、IL-1β、VEGF水平,抑制滑膜组织MMP-9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CRP、IL-1、IL-6及TNF-?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活动性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两组均给予双氯芬酸纳胶囊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治疗组给予温针灸配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RP、IL-1、IL-6及TNF-?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8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1%和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数及血清CRP、IL-1、IL-6及TNF-?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关节疼痛数及血清CRP、IL-1、IL-6及TN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自拟中药汤剂和双氯芬酸纳胶囊是一种治疗活动性RA的有效方法,能改善患者的临床关节功能障碍,降低外周血CRP、IL-1、IL-6及TNF-?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毫火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镇痛效果,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原则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毫火针组)30例、对照组(针刺组)30例,治疗后比较2组疼痛评分、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关节滑液中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 结果 经3个疗程治疗,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关节滑液中IL-1、IL-6、TNF-α的含量治疗前后均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 结论 毫火针能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针刀松解术联合基础治疗、电针针刺联合基础治疗及单纯基础治疗对类风湿肘关节僵硬患者的疗效差异,探讨针刀松解术的抗炎机制。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肘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电针组与药物治疗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以药物治疗为基础,连续3周口服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及痹痛定胶囊。药物组不再予其他治疗。电针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针针刺。穴取天柱,大椎,患侧风池、曲池、曲泽、尺泽、手三里、小海、少海、天井、清冷渊、合谷。曲池、手三里接一对电极,曲泽、尺泽接一对电极,连续波,频率2 Hz,留针30 min,每周针刺6次,3周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针刀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刀松解术治疗。取肘关节外侧的压痛点为治疗点,每次取6至8个点,纵疏横剥两三刀。每周治疗1次,3周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并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2周时的患肘最大主动伸直位角度、最大主动屈曲位角度和活动范围的变化,检测患肘关节液中IL-6、IL-10及TNF-α的含量。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患肘最大主动伸直位角度变小、最大主动屈曲位角度变大,活动范围增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后2周,与药物组比较,电针组与针刀组患肘最大主动伸直位角度较小、最大主动屈曲位角度较大,活动范围较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电针组比较,针刀组患者患肘最大主动伸直位角度较小、最大主动屈曲位角度较大,活动范围较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TNF-α、IL-6含量降低,IL-10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结束后2周时,与药物组比较,电针组与针刀组中TNF-α、IL-6含量较低,IL-10含量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电针组比较,针刀组TNF-α、IL-6含量较低,IL-10含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药物联合针刀松解术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肘关节僵硬患者患肘最大主动伸直位角度、最大主动屈曲位角度及活动范围,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和电针加药物治疗。同时能减少TNF-α、IL-6等促炎因子含量,增加IL-10的抗炎因子含量,调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两者失衡状态,这可能是其治疗RA、改善僵硬关节活动度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关节滑液中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在RA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及病变膝关节滑液中RANTES、MCP-1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并与骨关节炎(OA组)和外伤截肢者(对照组)对照。结果RA患者血清及滑液中RANTES、MCP-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OA组及对照组,且滑液中的水平也显著高于血清水平。RANTES、MCP-1的表达与C反应蛋白的水平呈正相关。结论RA患者过度表达的RANTES、MCP-1参与了RA的炎症及关节病变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6,(6):1290-1292
目的:探讨电针阳明经穴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本院门诊病房就诊的活动期RA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电针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阳明经穴电针方法治疗,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运用阳明经穴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临床总有效率,并分析治疗前后的关节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关节压痛以及晨僵时间等症状,同时记录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结果:电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0.4%显著高于对照组74.0%,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均有所改善,电针组患者在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时间以及量表总积分方面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电针组和对照组治疗后RF、ESR、CRP、RBC、HGB、PLT均明显改善(P0.05),电针组改善较单纯针刺对照组更可观(P0.05)。结论: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电针阳明经穴治疗活动期RA取阳明经穴疗法具有安全可靠,简便快捷,能够发挥较好的镇痛、消肿的功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络灵酊剂中频导入治疗痰瘀互结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痰瘀互结型RA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按照指南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对照组中频导入利多卡因注射液,20 min/次,1次/d;观察组中频导入通络灵酊剂,20 min/次,1次/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记录数字疼痛分级法(NPS)评分,健康调查问答(HAQ)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碱性磷酸酶(BA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1.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χ~2=5.208,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双手平均握力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NPS评分,HAQ评分,DAS28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VEGF,TNF-α,B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关节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通络灵酊剂中频导入治疗痰瘀互结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并且安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VEGF,TNF-α,BAP水平,提高IL-10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32例)与对照组(31例),两组均采取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配穴方法针刺治疗,电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疗效(包括ACR-20、ACR-50标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病情活动度、健康状况、生存质量(包括总体健康、躯体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炎性指标(包括血沉、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电针组达到ACR-20和ACR-50标准的患者分别为22例(68.75%)和6例(18.75%);对照组分别为13例(41.94%)和4例(12.90%),两组患者达到ACR-50的例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ACR-20的例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病情活动度、健康状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电针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方面,治疗后电针组除情感职能外,其余维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或P0.01);对照组总体健康、躯体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在提高躯体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方面电针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沉和C反应蛋白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电针能有效缓解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的疼痛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治疗总体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踝关节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炎机制。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AA)作为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复制RA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和盐水组。正常组和模型组不做治疗;艾灸组造模后予以艾灸足三里、肾俞治疗;盐水组予左后足趾底部注入生理盐水0.15 m L,不做其他处理。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踝关节组织TNF-α和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踝关节组织结构破坏,关节表面有缺损,TNF-α和NF-κB平均光密度(MOD)明显增高(均P0.05);艾灸组大鼠经艾灸治疗后,踝关节组织修复,关节表面光滑未见缺损,TNF-α和NF-κB的MOD较模型组降低(均P0.05);盐水组大鼠踝关节组织正常无损害,TNF-α和NF-κB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灸能够下调RA大鼠踝关节组织NF-κB和TNF-α蛋白表达,以发挥抗炎作用,促进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