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亚低温脑保护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4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对照组42例给予控制血压、脱水、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亚低温组42例除了常规治疗外,加用33℃~35℃亚低温治疗,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前瞻性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42例患者,恢复良好率57.1%(24/42),病死率19%(8/42)。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未发生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并具有安全、显著降低病死率及癫痫发生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联合过度通气在重型颅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用GCS3-8分法对颅脑创伤的本院病人18例做前瞻性研究,伤后24 h内常规行气管切开;于2-6 d,当18例病人颅内压超过20 mmHg时,予机械通气法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0-34 mmHg间约30 min,监测颅内压,脑血流及脑氧分压。结果:每个病人都进行32次过度通气,过度通气中有30次使颅内压下降(30/32),平均下降(7.3±3.5)mmHg(P〈0.01);大部分试验(29/32)脑血流和脑氧分压明显下降,但仍能保持在其缺血阈值(50 AU,10 mmHg)之上,3次试验脑血流和脑氧分压下降低于其缺血阈值。结论:中度过度通气(氧化碳分压为230-34 mmHg)有利于降低颅内压,长时间应用有导致脑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娟 《四川医学》2010,31(10):1569-1571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和护理要点。方法将53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按照亚低温治疗方法将治疗组患者肛温控制在(34±1)℃,维持3~6d;其他治疗同常规组。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伤后生命体征稳定,病死率下降,预后明显改善。结论亚低温治疗结合正确合理的护理措施可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降温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病人6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全身降温伴冬眠疗法)和对照组(单纯性冰帽)各30例,两组病人均采用脱水、抗炎、降颅压等治疗,亚低温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亚低温治疗。即使肛温降至33~34℃,持续5~7d。结果亚低温组有效率76.67%,死亡率10.00%;而对照组有效率50.00%,死亡率23.33%,两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更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颅内压,控制体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50例重型颅型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综合治疗.对照组:体温超过38℃给予常规降温处理;治疗组:应用头部冰敷、腋窝及大血管处冰敷,使体温维持在腋温36℃(肛温:32~34℃)72h.结果 治疗中生命体征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及致残率,提高其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在重型颅脑损伤过度通气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远云  李晓斌  肖逸  雷波 《当代医学》2009,15(18):64-65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自发性过度通气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8例重型颅脑损伤自发过废通气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伤后入院时使用机械通气(24例);B组伤后予以吸氧而未使用机械通气(24例),进行两组间血气指标监测(pH、PaCO2、PaO2)及预后的对比分析。结果A组机械通气后pH,PaCO2,Pao。等指标较B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按OOS预后判断,A组生存质量优于B组(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能改善重型颅脑损伤过度换气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联合过度通气在重型颅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用GCS3~8分法对颅脑创伤的本院病人18例做前瞻性研究,伤后24 h内常规行气管切开;于2~6 d,当18例病人颅内压超过20 mmHg时,予机械通气法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0~34 mmHg间约30 min,监测颅内压,脑血流及脑氧分压.结果:每个病人都进行32次过度通气,过度通气中有30次使颅内压下降(30/32),平均下降(7.3±3.5)mmHg(P<0.01);大部分试验(29/32)脑血流和脑氧分压明显下降,但仍能保持在其缺血阈值(50 AU,10 mmHg)之上,3次试验脑血流和脑氧分压下降低于其缺血阈值.结论:中度过度通气(氧化碳分压为230~34 mmHg)有利于降低颅内压,长时间应用有导致脑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罗杰明 《广东医学》2004,25(9):1076-1077
目的 观察亚低温复合中度过度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  35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 ,按双盲随机的方法分成两组 ,接受气管插管后以呼吸机控制呼吸 ,观察组的核心温度 (T)为 35℃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维持为 4 0kPa ,对照组的T为 37℃ ,PaCO2 为 4 6 7kPa。分别于气管插管后和 4h后同步采集并测定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血样 ,计算脑氧摄取 (CEO2 )和桡动脉 -颈静脉血氧差 [C(a -jv)O2 ]。结果 降温及通气后对照组颈静脉血氧饱和度 (SjvO2 )和颈内静脉血氧含量 (CjvO2 )下降 ,CEO2 升高 ,C(a -jv)O2 升高 ,与其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观察组上述各指标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上述各指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亚低温复合中度过度通气可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供 -氧耗保持平衡 ,有利于脑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亚低温与常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入住ICU病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n=36)接受32~35℃低温治疗,对照组(n=36)体温维持在(37±0.5)℃,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个月,对照组死亡13人,植物状态2人,重度残疾4人,轻度残疾7人,良好康复10人.亚低温治疗组死亡5人,植物状态1人,重度残疾2人,轻度残疾13人,良好康复15人,亚低温治疗组伤后6个月死亡率较对照组降低(χ2=4.471,P=0.029),且良好神经系统转归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170,P=0.007)。亚低温治疗组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在治疗后3-7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脑保护作用并能降低死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机械通气配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月,将我科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早期机械通气配合亚低温治疗)和对照组(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气变化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PaO2、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预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配合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较好的预后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两种降温方法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影响. 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损伤病人6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全身降温伴冬眠疗法)和对照组(单纯性冰帽)各30例,两组病人均采用脱水、抗炎、降颅压等治疗,亚低温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亚低温治疗.即使肛温降至33~34℃,持续5~7d.结果 亚低温组有效率76.67%,死亡率10.00%;而对照组有效率50.00%,死亡率23.33%,两组结果 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更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颅内压,控制体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颅脑手术全麻病人Pet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Vt(潮气量)、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关系,为临床应用PetCO2提供依据。方法将20例ASAⅠ~Ⅱ级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取仰卧位。对照组:正常通气,维持PetCO2在35mmHg左右,实验组:过度通气,维持PetCO2在25mmHg左右。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后10min,30min,60min时的潮气量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随Vt增大,PetCO2的降低,PaCO2降低,Pa—etCO2(Pa-etCO2=PaCO2-PetCO2)不同测量时间PetCO2与PaCO2高度相关(r〉0.9028)。结论①心肺功能正常病人全麻机械通气时过度通气可能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Pa—etCO2增大.②PetCO2虽与PaCO2高度相关,但不能准确反映PaCO2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组,各31例。前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冰毯将体温降至33℃ ̄35℃,并给予以脱水、止血、抗感染、神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后者为常规治疗,不用冰毯机。结果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为54.8%,病死率为16.1%;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16.1%,病死率为38.7%。预后良好率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早期机械通气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患者入院时立即给予使用机械通气并常规进行脱水利尿,抗感染和(或)开颅手术等基础治疗;对照组36例进行常规治疗,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衰竭后才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监测2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与预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按格拉斯哥评分治疗组预后高于对照组。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进行机械通气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缺氧症状,科学合理使用呼吸机,开放气道,减少误吸,从而减少肺部感染机会,提高生存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使用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治疗后2h呼吸检测指标(PaO2、PaCO2、SaO2)、神经功能评分(SSS)及1周内的死亡情况.结果 治疗后2h观察组呼吸检测指标(PaO2、PaCO2、SaO2)改善优于对照组(P<0.001);伤后第7d观察组SSS评分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1周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能改善重型颅脑伤患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组,各31例。前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冰毯将体温降至33℃-35℃,并给予以脱水、止血、抗感染、神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后者为常规治疗,不用冰毯机。结果亚低温组预后起好率为54.8%,病死率为16.1%;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161%,病死率为38.7%。预后良好率两组比较,P〈O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中,亚低温(28—35℃)能显著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保护血脑屏障功能,有效地控制颅内压,从而明显地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亚低温治疗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精心的护理配合,条件要求高,观察难度大,我科于2006年11月17日采用一般低温(32~35℃)治疗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亚低温治疗实施的护理及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将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56例。前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冰毯将体温降至32~34℃,后者仅用常规治疗。根据GCS评分对患者6个月时的神经系统功能进行评分,治疗过程中记录颅内压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为62.50%,病死率为10.71%;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26.79%,病死率为25.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iPAP无创呼吸通气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4)予以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n=34)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无创呼吸通气治疗,3d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心率、呼吸频率及临床症状等进行比较,并统计患者住院天数及病死率。结果无创通气干预3d后,治疗组血SaO2、pH值、PaO2、PaCO2分别为94.3%、7.36、82.1mmHg、49.6mmHg,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89.0%、7.31、72.8mmHg、58.9mmHg),P〈0.05。治疗组住院天数(13d)及病死率(2.9%)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1d和11.8%),P〈0.01。结论无创通气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临床症状,提高救治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压氧综合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疗程和3疗程GCS评分,伤后3个月的GOS分级。结果 高压氧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植物生存和病死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高压氧综合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残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