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骨折脱位急性创伤性颈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治疗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急性创伤性颈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 (ATCCSWORA)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非手术与手术治疗的 2 3例ATCCSWORA患者的疗效。分无压迫非手术 (A组 )、有压迫非手术 (B组 )及手术 (C组 ) 3组进行分析。结果 :2 2例获随访 ,A、B及C组运动功能平均恢复率分别为 65 .7%、 3 3 .8%和 75 .4%。结论 :有压迫或发育性椎管狭窄的ATCCSWORA患者 ,应早期手术治疗 ;对于进入亚急性或慢性期患者 ,手术同样有效 ;无压迫或发育性椎管狭窄患者 ,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治疗方式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非手术治疗12例,受伤1周内行手术治疗39例,受伤8~26 d行手术治疗11例;经随访比较治疗前后ASIA分级的变化.结果 经12~48个月随访,非手术治疗者症状改善比例为91.67%,1周内手术者症状改善比例为87.18%,1周后手术者症状改善比例为54.55%;经x2检验,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周内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疗效优于1周后手术,但非手术治疗需严格选择病例才能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蛛网膜下腔注射Ro25-698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80~3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15):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生理盐水组(NS组)和选择性NR2B受体拮抗剂Ro25-6981组(Ro组).采用线栓法阻塞右侧大脑中动脉2h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Ro组于再灌注即刻、再灌注2、23 h时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射Ro25-6981 100μg/10 μl,NS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再灌注24h时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随后处死大鼠取脑,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NS组和Ro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升高,脑梗死体积增加(P<0.01);与I/R组比较,Ro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减少(P<0.01),NS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蛛网膜下腔注射Ro25-6981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伤合并脊髓损伤的外科手术人路选择及疗效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6年12月手术治疗的5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三组:前路手术组35例,后路手术组18例,前后路联合手术组3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进行分析. 结果术中均无大血管、气管、食道、脊髓损伤.术中出血量前路少于后路,手术时间前路短于后路,三组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55例患者术后获6~49个月(平均38个月)随访,95.4%的患者于植骨术后12周获骨性融合,全部患者植骨均于术后半年获骨性融合.术后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无丢失.前路手术组3例发生螺钉松动.结论 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能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保持椎体稳定,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术后疗效跟手术人路无必然联系,手术入路取决于损伤机制及分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椎过伸性脊髓损伤的手术干预时机对手术疗效及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05年2月至2009年8月共收治34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根据接受手术的时间分为3组:1~6 d手术组(17例)、6~14 d手术组(10例)、14 d以后手术组(7例),比较3组手术前、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运动评分改变,并分析手术前、后手内在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34例患者术后获12~40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ASAI运动评分: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防总的功能改善率1~6 d手术组优于6~14 d手术组和14 d以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4 d手术组与14 d以后手术组无明显差异.手内在肌功能改善率1个月内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末次随访时1~6 d手术组优于6~14 d手术组及14 d以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4 d手术组与14 d以后手术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颈椎过伸性损伤应该在伤后6 d内手术,尽早减压是最大限度恢复神经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关键.手术干预时机对手运动神经功能短期恢复无明显影响,但对远期恢复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硫酸软骨素酶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酶在治疗急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评价该方法的疗效.[方法]40只Wistar大鼠,利用Impactor model Ⅱ型脊髓打击器制造T_(10)节段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实验组应用硫酸软骨素酶ABC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采用脊髓运动功能评分(BBB法)、神经电生理(SEP&MEP)检查和BDA神经顺行示踪以及NF-200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评价各组疗效.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手术4周后BBB行为功能评分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实验组较对照组功能恢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实验组空洞和瘢痕较对照组少;BDA示踪显示实验组较空白对照组有较多的神经纤维穿过缺损部位.NF-200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面积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软骨素酶ABC能降解胶质瘢痕中主要的抑制分子CSPGs,改善脊髓损伤后局部轴突再生的抑制性微环境,从而能显著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7.
减压对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大鼠ChAT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手术减压对治疗慢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鼠后路渐进性脊髓压迫动物模型,然后进行手术减压,观察其联合行为评分(CBS),并常规行病理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脊髓损伤后ChAT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减少,CBS升高;经手术减压治疗后,ChAT阳性细胞数增多,CBS也改善,减压组与压迫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减压治疗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其促进了脊髓运动神经元合成ChAT,从而合成更多的运动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加速了实验动物行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6):1461-1464
[目的]探讨三种手术方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6月~2012年6月根据损伤情况分别对11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行脊髓减压,恢复颈椎序列、生理曲度并植骨融合内固定,其中36例前路手术,28例后路手术,52例前后路联合手术。术前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A级18例,B级23例,C级34例,D级41例。对平均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三种手术各组内术前、术后Cobbe角,椎体间滑移距离及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术前Cobbe角,椎体间滑移距离及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末次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及JOA评分,联合组分别与前路组或后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路组与后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均有效果,应根据具体伤情选择,前后路联合手术能最大限度恢复颈椎序列,解除脊髓前后方压迫并使损伤节段牢靠固定,为脊髓恢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髓鞘相关蛋白(Nogo-A)抗体应用于脊髓损伤动物模型中对bcl-2与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实验动物模型.18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损伤组和损伤后Nogo-A抗体治疗组,每组各60只.不同时间点损伤节段脊髓取材,分别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bax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损伤后治疗组出血、小胶质细胞增生和炎细胞浸润均较损伤组轻.bcl-2、bax在损伤组和治疗组表达呈现动态变化,损伤后24 h bcl-2表达达高峰(3组分别为0.1004±0.0091、0.1890±0.0100、0.2456±0.0179,F=197.541,P<0.01);损伤后8 h bax表达达高峰(3组分别为0.1084±0.0041、0.3440±0.0070、0.2472±0.0071,F=1856.199,P<0.01);3组各时间点的图像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损伤组比较,bcl-2表达增强而bax表达减弱.结论 Nogo-A抗体治疗脊髓损伤能抑制bax表达,促进bcl-2表达,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后脊髓功能恢复程度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其中13例行非手术治疗, 15例行手术治疗,根据损伤时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经随访比较治疗前后JOA评分的增加幅度。结果 治疗后3个月JOA评分的增加幅度:非手术组为1. 92±0. 58,手术组为4. 93±0. 91,治疗后6个月JOA评分的增加幅度:非手术组为2. 71±0. 64,手术组为6. 24±0. 93;治疗后12个月JOA评分的增加幅度:非手术组为4. 23±0. 75,手术组为7. 80±0. 98。经t检验,两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1)。结论 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一旦确诊,应积极争取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患者在气管切开情况下,及早行手术治疗,争取最大限度的恢复和保存脊髓功能.[方法]27例C3~7,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均在伤后行气管切开,7例未闭管手术(伤后1~3 d,A组),20例闭管后手术(伤后8~20 d,B组),所有患者均行前路脊髓减压、骨折脱位复位植骨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颈前路于术切口均未出现感染;肺内感染A组3例,B组13例;B组1例术后呼吸衰竭死亡,2例闭管后手术患者术后需再次行气管切开.伤后1个月A组运动和感觉神经功能分别改善4.05、6.13分;B组运动和感觉神经功能分别改善3.12、4.25分,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气管切开带管进行手术并未增加感染、呼吸功能受限等并发症,术后机械辅助通气维持时间亦无明显差异,因能够早期手术,对脊髓损伤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是治疗颈椎外伤致脊髓损伤的积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减压时间对大鼠脊髓细胞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动物分为:大鼠脊髓挫伤即刻手术减压组(A组),大鼠脊髓挫伤2小时手术减压组(B组),大鼠脊髓挫伤8小时手术减压组(C组),大鼠脊髓挫伤24小时手术减压组(D组)。手术后1、3、7、14、28天对脊髓损伤区进行细胞凋亡caspase-3蛋白表达的测定(免疫组化法),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并用行为学和电生理检查观察大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B、C、D四组中均发现凋亡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图象分析发现,各组凋亡细胞caspase-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顺序为D>C>B>A,与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有平行的变化趋势。结论大鼠脊髓损伤早期手术减压能抑制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凋亡,促进大鼠后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左旋精氨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ET-1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成功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组、缺血30min+再灌注0.5h组、缺血30min+再灌注1h组、缺血30min+再灌注2h组及L-arg+缺血30min+再灌注1 h组;酶动力法测定CK、LDH活性;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脑组织中ET-1的活性,Western blot 检测ET-1在脑组织中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各组损伤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ET-1大量释放,且再灌注组高于缺血组,缺血组高于对照组,Western blot趋势同上.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某些阶段可使用L-arg逆转ET-1的异常变化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从1980年10月到1994年1月我们收治41例无颈椎骨折脱位的急性颈脊髓损伤,同时在X线、CT及MRI皆有颈椎病的改变.分两组治疗方法比较,手术组皆在颅骨牵引下进行颈椎前路减压、钩椎关节增生部刮除、取自体髂骨或异体骨作椎间植骨融合术.非手术组行颅骨牵引、脱水、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中药及激光血疗,以及早期康复脊髓功能.随访1~9年4个月,平均5年1个月.手术组优14例、显效4例、差3例.非手术组优5例、显效7例、差8例.治愈显效率:前者为85.5%,后者为60%.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P<0.05,有显著意义.治愈显效者皆在不同时间内恢复原来工作,无任何并发症.治疗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病例及严格的手术指征,熟练手术方法的技巧及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本文对发病机理、诊治及命名亦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创伤致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的外科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2007年诊治的59例创伤致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及接受手术时间的不同分成4组:非手术治疗组(12例)、1~7 d手术组(15例)、8~14 d手术组(19例)、14 d以后手术组(13例),比较4组间治疗前后的JOA...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道路交通伤致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以期提高救治效果.方法 2005年6月至2008年10月收治64例因交通伤致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男57例,女7例;年龄4~65岁,平均43.7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5 h~7 d,平均39.7 h.根据8 h内入院和8 h后入院分为A、B两组.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14例,B级23例,C级17例,D级10例.所有患行均接受激素治疗,58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6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比较A、B两组患行的ASIA分级改善率.结果 64例患者无一例死亡,获6~24个月(平均17.3个月)随访.A组26例患者中,治疗后有22例肢体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根据ASIA分级,平均改善等级为1.5±0.9.B组38例患者中,治疗后有12例肢体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根据ASIA分级:平均改善等级为0.9±0.6,A组改善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ASIA改善等级为1.1.结论 交通伤导致的脊髓损伤程度重,治疗效果不理想,转送救治时间长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原因,有必要改进急救器械和转送方式.  相似文献   

17.
侯海涛  孙秀琛  邵诗泽  王欢 《骨科》2011,2(2):73-75
目的 探讨治疗外伤性颈髓损伤手术时机选择的问题.方法 自2006年2月至2008年7月的外伤性颈髓损伤64例患者,分为无骨折脱位型和骨折脱位型两组,给予糖皮质激素、脱水消肿、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骨折脱位型给予牵引复位,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分别对术前和随访1年时Frankel分级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随访12~38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MSCs)经不同移植途径在损伤脊髓中的迁移和分布规律.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以改良Allen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第3代BMSCs经CM-Dil荧光染料标记后按不同途径移植.A组:脊髓损伤后行第四脑室注射移植;B组:脊髓损伤后行损伤区蛛网膜下注射移植;C组:脊髓损伤后行损伤区远端蛛网膜下注射移植;D组:脊髓损伤后行股静脉注射移植.分别于移植后24 h、1、2、3、4周取损伤脊髓段作冰冻切片,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测移植的BMSCs在损伤脊髓中心的聚集情况.结果 移植后24 h:除B组外脊髓损伤区未发现红色荧光;移植后1周,A、C组移植的BMSCs开始向脊髓损伤区迁移;移植后2周,除D组外,各组BMSCs迁移、聚集在损伤脊髓的中心;移植后3-4周,脊髓损伤区BMSCs数量减少,B组减少速度更快.结论 经第4脑室、硬脊膜下移植的BMSCs能迁移聚集在损伤脊髓的中心,经静脉移植的BMSCs极少迁移到损伤脊髓的中心.  相似文献   

19.
严重颈髓损伤早期救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目前主要治疗措施对严重颈髓损伤患者早期生存(外伤后1个月)的作用. 方法 对532例严重颈髓损伤患者(脊髓损伤ASIA分级中的A级和B级)的临床资料进行详尽的收集整理,通过Logistic回归确定主要救治措施:伤后颈椎临时稳定、手术、气管切开、全身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与患者早期生存的相关性;然后将Logistic回归确定的相关治疗措施与患者早期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情况列表;讨论分析上述救治措施存在的问题. 结果 438例严重颈髓损伤患者获得早期生存.颈椎手术、全身营养支持与患者早期生存呈正相关,气管切开与早期生存呈负相关,其他两个因素与患者早期生存无显著相关性.严重脊髓损伤患者手术组的早期生存率为93.5%,非手术组为32.7%;营养支持良好患者早期生存率为97.8%,营养支持较差患者为66.7%;气管切开组的早期生存率为58.1%,未切开组为87.5%.结论 积极的手术治疗和良好的全身营养支持有助于提高严重颈髓损伤患者的早期生存率;不适当的气管切开将增加颈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糖皮质激素对于严重脊髓损伤患者的早期生存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与单节段骨折进行比较,研究多节段脊柱骨折(MSF)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143例脊柱损伤患者,根据损伤节段数分为多节段组(53例)和单节段组(90例),统计和比较两组的致伤原因、脊柱损伤节段、合并伤、并发症、治疗和转归.结果 两组的主要致伤原因均为高处坠落伤、交通事故伤和重物压砸伤,其中腰椎最易受累,保守治疗率和死亡率相近,且治疗后随访的ASIA评级均较治疗前好转.但是多节段组的人均损伤部位和脊柱节段、ISS总分、重伤和极重伤(ISS≥16)率、电解质紊乱和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延期手术率、手术距入院平均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单节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节段组治疗后A-SIA分级E级率显著低于单节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F发生率高,多为高能量原因致伤,腰椎最易受累,伤情重且危急,伤后并发症多,早期难以开展有效治疗,致残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