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在临床上的一种常用治疗方法。可用于多种危重及难治性疾病,现就个人临床应用举数案如下。肺心病急性发作高××,男,63岁,干部。有咳喘史20余年。发热、咳喘加重3周,于1983年1月29日因胸闷、心悸,不能平卧、低热、吐黄痰,不易咯出急诊入院。近3日谵语,尿少,全身浮肿。体温38.3℃,脉搏100次,呼吸22次,血压16/10.6KPa。神志恍惚,半卧位,唇、甲 相似文献
2.
活血化瘀是临床常用的传统治疗法则,在心脑血管病治疗方面独具优势,余用此法,灵活配伍运用,治疗心脑血管系统一些疑难病症,效果显著,现举验案介绍如下。一、配舒肝解郁治血瘀头痛于某,女,42岁,家属。1984年4月2日初诊,病人患血管性头痛10余年,平时病发服维生素B_1、去痛片治之。此次乃与家人生气诱发,每日皆作,痛不可遏,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邀余诊治。证见头痛连颠顶,痛如锥刺,时跳痛,伴精神抑郁,烦躁不寐,恶心嗳逆,舌红尖有瘀点,苔薄黄,脉细涩,诊为血瘀头痛,治宜活血化察,舒肝解郁,通络止痛。自拟化瘀疏肝饮化裁,方用:桃仁6克、红花6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当归12克、川牛膝10克、柴胡10克、黄芩12克、菊花12克、勾藤12克、权壳6克、半夏10克,每天1剂共服9剂,症状消失,服药期 相似文献
3.
4.
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急性下腹痛举隅吴昌生谌曦经带胎产诸疾中常见急性下腹痛症状,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祖国医学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的机制,辨证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择例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1.1痛经(子宫腺肌症):患者30岁,1982... 相似文献
5.
月经过多 例1 某女,36岁,2003年10月8日初诊.诉月经量多如冲,已历5载.色鲜红有血块,行经期6~8d.经来时少腹胀痛,乏力.多次妇检未发现妇科器质性疾病.西医服用激素治疗不见好转,服用中药益气摄血之剂,经量略减少,停药后月经量如前.就诊时经行1d,量多色红有血块,少腹胀痛,面色苍白,神疲纳呆,舌质暗红有瘀点,脉细涩,按之无力. 相似文献
6.
7.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肝科及肝病研究室主任王育群主任医师,系上海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从医40余年,对内科杂病、疑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15年集中从事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和教研,尤其对B型、C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复制指标的转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9.
临床上,不少消化系统疾病,从治肝入手,采用疏肝理气诸法,多可取得良效。现将笔者运用此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体会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10.
11.
张琰 《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山东)》2003,5(10):44-44
人身气血贵在周流有序,若气血运行不畅,或体内离经之血未能消散者,则可形成瘀血。瘀血即成则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诸多疾病。 相似文献
13.
14.
15.
通法,是临床常用治法,具有广义和狭义[1]之分。狭义之通法指通里攻下;广义通法,包括理气、活血、解郁、通淋等多种治法。临床上根据瘀滞不通的病因病机,采用不同的治法,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曾广泛应用通法,宋代医家通轩居士云[2]:“通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活血,调血以活气,通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通也;虚者助之使用,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法也,若必以泻下为通则谬矣。”在临床实践中,笔者亦善于运用通法,效果显著。举例如下。通腑泻热治便秘张某,男,76岁,2008年2月8日初诊,患者以发热,腹胀,腹痛,大便不通来院就诊,两个月前患者曾因感冒在个体诊所治疗,用药后出汗过多,后来一直间断性发热,腹胀,腹痛,大便不通,某医院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两次住院予以西医保守治疗,一d前又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腹胀,腹痛,大便不通。查:血、尿常规正常,腹部透视无异常,诊见:面色发红,烦燥不安,发热,腹胀,腹痛,大便不通,小便短赤,舌质红,苔干黄,脉实有力,诊断:便秘(阳明腑实症)。予以小承气汤加减,大黄、当归、白芍各15g,枳实、厚朴、炒杏仁、桔梗各12g,甘草10g,每天1剂水煎2次,每次取汁250m l,口服,服两剂大... 相似文献
17.
“痰”和“瘀”是机体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某些疑、难、怪症的发病原因。因“痰”和“瘀”均属阴,同出一源,异名而同类,故有“痰瘀同源”之说。据此理论,笔者运用痰瘀同治之法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现选三则,略陈管见,望明哲正之。 相似文献
18.
灸法临床应用举隅郭媛王鹏作者单位:300050天津市天和医院(郭媛);300020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王鹏)运用灸法治病在我国医疗实践中已有很长的历史。《灵枢·官针篇》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是将艾绒或其它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内关穴为主治疗痛症,取效较好,现介绍如下。1 病例摘要 例 1,男 68岁,因汗后树荫下乘凉,感受风寒之邪,致使肩臂挛痛不适,屈伸不利,经筋肌肉遇寒时常抽筋,针刺以患肢内关为主穴,配穴曲池、手三里、肩骨禺、取 1.5~ 2寸毫针,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用泻法行, 5 min行针 1次, 10~ 15 min后疼痛可减轻,留针 20 min, 1次 /d,针刺 10 d,臂痛消失。 例 2,女 59岁,心前区疼痛,痛及左臂内侧,有放射样痛,胸闷,诊为冠心病,服用中西药治疗,症状有缓解,疼痛时常发作。取 1.5寸毫针,双侧内关为主穴,配… 相似文献
20.
张先勇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9):842-843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该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8味药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的功效。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该方加减治疗几种内科疾病,屡获卓效,现举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