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肾病辨证用药及其配伍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伟  何伟明 《中医药学刊》2003,21(1):105-107
根据临床经验精选别直参,红参、潞党参、太子参、白炒参,生晒参,南沙参,北沙参,生黄芪、炙黄芪、苍术、白术、生薏苡仁、炒薏仁、茯苓皮、猪苓、川桂枝、肉桂、鲜生地,生地黄、熟地黄、生大黄、制大黄、车前子、车前草12组近似功用药物(炮制加工不同或药用部位不同)和黄芪、淮山药、杜仲、川断、狗脊、巴戟天、肉苁蓉、仙茅,仙灵脾、蒲公英,紫花地丁,苦参,土茯苓、昆布,海藻、齐菜花,白茅根,知母,黄柏,玄参,麦冬,荔枝草,白花蛇舌草,六月雪,玉米须,益母草,泽兰,路路通,茅根,芦根等14组对药配伍药物(合计共56味药)从药物性味、功用主治,今古论述,临床应用体会等方面介绍了这些药物在中医肾病临床的应用体会,对临床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五款砂锅煲     
广东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可供食用的动植物品种繁多,是粤菜发展的物质基础,广东菜历来以选材广博、菜肴新颖奇异而闻名全国,擅长煎、炒、烤、煽、煎、煲,广东的煲肴品种繁多,细嫩软烂,滚烫鲜香,独具一格,颇具特色,驰名中外,下面推荐几款,便于制作。  相似文献   

3.
《新中医》2008,40(8)
陶纪志医师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本科,专业从事风湿病的研究,结合现代医学独创十四经筋结新疗法。该疗法为创新理论,独创技术,具有适应症广、疗效快的特点。符合简、便、验、廉的特点。不打针,不吃药,通过特殊手法,按照十四经结,可对颈椎病引起的麻木、疼痛、头晕、呕吐,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无菌性骨坏死,  相似文献   

4.
神经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系统疾病,包含疾病种类众多,临床病症表现繁杂,如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脑卒中、血管性痴呆、乙型脑炎、帕金森病、癫痫、阿尔茨海默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其具有明显的复杂性与疑难性。随着全球人口老年化进入加速期,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与患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及个人带来了较重的疾病负担,临床防治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前,神经系统疾病多以西医药物治疗为主,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服用及病程进展,存在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停药易复发、药物依赖、耐药性等潜在风险。中医学论治疾病善于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对疾病的治疗具有全程管理,综合干预的特点,善于抓住疾病病因病位病机本质,整体施策,在改善疾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显示出了明显的治疗优势。中医学历史悠久,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与治疗归属于中医脑病范畴,其基于临床实践与理论指导的不断融合,认为毒邪是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其包含外受之毒如虫兽毒、食毒、六淫毒、疫毒,内生之毒如痰毒、湿毒、 瘀毒、火毒、浊毒,诸邪蕴结,化变为毒,毒邪致病,变证多端,毒骤发善变,发病起病快,毒酷烈火热,发病进展快,毒依附从化,病症多样化,毒顽固多发,病情反复化,毒损络正损,易耗损正气,而神经系统主导机体生理功能,对应中医脑府,其为奇恒之府,精明之府,元神之府,统宰全身,若毒损脑络,脉络受损,髓损窍阻,气血失调,阴阳失衡,则神机受损,元神失灵,功能失调,辨治当解毒祛邪,异病同治。当前,毒邪对神经系统的致病与防治,已成为众多医家学者的研究重点,该文系统整理了近年国内外文献库中有关毒邪致病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运用,将从周围神经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运动障碍性疾病、癫痫、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内科系统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方面详细综述,以期进一步阐明毒邪致病对神经系统的发病机理,并为中医药有效防治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一定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体的生命是由于阴阳运动、阴阳气化所产生,凡是向阳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反过来背阳光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凉的,都是阴。对于人体,头为阳,脚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如果阴阳能够平衡,那么人的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人的气色就会非常好。  相似文献   

6.
杨利侠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554-2555
七情指人具有的基本情绪,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其原本是人的正常情绪,是人类对外界刺激因素在精神情志反映的信息交流和脏腑功能的表现形式之一。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只要是适度的七情,能抒发情感有益健康,属生理性的七情。若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变化,超过了机体的自我调节范围,从而导致气血、脏腑、经络的功能失常。女性以血为用,血常不足,气偏有余,且生性偏于隋感,情绪易于波动,加之紧张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极易导致气血失调,发生经、带、胎、产等诸病。  相似文献   

7.
八味肾气丸临床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味肾气丸又名金匾肾气丸、附桂八昧丸、附挂地黄丸,出自《金匾要略》。原方由生地黄、山莱奥、山药、泽泻、获各、牡丹皮、枝枝(或挂心)、附子组成,主治脚气,少腹不仁,虚荣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痰饮短气,男子消渴小便及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妇人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转胞,不得溺等症。笔者根据其温补肾阳的功效,在临症中应用于溶血性贫血、高血压合并慢性右心衰竭、口腔溃疡、支气管哮喘、慢性肾炎等病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溶血性贫血甄某,女,65岁。患者初起以剧烈腰痛,件恶寒、发热、小便频而急诊入…  相似文献   

8.
久病虚阻从肝脾肾、气血论治——郭维淮学术思想撷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维淮老师是著名的中医骨伤科专家。他耕耘杏林60余年,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学术思想源于歧黄,基于仲景,私淑薛己、清任,执着探索,师众而各取所长,承先而有独到见解,特别是在久病之后,外损内伤、气滞血瘀、血癖痰阻、闭塞经络,从肝、脾、肾、气血论治的理论,是郭维淮临床学术思想中一个重要的调治原则和推陈出新的治疗方法。作者随师学习,幸有所得,对郭老调治外损内伤,气滞血癖,痰瘀互阻,经络不通,从肝脾肾、气血论的学术思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笔者运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素体阴虚、虚火上炎、热伤血络所致的多种出血证,疗效显著。如牙龈出血,伴头晕、咽痛,舌红少苔,脉细数,加天麻、钩在、生石决明、珍珠母、白茅根、侧柏叶等;目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证见大便色黑如柏油样,伴胃院隐痛,院腹胀满,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涩,加白及、血余炭、炒藕节、云南白药;支气管扩张咯血,证见咳嗽少痰,痰中带血,血色鲜红潮热盗汗,依红,口干咽燥。舌红,脉细数,合百合团金汤;脑出血者,平素头晕,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发病时呕吐、不省人事,合镇肝熄风汤;鼻地加白茅…  相似文献   

10.
张瑞丽 《光明中医》2008,23(11):1788-1789
中医学认为肾的生理功能是主人身之真阴真阳,主生长发育,主藏精与生殖,主水司开阖,主封藏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开三窍而其华在发,与心、心包络、脑、肝(胆)、肺、脾胃、膀胱、三焦、精室,冲、任、督、带、耳、目、齿、舌、二阴均有密切关系,为“封藏之本”,为“先天之本”。是各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心,宜藏不宜泄,  相似文献   

11.
痤疮又称粉刺、暗疮、米疮、青春痘,是皮肤科一年四季常见的疾病,多见于男女青壮年。青年座疮多是由于内分泌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种疾病,青年发育期间,性腺成熟,内分泌增加,刺激皮脂腺分泌过多,毛囊上皮增生,将毛囊皮脂腺管口阻塞,再继发细菌感染,从而引起慢性化脓性毛囊炎,出现丘疹、脓疮、结节、脓肿等。青年痤疮的发生受到月经来潮,消化不良,便秘,过食脂肪、辛辣、糖类,花粉过敏,睡眠不足,精神因素,经常使用油性化妆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病程较长,迁延不愈,用单一方法治疗,往往无明显效果,患者十分烦恼。  相似文献   

12.
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儿科常见的疾病。笔者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及其临床表现,结合活血化瘀之法,将其分为五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辨证论治风热伤络型:初起可见发热,微恶风寒,周身不适,纳差,继之出现双下肢紫癜,关节肿痛,眼睑浮肿,甚至尿血,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清宣风热,凉血活血。处方:银花、连翘、黑荆芥、炒防风、地肤子、蝉衣、桑枝、淮牛膝、茜草、生地、紫草。尿血加大小蓟、白茅根、生侧柏;腹痛便血加白芍、生地榆。血热妄行型;可见壮热不退,下肢紫癜成片,血尿明显加重,可伴衄血…  相似文献   

13.
骨质增生一贴灵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开  秦文杰  戴雪平 《中草药》2004,35(7):760-762
骨质增生一贴灵由当归、丁香、肉桂、冰片、薄荷脑等中药制成的橡胶膏剂,具有活血化瘀,散寒通络,祛风除湿,软坚散结,止痛的功效,用于骨质增生引起的疼痛,肢体沉困、麻木,活动不利,颈项强直等症。为控制产品质量,本实验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当归、丁香、肉桂、冰片、薄荷脑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制剂中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保和丸在异病同治中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和丸出自《丹溪新法》,由山楂、神曲、姜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等组成,原治食积停滞,脾胃不和所引起的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嗳腐吞酸等症。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中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病,常取得较好的效果。兹报告如下。慢性迁延性肝炎叶某,男,36岁。患者2年前曾患甲肝,治疗4月余而肝功能恢复正常。此次因劳累过度,自觉肝区胀痛,伴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秘结,三四日一行,小便黄赤,恶心,口干苦,烦躁易怒。转氨酶248单位,表面抗原阳性。舌淡红,苔白厚,脉弦滑。证属脾胃不和,痰湿食…  相似文献   

15.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主治血瘀证,如胸痛,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黯或两目黯黑,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笔者在临床中用于治疗偏头痛、输尿管结石、慢性前列腺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获效尚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蛇蜕又称蛇退、龙子衣、蛇符、龙衣、弓皮、蛇壳等,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锦蛇、乌梢蛇、赤链蛇等自然蜕下的体表角质层。本品性平,味甘、咸,有毒,入肝脾两经。具有祛风定惊、明目退臂、清热解毒、消肿杀虫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谓蛇蜕“主小儿惊痛疾病,寒热肠痔,虫毒”;《药性论》载“治喉痹”;《日华子本草》云:“止呢逆,治小儿惊悸客件,催生,疡疡,白镇风”;《本草纲目》载能“祛风,杀虫。烧末服,治妇人吹奶,大人喉风,退回翁,消木舌,敷小儿重合,重胯,唇紧,解颅,面疮,月蚀,天泡疮,大人疗肿,漏疮肿毒,煮汤洗…  相似文献   

17.
燥痹治验     
燥痹是口、眼、鼻、唇、皮肤干燥或甲错、低热,关节痛或骨节僵硬变形,累及肺、肝、肾、胃肠等多脏器,与近代医学之“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相近似的一种疾病。笔者曾治疗燥痹3例,举例介绍如下:王某,女,56岁,教师。l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咽、鼻干燥,眼睛干涩,畏光,常伴双目红肿,可自愈,视物模糊不清,欲哭无泪,口腔唾液少,进食时需用水送下,龋齿多,牙齿呈片状脱落,咽干,声音沙哑,伴全身乏力,汗出多,食欲不振,纳少,时有烧心感,自觉手。C热,足冷,双膝、腕等诸关节时有疼痛,无肿胀。尿少色黄,大…  相似文献   

18.
程尚述老中医临床运用升阳益胃法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学龙 《中医研究》2007,20(7):54-55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该方由黄芪、人参、甘草、独活、羌活、防风、白芍、陈皮、半夏、茯苓、柴胡、泽泻、白术、黄连、生姜、大枣组成,具有健脾化湿、升阳益气的功效,治疗“脾胃虚,怠惰嗜卧……食无味,大便欠调,小溲频数,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不和”等证。程尚述是南京市名老中医,在临床治疗中,采众家之长,理法方药精准,特别擅长治疗内科杂病。其中运用升阳益胃法治疗多种疾病,均收到了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胡献国 《气功》2011,(8):691-692
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除居家调味外,其茎、皮、叶等均可入药,为药食两用食物。生姜,又名鲜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茎,全国各地均产。中医认为,生姜性味辛、温,入肺、胃、脾经,有发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和中解毒之功,适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肺寒咳嗽等。  相似文献   

20.
1关于外伤性骨折的诊断中医根据望,闻、问、切、摸、比,六种方法进行诊断,如兼有内科症状者,则应结合寒、热、虚、实、阴、阳、表、里,八种来确定。2中医骨折复位手法使用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六种方法来处理。3关于固定及早期活动中医伤科治疗中,对骨折的固定和早期活动很重视,对早期活动方法,如属伸肘关节,练习患肢,可使气血畅通,预防关节强直,对功能早日恢复很重要。4中药治疗第一阶段:初期骨折后,瘀血凝结,经脉不通,气血不调而为肿痛者,宜行气活血,化瘀消肿,定痛为至。碎补sg,防风3g,羌活3g,桃仁4g,元胡3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