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左金丸对大鼠应激性溃疡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左金丸出自《丹溪心法·火六》,又名回令丸。由黄连和吴茱萸组成,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肝火犯胃证。近年较多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该方对消化道溃疡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1]。本实验对大鼠给予不同剂量的左金丸浓煎液灌胃,观察其对大鼠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与分组取Wistar雄性大鼠36只,体重180~220 g,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在室温22~26 ℃安静环境下饲养。随机分成正常动物组、模型组、左金丸高剂量组、左金丸中剂量组、左金丸低剂量组和雷尼替丁药物对照组6组,每组各6只。1.2 药物及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电针督脉经穴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督脉经穴组、大肠经穴组,每组10只。用永久性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脑缺血模型(MCAO)。依照实验方案对实验大鼠进行处理后,采用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NGF在脑组织内的表达水平。结果:1督脉经穴组、大肠经穴组的脑梗死体积、梗死率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2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督脉经穴组、大肠经穴组能促进大鼠脑组织中NGF的表达(P<0.01);且后两经穴组高于模型组(P<0.01);而督脉经穴组亦明显高于大肠经穴组(P<0.01)。结论:电针能减小脑梗死体积和脑梗死率,具有抗神经损伤及神经修复的作用;而电针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NGF的内源性调控机制,促进NGF在脑梗死区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17,(5)
肾脏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六味地黄丸(汤)是目前临床辅助治疗肾脏病的主要方剂之一,临床疗效明确,但其作用机制有待深入探讨。实验研究证实,六味地黄丸(汤)能够改善多种实验动物模型的肾脏功能、减轻病理损伤,延缓肾衰竭的进程,为该方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本文就六味地黄丸在临床应用与科学研究中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抗痫灵对戊四氮点燃癫痫大鼠模型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从调节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nNOS(神经元型)亚型代谢的角度探讨抗痫灵的抗癫痫作用机制。方法:动物模型采用戊四氮点燃大鼠模型。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实验各组大鼠大脑海马nNOS的活性变化。结果:抗痫灵组、丙戊酸钠组、模型组阳性细胞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脑nNOS内活性显著升高(P0.01),中药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抗痫灵对戊四氮点燃大鼠癫痫发作有显著对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模型大鼠脑内nNOS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再给与中药熏蒸进行联合治疗,之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其他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00%,治疗组为9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相关指标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皮肤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临床治疗效果确切,缓解了临床症状,改善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阳泄浊化湿中药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的临床疗效,并从免疫学方面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温阳泄浊化湿中药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实验室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尿酸(UA)、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结果:愈显率观察组76.7%,对照组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疼痛VA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ESR、CRP外,2组UA、IL-1β及TNF-α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温阳泄浊化湿中药结合刺络放血治疗AGA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在免疫作用机制上有调整患者体液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考察注射用银杏内酯冻干粉安全性的基础上 ,探讨其毒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安全剂量范围。方法 :按照新药临床前毒理研究规范 ,通过不同的动物实验 ,在不同剂量下先后进行注射用银杏内酯冻干粉的安全性实验 ,急性毒性实验和长期毒性实验。结果 :注射用银杏内酯冻干粉的制剂安全 ,符合注射剂型标准 ;急性毒性实验未测出LD5 0 ,最大耐受量>12 0 0mg/kg ,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 72 3倍 ;长期毒性实验的最大剂量为 10 0mg/kg ,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 12 0倍 ,实验动物的外观、一般行为活动、正常生长发育、内脏组织结构等多项指标均无明显的影响 ,给药组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0 .0 5 )。结论 :安全性实验和毒理学研究表明 ,银杏内酯冻干粉作为注射剂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青娥丸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模型(CUMS)大鼠的抗抑郁效果,及其对雌激素受体及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青娥丸的抗抑郁机制。方法:54只SD大鼠建立CUMS抑郁大鼠模型,实验设为正常组、模型组、草酸依他普伦组(6.3 mg·kg^-1)及青娥丸低、中、高剂量组(1.71,5.13,15.39 g·kg^-1)。CUMS造模4周后给予各组相应药物治疗2周,采用行为学[糖水消耗实验(SPT),强迫游泳实验(FST),旷场实验(OFT)]评价大鼠抑郁状态;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 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糖水消耗率及旷场得分均下降(P<0.05,P<0.01),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1),同时ERα,ERβ,BDNF和Trk B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得到改善,糖水消耗率及旷场得分增加(P<0.05,P<0.01),游泳不动时间减少(P<0.05),同时ERα,ERβ,BDNF和Trk B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其中青娥丸中剂量组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结论:青娥丸可改善CUMS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上调ERα,ERβ的表达,激活雌激素受体介导的ERβ/BDNF/Trk B通路起到神经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孜亚比提片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糖效果,并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其降糖作用机制。方法:根据临床调研结果对不同组分来源的孜亚比提片进行筛选,筛选出最佳组方配比;并以2型糖尿病大鼠为实验对象进行药效学实验研究,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孜亚比提片组给予300 mg·kg-1孜亚比提片、二甲双胍组给予300 mg·kg-1盐酸二甲双胍片,每组8只,记录给药后实验组的空腹血糖值及体质量变化并进行数据分析;同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组合式高分辨质谱联用(UHPLC-LTQ Orbitrap MS)技术对大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不同组别大鼠血清代谢物进行分析,鉴定出潜在生物标记物,并分析维吾尔族药孜亚比提片的降糖作用机制。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空腹血糖值升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孜亚比提片组大鼠状态整体较好,毛色光滑,其空腹血糖值也有所下降(P 0. 05),表明孜亚比提片对2型糖尿病大鼠有一定的降糖作用;根据LC-MS代谢组学数据结果最终得到8个生物标记物。与模型组相比孜亚比提片组中L-valine,propionylcarnitine含量均降低(P 0. 05),sphingosine-1-phosphate,LPC(16∶1/0∶0),LPC(18∶0/0∶0),LPC(18∶2/0∶0),LPC(20∶1/0∶0),PC(19∶0/0∶0)的含量均升高(P 0. 05)。结论:孜亚比提片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值,并能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一般生理特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肾药复方左归胶囊对于药物流产大鼠子宫内膜的修复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妊娠大鼠灌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造成完全流产模型48例,随机分为空白组、西药组、祛瘀组、补肾组,于流产次日开始分别灌胃相应药物5天,用药结束后观察各组药物流产大鼠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及子宫内膜组织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祛瘀组和补肾组VEGF和E_2的表达明显升高,西药组E_2含量明显升高,补肾组P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西药组比较,祛瘀组和补肾组VEGF的表达明显升高,补肾组P含量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祛瘀组比较,补肾组E_2含量升高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药复方左归胶囊可提高药流大鼠雌激素水平,降低孕激素水平,提高子宫内膜组织VEGF含量,达到促进子宫内膜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瘤胶囊抗小鼠实验性肝癌的作用和机理,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抗肝癌中药新药奠定良好的实验和理论基础。方法:抗瘤胶囊由仙鹤草、山豆根提取物按一定处方比例配比组成。建立小鼠肝癌(H22)动物移植肿瘤模型,随机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药物小、中、大剂量组并分别给药。实验结束后,进行抑瘤率、胸腺指数、脾指数、肿瘤组织病理等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抗瘤胶囊各组对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2.11%、41.58%和45.26%,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病理学观察显示,模型组肿瘤细胞生长旺盛,而各用药组则出现不同程度的肿瘤细胞坏死,但各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经统计学处理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抗瘤胶囊对小鼠肝癌(H22)动物肝癌模型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但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消瘿散结方治疗甲状腺功能正常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桥本氏甲状腺炎(HT)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56例H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2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金水宝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消瘿散结方。治疗后评估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TPOAb、TGAb、IL-2、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血清TPOAb、TGAb、IL-2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的TPOAb、TGAb、IL-2及IL-6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消瘿散结方治疗甲状腺功能正常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HT,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2和IL-6表达,调节Th1/Th2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调压降脂胶囊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分层随机设计的方法,将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调压降脂胶囊治疗)和对照组(卡托普利治疗)各100例;两组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后测定血压、血脂、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并观察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压下降,ET水平降低,NO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症状和血脂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调压降脂胶囊有较好的降压和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应萍  赵珍  许远 《新中医》2018,50(8):40-42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已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血脂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 6.0%,对照组7 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全血黏度(B V)、血浆黏度(PV)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较单纯运用西药治疗临床疗效为佳,值得在临床上运用。  相似文献   

15.
养阴方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T和NO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养阴方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养阴方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T和NO含量的变化。结果养阴方能显著降低ET含量,提高NO含量;丹参对ET含量也有显著降低作用,并对NO含量有一定提高作用,但与养阴方作用相比差异仍有显著性。结论结合以往临床与实验研究,提示养阴方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抗血栓等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丹  闫超  马霖  王红  王爱迪  刘宝山 《新中医》2019,51(12):1-5
简版:目的:观察补肾抗衰片激活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后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elerosis,AS)大鼠血清致炎因子的干预作用,阐释该药物防治AS的效应及机制,明确其在抗AS的同时是否介导了实验动物抑郁状态的产生。方法:将39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肾抗衰组、阿托伐他汀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建立AS斑块模型,从实验第1天开始予相应药物干预。第8、12、16周记录大鼠体质量、糖水实验、旷场试验结果;第20周末麻醉处死大鼠取外周血清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a)、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IDO水平及脑组织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IDO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对延缓内皮微粒(EMP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为研究对象,复制性衰老10~12代细胞作为衰老模型,实验分为年轻组(2~4代细胞)、衰老组(10~ 12代细胞)、单纯EMPs干预组(提取衰老细胞产生的EMPs来干预年轻细胞...  相似文献   

18.
当归多糖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胡晶  吴宏 《中草药》2006,37(12):1835-1838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PS)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方法采用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淋巴细胞(LC)计数、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等实验技术观察APS的动员作用。结果APS动员后小鼠外周血的WBC、LC数明显高于生理盐水(NS)组(P<0.05);APS动员后外周血中CD34 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NS组(P<0.05);APS组CFU-Mix产率显著高于NS组(P<0.01);并且APS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联合动员后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单用APS或单用rhG-CSF组。结论APS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有一定的动员作用,并且APS和rhG-CSF联合动员的效果好于单用APS或单用rhG-CSF的动员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中药组方 (DN -DC)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 ,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根据尿蛋白情况将糖尿病肾病病人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 ,两组病人均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西药组 ,糖尿病肾病西药 +中药 (DN -DC)组 ,另设正常对照组。治疗 8周 ,观察血糖、血脂、血肌酐、尿蛋白排泄率、血内皮素(ET)、转化生长因子 - β1(TGF - 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结果 :8周时早期糖尿病肾病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中 ,服用DN -DC治疗组UAE、血ET、TGF - β、VEGF、血脂水平均较未治疗组低 (P <0 0 5 )。血糖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 :①DN -DC能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尿蛋白排泄 ,对糖尿病肾病的肾损伤有延缓作用 ;②DN -DC对糖尿病肾损伤的保护机制与DN -DC降低血ET、TGF - β1、VEGF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麝香保心丸和异乐定(单硝酸异山利酯)治疗4周。结果(1)麝香保心丸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87.50%,异乐定组总有效率为87.10%,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麝香保心丸组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明显增加,血清内皮素(ET)水平明显降低,与异乐定组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能缓解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改善其内皮功能,提示麝香保心丸的作用机理之一是通过增加NO,抑制ET而介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