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明原因肝病患者中隐匿性HBV感染情况。方法病因不明的肝病患者79例,应用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结果 79例病因不明肝病患者中,HBV DNA阳性15例(18.98%);其中,抗HBc阳性者中,HBV DNA阳性12例(37.5%);与不明原因肝炎相比,隐匿性HBV感染者年龄大、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比例高,血透明质酸、ALT升高,白蛋白降低,P均<0.05。结论不明原因肝炎患者中存在一定的隐匿性HBV感染,与肝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学标志物与血清、肝组织HBV DNA、HCV RNA的关系。方法:对病理诊断为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的22例患者进行了血清免疫学标志物、斑点杂交HBV DNA的检测,并采用PCR技术对血清、肝组织的HBV DNA、HCV RNA分别进行了检测。结果:8例病理诊断为慢性肝炎的患者血清HBsAg、抗-HBc、HBeAg、抗-HBe、抗-HBs、抗-HCV阳性者分别为3例、4例、0例、1例、2例、0例,斑点杂交HBV DNA阳性1例,血清、肝组织PCR HBV DNA阳性分别为4例、6例,HCV RNA阳性分别为3例、4例,14例病理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血清HBsAg\抗-HBc、HBeAg、抗-HBe、抗-HBs、抗-HCV阳性数分别为14例、4例、2例、7例、0例、3例,斑点杂交 HBV DNA阳性7例,血清、肝组织PCR HBV DNA阳性分别为10例、10例,PCR HCV RNA阳性4例、4例。结论:对乙、丙肝免疫学标志物的分析应结合PCR检测结果;慢性肝病病理学改变与感染HBV和/或HCV有关,以HBV感染为多见,少数为HCV感染;血清和肝组织PCR HBV DNA、HCV RNA具有一致性,血清检测结果基本可反映肝内病毒复制状况。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非甲~庚型肝炎的病原学感染状况 ,对供血员 2 4例 ,急性非甲~庚型肝炎患者 31例血清采用PCR技术进行TTVDNA检测。结果显示 ,供血员TTVDNA阳性率为 12 .5% ( 3/2 4 ) ;急性非甲~庚型肝炎患者阳性率为 4 1.9% ( 13/31)。TTV感染不仅在不明病源的肝炎患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 ,在无症状供血员中也有一定的感染。除 1例因胰腺癌手术有输血史外 ,余均无输血及血制品史 ,说明粪 口传播即肠道感染乃是目前最广泛的途径。研究证明 ,沈阳地区存在着较高的TTV感染 ,不仅在肝炎患者 ,且在供血员中均有TTV阳性者 ,提示开…  相似文献   

4.
目的:TTV是一种与输血后肝炎相关的病毒。本实验检测TTV在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材料:20例有明确输血史、Anti-HCV和HCV RNA均为阳性的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方法;Anci—HCV检测采用Abbott试剂,HCV RNA检测采用上海希格尔公司试剂盒。TTV检测采用nested PCR方法,试剂由厦门大学国家肿瘤重点实验室提供。结果:20例血清中检测到1例阳性,TTV—DNA扩增片段为199bp,Anti-HCV及HCV RNA为阳性,HAV、HBV、HEV标志均为阴性。结论;中国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中有TTV DNA存在,TTV是否是致肝炎病毒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兰州地区TTV感染的血清学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兰州地区供血员 ,静脉毒瘾者和肝病患者中TT病毒 (TTV)的感染状况及致病性。采用套式PCR技术检测 12 0例供血员 ,5 6例静脉毒瘾者和 74例肝病患者血清中TTVDNA。供血员TTVDNA检出率为7 5 % (9/12 0 ) ;静脉毒瘾者中TTVDNA检出率为 2 6 8% (15 /5 6 ) ;肝病患者中TTVDNA检出率为 13 4% (10 /74)。肝病患者的感染率与供血员和静脉毒瘾者相比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 10例TTVDNA阳性患者 ,6例为单一TTV感染 ,4例ALT增高 ,3例呈急性肝炎的临床症状。TTV感染可经血液和胃肠道传播 ,多呈病毒携带状态 ,也可单独引起急性肝炎 ,但致病性较弱。对TTV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乙肝病毒复制中间体RNA(HBV RNA),60例乙肝患者5例PBMCs中HBV RNA阳性,26例PBMCs中HBV DNA阳性,27例血清HBVDNA阳性;PBMCs HBVDNA 阳性患者中有4例PBMCs HBV RNA阳性,血清HBV DNA阳性患者中有3例PBMCs HBVRNA阳性;17例血清HBeAg阳性患者中有4例PBMCs HBV RNA阳性。血清HBeAg、HBV DNA及PBMCs中HBV DNA阴性患者,其PBMCs HBV RNA仍可能阳性,其PBMCs可成为乙肝患者肝病复发和传播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采用ELISA法对25例慢性肝炎,105例肝硬化,64例肝癌以及8例急性黄疸型肝炎进行了HBV标志物及抗-HCV的检测.结果:HBV感染率为80.6%,抗-HCV检测阳性率为46%,二者均阳性的双重感染率为32%.其中肝癌组双重感染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01.单纯抗-HCV检出率为10.8%,说明HBV是引起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主要病因,而HCV感染也是致病因素.对有输血史的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100例进行抗-HCV检测,其阳性率59%,而102例无输血史的肝病患者抗-HCV检出率为25%,输血组抗HCV检出率明显高于无输血组P<0.001.其中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病人输血组抗-HCV检出率亦明显高于无输血组,各组P<0.001.故提示:HCV感染与输血有密切关系.50例HBV标志物阴性的健康献血员抗-HCV阳性率为6%.  相似文献   

8.
HBs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HBs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探讨其在不明原因肝病中的发病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HBsAg阴性不明原因反复肝功能异常的慢性肝炎患者用巢式PCR方法检测患者血清HBV—DNA,并行肝组织活检,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HB—sAg和HBcAg,排除常见嗜肝病毒感染及其它原因的肝损害。结果62例HBsAg阴性不明原因肝炎患者中血清HBV—DNA阳性11例,其中2例荧光定量PCR阳性(2/62),9例巢式PCR阳性(9/60),阳性率为17.74%(11/62),肝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亦证实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对照组2例阳性(2/25,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BsAg阴性慢性HBV感染是不明原冈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检测47例肝病患者血清IgM型丙型肝炎抗体(IgM抗HCV)和IgG型丙型肝炎抗体(IgG抗HCV)。IgG抗HCV阳性的9例急性肝炎、10例慢性肝炎、12例肝炎后肝硬化中IgM抗HCV阳性者分别为9例(100%)、8例(80.0%)及10例(83.3%),表明IgM抗HCV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有早期诊断意义及提示预后的作用。20例输血后HCV感染者IgM抗HCV阳性或IgM与IgG抗HCV同时阳性,说明多次输血造成HCV反复感染,其中11例(55.0%)为HC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提示乙型肝炎患者多次输血或血制品是造成HCV感染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肝移植后再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方法:19例患者包括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终末期肝硬化和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移植前,后给予抗,乏昔洛韦4例,拉米夫定13例,拉米夫定+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 2例,观察临床表现,血HBV M及肝活检免疫组织化学等指标。结果:应用乏昔洛韦治疗的4例患者全部再感染,血清HBsAg,HBeAg和HBV DNA均阳性,3例患者肝活检免疫组织化学表现有HBsAg ,HBcAg表达,随病程延长而增多。1例发生了典型病毒性肝炎发病。4例中3例死亡,拉米夫定的治疗组13例,经治疗后仅有7例HBsAg阳性,2例HBV DNA阳性,4例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有HBsAg或HBcAg表达,治疗中1例有肝炎复发。拉米夫定+HBIg治疗2例患者1例血清抗-HBc阳性,另1例HBV M均阴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亦未见阳性结果。结论:HBV感染相关疾病终末期肝病应作为肝移植的适应证,肝移植后抗病毒治疗可预防再感染,改善再感染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郝勇  缪晓辉  赵克开  李东良  杨德刚 《肝脏》2006,11(3):152-153,169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终末期患者肝移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HBV DNA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PCR技术检测乙型肝炎肝硬化终末期肝移植术后30例患者血清及PBMC标本HBV DNA,并用细胞计数法和管家基因β-actin标定PBMC HBV DNA,观察PBMC HBV DNA与血清HBV DNA定量关系;观察患者肝移植术后不同时间PBMC HBV DNA水平.30例对照组为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结果移植后患者19份(63%)PBMC标本HBVDNA阳性,低于对照组(87%,26/30).以Ct值为定量参数,移植后患者PBMC 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肝移植术后患者PBMC HBV DNA长期维持于103~104拷贝/106细胞水平,与肝移植后时间无明显关系.移植后患者血清HBV DNA均阴性,而对照组血清阳性率为48%.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终末期患者肝移植术后,经有效预防HBV再感染治疗后,虽然血清中不能测出HBV DNA,但PBMC中HBV DNA阳性,这可能成为肝外"病毒池",导致供肝再感染;对移植后患者监测PBMC HBV DNA,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HBV再感染或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在外周血的分布、肝组织中含量及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cccDNA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重型肝炎患者共125例。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cccDNA。选取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样本,酶切后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1:1随机分配接受拉米夫定或干扰素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24周以上;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0周、8周、12周、24周、HBV cccDNA及HBV DNA含量。结果:125例患者中cccDNA阳性率为71.2%,以肝硬化患者阳性率最低。肝硬化患者HBVcccDNA检出阳性率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重型肝炎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组织中HBV cccDNA与肝组织总HBV DNA及血清HBV DNA存在相关性(P0.05),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 DNA及HBV cccDNA下降。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HBV cccDNA阳性率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组病毒复制较HBeAg(-)组活跃。抗病毒治疗对血清HBV cccDNA有抑制作用;血清HBV cccDNA可作为抗病毒治疗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HBV相关肝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水平检测,探讨其在不同时期肝病患者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循环速率法测定152例不同时期肝病患者血清中Hcy浓度水平,其中慢性乙型肝炎55例、肝硬化55例和肝癌42例,同时测定45例健康者Hcy浓度水平作为对照组。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Hcy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值分别为8.07,8.96,16.04);HBV感染肝病患者血清Hcy浓度变化与患者体内HBV DNA含量有相关性,各组HBV DNA阳性患者的Hcy水平与HBV DNA阴性患者的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值分别为2.72,5.20,4.68)。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可作为肝脏病变的一个监测指标,观测其在不同时期肝病患者水平变化,对慢性肝病的诊断,病情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型肝炎病毒-TT 病毒的致病性和在健康人群和肝病患者中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180份健康体检患者血清和156份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清.采用 PCR 方法检测 TT 病毒的 DNA。同时检测 HAV,HBV,HCV,HEV 和 HGV 感染标志,比较分析 TT 病毒在健康人群和不同类型肝病患者中流行情况及其致病性。结果健康体检人群和肝病患者中,TTV DNA 检出率分别为2.2%和4.5%,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检人群中,ALT 正常和升高者的检出率分别为1.7%和12.5%。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者的检出率分别为4.8%,4.3%和4.7%,11例阳性患者中,3例 ALT 正常,8例 ALT 异常。在8例 ALT 异常患者中,6例为 HBV 现行感染,1例为 HCV 现行感染,仅1例为 NA-G 肝炎患者。结论在中国健康体检人群和肝病患者中能检出低水平的 TT 病毒现行感染。但似乎仅引起个别患者的转氨酶轻度升高。TT 病毒的致病性可能较弱或需要其他因素协同致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山东地区输血后丙型肝炎和非甲~庚型肝炎病例中TTV感染及基因变异的状况。方法应用套式PCR方法检测41例输血后丙型肝炎和16例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TV DNA,并对其中阳性的2例扩增产物直接克隆测序,分析其基因变异的情况。结果 41例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血消中TTVDNA阳性检出率为19.5%(8/41),而16例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阳性检出率为31.3%(5/16)。TTV山东第一株序列和山东第二株序列相应位置核苷酸同源性与日本株和中国第一株相比较分别为94%和91%;山东TTV的两株序列间同源性为91%。结论 本项研究证实山东地区输血后丙型肝炎和非甲~庚型肝炎患者中存在较高TTV感染,输血可能为传播TTV感染途径之一,是否该地区存在着不同的TTV亚型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证实。  相似文献   

16.
有偿供血员HCV、HIV和HBV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了解有偿供血员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情况,分析HCV和HIV感染对HBsAg的影响。方法 检测296名供血员血清抗-HCV、抗-HIV和HBV的5项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结果 296例有偿供血员中,抗-HCV阳性194例,占65.5%。抗-HCV阳性者中,抗-HIV阳性为145例,占HCV总阳性的75%。本组AIDS患者均死于肝外感染或肿瘤而非肝病。HCV合并HIV感染组的HBsAg阳性率为2.8%,明显低于单纯HCV和单纯HIV感染者(1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HIV高发区,抗-HCV阳性有偿献血员常合并HIV感染,是AIDS高危人群。HCV合并HIV感染,可能干扰HBsAg的合成。  相似文献   

17.
TTV感染血清学,原位杂交及干扰素治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西平  王宝菊 《肝脏》1999,4(3):134-137
目的了解TTV感染状况,探讨TTV致病性及对干扰素治疗的应答。方法采用PCR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血清和肝组织中TTV DNA,回顾分析8例TTV/HCV感染者干扰素治疗后病毒及ALT应答状况。结果各型肝病患者(36.7%~42.8%)和职业供血员(43.2%)TTV感染率均显著高于义务供血员(健康对照人群,5.6%)。部分感染者采用斑点杂交方法可自血清中检出TTV DNA(3/30,10.0%),提示存在较高的血清病毒负荷, 16例慢性非甲~戊型肝炎患者及1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以原位杂交检测,各6例TTV DNA阳性(37.5%)。 8例TTV/HCV混合感染者经24周疗程干扰素治疗后,6例维持持久ALT应答(停药后24周ALT正常),治疗12周时, 8例血清TTV DNA均阴转,但 2例停药后复阳, ALT无应答的2例患者, HCV RNA呈阳性但TTV DNA阴怀;而TTV DNA阳转的2例患者ALT均维持应答。结论 TTV感染在肝病患者和职业供血员中较普遍, TTV可在肝组织中活跃复制,其对干扰素治疗反应较敏感,TTV/HCV重叠感染时TTV无明显致肝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人们注意到除HAV、HBV、HCV、HDV、HEV和HGV等肝炎病毒外,仍有5%~10%的肝炎患者不能确定原因。1997年底Nishizawa等使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RDA)首次从1例非A~G型的输血后肝炎患者血清中分离到一种新的单链DNA的病毒基因,暂命名为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transmitted virus,TTV)。我们根据公布的TTV序列,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血清TTV DNA的巢式PCR方法,对泉州地区各类型肝炎患者TTV感染状况进行调查,报道  相似文献   

19.
徐州地区部分人群TTV感染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修成  魏来  吴文漪 《肝脏》2000,5(1):61-62
TTV为1997年底日本学者在输血后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的单链DNA病毒,基因组全长为3739个核苷酸.由于该病毒的存在与血清ALT升高密切相关,而被认为可能是继庚型肝炎病毒(HGV)之后发现的又一新型肝炎相关病毒.有报道,在供血员、不明原因的暴发性肝炎和急、慢性肝炎患者中均存在TTV感染.为了解徐州地区TTV感染状况,我们以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技术对部分人群血清进行了TTV DNA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ELISA法对25例慢性肝炎,105例肝硬化,64例肝癌,以及8例急性黄疸型肝炎进行了HBV标志物及抗-HCV的检测,结果:HBV感染率为80.6%,抗-HCV检测阳性率为46%,二者均阳性的双重感染率为32%。其中肝癌组双重感染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01。单纯抗-HCV检出率为10.8%,说明HBV是引起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原因,而CV感染也是其致病因素。本文对有输血史的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100例进行抗-HCV检测其阳性率为59%,而02例无输血史的肝病患者抗-HCV检出率为25%,输血组抗-HCV检出率明显高于无输血组,P<0.001。其中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病人输血组抗-HCV检出率亦明显高于无输血组,各组P<0.001,故提示,HCV感染与输血有密切关系。50例HBV标志物阴性的健康献血员抗-HCV阳性率为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