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乐性患者。女,58岁,农民。四个月前,突感双下肢麻木,酸软。继而完全不能站立,生活无法自理,经多方求治。时愈百日,仍不见好转。1992年7月19日,其女寻来余所,代述病情、为母求活,因恤其所苦,乃开一处方为:黄芪15、桂枝12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地龙12克、熟地12克、赤芍12克、僵蚕6克、全蝎6克,苍术15克、白术15克、羌活12克、淫羊合12克、炙甘草10克因未见其人。  相似文献   

2.
一方主治: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处方:五加皮10克、熟地10克、赤芍7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羌活7克、桂枝5克、防己5克、川断10克、杜仲10克、红花10克、木瓜10克、牛膝10克、甘草7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注:根据患者体质强弱可加减用量或研末水泛为丸服之。  相似文献   

3.
瘿瘤     
一方主治:瘿瘤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处方:生牡蛎30克、海蛤粉30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夏枯草9克、浙贝母9克、藿香9克、白芷9克、当归6克、川芎5克、桂枝4克。用法:水煎二次、混合分服.  相似文献   

4.
产后腰腹痛     
一方主治:产后腹痛。处方:当归10克、川芎5克、炙甘草6克、山楂炭15克、桃仁6克、蒲黄10克、炒五灵脂10克、黑姜2克。用法:水煎分三次服,一日一剂。  相似文献   

5.
卢,女,39岁,初诊(11月5日)。主诉:每天发荨麻疹3年余。遍身瘙痒,服抗过敏药只能暂时止之。冬甚夏轻。今年入夏以来反而多发作,比前年尤甚。每天早上服抗过敏药,停药即发作。有胃、肾下垂史,乳小叶增生,右乳已手术,子宫肌瘤10年,月经忽前忽后,约1年,夜起小便2~3次。脉象软缓,舌苔薄。辨证:脾肾两虚,卫阳不足,中气下陷。治则:补脾肾、温卫阳、升提中气。处方:党参15克,黄芪30克,菟丝子、川续断各20克,麻黄5克,桂枝、附片、当归、升麻、柴胡、炙甘草、五味子各10克,熟地黄、山茱萸、枳壳各15克,艾叶5克,七剂。二诊(11月27日):服上方后,疹痒渐…  相似文献   

6.
组方:黄芪10克,当归十克,川芎10克,赤芍6克,桃仁10克,红花6克,地龙10克。辛夷10克,白芷6克。服法;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服二十剂,再原方加桔梗9克,服十剂,最后原  相似文献   

7.
白癜风     
一方主治:白癜风。发生在上额、两颊和面部者用之。处方:当归尾15克、赤芍15克、豨莶草10克,地肤子10克、白鲜皮10克、乌梢蛇10克、桂枝10克、丹皮10克、川芎10克。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一月.  相似文献   

8.
脱疽     
一方主治:脱疽。西医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处方:生黄芪50克、郁金9克、桃仁9克、牛膝9克、白芷9克、红花9克、全蝎3克、全当归24克. 用法:水煎,一日一剂,分三次口服.寒症加桂枝9克、制附子6克、细辛3克;热症加金银花30克、元参30克,黄柏9克.  相似文献   

9.
“十三太保方”是“保产无忧方”加红花共十四味药:炒枳壳2.0 羌活2.5 艾叶2.0 厚朴2.0 川贝母3.0 红花2.0 酒炒当归4.5 生姜三片 菟丝子3.0 生黄芪3.0 酒炒白芍6.0 酒炒川芎4.5 荆芥穗3.0 炙甘草1.5。  相似文献   

10.
天麻壮骨丸     
<正>天麻壮骨丸源于经验方。处方组成:天麻4.4克,独活17.7克,豹骨2.1克,人参2.1克,细辛2.1克,鹿茸2.1克,杜仲(盐炙)17.7克,五加皮17.7克,秦艽8.9克,莶草17.7克,防风4.4克,当归4.4克,川芎4.4克,防己4.4克,桑枝17.7克,白芷4.4克,藁本8.9克,羌活8.9克,老鹳草17.7克,常春藤17.7克,滑石粉7克,阿拉  相似文献   

11.
黄勇,男,32岁,初诊(1994年7月20日):早搏10余年。胸闷、泛恶,胃脘不适,食后微胀,舌苔腻,脉缓,时有结代(2~3次/分)。证属心阳不振,寒湿中阻。治宜温中化湿法。拟与平陈桂枝甘草汤加味。 处方:桂枝、枳壳、川朴、苍术、白术、茯苓、藿香、佩兰各10克,吴茱萸、砂仁、白豆蔻、炙甘草各3克,陈皮、姜半夏各5克,七剂。  相似文献   

12.
毛囊炎     
主治:毛囊炎。面部或全身毛囊红肿痒疼者用之。处方:蒲公英30克、连翘30克、黄芩30克、当归30克、白芍30克、生地25克、栀子15克、天花粉20克、白芷20克、红花15克、川芎15克、苦参15克、防风10克、蝉蜕10克、紫花地丁10克、皂角刺10克. 用法:水煎,一日一剂,分二次服.热盛加石膏20克.  相似文献   

13.
眙位不正     
一方主治:胎位不正。处方:炒北芪5克、炒当归头5克、酒炒菟丝子5克、川芎5克、酒炒白芍5克、炒枳壳3克、川羌活2克、甘草2克、炒荆芥2克、紫苏2克、姜汁炒川朴2克、醋炒紫苏2克、川贝母2克。用法:共研细末调黄酒吞服,一日二次.如身虚弱者可加红参6~10克煎汤送服。  相似文献   

14.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出自丹溪。由苍术、黄柏、防己、川芎、羌活、白芷、威灵仙、桂枝、南星、桃仁、红花、龙胆草、神曲共十三味药组成。其方义为苍术、黄柏(二妙丸)清热燥湿,羌活,威灵仙祛百节之风,桂枝横行手臂,防己除湿利水,白芷祛头俩之风,川芎行血中之气,桃仁、红花活血行瘀,南星祛经络骨节之痰,龙胆草泻肝胆经之火,  相似文献   

15.
例1 陈××,女,49岁,工人。患右偏头痛3年,时轻时剧,甚则头痛如劈,不能入睡,呻吟气短,困顿万状,脉濡紧弦,舌苔淡黄中裂。此气血不和而风火上扰之候。治以疏调气血,清泄风热:炒白芍、炙甘草各18克,制香附、全当归、桃仁各9克,刺蒺藜10克,甘菊花、川芎各6克,生石膏30克,藁本5克。5剂获效,10剂大效,20剂病愈。  相似文献   

16.
笔者自拟“三叉镇痛汤”治疗三叉神经痛,多年来验证,获得满意疗效。方药防风10克细辛6克地龙10克川芎12克白芷12克当归15克天麻9克元胡12克全蝎9克蜈蚣9克僵蚕12克甘草10克。加减若后脑痛加羌活,两侧痛加白芍,巅顶痛加藁  相似文献   

17.
心悸     
炙甘草、五味子、川芎各10克,党参、灵磁石各20克,麦冬、炒枣仁、远志、柏子仁、生白术、当归、石菖蒲各15克,丹参、茯苓各3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加减:气血不足为主者加黄芪、山药各12克:瘀血为主者加桃仁、红花、地鳖虫、地龙各8克:心阳不振为主者加薤白、桂枝各6克;阴虚内热为主者加淡竹叶5克,地骨皮12克;肝气郁结为主者加柴胡9克,郁金、香附10克:痰饮内停为主者加制半夏、大腹皮各9克:心动过速者加苦参12克;心动过缓者加麻黄6克。  相似文献   

18.
<正> 例1,女,23岁。1992年2月19日就诊。主诉:两股部奇痒20天。曾几次经皮肤科治疗无效。检查:两股部后侧及内侧大面积丘疹样皮损,初起瘙痒,形成后有少量黄液,奇痒难忍,抓破后成血性粘液,形成血痂,几乎连成片状。化验WBC12.6×10~9/L,乃依法治疗佐燥湿药。组成:黄芪12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荆芥12克、白芷12克、地肤子12克、白鲜皮12克、苦参12克、黄柏12克,每日一剂,水煎服。二诊:上方三剂后,奇痒明显减轻,皮损结痂不再渗液,仍用上方五剂痊愈。随访一年未复发。例2,男,26岁。1991年3月21日就诊。主诉:  相似文献   

19.
午时茶     
<正>午时茶的方剂,源于清代医家恬素所著的《拔萃良方》天中茶加减,为袋泡茶剂。方药组成:苍术30克,柴胡30克,羌活30克,防风30克,白芷30克,川芎30克,广藿香30克,前胡30克,连翘30克,陈皮30克,山楂30克,枳实30克,麦芽(炒)45克,甘草30克,六神曲(炒)30克,桔梗45克,紫苏叶45克,厚朴45克,红茶960克。以上19味,苍术、柴胡、羌活、防风、白芷、川芎、广藿香、  相似文献   

20.
保胎丸     
<正>保胎丸出自明末清初傅青主所著《产后编》中保产无忧饮方,经加减而立,为妇产科常用补益气血之安胎剂。处方组成:当归20克,白芍药20克,川贝母20克,枳壳(麸炒)16克,白术(麸炒)16克,地黄16克,川芎16克,荆芥穗12克,黄芪12克,甘草12克,艾叶炭10克,砂仁10克,菟丝子16克,羌活6克,黄芩12克,厚朴(姜制)10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500克药丸用朱砂面3克为衣,蜡皮或蜡纸筒封固。每次服用1丸,白开水送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