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方式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减少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术后的并发症。方法对27例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Ⅰ期根治进行回顾分析,其中15例逐层梯度分离切出粘膜、环肌、纵肌,进入盆腔拖出肛门根治,长段型5例,普通型8例,短段型2例。12例单纯粘膜剥脱拖出(soave)肛门根治,长段型2例,普通型7例,短段型3例。结果出现并发症5例,其中单纯粘膜剥脱发生肌鞘感染l例,鞘内结肠假性梗阻1例,便秘2例;粘膜、肌层逐层梯度分离切除发生便秘1例;本组病例未发生小肠结肠炎。结论根据巨结肠类型,选择不同手术方式,粘膜、环肌、纵肌逐层梯度分离切除巨结肠根治术适应长段型和普通型病例,单纯粘膜剥脱巨结肠根治术适应短段型和超短型病例。  相似文献   

2.
Ⅰ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15例报告   总被引:116,自引:7,他引:109  
目的 报告一种新型I期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及期手术效果。方法 15例经组织学检查诊断为直肠乙状结肠型巨结肠患儿均行I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方法为在直肠后壁齿状线上1cm、前壁齿状线上2-3cm切开直肠粘膜,向近端游离达腹腔水平后,切除腹膜外直肠肌鞘至肛提肌水平,残留肌鞘后壁“V”形切除。游离近端结肠,拖出正常结肠与肛门斜行吻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45min(95-250min),平均出血45ml。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随访1-4个月所有患儿排便2-6次/d,无污粪。结论 I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安全有效,远期效果有待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良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6-2010年采用改良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治疗的68例患儿临床资料. 结果 66例患儿顽固性便秘消失,营养改善,近期无吻合口漏,无腹腔及伤口感染,远期随访无便秘复发及直肠回缩,无吻合口狭窄、污裤及便失禁,2例再发便秘,病理检查确认为巨结肠类缘性疾病,3例有小肠结肠炎. 结论 改良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肛门直肠肌鞘部分切除预防巨结肠根治术后肠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肌鞘部分切除对预防巨结肠根治术后继发巨结肠性肠炎的作用。方法对37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在行肛门根治术的同时行直肠后壁肌鞘切除。结果本组36例,获随访35例,随访时间4~24个月,仅1例患儿于术后1个月有一次肠炎病史,术后肠炎发生率为2.7%,比术前明显减少。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显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手术前的肛管静息压力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手术后肛管静息压力比手术前明显减低(p<0.01),术后6个月内患儿的肛管静息压力有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肛门直肠肌鞘部分切除术安全易行,可以有效地预防术后继发巨结肠性肠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的随访及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的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初步评价。方法 采用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60例,术后进行随访,其中最长随访1年,观察其术后并发症及排便功能。结果 术后合并小肠结肠炎4例,单纯性腹胀4例,吻合口瘘1例。术后并发症为16.7%。结论 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护理简单、无手术疤痕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经肛门Ⅰ期结肠拖出术治疗新生儿及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介绍经肛门Ⅰ期结肠拖出术治疗新生儿及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初步经验。方法 患儿全麻后取截石位,扩肛后,牵开肛门。在直肠齿状线上0.5cm处游离直肠粘膜,形成粘膜管后,继续向近端游离,达腹膜返折后环形切断肌鞘一周,劈开肌鞘后壁,并切除部分肌条。进入腹腔后,直视下游离直肠、结肠的移行段和扩张段,妥善结扎系膜血管,达正常结肠后切断,拖出结肠浆肌层与保留肌鞘间断固定,结肠断端及直肠齿状线切缘缝合固定。结果 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min-100min,出血约15ml~30ml,术中均未输血。7例均经病理证实为先天性巨结肠症,平均切除肠管13cm~25cm。1例于术后6d出现小肠结肠炎,治疗后好转,其余6例恢复顺利。术后2周开始扩肛,全部病例随访2个月—1年,每日排大便2~4次,无便秘复发、腹胀,无吻合口狭窄,无污粪,无肛周感染、肠管同缩等并发症。结论 经肛门Ⅰ期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新生儿及婴幼儿短段型及普通型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99年10月~2002年7月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96例。结果 本组并发症17例,占17.7%,其中小肠结肠炎8例,肠管粘膜脱出3例,粪污4例,便秘1例,吻合口破裂小肠脱出肛门1例。结论 腹腔下巨结肠根治术是目前公认的疗效满意的术式,但仍存在一定并发症,只要处理恰当,可以尽量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巨结肠同源病(HAD)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巨结肠同源病的病例资料,男8例,女15例,年龄5个月~16岁,其中5个月~3岁4例,3~16岁19例。患儿均以便秘、腹胀为主诉,术前常规行钡灌肠、直肠肛管测压检查。其中11例行直肠粘膜活检术;5例因肠梗阻行结肠造瘘术;3例为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复发便秘。结果全部病例均行腹会阴Soave法结肠次全切除术。23例中,钡剂灌肠均未见明显狭窄段、移行段,24h延迟拍片提示钡剂滞留;部分病例有结肠扩张和结肠冗长表现;直肠肛管测压均有抑制反射,11例直肠粘膜活检AchE阴性。23例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诊断一致。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腹泻,1例出现伤口裂开,2例直肠粘膜脱垂,2例粘连性肠梗阻;无吻合口瘘、肌鞘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腹会阴Soave法结肠次全切除术是治疗HAD较为彻底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腹腔镜辅助Swenson-like巨结肠根治术的并发症、疗效及操作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采用腹腔镜辅助Swenson-lik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的105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并发症发生率,总结操作经验。结果所有患儿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85~205 min,平均(115±18)min。平均切除肠管20~65cm,平均(35±15)cm。无盆腔脓肿及吻合口狭窄发生,吻合口瘘2例。术后患儿均能自主排尿和排便,无尿潴留,术后6个月内有12例发生小肠结肠炎(11.4%)。86例男性患儿中80例(93.9%)观察到阴茎自主勃起,8例(7.6%)出现便秘。结论腹腔镜辅助Swenson-like巨结肠根治术效果良好,术后有较好的控便和排尿功能,可以避免Soave肌鞘和Duhamel闸门所致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改良Soave术治疗先天性直肠肛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探讨准确诊断和一期治愈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改良Soave术治疗5例先天性直肠肛管狭窄患儿的疗效。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4个月至6岁,病程1个月至6年,均足月出生,5例大肠气钡双重造影提示均合并继发性巨结肠,临床表现可排细条状大便。结果5例患儿术后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排便通畅,术后1个月无小肠结肠炎、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肌鞘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腹膜炎;随访12~37个月,远期无便秘,无梗阻综合征、吻合口狭窄,无二次入院。其中1例远期出现Ⅰ°直肠脱垂,随访该患儿停止扩肛3个月后直肠黏膜脱垂频率较扩肛期间逐渐减少,截至术后15个月时已无直肠黏膜脱垂,排便正常,平均1次/d。1例远期夜间偶有污便,随访该患儿术后1年夜间偶有污便,日间控便正常,可保证生活质量。结论小儿先天性直肠肛管狭窄治疗方法尚无统一标准,常合并继发性巨结肠,改良Soave术为一期手术治愈先天性直肠肛管狭窄提供可能。准确诊断主要依据大肠气钡双重造影,狭窄段主要位于耻尾线(PC线)与I线之间。  相似文献   

11.
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 ̄2005年12月我院56例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患儿的手术以及诊疗经过。结果56例巨结肠中44例获得成功,无并发症发生,12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小肠结肠炎2例,术后腹腔大出血1例,大网膜嵌顿导致结肠梗阻1例,直肠肌鞘感染1例,便秘1例,肛周红斑及糜烂7例,均经治疗痊愈,随访2个月 ̄3年,1例轻度粪污,其余患儿肛门无狭窄,每日排便1 ̄3次,生长发育正常。结论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无肠粘连等优点,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治疗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后排便功能和结肠切端缩口缝合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8年10月130例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患儿的术后排便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130例中98例行经肛门根治术,32例因长段型和直肠乙状结肠呈直筒状行腹腔镜协助经肛门根治术,其中15例因近端结肠切端扩张与肛门口径大小不符行结肠切端缩口缝合后再行肛门结肠吻合.130例术后电话和信件获访90例,远期并发症3例,其中污粪2例,便秘合并小肠结肠炎1例.对术后恢复时间达3年以上的56例患儿进行排便功能评分,评分为正常组有23例,优组31例,良组2例,无差组病例.行结肠切端缩口缝合术的15例患儿全部获访,排便功能评分正常组6例,优组9例,无并发症.结论 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后长期肛门排便功能恢复满意.扩张但功能良好的近端结肠切端管径大于肛门口径时,可行结肠切端缩口缝合术.结肠切端缩口缝合术疗效确切,可与腹腔镜技术协同成为经肛门巨结肠手术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技术在不同类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中发挥的作用。方法159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接受手术治疗。短段型25例,常见型114例,长段型20例。其中单纯经肛门Soave拖出手术32例;腹腔镜Soave-Georgeson手术70例;腹腔镜直肠肛管背侧纵切心形吻合术57例。主要观察手术过程、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术后排便功能。结果在短段型和常见型患儿,经肛门Soave手术时间与腹腔镜Soave-Georgeson手术和腹腔镜直肠肛管背侧纵切心形吻合术时间相同,但肛门解剖时间前者比后两者明显长。腹腔镜组住院费用比经肛门Soave手术组高,术后并发症、排便优良率、直肠肛管反射恢复率、肛管静息差、肛管高压区长度均无明显差异。长段型患儿腹腔镜Soave-Georgeson手术和直肠肛管背侧纵切心形吻合术均明显比经肛门Soave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高,但腹腔镜操作不可缺少。结论对于短段型和常见型巨结肠根治术,常规应用腹腔镜没有必要,但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拖出手术是更全面的技术,能显著缩短肛门解剖时间,游离更长的病变结肠,更容易判断无神经节细胞肠段范围,观察结肠肛门吻合后肠管是否扭转、腹腔出血等。  相似文献   

14.
腹膜返折上方入路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一种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的新入路。方法 26例巨结肠患儿采用腹膜返折上方入路经肛门根治术,于腹膜返折上方将直肠牵下,环行切断即入腹分别游离近远端,切除病变,远端保留前壁距齿状线2.5cm,后壁距齿状线1.0cm,近远端斜行吻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10min,平均出血20ml。随访5月~2年,25例排便正常,1例排便轻度失禁,经处理恢复正常。结论 经腹膜返折上方入路的方法直观、确切,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 Soave 巨结肠根治术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2013年收治的115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辅助 Soave 巨结肠根治术,其中男81例,女34例,年龄1个月至14岁,短段型24例,常见型72例,长段型11例,全结肠型8例。结果115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95.70±14.17)min,术中出血量3-8 mL,平均(4.8±1.65)mL,术后近期大便5-12次,3-6个月后大便接近正常,每日2-5次,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10例,污粪15例,便秘复发2例,吻合口瘘结肠回缩1例,肛周皮炎15例,肛门狭窄3例。结论腹腔镜辅助 Soave 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术前诊断、术中术后规范处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全结肠型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今我们共收治全结肠型巨结肠2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1~14个月;随访23例,失访 3例。23例先行回肠造瘘,二期根治,3例行全结肠巨结肠一期根治术,术式采用回结肠多处活检,全结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全部患儿术中行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后分别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患儿均手术顺利,术后感染 3例,末段回肠血栓形成、局部坏死,行二次手术1例。无直肠肌鞘感染,吻合口瘘等术后并发症。最终全部患儿治愈出院。术后随访无一例便秘复发,偶发轻微小肠结肠炎9例(64.2%),持续小肠结肠炎1例(7.1%),4例(33.3%)存在轻度污粪,无便失禁;轻度吻合口狭窄1例(7.1%)。全部患儿术后体重增加,2例生长发育落后,其余营养状况良好。结论全结肠型巨结肠采用全结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同时行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避免了术后便秘复发,对术后小肠结肠炎的控制效果较好,术后大便次数和控制可逐渐恢复,患儿生活质量可,是可以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心形"吻合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3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心形”吻合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HD)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术前清洁灌肠 ,对本组 31例在肛门外套叠式拖出并切除病变的巨结肠 ,将正常结肠与直肠下段的吻合口一律吻合成前高后低的鸡心衣领状 ,还纳后逐层关腹。结果 本组 31例患儿均达到最大限度地保留肛门括约肌 ,保留其正常排便功能。未发生 1例吻合口瘘等早期并发症 ,均痊愈出院。远期随访 2 4例均未发生吻合口狭窄和其他晚期并发症 ,均达到良好效果。结论 “心形”吻合法是治疗HD的较好术式之一 ,尤其适用于常见型和短段型及病变在降结肠以远的长段型  相似文献   

18.
Rehbein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远期回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我院1985-2001年实施Rehbein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的经验,方法:全组299例,男266例,女33例,年龄15d-18岁,Ⅰ期根治术手术277例,结肠造瘘后Ⅱ期根治手术22例。结果:本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吻合口瘘3例发生于婴儿,均经结肠造瘘而愈合,再关瘘治愈,有22例术后早期出现内括经肌症状,坚持扩肛3-6个月后,便秘消失,污粪6例,其中有4例直肠指诊为吻合口狭窄,扩肛后,症状均消除。术后获得随访者164例,随访内容包括生长发育,排便,直肠检查等,随访时间最长者16年,最短者8个月,随访中发现:有便秘症状6例,其中2例为粘连性肠梗阻,经再次手术治愈;4例为吻合口狭窄,乃出院后未按医嘱行扩肛治疗所致,复诊经扩肛后狭窄消除,无一例需行内括约肌切开术者;有5例曾出现肠炎,腹泻症状,经保守治疗痊愈;本组病中未发现有肛门失禁及长期污染,其他病例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相当,能自行排例,每日大便1-3次,无腹胀,远期并发症有11例,占6.7%(11/164),结论:Rehbein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低,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9.
小婴儿Ⅰ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分析Ⅰ期经肛门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方法 12例患先天性巨结肠小婴儿,11例Ⅰ期经肛门完成根治术,手术年龄32d~158d。手术采用截石位或俯卧位,于直肠后壁齿状线上0.5cm~1.0cm,前壁齿状线上1.5cm~3.0cm切开直肠粘膜,向近端游离直肠粘膜达腹膜返折,环形切开肌鞘,游离近端结肠,拖出正常结肠与肛门斜形吻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95min,均于12h内排便,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2个月—1年,临床效果良,无污便。结论 Ⅰ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安全简单,临床效果好,适于在小婴儿中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介绍一种经肛门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的手术方式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16例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均采用经肛门前高后低大斜面吻合的方法完成根治手术.结果 术后排便正常14例,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出血1例.结论 经肛门前高后低大斜面吻合巨结肠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腹部无手术疤痕等优点,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