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对比在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e-CABG)患者中分别采用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和on-pump CABG)的临床早期结果,探讨通过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提高re-CABG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00年4月到2006年6月,21例首次CABG后因心绞痛复发患者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了re-CABG手术,其中10例行off-pump CABG(off-pump组),11例行on-pump CABG(on-pump组)。两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体重、心肺功能、心绞痛程度、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射血分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On-pump组中患者术后死亡1例,冠状动脉远端吻合口数多于off-pump组(P<0.05);off-pump组无手术死亡,在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胸腔引流液量、输血量和手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少于on-pump组(P<0.05)。结论 Off-pump CABG和on-pump CABG技术在re-CABG中都可以取得满意疗效,off-pump CABG下施行re-CABG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153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无手术死亡的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153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手术结果. 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每例平均移植旁路血管3.1支,全组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141例患者术后4~6小时拔除气管内插管,86例患者未输库血,术后心绞痛均消失.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2个月,无晚期死亡.1例患者于术后1年6个月出现活动后胸闷、心绞痛,其余患者症状均消失,活动量明显增加,心功能改善. 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正确掌握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报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患者均在全麻、常温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OPCAB术,其中单支病变1例,2支病变5例,3支病变16例,4支病变18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搭桥3.1支,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为(8.0±2.5)h。结论对冠状动脉疾病,OPCA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2003年3月至2004年10月问我院为26例冠心病患者施行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其围术期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非选择性病例行单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grafting,OPCABG)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8年5月~2011年5月248例50岁以上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术前均拟定行OPCABG,全身麻醉,正中开胸,取自身乳内动脉、桡动脉、大隐静脉等,心脏不停跳下对病变冠状动脉进行血管重建。根据患者年龄分为2组:年龄50~70岁为A组(n=164),年龄≥70岁B组(n=84),观察指标包括死亡率、并发症、术后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移植血管、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使用等。结果 A组术后输血量显著少于B组[0 ml(0~6400ml)vs.800 ml(0~2800 ml),Z=-4.606,P=0.000],呼吸机辅助时间显著短于B组[11 h(3~118 h)vs.14 h(5~189 h),Z=-3.093,P=0.002],乳内动脉使用率显著低于B组[60.4%(99/164)vs.90.5%(76/84),χ2=22.246,P=0.000],桡动脉使用率显著高于B组[60.4%(99/164)vs.11.9%(10/84),χ2=52.957,P=0.000],使用内镜血管取材率显著低于B组[56.7%(93/164)vs.72.6%(60/84),χ2=5.094,P=0.024],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率显著低于B组[5.5%(9/164)vs.13.1%(11/84),χ2=4.336,P=0.037],余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OPCABG对高龄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无手术死亡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4年来 15 3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搭桥 3 .1支 ,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92 %患者术后 4~ 6h拔除气管内插管 ,5 6%患者未输血 ,术后心绞痛均消失。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 ,术后并发症少 ,正确掌握其手术适应证、手术配合、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处理 ,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 3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临床经验。 方法 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头低脚高位、心包深部放置牵引线、冠状动脉内置入分流器和吹雾器行 OPCAB。 结果 所有患者均使用左乳内动脉 (L IMA) ,移植血管 1~ 4根 ,平均 2 .6根 ;平均手术时间 16 1分钟 ;术中平均失血 32 0 ml。 1例在术中改为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 2 4小时平均引流量 380ml,平均输血或血液制品 32 0 ml。4例患者手术后在手术室内拔除气管内插管 ,ICU平均机械辅助通气时间 4.2小时 ;ICU平均监护时间 12 .6小时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12 .5天。 1例术后 14天死于严重的肺部感染。术后随访 1~ 7个月 ,所有存活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 结论 OPCAB创伤小、安全、经济、临床效果好 ,适用于单支、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和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7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off—pump组(4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组(28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两组各死亡1例,off—pump组中1例死于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on—pump组中1例死于肺部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off—pump组的移植血管数、术后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时间〉24h、机械通气时间〉24h、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二次开胸止血的比率均少于或低于on—pump组(P〈0.05);术后肺部感染、心房颤动、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住ICU和住院时间低于或短于on—pump组(P〈0.05)。off—pump组随访36例,on—pump组随访24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两组患者均存活,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对70岁以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行off-pump手术,有手术创伤小、死亡率低、术后并发症少和安全有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早期疗效,探讨OPCAB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8月我院收治的41例不合并有心脏瓣膜病、室壁瘤等其它心脏病的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抽签的方法分成两组,OPCAB组:21例,年龄65.30±3.10岁;CABG组:20例,年龄61.80±3.20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旁路移植血管支数、手术时间、二次开胸止血、肾功能不全及早期心功能改善(术后2周EF)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ABG组呼吸机辅助时间(14.52±4.34hvs.6.32±1.38h,t=8.237,P=0.001),24h胸腔引流量(526.56±90.21mlvs.321.45±102.31ml,t=6.796,P=0.001),24h输血量(679.50±182.60mlvs.310.30±168.30ml,t=6.736,P=0.001),心房颤动发生率(15%vs.5%,χ2=5.334,P=0.025),使用正性肌力药(40%vs.14%,χ2=0.222,P=0.586)及脑部并发症发生率(10%vs.0%,χ2=7.221,P=0.008)等均高于OPCAB组。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安全、有效;但对合并有慢性肺部疾病和颈动脉有斑块或曾经有脑血管意外的患者,OPCAB可做为首选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10.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高危冠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方法,以避免体外循环对冠心病高危因素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方法 对100例冠心病患者行OPCAB,其中69例伴有冠心外科手术的高危因素。血管病变主要涉及左、右冠状动脉各分支。结果 手术死亡1例(1.4%),手术转换2例(2.9%),移植血管失功1例(1.4%),术后非致命性心肌梗死4例(5.8%),肾功能衰竭1例(1.4%),胸骨感染1例(1.4%),24小时内拔除气管内插管68例(98.6%),接受输血17例(25.O%)。术后随访56例,随访时间1—13个月,死亡2例,心绞痛复发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2例。术后无脑血管意外、再次手术止血、室性心律失常、下胶切口感染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随访病例中14例做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仅1例移植血管狭窄大于50%。所有乳内动脉血管桥均通畅。结论 对某些具有冠心外科手术高危因素的患者,采用OPCAB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然而,这种技术较适用于冠状动脉解剖条件较好的病例。远期结果需要长期随访进一步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手术经验、围手术期治疗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13.2±7.8)h拔除气管插管,ICU监护时间(4.0±2.1)d,住院时间(21.7±8.2)d,术后7例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9例行床边血液透析治疗,主要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106例(30.9%),一过性精神症状67例(19.5%),低氧血症63例(18.4%),应激性溃疡45例(13.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例(0.6%).住院死亡2例(0.6%),死亡原因为顽固性低心排综合征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可行,疗效满意.正确地掌握其手术适应证、熟练的手术技巧和细致全面的围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6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采用序贯式吻合移植技术。术中采用即时血流测量仪评价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共搭桥83支,平均3.19支,其中搭4支桥患者5例。术中无中转体外循环,术中测量序贯桥血管主干流量(45.56±9.23)m L/min,搏动指数(PI)3.56±0.66;测量终末桥血管流量(16.15±5.09)m L/min,搏动指数(PI)3.02±0.24。术后随访26例患者1年内均未出现心绞痛症状,患者心电图及心脏超声较术前均有所改善。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满意,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初学者第1个10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探讨培训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受训者是一名没有冠脉外科经验的心脏外科医生,在一名具有丰富OPCAB手术经验的指导者指导下,培训28个月开始独立主刀OPCAB手术。选取受训者独立完成的连续第1个100例手术(受训组),以指导者连续100例OPCAB手术作为对照(指导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受训组中有5例中转体外循环手术。远端吻合口数目为(2.9±0.6)个,明显少于指导组(3.5±0.7)个(t=-6.508,P=0.001);受训组回旋支血管桥的比例(67/100 vs 88/100,2χ=12.645,P=0.000)和序贯吻合的比例(3/100 vs.27/100,2χ=22.588,P=0.000)均明显小于指导组。受训组病死率为3%(3例),指导组为1%(1例),2组无显著性差异(2χ=0.255,P=0.614)。2组其他术后并发症均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受训者第1个100例OPCAB手术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标志着受训者从技术培训阶段向技术独立阶段的平稳过渡,验证这种技术培训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68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配合.结果: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及手术意外的发生,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本组病例无1例死亡,术后12~16d均顺利出院.结论:护士了解病人,做好术前准备,备齐特殊用物,熟悉手术步骤,配合技术娴熟,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3703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13年来开展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经验.方法 1996年10月至2008年12月接受OPCAB手术病人3703例,对病人例数变化、年龄及比例、旁路血管移植支数、同期采用术式、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OPCAB移植血管应用情况等指标进行总结.另外,将病人按年龄分成<45岁、45~60岁、60~75岁及>75岁4组,记录并分析各组乳内动脉应用情况、旁路血管的支数及构成.结果 病人平均每例移植旁路血管(3.3±0.8)支.OPCAB手术的病人数量与比例逐年上升,而左乳内动脉的使用和动静脉混合方式旁路移植占据绝对优势(P<0.05).术后死亡26例(0.7%),病死率逐渐下降.结论 采用切实、可行的外科处理策略、完善的围术期管理结合多项适应病情变化改进与创新的OPCAB术式,使得OPCAB的适应证不断扩大、治愈率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患者的作用,以确定其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5年10-12月行OPCAB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PGE1组患者在返回ICU后静脉持续泵人PGE1制剂(剂量为5~20ng/kg·min),维持24-48h。于术后不同时间点监测心脏指数、体循环阻力、肺血管阻力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测量红细胞压积、凝血指数、动脉血氧分压、血清肌酐(Cr)及尿素氮(BUN)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PGE1组患者术后体循环阻力和肺血管阻力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心脏指数则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红细胞压积均下降,凝血功能术后当天下降、术后第1d升高,但PGE1组高凝状态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Cr和BUN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PGE1组较对照组含量低(P〈0.05)。结论PGE1在OPCAB患者术后恢复中发挥了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CAB)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对心肌损伤的差异.方法 2017~2019年北京安贞医院对55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施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根据是否应用改良灌注的体外循环,将患者分为两组.OPCAB组(OP组):465例,男282例、女183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或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或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92例冠心病或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或心肌梗死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1例,女21例;年龄(64.25±7.93) 岁。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 Ⅲ~Ⅳ级4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1例,左主干病变>50% 8例,3支血管病变46例。92例冠心病患者中发生心肌梗死19例,心肌梗死发生率为20.65%。 结果 手术时间(5.43±1.46) h,术后中位机械通气时间1.0 d,中位住ICU时间3.0 d,远端吻合口数(2.70±0.82) 个。围术期死亡1例,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 19例,发生心律失常16例,呼吸衰竭24例,肾功能衰竭31例,低心排血量13例,住ICU时间延迟53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4例,院内感染11例。发生上述并发症的患者均经相应的治疗治愈或好转。术后血肌酐与术前相比有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22±53.03) μmol/L vs. (84.70±26.87) μmol/L,t =5.163,P=0.000)。术后随访91例,随访时间为术后0.5个月至2年。术后0.5个月常规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异常;术后1个月移植血管发生狭窄或血管闭塞3例,出现胸闷5例,2年后下肢取血管部位疼痛20例, CTA检查移植血管狭窄或血管闭塞10例。上述病变均经对症处理好转。 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或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8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越来越多的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需要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998年6月~2007年12月我科对16例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现总结其临床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2009年12月~2011年3月,选择76例OPCAB,于手术当天清晨及术毕进入恢复室时取静脉血进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分析,术后血样处理选用含肝素酶的测定杯消除残余肝素对结果的干扰,观察TEG中的R时间,K时间,α角,MA,A30,CL30,LY30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手术前后K时间和t角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R时间、MA、A30和CL30均减小,而LY30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均未出现死亡,无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发生,无二次开胸探查,术后出院顺利.结论 OPCAB患者术后呈高凝状态,且纤溶过程相对亢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