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中载有三个承气汤方,即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三张方都是针对“阳明腑实证”而设。阳明包括胃和大肠两腑,阳明证则包括经证和腑证。阳明经证是指无形的热邪盛于经(脉),热多散漫,主要症状是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一般称为“四大”;阳明腑证则是指有形的燥屎与热邪相结于腑,热实集结,其主要症状是腹满痛、不大便、潮热、谵语、脉沉实等。也可以说:经证偏重于热,有热无结;腑证偏重于燥,有热有结。中医学认为,六腑以通为用,胃气以降为顺。阳明腑实证的病机主要是热邪与燥实结聚于肠,致使腑气不通,…  相似文献   

2.
阳明下法是指用苦寒攻下之品,通过泻热导滞,通腑降浊的作用,治疗胃肠积热,燥实内结的一种袪邪方法。由于阳明燥结有轻重,证情有缓急,邪正有盛衰,因而有峻下、缓下、和下、润下之不同,张仲景《伤寒论》创诸承气汤方,实开下法之先河。 阳明燥实证的症候表现较为复杂,故辨  相似文献   

3.
池美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3):433-433,472
单纯性肠梗阻是肠梗阻根据肠壁有无血运障碍而分类,与祖国医学的阳明腑实证相符合,其发病病因多为寒邪内侵,饮食不当及阳明之腑入里化热与肠中燥屎相结合而成之里热实证,且患者气胀明显。我们用复方大承气汤通里攻下,行气活血,峻下热结,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求医问药》2010,(7):60-61
【病例一】话说有一天,张锡纯家门前集聚了很多人,人们议论纷纷。原来是邻居家有人患了病,是外感伤寒,因为调理不及时,其病变成了“热入阳明大便燥结症”。这在中医叫阳明腑实,就是有燥结的大便在肠中积滞。这是因为外邪入里化热导致的。一般中医治疗此症是用张仲景的大小承气汤类方。  相似文献   

5.
通腑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腑法是运用泻下或润下作用的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的一种治法,为阳明腑实证而设.阳明腑实证既是一个囊括多种病证的中医证候群,又是一个特定的病理概念.由于这些病证的病理基础均有腑实内结,这就给通腑法提供了用武之地.笔者将通腑法用于临床一些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大承气汤源于<伤寒论>[1] ,方中以大黄、枳实、厚扑、芒硝四味药组成,具有攻下实热、荡除燥结的功效.仲景用于痞、满、燥、实,阳明腑实证.几年来,本人用此方,根据辨证加味,治疗西医确诊的42例急性胆系感染(胁痛、腹痛、黄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以下:  相似文献   

7.
1阳明病、少阴病和厥阴病呕吐症虽然均用吴茱萸汤,但其内涵不尽相同。阳明胃寒呕吐用吴茱萸汤是直指病灶,切中病机。而少阴病吐利、烦躁、厥逆以及厥阴病干呕、吐涎沫、头痛也使用吴茱萸汤,则是针对第二病机,是急则治其标的措施,其本在于少阴或者厥阴的寒盛,须在症状解除之际,从少阴心肾或者厥阴肝着手治疗,才能使疾病痊愈。2厥阴病寒热转化中从寒利转向热利过程中的脉数、口渴与单纯寒利的寒邪渐去、阳气恢复的微热、面赤不能等同视之,前者是由寒向热的转化,后者则是寒去阳复的佳兆;虽然都有自愈的可能,但前者若不自愈则会发展成为热利,甚或便下脓血,而后者的结果则是自愈。3"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燥屎内结是标,厥阴热盛是本,厥阴热极,耗灼津液,使燥实内结,不能因有燥屎,就认为病在阳明,更不能因使用小承气汤就将其归结为阳明病。大凡体内有热,不管是在何经何脏何腑,只要热盛伤津,导致燥屎内结,都会结滞在肠道,以承气汤治疗,既能够泻下燥屎以治标,更能够清热以治本。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报》2014,(6):801-804
①"胃家",既包括了阳明经,也包括了阳明腑;既包含了足阳明胃,也包含了手阳明大肠,所以胃家实,是邪气实,邪气实不仅仅是热邪,也包括了寒邪、湿邪等等。②阳明病可自他经传来,尤其是太阳病、少阳病等皆可传变至阳明病。而阳明病本身存在着"经传"情况,即邪气自他经而至,可从阳明经传变至阳明腑而成阳明腑实证,原文称之为"过经",即过阳明之经而到阳明之腑。③"发潮热"是阳明病"欲解"的前提和条件,阳明病的欲解是发潮热的一种结果。但由于病情的千变万化,因人、因时等的不同,不是每一个阳明病病人,或者每一次阳明病欲解都要经过发潮热;同样也并不是发潮热就一定会出现欲解的结果。④"固瘕"病的形成是肠热胃寒所指,肠热耗尽,胃寒津不化,所以出现大便先硬后溏,其肠热为实热,胃寒为实寒,治疗应该清肠热祛胃寒。  相似文献   

9.
《伤寒杂病论》所论述癫狂病实证较多,主要集中在太阳病篇及阳明病篇。太阳病所致癫狂病为太阳经感邪,失治误治,传变入里,致邪气壅滞,郁而化热,或素体阳亢,感邪之后,火热更甚,发为癫狂;阳明病所致癫狂病,为阳明燥热太过,热与糟粕相结,热与血结,或热甚津液大伤,形成阳明腑实、阳明蓄血、阳明热甚伤津证。癫狂病治疗以清热、泻下、活血散瘀为主,但临床上容易出现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等复杂病情,故张仲景在治疗时强调“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切不可拘泥于某一种治法。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首载三承气汤,主要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然同一病证,由于个人体质、时代背景等诸多因素,治疗不尽相同。阳明腑实,每多累及阴津,损伤正气,津亏肠渐燥,肠燥津更亏,迁延日久,虚实夹杂,病难速愈,治当攻补兼施,养阴增液与通腑泻实并用。肠燥津亏虽为一证,然病证浅深不一,立法侧重不同,从而导致用药相异。该文选取五首肠燥津亏所致便秘的代表性承气汤类方进行分析,以期根据病症浅深,辨证施治,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胃家实辨析     
针对阳明病篇争议颇多的“胃家实”进行了考辨、分析,认为“胃家实”实指肠腑燥屎结滞成实。并分别从《伤寒论》中“胃”、“实”字的具体含义、条文编排的特点、文义的内在统一性及阳性腑实证汗出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对阳明病篇、阳明病提纲证发表了看法。指出阳明腑实证是阳明病的正局,故以“胃家实”为提纲,突出重点,提纲挈领。白虎汤证虽亦属阳明病范畴,但决非胃家实。其余都是阳明病兼、变证。  相似文献   

12.
(一)解释下列《伤寒论》原文中的名词:(10分)1、表虚里实——有两种含:①肌表正气亏虚,阳明腑实燥结(见223条,条文号系全国中医学院《伤寒论讲义》1964年版。下同);②太阳中风表虚与阳明腑实证并存(见222条)。2、怵惕——惊怕不安(见226条)。3、浮涩相搏——浮取有力,沉取细涩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素问·阳明脉解篇》“厥道连脏则死,连经则生”,此之“厥逆”指阳明厥逆,由阳明热盛、邪热内郁、气机壅遏而致;其“脏”、“经”指阳明之脏(腑)、经;“连胜则死”,指病在阳明之腑胃及大肠,为有形燥热证,病情重;“连经则生”指病在阳明之经,为无形实热证,病情轻;“死”、“生”是相对病情轻、重而言。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少阴病篇有三条涉及大承气汤的条文,通常阳明腑实证用大承气汤攻下,众无疑虑。而阳明热盛或腑实兼有阴液损伤者用大承气汤,则众说不一。后世温病大家吴鞠通创设增液承气汤,似与少阴三急下证颇合。余据病人体质有别及标本缓急原则存议如下:少阴素亏阳明素实是形成少阴三急下的基础,此类体质易从阳化热,肾水素亏而土亦燥,土燥则水愈竭,水竭则难以制火,若不急下存阴,恐竭真阴也,增液承气汤不如大承气汤之速也,故不用之;依“中满及小大不利治其标”的原则,急下通腑以存阴,救标即寓存本之理也。  相似文献   

15.
大承气汤     
<正>大承气汤方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为治阳明腑实证的主方。方药组成:大黄(酒洗)12克,厚朴24克,枳实12克,芒硝9克。水煎,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溶服。本方具有峻下热结的功能,主治:淤阳明腑实证。表现为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烈,脉沉实。于热结  相似文献   

16.
潮热证治     
发热如潮水之来,不失其期者,谓之潮热。现结合临床病例,就其证治试作介绍。 一、阳明潮热:伤寒病在阳明,邪热入里,与肠中糟粕搏结而成燥屎,形成腑实证时可见日晡潮热。阳明旺于申酉戌,日晡正当申时,故尔热甚,并伴有口渴多汗,腹部胀满拒按,谵语,大便秘结,苔黄燥,脉沉实或滑数,治以泄热通腑,方用大承气汤之类。 例1.陈某,男,5岁。1972年8月14日诊。发热一周,初时恶寒,继则心烦口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报》2014,(10):1425-1428
1小承气汤使用的3个特点:一是以小承气汤"微和胃气";二是以小承气汤测试转失气与否;三是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提示3个问题:一是小承气汤证不一定是燥屎内结,很可能是大承气汤证的前奏;二是小承气汤的攻下力量比大承气汤要弱得多;三是小承气汤不在于泻实而是偏重于行气。2调胃承气汤证多是误治后出现的一些变证,属于邪热在胃,并非有燥屎结滞在大肠。所以关于"燥、实、坚"的说法,"燥""实"尚可,"坚"则无从解释,绝不能因方中使用了芒硝,就断定证中有燥屎结滞。3关于承气汤的命名,"承气",即帮助阳明大肠承接阳明胃的下降之气,与"亢则害,承乃制"没有关系。4调胃承气汤证是邪热还在阳明胃之际,唯恐大肠不能承顺胃气而正常通降,尤须清除胃热以防邪热下传,所以方名叫"调胃承气汤"。"调胃"二字已经明确显示,病在阳明胃而非在阳明大肠,之所以"承气",仍是秉承既病防变,提前截断的治疗思想。5三承气汤证,是阳明胃家邪热亢盛到阳明大肠燥屎内结的一个系统过程。阳明邪热在胃,如不及时清除热邪,就会使邪热进一步加重而耗伤津液,而成阳明大肠燥结,所以尽快用调胃承气汤清泻胃热,截断病情发展。阳明燥屎在肠,潮热、谵语、腹痛,甚则喘冒直视、循衣摸床,说明燥屎已成,所以可用大承气汤攻下燥屎。而从阳明胃家邪热到阳明大肠燥屎过程中,虽见有潮热、谵语、腹满,但尚不能确定腑实燥屎的形成,所以用小承气汤进行试探性治疗。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三阳阳明指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是阳明病三种津液异常状态的阳明腑实证。太阳阳明即邪热约束脾家,不能为胃家布散津液;正阳阳明即里实蹙迫津液外泄,未见脏腑津液生化机制受损;少阳阳明即燥实灼耗阴津,并见脏腑津液生化受损。三阳阳明共同点在于均是胃中津液亡失,导致胃中邪实,疾病转归阳明。临床中,可以根据津液状态的不同,以胃家燥实为本,辨析三阳阳明之归属。太阳阳明治以麻子仁丸;正阳阳明治以承气辈;少阳阳明治以蜜煎导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伤寒论》中"无大热"一词之确切含义。[方法]对于古今注家有关"无大热"之解释进行归纳整理,并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出现"无大热"的各条文进行分析归纳,结合个人体会,对"无大热"之确切含义作出总结。[结果]"无大热"是仲景用以鉴别阳明腑实中有形之燥屎与邪热相搏结,而出现"身热""恶热""蒸蒸发热"而不为汗衰的大热之证所提出之用词。历代注家对"无大热"一词主要观点有二,即"热在里而不在表"和"表证已罢"说,然并不符合仲景用词之惯例和临床实际。若解释"大热"为阳明腑实之热,则凡涉及"无大热"之经文意义即得通畅,而"无大热"一词之意义亦不致于落空。[结论]"无大热"是仲景用以鉴别阳明腑实中有形之燥屎与邪热相搏结,而出现"身热"、"恶热"、"蒸蒸发热"而不为汗衰的大热之证所提出之用词。厘清"无大热"一词之含义,有助于深刻理解《伤寒论》中涉及本词条文的确切含义。  相似文献   

20.
暗红舌焦黄燥裂苔(封二图49) 舌象;舌红偏暗。苔焦黄如饭粑,厚而干裂。主病:阳明实热重证;胃肠热结,气血壅滞。常见于感染发热性疾病,脑血管病等。病例:西医诊断为脑血栓形成,中医诊为中风,辨证属胃肠热结,腑气不通。治以清热通腑,急下存津,解结散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