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准静态下颞部撞击致颅脑伤的虚拟模型,研究准静态下颞部撞击所致的应力分布以及应力波的传播,探讨颞部撞击致颅脑伤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在Hypermesh软件中建立准静态颞部撞击伤的有限元模型,用Ls-Dyna软件对该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最后用Ls-Prepost软件进行后处理。结果撞击点处颞骨VonMises应力以及颅内压力随撞击速度的提高而增大;应力波在颅骨表面的传播以撞击点为圆心的径向上传播,在颅骨一脑组织耦合处急剧衰减;颅底有应力集中区域。该数值模拟的结果与生物试验结果较吻合。结论本研究对颞部撞击致颅脑损伤的诊断和防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老龄创伤性颅脑损伤(TBIE)患者的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意义。方法笔者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94例TBIE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2例,女性42例;年龄60~90岁,平均72.3岁。重点结合老年患者神经生理学改变,对其神经影像学特征(主要为脑部CT结果)予以总结及分析。结果 94例患者中头颅CT阳性者77例,包括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和脑梗死等。其中伤后2h CT即有明显变化者25例。还发现部分患者存在脑萎缩、陈旧性脑梗死等病变。结论 CT是TBIE后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便捷、快速和即刻帮助判定伤情的优点;TBIE患者早期即有颅内影像学改变,容易发生创伤性脑梗死;对于轻型TBIE,要动态进行头颅CT检查,必要时进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损伤是医学界面临的难题和研究热点之一.颅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对颅脑损伤相关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颅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评价的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IR)及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 测定10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和30例对照组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TNF-α、IL-6的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以评估颅脑损伤患者IR的严重程度,并分析各参数之间的相火性。结果 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及高细胞因子水平。IAI与TNF-α及IL-6的直线回归分析,直线关系r分别为-0.87和-0.85,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IR程度与颅脑损伤的程度、TNF-α、IL-6的水平有显著相关性,其IR程度与TNF-α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放射性脑损伤的MRI表现及MRI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放射性脑损伤患者的MRI资料,观察并比较病变的部位、范围及增强表现。结果:急性放射性脑损伤1例,深部脑白质及胼胝体压部对称性长T2信号,脑白质和胼胝体压部肿胀,增强扫描无强化;早期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18例,深部脑白质对称性长T2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晚期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6例,双侧颞叶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花环样强化。结论:放射性脑损伤具有特征性MRI表现,MRI对诊断放射性脑损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穿透性心脏损伤临床救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穿透性心脏损伤及时准确地定性,定位诊断以及早期治疗的重要性。熟练掌握穿透性心脏损伤的诊治原则,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改良氧利用率(BMO2UC)、动静脉血乳酸差值监测对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多种原因引起的颅脑损伤患者119例(其中严重颅脑损伤75例),在链式流程急救复苏、呼吸循环支持后,生命体征平稳,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达0.98~1.0时,通过颈内静脉穿刺插管采血,测定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 O2)及乳酸水平,计算出脑改良氧利用率和动静脉血乳酸差值并分析它们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大脑皮质直接损伤间的关系。结果脑改良氧利用率、动静脉血乳酸差值水平与入院、出院时GCS均呈正相关(r=0.82,r=0.86;r=0.80,r=0.82)。有大脑皮质直接损伤组患者脑改良氧利用率及动静脉血乳酸差值水平低于无大脑皮质直接损伤组。结论严重颅脑损伤患者脑灌注压稳定在正常范围时,脑改良氧利用率下降及动静脉血乳酸差值水平低是脑组织损伤轻重程度的重要标志,并可以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107例颅颈联合伤流行病学特征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颅颈联合伤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其损伤机制。方法对1999年11月-2003年1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病人首诊即行颈椎主动性普查(主要用影像学),筛选合并颈椎损伤病例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5年共收治颅脑损伤病例1087例,检查出合并颈椎损伤107例(9.84%)。合并有颈椎影像学改变者65例(60.75%),其中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与脱位42例(39.25%);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23例(21.50%),X线示无异常颈髓损伤42例(39.25%)。治愈好转79例(73.83%),死亡8例(7.48%),致残加例(18.69%)。结论交通伤为首要致伤原因,颅颈联合伤发病率较高,应高度重视颅脑损伤的颈部检查。  相似文献   

9.
脊柱损伤的MRI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脊柱损伤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65例资料完整的脊柱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MRI表现特点,并与X-ray、CT片进行对比。结果本组165例中,206个损伤椎体见于117例,58个损伤附件见于38例,无骨折脱位10例,其中同时损伤椎体及附件26例。按照损伤类型分,骨挫伤49个,局部撕脱骨折9个,附件骨折58个,椎体压缩骨折103个,椎体爆裂骨折45个,骨折伴脱位34个,无骨折脱位10个。多椎体损伤25例;椎管狭窄63例;椎间盘损伤104个;韧带损伤114例;椎管内血肿12例。脊髓损伤中,水肿14例,出血8例,挫伤40例,横断11例,受压22例,空洞2例,萎缩1例。结论MRI能全方位地反映脊椎及脊髓损伤的程度和病理变化,对脊髓、椎间盘、韧带及其他软组织的损伤做出评价,是临床诊断、治疗评价和改善预后的最佳检查方法;特别是对X-ray、CT不能发现的骨挫伤,具有重要诊断意义;但对附件骨折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浆内皮素-1(ET-1)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男性40例,女性38例;年龄11~76岁,平均42.5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38例,高处坠落伤25例,殴打伤12例,其他伤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注射液20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治疗,每天一次,连用7d。测定两组患者第1、3、5、7、14天CRP和ET-1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相应时间点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治疗第1天两组患者ET-1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第3、5、7、14天ET-1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第1天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第3、5、7天GCS评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CRP和ET-1水平显著下降,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