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东垣治疗“脾胃病”相当重视“升降”,为更好地理解“升降”的内涵及其临床意义,文中以《脾胃论》为基,从“脾胃之气”演化为人身万物与“脾胃病”发生机理的探讨入手,认为《脾胃论》针对“脾胃不足”所致“人身之气升降失常”的治疗,是《灵枢·官能》“从下上者,引而去之”与“从上下者,推而扬之”这两种治法的临证运用,并通过药物的气味配伍以实践其治法。这些治法对于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李东垣治疗脾胃病之制方原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该文主要介绍崔公让教授运用芳香药物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崔教授认为,脾为湿困、升降失调,致使脾胃受纳、运化、升降等功能失调,治疗时应根据脾胃的生理特性,即“脾喜燥恶湿,胃喜温恶寒,脾喜升胃主降”等,辨证治疗。崔教授根据“芳香偏入脾”理论,治疗脾胃病时注重运用芳香化湿药、芳香理气药、芳香温中药,以达到健脾燥湿、行气解郁、温经止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江泳  陈建杉 《四川中医》2009,27(1):45-47
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提示仲景方临床效果显著。若能把握仲景制方要妙,就可灵活掌握仲景方剂精髓,随证加减,随证制方。因此本文从紧扣病机,以法立方,随证治之;处方重视五行生克相制应用;制方重视人体阴阳;注重气机升降平衡;用药相反相成;配方注意护顾脾胃;选药精当,注意用量七方面探讨伸景制方之要妙,并结合实例加以说明,以期对仲景制方规律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小儿药证直诀》中有大量条文记载了“儿科医圣”钱乙有关小儿脾胃病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药。提出了脾胃为“五脏之本”的思想,认为脾胃失调是导致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调治脾胃是治疗诸多儿科疾病的关键。另一方面,因小儿脏腑柔弱,不可痛击,故提出了灵活运用下法,中病即止,参以虚实,随证施治的治疗原则,对儿科临床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余伟 《光明中医》2008,23(5):603-604
“内伤热中证”为东垣首倡,是以脾胃内伤为基础产生复杂的虚性发热病证;对其病机进行解析可知:“元气不足”为病机核心,“升降失调”为病机关键,七情不安影响气机和气机失调蕴生湿热为病机重要组成;重用益气升阳药和喜用风药是东垣治疗脾胃病的两大用药特点;通过比较发现:东垣两大用药特点完全针对“内伤热中证”的病机解析,从而使两者互相论证了彼此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李东垣脾胃学说浅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分析了李东垣脾胃学说之形成及其精华,论述了其脾胃为元气之本源,脾胃为升降之枢纽,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思想,及其制方遣药,注重升阳的治疗特点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疗脾胃病浅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自《内经》提出“人以胃气为本”之说。脾胃的重要性在中医学治疗思想体系中已得以建立,经后世张仲景承气在胃,李东垣升阳在脾、甘寒益胃、甘温健脾、苦寒降逆在胃、诸虚皆由脾胃等诸说的进一步发展充实,使“脾为后天之本”的思想深入医者之心,调补后天安五脏法也为广大医者所青睐。医家普遍认为脾胃病多由脾虚所致。故多用健脾益气之法。但是不详查病机,妄用补腻药物造成气、痰、湿、食、瘀等病理因素滞留的情况在临床中也并不鲜见。明代医家吴昆提出:“脾胃宜利而恶滞。”笔者认为这句话是根据脾胃的生理、病理特性,对脾胃病治法的高度概括。治疗脾胃病贵在求“通”,疏通气机,恢复脾胃正常升降功能为治疗脾胃病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胡臻  董飞侠 《中医药学刊》2006,24(10):1811-1812
明代医家王纶云:“东垣用药,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但“君臣佐使,相制相用,条理井然”。对李东垣临床用药,做了生动的概括。这也是李东垣学术思想在临床用药中的体现。李东垣在学术上重视人身胃气,倡“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凡饮食劳倦每致脾胃升降失常,形成“谷气下流,阴火上冲”的内伤病证。处方用药上力主用甘温之药以内养元气,用风药升阳除邪。纵观李东垣诸卷,考其升阳诸方,可以看出李东垣非常重视升阳风药的运用,临床中或单独运用,或相配伍而施,均取得了卓越的疗效,为世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9.
雷云霞 《新中医》2005,37(10):10-11
蔡淦教授治疗脾胃病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为原则,健脾为主,兼顾他法。临床治疗注意时时顾护胃气;健脾不忘疏肝;重视中焦气机升降;选药精当,一药多用。选方用药灵活化裁,注重整体调理。  相似文献   

10.
李东垣的名著《脾胃论》对后世影响甚大 ,书中论述“脾胃与元气”、“脾胃为升降枢纽”等生理观点 ,提出了“火与元气誓不两立”、“升降失常”等病理概念 ,在调理脾胃方面 ,应遵循“补中益气”、“升清降浊”、“升阳益胃”等治疗原则 ,特别强调“升阳”的重要性。我师陈连起教授在临床治疗杂病中 ,集各家之长 ,灵活运用理、法、方、药 ,其中用“升阳益胃”法亦收到了显著疗效。1 升阳益胃治慢性胃炎慢性胃炎 (包括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病情多反复难愈 ,病程较长。主要表现胃痛隐隐 ,按之则舒 ,食则胀满。陈教授认为 :本病多为脾胃虚…  相似文献   

11.
“中焦如衡”是清代医家吴鞠通基于脾胃的生理特点,提出的脾胃病治疗大法。后世医家在此论点基础上,结合大量临床实践不断深化,形成了以“中焦如衡”为切入点的论治脾胃病病因病机与治疗大法为一体的理论体系。胃癌前病变(PLGC)是具有较高癌变风险的病理改变。从“中焦如衡”理论探讨PLGC的病因病机,立足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以“中焦如衡,以平为期”为切入点,认为本病由多种因素叠加导致胃黏膜遭受持续损害,而在正邪交争中,胃黏膜的保护和防御机制被激活,动态平衡机制被打破,出现以脾胃虚损为本、毒瘀损络为要、升降失衡为主要表现的病机特点,随之而出现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通过调和气血、虚实、气机等多种因素,以调和中焦为手段,以恢复脾胃平衡、气机升降为目的,从而防治PLGC。  相似文献   

12.
《脾胃论》承载了李东垣毕生最重要的学术思想,尤为注重补益脾胃,本书提出“脾胃元气论”“脾胃升降观”“阴火论”等,通读《脾胃论》,发现东垣在治疗上尤为擅长使用风药,全书载方63首,应用风药的方剂达35首,但现代药理学并无“风药”这一明确定义,现就《脾胃论》学术思想及风药的定义、范围、临床应用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中“运气学说”篇幅宏大,约占《素问》篇幅的近1/4,其所涉病机、治疗等内容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与实践意义。基于易水学派张元素医学著作《医学启源》,运用考据学的方法,探讨其对《黄帝内经》运气学说的继承与发展。认为张元素在充分继承运气学说的基础上,敢于突破、勇于创新,以“六气主治要法”统括运气学说中“六气为病”之繁,以“气味厚薄寒热阴阳升降之图”阐明运气学说之气味升降理论,以“五行制方生克法”统括运气学说之五味治法,并据此创立了以“脏腑议病制方”与“药类法象”为特色的“理-法-方-药”论治体系,由此开创了对后世影响至深的易水学派。  相似文献   

14.
曹颖  李志国 《吉林中医药》2013,(10):980-981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以“中气升降”为中心,阐释脏腑气机的圆运动,在临床治疗中重视人体中气,调畅脏腑气机,复其升降枢转之常。黄氏第五代弟子麻瑞亭将“中气升降”理论进一步完善,认为脏腑气机升降紊乱所致之病,均当复其升降之常,而复其升降之常的关键,重在调理脾胃中气升降,并将黄氏气滞之主方下气汤加减完善为治疗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紊乱之内伤杂病方,可用以指导临床脏腑气机失调类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张志峰 《陕西中医》2006,27(1):128-128,F0003
升降学说阐述了人体阴阳气机既互根互用又对立制约的消长转化平衡过程。升降运动的枢纽在中焦脾胃,一旦脾胃气机升降运动失常,则百病由生,因而李东垣治脾胃病即以升降立法,着重升举脾胃阳气。依据升降学说理论遣药组方治疗胃病,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兹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李东垣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探讨。强调了“人以脾胃中元气为本”的观点,论证了“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病机,确立了“补中升阳”的治疗大法。在遣方用药上,主张三因制宜地采用“升降浮沉”的用药法则。  相似文献   

17.
医家普遍认为脾胃病多由脾虚所致,故多用健脾益气之法。然而明代医家吴昆却说:“脾胃宜利而恶滞”。笔者认为这句话是根据脾胃的生理、病理特性,对脾胃病治法的高度概括。治疗脾胃病贵在求“通”,疏通气机,恢复脾胃正常升降功能为治疗脾胃病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治病必须治人,治人必须重视调理脾胃”是刘炳凡研究员对中医学术的贡献,是其对人与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运动的高度概括,闪射着哲人的睿智。刘老认为:脾胃学应用的基本方法,应遵东垣“重视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则兼“治病治人”之旨,然后据理以立法,缘法以尽变,以达到治疗之目的。在刘老诞辰100周年、逝世10周年之际,缅怀刘老对脾胃学说的贡献,拟对其调理脾胃二十八法进行简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9.
胡刚主任认为脾胃病病机虽复杂,但离不开脾胃虚弱导致的升降失常,同时脾胃与肝胆同居中焦,两者相互联系、互为影响。故其治疗脾胃病擅长从“调理升降”“肝脾同治”“补益脾胃”三者着手。  相似文献   

20.
张新海 《国医论坛》1997,12(5):22-22
气机升降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活动之一,胃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气机的升降运动障碍有关。笔者认为,现代医学所称的慢性胃炎,包括萎缩性胃炎、胃窦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致病因素,内因主要就是由于气机升降斡旋失调,故本人在临床治疗日病时,常集各家之长,以通为补,以达到脾胃升降平衡得直,诸症皆愈之目的,兹将笔者治疗胃病的思路及验案数则报告于下。互疏肝气以助脾胃之气的升降胃腔痛常由肝气横逆而发。叶大士曾说:“肝办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故治胃腹痛处方用药时,当着眼于气机的调理,使气行则血、痰、火、湿、食等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