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金元时期补土派医家李东垣首次提出“气虚发热”这一概念以来.后世对其病机的理解,历来说法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脾胃气虚,心火内炽说;2)气虚卫外不固,外感邪气说;3)气损及阴,阴虚发热说;4)脾虚失运,血虚发热说;5)中气下陷,虚阳外越说;6)脾胃中虚,清气下流,湿郁化热说。  相似文献   

2.
自金元时期补土派医家李东垣首次提出"气虚发热"这一概念以来,后世对其病机的理解,历来说法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脾胃气虚,心火内炽说;2)气虚卫外不固,外感邪气说;3)气损及阴,阴虚发热说;4)脾虚失运,血虚发热说;5)中气下陷,虚阳外越说;6)脾胃中虚,清气下流,湿郁化热说.  相似文献   

3.
气虚发热的病机探讨与临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气虚发热”中医病机理论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靖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104-105
“气虚发热”是一种与气虚病因或讧候相关的发热病证,属于内伤发热的范畴。其病机理论涉及多方面因素。讨论方法:以相关中医理论文献为基础,立足不同角度分析各种”气虚发热”可能之病机。结论:临证时针对气虚发热证需“细辨病机,兼顾脾胃”。  相似文献   

5.
郑学宝  叶柳忠 《新中医》1999,31(3):56-56
关于气虚发热的形成机理,古今医家众说纷纭,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代表性的观点:①李东垣的脾胃气虚,下流于肾而阴火上升造成的发热;②张景岳提出的中焦虚寒,脾胃气陷而致浮阳外现的发热;③李中梓的土不生金,肺卫不足的表虚发热;④其他诸如脾虚化源不足的血虚...  相似文献   

6.
气虚发热本义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芳  梁华龙 《中医研究》1993,6(2):10-12
气虚何以发热?争论颇多,似无古调重弹的必要,但笔者认为,截止目前为止的几种论点,都尚未尽透要旨,对于气虚发热机理的阐述,尚感差强人意,愿就此没述拙见,虽系管窥锥指,亦欲就教于大方。综合既往对“气虚发热”的讨论,大致有如下几种:其一,气虚卫外不固,外感邪气,正邪相搏而致发热,此说应属气虚外感的范畴,治宜祛邪,兼以扶正,虽发热兼有气虚症状,但不得以“气虚发热”而论。所以,持此说者,是混淆了外感发热和内伤发  相似文献   

7.
"气虚发热"病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富  卞华 《国医论坛》2007,22(3):16-18
"气虚发热"是中医学的一大理论难题,学术界对其病机见仁见智,本文仅从"气分阴阳"这一根本观点出发浅论"气虚发热"的病机.  相似文献   

8.
“气虚发热”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气虚发热机理的认识 ,历代医家见仁见智 ,众说纷纭 ,有鉴于此 ,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 ,现结合临证体会就其病机、证治作一粗浅探讨。1 历代医家对“气虚发热”的不同认识蒲辅周认为是脾虚气陷 ,中焦虚寒 ,虚阳外越而呈热象 ;明代赵献可、汪昂以及清代王孟英认为是气虚卫外不固 ,外感邪气 ,正邪相争而发热 ;明代龚廷贤、近代秦伯未认为是脾胃虚弱 ,化源不足 ,阴血亏虚而形成阴虚或血虚发热 ;4版《中医学基础》教材认为是气虚下陷 ,阳气内郁而不能外达所致。李东垣则在创脾胃内伤学说的基础上 ,提出了脾胃气陷发热说 ,并释为“阴火”。但阴火…  相似文献   

9.
气虚发热属于内伤发热,临床表现为患者热势或高或低,兼有气短神疲、脘腹不适、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劳累后加重。历代医家对气虚发热的病机多有不同看法,综合分析各家之观点,结合经方之验证,以及医家之临床治疗经验,提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是气虚发热产生的关键,为临床治疗气虚发热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气虚发热的病机及证治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气虚发热机理的认识,历代医家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对其证治也欠全面。有鉴于此,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结合临床体会就其病机、证治作一粗浅探讨。 一、对气虚发热病机的不同认识 气虚发热的成因,大都认为是劳逸不均,过度疲劳及饮食失调。但对其病机的认识颇不一致,有的认为是脾虚气陷,中焦虚寒,虚阳外越而呈热象,有的认为脾胃气虚,谷气下流而蕴为湿热,下焦防火上冲而致发热,有的认为是气虚卫外不固,外感邪气,正邪相搏而致发热,有的认为是  相似文献   

11.
徐晓明 《中医杂志》2011,52(4):358-359
无论是《黄帝内经》的本意、历代医家的研究,还是从气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均证明气虚与发热之间不可能是简单的直线关系,其间一定存在着因虚致虚、因虚致郁、因虚盛邪的复杂病理环节,如果简单地认为气虚可以导致发热,那么这一命题是有严重缺陷的。  相似文献   

12.
老年期气虚血瘀病机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华 《新中医》1991,23(7):52-54
  相似文献   

13.
自李东垣首创补中益气汤主治“气虚发热”,诸多历代医家对“气虚发热”的机理发表不同的观点并进行争论,如肾阴不足虚火上炎、阳虚外感发热,皆可导致气虚发热。笔者认为,“气虚发热”的机理,与脾胃之气、饮食劳倦、精神刺激等因素密切相关。因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而原气发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成,元气禀受于先天,而赖于后天滋养,所以脾胃又是生化原气的源泉。元气又  相似文献   

14.
补中益气汤由金元著名医家李杲创立,是治疗气虚发热的代表方,后世医家对气虚发热机理的论述可谓众说纷纭。笔者现从气虚肝郁角度探讨补中益气汤气虚发热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气虚发热,属内伤发热范围。临床表现为低热或自觉阵发寒热而言,罕有高热或壮热。以发热时作自汗出,不任风寒,头晕无力,气短懒言,食少便溏为特征。 究其机理,最早则见于内经“阳气者,烦劳则张”。《景岳全书》火证:“气本属阳,阳气不足则寒从中生,寒从中生则阳无所存,而浮散于外,是即虚火假热之谓也。”李东垣:  相似文献   

16.
李佩  张伟 《江苏中医药》2014,46(9):12-13
中医认为气虚在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正虚邪袭是其发生发展的第一步,由气虚产生的痰浊和瘀血是肺纤维化的主要病理基础,而疾病后期正虚日甚更进一步加重病情进展。系统的从气虚角度认识肺纤维化的病因病机,对确立肺纤维化的中医治则及用药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急性中风发病后,常伴有发热,其中出血性中风约占80%~90%,缺血性中风约占40%左右。本文旨在探索中风病发热的病机与治疗方法,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1 病机 1.1 气郁化热化火,情志不遂,恼怒抑郁,或情绪激动,为本病之常见诱因。情志之变,肝气内应,肝失疏泄,气机逆乱,气郁化热化火,火热内炽,外发高热。《冷庐医话》说:“盖郁未有不病火者,火未有不由郁者也”。 1.2 痰瘀化热 痰瘀痹阻为中风病之主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18.
对气虚发热理论的源流及各家学说进行分析探讨,阐述气虚发热的机理。认为气虚发热的主要机理是脾气虚弱,中焦脾土枢转斡旋能力下降,气机不畅,无从运化阴液,以致阴阳不能相和,分别偏盛于表里,而出现发热等症状。  相似文献   

19.
从五行学说探讨气虚发热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虚发热,属内伤疾病范畴,其病机众说纷纭,至今仍无定论。笔者欲从五行学说出发来探讨气虚发热之病机。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5种物质的运动,亦称“五材”。五行学说是在“五材”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5种基本物质间的运动变化而形成的。中医理论体系在其形成过程中亦受到其深刻的影响,五行学说成为中医学独特理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谈谈脾胃气虚发热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