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虎加桂枝汤联合双柏散外用治疗湿热痹阻型痛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湿热痹阻型痛风急性发作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中药组采用中药口服加双柏散外敷,西药组用秋水仙碱治疗。1周后比较患者的血尿酸、C反应蛋白、第一跖趾关节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尿酸、C反应蛋白均有下降(P<0.05),中药组血尿酸、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第一跖趾关节疼痛评分低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 白虎加桂枝汤联合双柏散外用是治疗湿热痹阻型痛风急性发作的安全、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加减宣痹汤联合西医治疗对湿热痹阻型痛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及血清尿酸(Uric Acid,U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云南师范大学医院2019年7月-2020年11月湿热痹阻型痛风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加减宣痹汤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清UA、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UA及CRP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减宣痹汤联合西医治疗对湿热痹阻型痛风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且无用药安全性问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UA、CRP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痛风是现代男性多发的一种疾病,相当于中医学的痹证。冯教授认为痛风多由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腻,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痹阻经络,流注关节,湿邪下注所致,临床以湿热痹阻证痛风多见;治则宜清热利湿、通痹止痛。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痛风患者越来越多,痛风发作时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为解决痛风患者的烦恼,笔者将冯教授的治疗痛风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相似文献   

4.
中药治疗急性痛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痛风发病率逐年增加[1],已引起人们对该病的普遍重视.大量文献报道中医药治疗本病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本文就此概况如下. 1病因病机 通常认为本病系先天禀赋特异,后天嗜食肥甘,导致湿热内生,壅于经络,痹阻关节而成.丛晓云等[2]认为本病乃湿热之邪蕴结关节而发.黄春林[3]亦认为痛风急性发作多属湿热痹阻证.吴启富等[4]认为痛风急性发作主要是因湿热交蒸,阻遏气血,湿热不化,痹阻不通而致.谷家立[5]则认为湿热浊毒壅滞经络,或寒湿痰浊闭阻经隧而发本病.蒋唯强[6]认为本病是山湿热之邪蕴阻肝经或湿浊毒邪壅阻经络而引起.综上所述,可以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因湿、热、痰、浊痹阻经络关节而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GA)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急性GA湿热痹阻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观察组予针刺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整体症状量表(TSS)评分、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滑膜厚度、关节液深度.检测血尿酸、关节液尿酸、24...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宣痹通络膏治疗痛风(湿热痹阻证)的疗效。方法:纳入痛风(湿热痹阻证)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基础治疗及宣痹通络膏治疗;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及痛风定胶囊治疗。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压痛、急性红肿及活动受限积分。采用常规清晨空腹抽血检测血尿酸(UA);采用魏氏法检测血沉(ESR);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症状改善及ESR、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UA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宣痹通络膏治疗痛风(湿热痹阻证)疗效良好,可明显改善关节疼痛、压痛、急性红肿及活动受限,降低UA、ESR、CRP。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辨证分型与风湿活动指标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强直性脊柱炎120例辨证分型为寒湿痹阻型、湿热壅滞型、瘀血阻络型、肾虚失养型,观察风湿活动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同时进行脊柱功能指标ASDAI和BASFI、Schober试验、枕壁距、扩胸度、指地距指标等观察;分析ESR、CRP水平及脊柱功能指标与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湿热壅滞型、寒湿痹阻型ESR、CRP水平明显高于肾虚失养型、瘀血阻络型(P0.01);而湿热壅滞型ESR、CRP水平又高于寒湿痹阻型(P0.05);肾虚失养型、瘀血阻络型血清ESR、CR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湿热壅滞型、寒湿痹阻型功能指标如BASDAI和BASFI、Schober试验、枕壁距、扩胸度、指地距指标等显著高于肾虚失养型、瘀血阻络型(P0.01),而湿热壅滞型又高于寒湿痹阻型(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多见于湿热壅滞型、寒湿痹阻型,而静止期多以瘀血阻络型、肾虚失养型为主。  相似文献   

8.
邓运明教授认为痛风与现代医学"代谢-炎症-免疫"网络息息相关,治宜促进尿酸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消炎抑炎三管齐下。中医病因则为湿阻热化,气机被遏,病位为中焦脾胃,病机脾胃失和,湿热痹阻,故邓师提出固中清消法辨证施治,设立痛风清消方固护中焦,健运脾胃,斡旋三焦,平衡诸脏,消石排酸,同时配合足太阴脾经刺络放血,可有效指导痛风各期治疗,是一种理想的痛风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赵进喜教授认为痛风的基本病机为湿热痹阻经络气血,故以分消湿热为基本大法贯穿治疗始终,并根据痛风临床表现将其分为3期进行辨治。急性期常见湿热痹阻、气机阻滞证,治以分消湿热、舒筋活络,予自拟分消湿热痛风方化裁。缓解期常见痰湿瘀结、肝肾亏虚证,治以化痰祛瘀、滋补肝肾,以独活寄生汤为主方进行化裁。若发展到并发症期,属湿热下注、尿石阻结证,治以清热利湿、化石散结,方选四逆散合三金二石汤加减;属湿热内伤、肾元虚损证,则治以清热化湿、补肾培元,方选升降散合当归补血汤、左归丸加减。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中的"痹症"范畴。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以湿热痹阻型为主,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就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和中药治疗方面做了如下整理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泄化浊瘀方临床主要用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痰瘀痹阻证)的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前期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1]),其具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抑制尿酸生成,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的作用,能明显改善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症状。本研究以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OATs)尿酸盐转运蛋白为切入点,探讨泄化浊瘀方治疗高尿酸血症(痰瘀痹阻证)的作用机制。1材料与方法1.1药品:泄化浊瘀方(土茯苓30g,萆薢、薏苡仁各  相似文献   

12.
传统医学将痛风归属于"痹症"范畴,认为痛风因脾肾功能失调,偏重于湿邪致病,湿浊痹阻经络。痛风急性期临床辨证为寒湿痹阻、湿热瘀滞、痰浊阻滞证型。痛风急性发作期多以实证为主,中老年患者多虚实夹杂病症。痛风急性期中医整体治法以利湿化浊、通络止痛,尚需注意气血之治,合理的中医治疗可以快速缓解关节肿痛,减轻患者行走负担。  相似文献   

13.
刘维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30余载,对痛风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见解。其认为痛风患者素体湿热内蕴,煎灼津液,炼津为痰,湿热痰浊,相互搏结,化生毒邪,终致湿热瘀毒,痹阻经络,发为痛风。临床应用清热化湿、解毒通络法,在方药的选择上以秦皮痛风汤加减治疗,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14.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加减及附案举隅等方面总结肖万泽教授从湿热痹证论治痛风的临床经验。肖万泽教授认为湿浊内生,湿从热化,痹阻关节为痛风发作的关键病机。本文旨在通过观察学习肖师辨治痛风的临床经验,探讨肖师治疗本病的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15.
尿酸性肾病,原称为痛风性肾病,是指高尿酸血症和(或)高尿酸尿症导致尿酸在肾组织沉积所造成的肾损害,主要包括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石病和急性肾衰竭三种类型。目前尿酸性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长期痛风而有显著性肾损害者占41%,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中医药界对此日益重视,并开展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在病名上,中医古代文献对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病无直接记载,多归属于"痛风、痹病、历节病、虚劳、腰痛、石淋"等病证的范畴。病因病机方面,脾肾亏虚,湿浊瘀血是痛风肾的病理基础,以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瘀血为标。在治疗上,多采取中医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专方及经验方治疗以及单味中药治疗。在实验研究方面,湿热(湿浊)、瘀血被认为是痛风肾的主要邪实病理因素,西医所说高尿酸与这些病理因素有相似之处,一些学者对于利湿化浊、活血化瘀中药在尿酸性肾病中的作用也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吕氏对穴法选穴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能有效降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尿酸含量,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王玲  高明利  薛书燕  于静 《新中医》2012,(7):192-193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生成增加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而导致血尿酸水平增高,尿酸钠从超饱和的细胞外液沉积至关节、滑膜或其它组织和器官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中痛风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临床常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缓解期。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学将其归属于痹证、白虎历节风等范畴。大多学者认为,其病机属本虚标实之证,本为肝脾肾虚,标为湿热痰瘀阻络。笔者在临床中运用软坚散结消石法分期治疗痛风,现谈谈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8.
孙承祺 《新中医》1993,25(4):27-28
本文认为顽痹证肾虚是本,痹痛是标。分为寒湿痹阻、湿热痹阻、痰瘀痹阻、络损血瘀四型,采用从肾论治,标本兼顾,扶正祛邪方法治疗86例,结果临床治愈47例,显效33例,无效6例。  相似文献   

19.
甜菊糖苷具有出色的矫味效果及安全性,已经在中成药、民族医药制剂中广泛使用,但并未有将甜菊糖苷作为传统汤剂矫味剂的相关研究,为了探讨甜菊糖苷在传统中药汤剂中的矫味效果及对汤剂疗效的影响,本试验以治疗湿热痹阻型痛风的黄柏苍术汤为例,收集医院门诊及住院的60例痛风患者,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总结甜菊糖苷对黄柏苍术汤的矫味及...  相似文献   

20.
乔夕  刘维 《山西中医》2010,26(1):5-5
防风祛痹丸是依据名中医临床经验方研制的中药制剂,对痛风有较好疗效。笔者采用防风祛痹丸治疗慢性期痛风(痰瘀痹阻兼气血两虚证)24例,观察其改善中医证候方面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