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粒细胞缺乏症(粒缺)是甲亢患者应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中最严重的毒副作用,也是甲亢危急重症之一,如处理不当,易危及生命。本文就近4年来我院收治的24例ATD导致的粒缺进行报告。  相似文献   

2.
抗甲状腺药物致肝功能损害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绍礼  华炜 《临床医学》2004,24(2):F004-F004
抗甲状腺药物(ATD)是治疗甲亢的有效方法,绝大多数甲亢病人采用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常可引起粒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肝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自1998年1月~2003年7月期间,我们对抗甲状腺药物导致肝功能损害的1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发病率呈增长趋势,甲亢的内科治疗常规采用抗甲状腺药物,但其所致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尤其是严重的粒细胞缺乏症。我院2002/2007年共收治11例由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粒细胞缺乏—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明海  魏松全 《华西医学》1995,10(3):293-294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粒细胞缺乏──附10例报告何明海南充中心医院内科(637000)魏松全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内分泌科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Agra)是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drug,ATD)最严重的毒性反应,如诊...  相似文献   

5.
甲巯咪唑(他巴唑)是目前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主要药物之一。然而该药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粒细胞缺乏症。据统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服用他巴唑过程中突发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率为0.1%~0.8%。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药物对骨髓造血系统直接损害,通过破坏定向干细胞和初级干细胞而致粒细胞缺乏,并与血液或骨髓储存的成熟粒细胞破坏有关;也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如不及时处理,会增加病人的感染机会,甚至因败血症而引起死亡。但粒细胞缺乏症发生前的首发症状中均有发热、咽痛。现对我科1998年-2003年收治的11例他巴唑致白细胞下降及粒细胞缺乏症资料进行分析,旨在为避免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更好地做好预防性护理。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与粒细胞缺乏症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莉莉 《实用医学杂志》1997,13(11):723-724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在发病过程中或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时均可出现粒细胞缺乏(粒缺)。为了探讨甲亢合并粒缺的升粒细胞治疗方法,对14例甲亢合并粒缺患者分别予鲨酐醇+利血生(9例),鲨酐醇+利血生+地塞米松(3例),鲨酐醇+利血生+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2例)治疗。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能有效升高粒细胞,显效时间分别为21.7天,16.7天和3.5天。提示rhGM-CS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用131 I治疗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前先较长时间服用抗甲状腺的药物对Graves甲亢治愈率的影响。方法将临床明确诊断为Graves甲亢的100例患者按是否经过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为用ATD治疗最少半年而未愈的患者,治疗组为未经ATD治疗的患者,两组患者同时采用131 I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2%,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8%,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甲状腺功能比较,治疗组的治疗结果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1 I治疗Graves甲亢前较长时间的应用ATD能够降低131 I对Graves甲亢的治愈率,从而影响其疗效。  相似文献   

8.
<正>甲巯咪唑(MMI)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采用MMI药物治疗,有的可引起患者的白细胞减少,甚至出现粒细胞缺乏症的严重毒副反应,危及病人的生命。本文按照粒细胞缺乏症的诊断标准,将2007~2008年我院收治的5例MMI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普遍食盐碘化后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治疗与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调查62例甲亢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相关情况和检测血清三碘甲状腺素(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的水平与比值。以检测的比值随机分为戒碘盐组20例,无戒碘盐组42例。无戒碘盐组在治疗甲亢期间不刻意戒碘盐,而戒碘盐组在治疗甲亢期间刻意戒碘盐,观察时间为30周。结果发现无戒盐组服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甲亢所需时间延长,4年内复发8例,复发率为23%。戒碘盐组服ATD治疗甲亢在短期内临床症状完全控制,2年内复发8例,复发率为50%。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食盐碘化后对甲亢治疗与预后有直接影响。结论碘摄人量增加并不是甲亢发病率上升的唯一原因,而是甲亢在治疗期间不必刻意戒食盐碘化,服药维持时间长短是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0.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向明珠  尹潍 《新医学》1995,26(8):431-433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应用湖北沙市第一人民医院向明珠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尹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和免疫功能障碍有关的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手术和放射治疗,但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心)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甲亢:药物治疗37例(74%);^131 I治疗11例(22%).先药物后手术3例(6%)。心力衰竭:38例(76%)应用洋地黄类药物,43例(86%)应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42例(84%)应用血管扩张药物,41例(82%)应用利尿刺,17例(34%)应用抗生素。结果甲亢心症状明显好转43例(86%);死亡7例(14%)。结论甲亢心心力衰竭治疗的关键是治疗甲亢。此类患者对洋地黄类药物的反应欠佳,晚期易致洋地黄中毒;静脉扩血管制剂的疗效亦欠佳,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周静  )  郭辉 《全科护理》2011,9(19):1783-1784
甲巯咪唑(他巴唑)是目前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主要药物之一,具有作用强、疗效显著、见效快的特点。但是,该药在治疗过程中可引起严重的副反应——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虽然其发生率很低,在0.5%以下,但如不及时处理,极易引起感染、败血症,甚至发生休克、甲亢危象而危及生命。2010年12月25日我科收治1例重症甲巯咪唑致粒细胞缺乏症病人,  相似文献   

13.
甲巯咪唑致粒细胞缺乏症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庞建华  王战建 《临床荟萃》2003,18(16):907-907
抗甲状腺药物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主要的副作用是白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 ,可危及患者的生命。现将甲亢治疗中致粒细胞缺乏症 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 999年 1 2月至 2 0 0 0年 5月共收治甲亢合并粒细胞缺乏症患者 5例 ,男性 3例 ,女性 2例 ,年龄2 2~ 4 5岁 ,平均 36 .7岁 ,甲亢病史 1~ 3个月 ,均为初次发病 ,有心悸、怕热、多汗、多食、消瘦、乏力等甲亢症状。实验室检查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 )、游离甲状腺素 (FT4)、超敏促甲状腺激素 (sTSH)符合甲亢诊断。使用甲巯咪…  相似文献   

14.
甲巯咪唑是临床常用的抗甲亢药物,常见副作用有粒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及皮疹,少见的副作用有关节痛、血小板减少、脱发等。赛治系德国默克医药公司生产的抗甲亢药物甲巯咪唑(商品名:赛治,5mg/片,50片/盒),在本院投入使用近二年,常见副作用与国产的甲巯咪唑相似,但出现呼吸困难、头晕等临床症状未见有报道。现将赛治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出现呼吸困难3例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临床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手术治疗等。其中碘-131(^131I)治疗甲亢被临床公认为安全、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较之需长期用药的口服抗甲状腺药物和可能出现甲状旁腺或声带麻痹的手术方法有明显优势,且其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24例甲亢患者采用放射性碘-131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宋庆璋  白振连  卢晓 《现代康复》1998,2(10):1161-1162
为了探讨甲亢患经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后免疫学缓解的标准,我们测定了甲亢患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散粒体抗体(TMAb),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药物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其VCS变化。方法以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60例甲亢患者外周血自细胞检测,比较白细胞及其分类的数量变化;同时进行VCS参数的数据分析。结果60例甲亢患者单核细胞相对计数和单核细胞绝对计数分别为(9.0±3.1)%、(4.8±1.9)×10^8/L,均高于对照组的(6.5±2.3)%、(3.6±1.2)×10^8/L,两组之间差别显著(P〈0.01)。甲亢患者具有LMR、中性粒细胞V-均值、淋巴细胞C-均值均降低的特征。LM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7%、50.8%(cutoff值=4.0)。中性粒细胞V-均值、淋巴细胞C-均值对甲亢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ROC下面积分别为0.629、0.706)。结论甲亢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上升,LMR比值降低,白细胞VCS参数有助于临床上甲亢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甲亢术后危象的预防:附20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亢术后危象的预防(附200例临床报告)广东省人民医院普外科(510080)杜嘉林,刘子贤,刘晓文甲亢危象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术后甲危发生率约为1%,我院自1984年至1995年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亢200例,术后无典型甲危发生...  相似文献   

19.
邢程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8):2876-2876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性心脏病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心力衰竭,2006年2月,我科收治了甲亢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儿1例,通过严密的观察和药物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王宁 《中华临床新医学》2005,5(11):1048-1049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内科临床的常见病,其中有10%-20%发展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简称“甲亢性心脏病”)。本病常由于过多甲状腺素引起的典型或不典型甲亢症候群,临床症状常与多种疾病类似,故容易误诊或漏诊。现将本院1994—2004年收治的“甲亢性心脏病”(THD)误诊病例30例作一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