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免疫组化法分别研究了McAb SC 13A和SC 3A与134例12种不同组织学类型乳腺疾病的反应性。结果显示,这2株McAb与乳腺癌的阳性反应率分别为89.5%和94.7%,其中强阳性各占68.5%和76.3%;反应范围>50%的分别为52.6%和72.3%。这2株McAb的反应结果相似(P>0.05)。在乳腺良性病变中,其阳性率分别为22.4%和48.3%,后者明显高于前者,与乳腺癌比较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表明这2株McAb识别的抗原在乳腺癌中均有较高的表达,但在良性病变中亦有一定的表达,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而有用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McAb)SC13A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对97例乳癌进行标记研究,McAb SC13A用石蜡切片,免疫组化PAP方法进行。ER、PR检测用冰冻切片亲和组化法进行。结果SC13A在97例乳癌中的阳性反应为85.6%,其中强阳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寻找与肺癌相关抗原反应的新抗体,本文应用沈阳军区总医院制备的抗大肠癌相关抗原的McAb SC13A对100例肺癌(鳞癌47例、腺癌31例、未分化癌22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结合文献与CE-A进行对比,探讨该抗体在肺癌中的有关意  相似文献   

4.
应用本实验室制备的抗人结肠癌McAbsSC6,SC11和SC12对多种癌和正常组织的反应性观察结果表明,这些McAbs所识别的抗原为肿瘤相关抗原,在多种癌组织内广泛存在,但表达程度有所不同。此3个McAbs所对应的抗原在大肠癌和胰腺癌中占明显优势,阳性率分别为95%~98%和80~90%。除SC11和SC12与正常食管的管腔上皮和(或)分泌物及某些单个核细胞有轻微交叉反应外,与其他二十余种正常组织均无交叉反应。此外在抗肿瘤McAb的筛选和鉴定时  相似文献   

5.
单克隆抗体(MAb)SC 13A为我室自行研制的16种抗人结肠癌相关抗原的MAb中的一种,其识别抗原即SC13A抗原(SC 13A-Ag)是一种与CEA和TAG-72抗原无关的糖蛋白,分子量约为250KD。我们以往的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表明,SC 13A除表达在结肠癌组织外,尚在乳腺癌中亦有较好的相关性及较高的表达率,且不存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77例临床诊断为HFRS病人外周血白细胞中病毒抗原。阳性率为50.7%,在早期病例中(第2—5病日)阳性率为64.3%(27/42),并发现病日越早、病情越重,阳性率越高。在间接免疫荧光中应用了抗HFRS病毒MCAb 4B_9、4E_7、3H_4株。抗原阳性者与3种McAb表现为5种反应类型,不同McAb对抗原的检出率也不相同。将McAb组合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在抗原阳性早期患者中,急性期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为96.3%。将HFRS抗原检测和急性期IgM测定联合应用,可提高HFRS早期诊断的阳性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应用杂交瘤枝术建立的一株新的抗肺癌单克隆抗体(WL3C9)细胞系,并对其分泌的McAb WL3C9及抗体识别的抗原Ag3C9进行了初步鉴定和分析。免疫组化显示,WL3C9与绝大多数肺癌组织(32/40),部分肺外肿瘤(7/18)呈中等或强阳性反应,与绝大多数正常组织不反应,个别呈弱阳性反应。血清ELISA结合抑制试验显示,WL3C9抗体与正常人血清结合抑制率为12%±17%,Ag3C9均为阴性;非肿瘤组血清Ag3C9阳性率为14%(5/35);肺外肿瘤组阳性率为39%(5/13);肺癌组阳性率达80%(36/40);同时测定血清CEA可使肺癌总阳性率提高到90%。研究结果表明,McAb3C9识别的Ag3C9抗原与肺癌密切相关,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新的、有希望的肺癌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它与CEA有一定互补性,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8种CEA单克隆抗体(McAb),这8中McAb经~(125)I标记NCA,NFA,NCA(J)抑制试验,证明是针对CEA抗原决定簇的,取其中的三种 McAb混合后,其亲和常数为2×10~(-8)M,应用此混合McAb检测239例人次血清标本,85例正常人的CEA 平均值为3.6±9.1ng/ml,其中96%少于30mg/ml,而 5%位于30~50ng/ml。在 128 例肿瘤患者中,81例结直肠癌,阳性检出率为44%;22 例胃癌为55%;21例肺癌为57%;4例肝癌为25%。在91 例消化道肿瘤病理检测中阳性率达79%,正常胃对照18例皆为阴性。  相似文献   

9.
应用生物素-抗生物素系统(Biotin-Avidin System,BAS)的生物放大作用,建立了生物素-抗生物素抗原斑点试验(ABC-AST),并采用多株抗疟原虫红内期单克隆抗体(McAb),以增加试验的敏感性,明显提高了染色斑点的阳性强度。用多株抗疟原虫 McAb获得的抗原斑点的颜色明显深于单株 McAb,而与多克隆抗体染色效果相似。 本试验应用多株 McAb为反应剂的 ABC-AST检测92例镜检查见原虫的间日疟病人血清,阳性率为94.57%,AST 为86.96%;对42例镜检原虫密度小于0.01%的疟疾病人血清AST 法仅能查出76.19%,而ABC-AST法能查出92.86%,明显地提高了检出率。健康人血清的 ABC-AST和 AST假阳性率分别为4.35%和6.09%(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泌成分(secretory component,SC)在良性乳腺腺泡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C在114例良性乳腺腺泡中的表达,并检测SC、ER、PR在133例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SC在良性乳腺腺泡和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9.3%(79/114)、22.6%(30/133)。SC阳性率与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543);但与浸润性小叶癌的类型相关,其在腺泡型浸润性小叶癌中的阳性率高于多形性、经典型、实性型中的阳性率(P=0.014)。此外,SC阳性率与浸润性小叶癌PR表达状态相关,其在PR阳性患者中的阳性率低于PR阴性患者中的阳性率(P=0.024)。结论SC在乳腺癌中表达明显低于良性乳腺腺泡,且在腺泡型浸润性小叶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亚型浸润性小叶癌。SC在浸润性小叶癌中PR阳性患者中的阳性率低于PR阴性患者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制备的单克隆抗体SC6对74例胰腺癌等活检组织及手术切除标本以ABC法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其中包括胰腺癌组织34例、胰岛细胞瘤5例、胰腺腺瘤4例、慢性胰腺炎5例、正常胰腺组织20例及胚胎胰腺6例,上述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判断以强阳性(+++~++)、弱阳性(+)和阴性(-)表示。结果表明SC6抗原在胰腺癌组织分布的阳性率为91.2%(31/34),其中强阳性20例、占胰腺癌总阳性反应率的64.5%(20/31)、阳性11例,占35.5%(11/31)。除胰岛细胞瘤有1/5例染色阳性外(20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证实McAb SC(?)可用于人rIFN-al和rIFN-aA的纯化和测定。用于纯化可使活性回收大于100%,一步可纯化143~3,000倍。用间接ELISA检测这两种rIFN-a,其敏感性可到微克以下。如用rIFN-al抗原来检测McAb SC(?)可达毫微克水平,比中和法敏感。但McAbSC(?)单独用于亲和层析纯化两种自然IFN-a不合适,回收较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感染乳鼠鼠脑中提取高滴度的血凝素(HAN),以该血凝素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融合率为60%和78%,阳性孔率为15%和44%。IFA筛选后共获得56株分泌抗HFRSV 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对其中1A_3,2A_(11),1B_3,3D_8,2F_7,1G_4,1G_9,3G_1,3G_(11),2H_1十株细胞系用有限稀释法进行了3~4次克隆化,阳性克隆率达到100%。杂交瘤细胞系经连续传代培养巳6个多月,仍能稳定地分泌单克隆抗体。冻存的细胞系经复苏后仍能稳定地分泌McAb。应用血凝抑制(Hl)试验证明其中9株为特异性分泌抗HFRSVHHAN McAb 的杂交瘤细胞系,1株(2A_(11))是抗HFRSV 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其中(1:81920)和3G_1(1:40960)具有高滴度的血凝抑制活性。应用微量细胞培养中和试验(NT)证明其中6抗1A_8,1B_3,3D_8,1G_4,3G_1,3G_(11))具有中和活性.尤其3D_8(1:5120)和3G_1(>1:10240)有较高的中和效价。IFA测定了10株杂交瘤细胞的McAb与HFRSV陈株抗原片反应的抗体效价,其中培养上清为1:40~1:320,杂交瘤腹水为1:1万~1:8万。10种单克隆抗体与JEV、HSV-I和正常Vero-E_6细胞抗原片均无交叉反应。但均能与不同疫区、不同宿主分离的HFRSV陈株81-14A,A9和R_(22)抗原片反应,说明HFRSV血凝素McAb具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是用第四军医大学微生物教研究建立的4B_9、4E_7、3H_4三种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单克隆抗体(HFRSMcAb),以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T)检测HFRS病人外周血白细胞中HFRS病毒抗原,并对该McAb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IFAT的阳性率和反应的特异性 共检测临床诊断HFRS病人73例。标本采集于第2—26病日。其中IFAT反应阳性35例,阳性率47.95%。在73例病人中,早期(第2—5病日)患者38例,阳性24例,阳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抗BORIS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在蛋白水平上研究BORIS抗原在乳腺癌、良性乳腺病及正常乳腺组织(癌旁远端组织)上的分布特点。方法以人BORIS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应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分泌抗BORISmAb的杂交瘤细胞株。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BORIS抗原在睾丸组织、乳腺癌、乳腺良性病和正常乳腺组织(癌旁远端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获得4株稳定分泌抗BORIS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抗体编号为FMU-BORIS13(IgG1)可用于免疫组化的染色。结果显示,BORIS抗原在正常睾丸的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的细胞核内表达,符合CT抗原的表达特点。组织芯片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其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水平的表达,阳性率为85%(94/110),在良性乳腺病组织中其表达的阳性率为95%(21/22)。另外,在6例乳腺癌癌旁远端近似于正常的乳腺组织中也检测到BORIS抗原的表达。BORIS抗原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远高于其在良性乳腺病和正常的乳腺组织(癌旁远端组织)中的表达。结论BORIS的高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从1例骨髓瘤患者(IgDλ)尿中提取的λ链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两次融合,分别经3~4次克隆后获得86株分泌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经鉴定其中15株为抗独特型McAb。其中12株仅与同源性λ链和IgD反应,不与正常人λ链,k链,IgG、IgA、IgM、IgD、IgE及白蛋白(HSA)和一系列副球蛋白反应.间接免疫荧光法证明,抗独特型McAb与骨髓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阳性率高达23%,不与正常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反应,其中部分McAb与实验室培养的浆细胞瘤株呈现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采用ELISA测定32株抗HFRS病毒McAb对该病毒两种粗制抗原的相对亲和力,发现每一株McAb对两种病毒抗原的亲和力相同或基本相同,而各株McAb对同一病毒抗原的亲和力则有所不同,有些差别很大。按50%最大结合浓度分析,可分为3组。1组13株McAb为0.003~0.8μg/ml,Ⅱ组9株McAb为0.1~8μg/ml,Ⅲ组10株McAb为50~300μg/ml。这一结果为选择应用这些McAb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次报道用McAb双夹心纸模金银染色法检测疟疾病人血清中的疟原虫循环抗原获得成功。将McAb吸附于硝酸纤维膜上,与待检血清反应后加入胶体金标记的第二McAb,再置银显影液中显影,阳性反应呈黑色斑点。用本法检测间日疟疾和恶性疟疾病人血清各15份,阳性率分别为86.6%和  相似文献   

19.
用半抗原物质三碘甲腺原氨酸酯化联结法,制备T_3甲酯—BSA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FO骨髓瘤细胞融合,融合率为80.2%,阳性率为20.9%。获得稳定分泌抗T_3 McAb的杂交瘤细胞6株。杂交瘤细胞染色体众数2n=92~96,并含有1~2条标记染色体。通过对McAb特性分析发现:其分别属于IgG_1和IgG_(2a)亚类,其中E10株McAb与甲状腺素(T4)交叉反应率仅为0.14%,亲和常数K值为3.751×10~(11) L/M。杂交瘤细胞培养液滴度为1:900,小鼠腹水滴度为1:3×10~5,可直接取代商品药盒中抗T_3多克隆抗体,显示出灵敏度增高,可测范围增大,反应到达平衡时间缩短,抗体性能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A组RV McAb的特性鉴定及临床初步应用。用从河南省腹泻犊牛粪便中分离的HN-7毒株(RV)抗原免疫BALB/c小鼠,用杂交瘤技术获得2株分泌A组RV特异性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经鉴定,所获2个McAb(2C7.3C9)与A组RV第1血清型Wa株、第3血清型SA-11株,第6血清型NCDV株以及从国内猪、牛粪便中分离的4株未分型毒株的间接ELISA效价达10~(-5)~10~(-6),但与这7R-V毒株的血凝抑制滴度≤1:8,中和效价≤1:100,表明,这2个McAb是针对A组RV共同抗原的。琼脂糖双向扩散结果,2C7为小鼠IgG1亚类,3C9待鉴定。用RVMcAb建立的单夹心ELISA技术测定162例人,牛腹泻粪样,阴阳性总符合率与常规 ELISA相比较,为98.8%(160/1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