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胫骨平台骨折28例,按Schatzker分型:4例Ⅰ型骨折用1~3枚松质骨螺钉固定,Ⅱ型10例、Ⅲ型5例、Ⅴ型3例、Ⅵ型3例骨折用胫骨外侧平台解剖钢板固定,Ⅱ、Ⅲ型塌陷骨折撬拔复位后所致空隙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填充,Ⅴ型骨折内侧用1~2枚松质骨螺钉固定,Ⅳ型骨折3例用胫骨内侧平台解剖钢板固定;前交叉韧带损伤5例予以修复,单纯外侧半月板损伤3例中1例全部摘除,2例部分摘除,3例内侧半月板损伤部分摘除,3例内侧副韧带损伤中1例修复,2例未行修复。结果经1~3年随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关节功能优良共计23例,优良率82.1%。结论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塌陷骨折的适宜植骨、膝关节稳定的重建及术后康复训练是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五大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序贯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骨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2月~2012年6月,应用VSD技术序贯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9例GustiloⅢB和ⅢC型胫腓骨骨折骨外露患者,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17~68岁,平均37.3岁。其中GustiloⅢB型11例,GustiloⅢC型8例,骨外露创面面积16cm×13cm~25cm×17cm。所有患者入院后先行清创,VSD覆盖创面,抗感染治疗,待创面清洁无感染后行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骨外露。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2个月。本组19例移植肌皮瓣均成活,2例出现皮瓣尖端坏死,1周后行坏死组织清除并植皮修复,其余小腿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无感染及血管危象发生。19例中13例骨折于术后8~21个月达到骨性愈合;4例胫骨缺损者于术后3个月行取自体髂骨植骨并更换为钢板内固定,9~14个月骨折愈合;2例胫骨骨折术后3~6个月X线摄片示骨折局部骨质吸收,骨折端萎缩,无骨痂生长,于术后6个月时行取髂骨植骨并钢板内固定,分别于10、13个月达骨性愈合。5例因皮瓣臃肿,影响日常生活,后期给予皮瓣修整术后明显改善;5例吻合神经的皮瓣感觉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正常,6例踝关节功能部分受限,主要表现为背曲受限,与胫前肌群损伤有关。结论应用VSD技术序贯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GustiloⅢB和ⅢC型胫骨骨折骨外露,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lizarov技术Ⅰ期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003年9月-2010年9月收治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24例,均为胫骨开放性骨折(Gustilo Ⅲ B型20例,Gustilo Ⅲ C型4例).在患肢上安放Ilizarov外固定架.清创术后小腿胫前内侧软组织缺损10 cm×6 cm,胫骨骨缺损(8±4)cm.对15例胫骨骨缺损<5 cm的患者使用Ⅰ期清创、腓骨截骨、胫骨缺损端加压.对9例胫骨缺损>5 cm的患者采用Ⅰ期清创、骨运输-骨延长.对15例患者采用Ⅰ期清创,封闭创面或缩小创面、骨搬移,Ⅱ期清理皮肤嵌顿及清理骨折端.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0~24个月,平均14个月.骨缺损均得以重建,患肢肢体长度与健侧之差<2 cm,骨折愈合,创面均闭合.1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术后3个月恢复.19例未通过额外手术进行修复.3例通过游离皮片植皮成活,2例通过局部旋转皮瓣修复覆盖创面.结论 Ⅰ期使用Ilizarov外固定架进行骨搬移肢体是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放性植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感染性胫骨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4年6月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创伤骨科收治胫骨感染性骨缺损11例,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5~56岁,平均37.5岁;均为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不同程度损伤。受伤原因:道路交通伤8例,重物压砸伤3例。患者入院后常规行清创骨折内外固定,出院后定期随访,患肢表现为骨折不愈合,骨坏死形成,创区反复渗液、流脓,胫骨平均缺损长度为(4.5±1.5)cm。先行感染病灶清除术,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覆盖创面,待创面稳定后再行自身髂骨植骨加负压封闭引流(VSD),最后根据植骨创面大小及肉芽生长情况选择植皮或皮瓣修复术闭合创面。结果 11例患者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个月(4~12个月)。肉芽组织覆盖植骨区的平均时间为18d(15~35d)。11例中2例植骨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3例予以植皮手术,其余6例中随意筋膜皮瓣修复4例,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2例。所有植皮及皮瓣均成活良好。结论开放性植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感染性胫骨骨缺损治疗中操作相对简单,可有效控制创面感染,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胫骨Pilon骨折22例用石膏、绷带、跟骨牵引行骨折临时固定,待伤后7~14天,平均10.6天,局部软组织损伤恢复后再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根据Ruedi—Allgower骨折分型:I型10例,Ⅱ型5例,Ⅲ型7例。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48个月,平均24.6个月。采用Mazur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优8例(36.4%),其中I型6例,Ⅱ型2例;.良9例(40.9%),其中I型4例,Ⅱ型2例,Ⅲ型3例;可4例(18.2%),其中Ⅱ型1例,Ⅲ型3例;差1例(4.5%),为Ⅲ型。术后发生骨折延迟愈合4例(18.2%),针道感染3例(13.6%)。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能有效地减少局部并发症,并能较好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环形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近端闭合性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05至2012-05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胫骨近端闭合性粉碎性骨折25例,均属于闭合性骨折Tseherne分型中CⅡ型。OTA/AO骨折分型:A3型10例,C2型9例,C3型6例。均采用闭合复位或者有限切开复位骨折块后,应用Orthofixhybrid外固定架治疗。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3.4±3.5)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愈合,时间为4~11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针道反应4例,经局部换药,口服抗生素后治愈。2例骨折延迟愈合,给予局部自体骨植骨术后愈合。末次随访时影像学RRS评分优良率80%,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优良率84%。结论利用环形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近端闭合性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2月,我科采用双钢板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Rü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22例,其中合并腓骨骨折8例,合并脏器损伤2例,合并其他骨折4例。结果本组22例,随访12~35(18.7±4.3)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骨折愈合时间4~8(5±1.8)个月,按照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4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0.9%。结论选择好手术时机,正确处理软组织损伤,双钢板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Ⅲ型pilon骨折能达到准确复位,牢固固定,早期行功能锻炼的目的,为治疗Ⅲ型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扩创I期植骨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34例分析武警北京一总队第二医院外科李瑞海,张树喜,翁迈,田恒俊,谢山洪,欧阳宏杰(北京100037)关键词慢性感染,骨折不愈合,扩创I期植骨感染引起的骨折不愈合,按传统的治疗方法,需在感染控制,伤口闭合3个月后再行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Ⅲ型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植骨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45例胫骨外侧平台SchatzkerⅠ~Ⅲ型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研究组采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植骨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术后疗效。结果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愈合迟缓病例;研究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Lysholm评分、雍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疗效分布、总优良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经皮植骨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较传统切开复位手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同时缩短患者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撬拨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8月~2009年4月对19例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行关节镜下撬拨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术,同时予以充分打压植骨,处理合并损伤。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分级:优13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9.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撬拨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具有微创、复位精确、早期康复快等优点,可同时处理合并损伤,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适合胫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病例67例,根据选择手术方式不同,将病例分为交锁髓内钉、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支架3组,临床观察结合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作为判断临床疗效标准。结果 髓内钉组的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支架组,外固定组的骨折延迟愈合率高于其他两组;并发症包括骨不连、关节僵硬及畸形愈合,发生率为22.4%,其中骨不连发生率为13.4%。结论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支架;骨不连为胫骨骨折常见并发症,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固定后的松质骨骨折愈合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采用成年新西兰兔30只,在兔股骨髁间做完全截骨后,分别采用屈膝位长腿石膏固定,皮质骨和松质骨螺丝钉内固定术后3d,1,2,3,6周截取标本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不同方法固定除对松质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成纤维细胞出现时间载明显影响外,对成纤维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变笥以及成骨细胞功能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股骨远端骨折的分型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股骨远端骨折的分型和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1995-2003年间的603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男301例,女302例;年龄0.6~85岁,平均42.6岁。根据M櫣ller分型,A型282例,B型98例,C型223例;开放性骨折58例(9.6%)。非手术治疗134例,手术治疗469例。结果股骨远端A、B和C型骨折治疗后Neer评分依次降低,分别为73.4±13.9、64.9±14.7和59.2±14.8;手术治疗组Neer评分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组。B型骨折中单纯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和预后有较大区别。结论股骨远端骨折应根据不同类型而采用不同的手术和内固定方法治疗,其中B型骨折应以骨折的累及范围和粉碎程度分为三种亚型,选择相应的内固定方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愈骨疗伤胶囊对骨折愈合及其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愈骨疗伤胶囊对骨折家兔血液生化学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30只家兔造成双侧桡骨中下段3mm缺损骨折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愈骨疗伤胶囊高、中、低剂量组(0.9、0.45、0.15g·kg-1),伤科接骨片组(0.45g·kg-1)。造模后第2天开始灌胃给药,于第10、20天心脏取血,测定相关生化学指标。20d时处死动物,取出桡骨进行X片观察。结果通过X片观察可见愈骨疗伤胶囊高剂量组提高骨折愈合程度,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显著升高(P<0.05),愈骨疗伤胶囊血中钙磷离子浓度乘积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愈骨疗伤胶囊具有一定的促进骨折愈合作用,且该作用与提高血清ALP、促进钙磷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单能谱成像技术去除金属伪影用于骨折金属同定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骨折金属固定术后复查的患者使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采用双能量扫描程序,一次性扫描采集2个小同能量的数据.所得原始数据的后处理采用100及140 kV 2个不同能量的数据,用单能谱成像技术利用不同的能谱直接进行不同密度的金属减影.所得数据分别进行单能谱成像法(A法)和模拟常规法(B法)重组,包括MPR、VR和MIP.对2种成像方法 的图像质量和伪影显示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由于采用舣能量单能谱成像CT重组技术,图像伪影少,其巾A法中图像质昔为优者平均达91.9%(124/135),B法中图像质量为优者平均为59.3%(80/135),两组间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541,P<0.01);A法中无图像伪影者占89.6%(121/135),B法中仅占45.2%(61/13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910,P<0.01).结论 双能量单能谱CT扫描技术能够有效去除金属伪影,清晰显示骨折金属固定术后的细微结构.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onoenergetic technique of dual-energy CT in removing metal artifacts for patients with fractures fixed with metal fixer.Methods Fofly-five patients with fractures fixed with metal fixer underwent dual-energy CT scanning for the fractures.Two different data were collected in one-time scanning using dual-energy scanning sequence.With monoenergetic technique,two different data at 100 and 140 kilovolts were used for subtraction to removing metal artifacts based on different densities.Raw data were reconstructed with monoenergetic technique(group A)and conventional simulation method(group B),respectively.And,all data were reconstructed with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volume rendering(VR)and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respectively.Wilcoxon signed rank test was applied for the comparison of imaging quality and artifa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re were fewer artifacts on the images due to the application of monoenergetic technique in dual-energy CT scanning.In group A,the rate of high-quality images reached to 91.9%(124/135);and,in group B,it was 59.3%(80/135).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Z=-12.541.P<0.01).The images without artifact reached to 89.6%(121/135)in group A;whereas,it was 45.2%(61/135)in group B.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Z=-11.910,P<0.01).Conclusion Using monoenergetic technique,metal artifacts were removed effectively and the fine structure of fracture was clearly displayed.  相似文献   

16.
对髋臼骨折39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其分类提出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简单分类方法,37例获得了随访,其中随访10年以上者14例,最长时间29年,均获得较满意的结果。认为手术切口选择及手术器材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经髂腹股沟径路治疗髋臼骨折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目的:探讨经髂腹股沟径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自1990年1月至2001年3月,在98例手术治疗的髋臼骨折中,有33例通过髂腹股沟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12例加用Kocker-Langenbectk径路。术后早期行CPM训练。结果:本组无感染,除2例延迟2周愈合外,余均Ⅰ期愈合。平均随访47个月,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解剖和复位满意24例,复位不满意5例,差1例,有3例复位后髋臼和股骨头正常,仅髋骨未完全复位;用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估临床结果,优良22例,一般9例,差2例。分别有5例和2例发生Ⅰ度和Ⅱ度异位骨化。结论:髂腹股沟入路适合于髋臼前壁,前柱骨折以及部分双柱,T形和横形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临床效果与复位的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采用经皮穿刺钢丝环扎术治疗新鲜髌骨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例患者,在腰麻或局麻下,使用0.8~1.0mm粗钢丝,行患膝皮穿刺后,环扎骨折的髌骨。结果4周后摄片复查骨折复位良好,钢丝位置不变,8周时骨折已基本愈合,所有病例愈后良好,12~16个月后拆除钢丝。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时间短。术后不需石膏托固定,可早期活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兔股骨髁间截骨后松质骨骨折愈合中骨小梁修复方式.方法:采用成年新西兰兔18只,在兔股骨髁间作完全截骨后,分别采用石膏、皮质骨和松质骨螺钉固定.术后3周和6周取标本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采用石膏和皮质骨螺钉固定时,其愈合方式主要通过编织骨修复骨小梁.采用松质骨螺钉固定,其愈合方式主要通过板层骨重建骨小梁.结论:兔股骨髁间截骨后,松质骨骨折愈合存在着直接骨形成和间接骨形成两种愈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胸腰椎骨折体位复位与器械复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对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体位复位与器械复位效果进行临床比较研究.方法:患者全麻后行过伸俯卧复位并摄片(术中片),然后再行器械复位固定并摄片(术后片).对“术中片”、“术后片”及入院诊断时的“术前片”病椎椎前高和病椎上下椎间隙前高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椎前高恢复在体位复位和器械复位时基本一致;(2)椎间隙前高度在器械复位后可恢复更高;(3)部分病椎压缩超过2/3时,两种复位效果均不佳;(4)下腰椎骨折的两种复位效果不满意.结论:脊椎骨折复位效果与病椎松质骨压缩程度有关.器械复位的力量为一种间接张力,其对病椎的复位作用若要在体位复位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不仅受骨折程度影响,而且受软组织结构影响.因此,体位复位是胸腰椎骨折复位的主要力量,而器械复位作用相对较弱,重点在于维持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