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结核化疗中肝损害的预防黄强吴安庆①(杭州市第二医院,杭州,310007)为了减少肺结核化疗过程中对肝脏的损害,我们采用相同的化疗方案和不同的药物护肝,观察了肝功能的变化。1资料和方法我们统计了1992年11月至1996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对结核化疗致肝损害预防作用。方法:将102例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抗结核化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以硫普罗宁0.2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2w;对照组以维生素C3.0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2w,后比较疗效。结果:化疗后治疗组仅2例ALT升高(>40U/L),对照组有14例,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疗后治疗组1例AST升高(>40U/L),对照组有12例升高(>40U/L),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硫普罗宁是目前预防结核化疗致肝损害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螺旋藻预防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秀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2,13(6):375-375
目的 观察螺旋藻预防抗结核药物肝脏损害的作用。方法 螺旋藻与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 ,螺旋藻胶囊 3粒口服 ,每日3次 ,服用 6个月。结果 螺旋藻治疗组 6个月末肝损害发生率为 2 .38% ,对照组为 13.9%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螺旋藻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可显著降低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5.
结核病治疗过程中的肝损害,使有的患者被迫中断治疗.为使结核病患者能达到全程足量用药,提高治愈率,我们观察了120例结核病患者的化疗和肝功能损害情况,摸索化疗过程中预防肝功能损害的可行性.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择病例均为本院确诊并在本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患者.其中浸润型肺结核20例,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符合诊断,痰菌阳性8例、阴性12例;结核性胸膜炎95例,临床表现、X线、胸水检查、PPD试验、TB-DNA等检查确诊;淋巴结结核3例,2例经穿刺诊断,1例为临床诊断;盆腔结核2例,根据临床表现及“B”超确诊.全部病例化疗前肝功能(包括ALT、r-GT、TBIL等)均正常,乙肝病毒标记物HB-VM(包括HBsAg、HBeAg、HBeAb、HBcAb)阳性者1组22例,Ⅱ组17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价双环醇片在宫颈癌化疗期间减轻、延缓化疗期间肝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9月于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90例宫颈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双环醇片)45例,对照组(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45例。两组患者化疗前肝功能正常,治疗组化疗疗程期间口服双环醇片每次50 mg,一日3次预防性保肝治疗;对照组口服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每次150 mg,一日3次预防性抗肝损治疗,化疗后每周复查肝功能,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变化差异。结果 90例患者均完成化疗周期内治疗,两组化疗期间均有一定程度肝功能损害,但对照组更为明显,需要辅助静脉保肝药物处理后,按原方案继续化疗;治疗组肝功能损害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出现Ⅲ—Ⅳ度肝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环醇片(150 mg/d)能有效预防和减轻患者化疗期间药物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凯西莱在预防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作用.方法每周期化疗时每日应用凯西莱0.2g静滴15d,3周期后复查肝功能.结果治疗组30例中2例出现肝损害,而对照组30例中有9例出现肝损害,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化疗同时应用凯西莱能降低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而且还有预防肝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研究中药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征,探讨中药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策略. 方法 对本院住院行肝脏活检穿刺病理与临床诊断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回顾分析,以西药组161例患者为对照,研究157例中药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结果 中药组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类型和西药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中药组和西药组相似,但乏力和消化道症状更为常见(P<0.05).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中药组ALT、AST、GGT、ALP分别为(437.10±416.13)、(300.10±278.73)、(205.30±178.82)、(151.65±84.93)U/L,西药组(617.29±422.19)、(502.94±290.28)、(280.10±229.25)、(187.67±153.78)U/L,升高水平较西药组为低(P<0.01).用药原因分析本组中药药物性肝损害的首要用药原因是保健与美体美容,占21.02%,其次是皮肤科用药占15.29%,妇科用药占12.10%.用药持续时间分析显示,43.31%的患者持续用药超过2个月. 结论 中药约物性肝损害乏力和消化道症状更为常见,但肝组织损伤的程度并不比西药组重,避免疗程过长和不恰当用药对预防中药药物性肝损害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预防伞肠外营养(TPN)肝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2例接受TPN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2)给予TPN;试验组(n=40),在TPN的同时给予GSH治疗.观察治疗后第7和第14天时静脉血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预防性使用护肝药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广西14个县(区)作为项目点,将半年内在项目点结防机构登记治疗的涂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6~8个月。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室肝功能检测。结果 90%的肺结核患者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预防性护肝药物的使用种类主要有中成药类、水飞蓟素类、葡醛内酯类,占使用护肝药物总人数的96.2%。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的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3.9%,未预防的发生率为1.9%,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419,P>0.05)。肝损害发生率在全程护肝组(3.8%)、非全程护肝组(4.2%)和对照组(1.9%)之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2=1.109,P>0.05)。几种常用预防性护肝药物未显示出与降低肝损害的发生有关。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与肝损害严重程度亦未显示出有关系(2=2.699,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效果尚不明确,临床用药应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是否需要预防性护肝。 相似文献
15.
凯西莱预防抗肿瘤药物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凯西莱预防抗肿瘤药物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4年3月-2008年8月入住我院的肿瘤病人116例随机分为凯西莱(硫普罗宁)治疗组65例,单纯化疗对照组51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情况及肝损害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血清ALT、AST、TB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化疗后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仅6例患者出现肝损害(9.23%),明显低于对照组肝损害发生率(16/51,31.4%)。结论在化疗期间使用抗肿瘤药物的同时加用凯西莱,能预防抗肿瘤药物致肝损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胸腺肽α1防治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导致的肝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郑州市人民医院6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TACE治疗,其中同时接受了在TACE术治疗当天开始皮下注射胸腺肽α1,14天为1疗程者33例作为研究组,只选择单纯行TACE治疗的3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相同时间点采血测定肝功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及白细胞,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相同时间点采血测定甲胎蛋白(AFP)。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ALT,胆红素,血白细胞计数,白蛋白,球蛋白及AFP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中治疗后出现肝功能损伤轻度加重的2例(6.06%),未出现严重肝功能损伤。对照组中治疗后出现肝功能损伤10例,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白细胞计数无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下降(p〈0.001)。治疗后AFP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并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研究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及KF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01)。结论:胸腺肽α1能够有效保护TACE术导致的肝细胞损害,显著降低AFP,更明显提高了肝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护肝片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防治效果。方法初治肺结核168例,应用“2HRZE(S)/4HR”方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88例,全程加服护肝片;对照组80例,全程加服葡醛内酯片。结果治疗组出现肝损害6例(6.82%),其中HBsAg阳性患者出现5例(5.68%);对照组出现肝损害26例(32.50%),其中HBsAg阳性患者出现20例(2500%)。两组比较有碌著性差异(P〈0.01)。HBsAg阳性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肝功能更容易受损害。结论护肝片在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是有效的,特别是对HBsAg阳性的结核病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的肝损害情况及规律。方法对我院的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55例(临床分型为:剥脱性皮炎29例,多形红斑22例,重症多形红斑3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例)的肝损害临床表现及肝功能(ALT、AST、GGT、TBA、T-BIL等)和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抗-HAV、抗-HCV、HbsAg、HbsAb、HbeAs、HbeAb和HBcAb)的检查进行分析。结果55例患者有肝损害53例,占96.4%。B型超声波检查提示肝、脾肿大23例,占41.8%。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查4例HbsAg阳性,余者均为阴性。在治疗过程中随着激素的使用,皮疹逐渐消退肝功能也明显好转,一般一周后好转,平均40—49d痊愈。结论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肝损害出现率高,且较严重;肝功能损害随着皮疹消退而较快恢复,一般预后较好,但也是造成这类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他汀类药物致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一2012年2月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164例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对照组采用基础护肝治疗(肌苷、维生素c),治疗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1.2g,1次/d)。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12周检测患者肝功能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后AI』水平明显高于用药前(P〈0.05);治疗组ALT水平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d岍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ULN)3倍而停药的比例,亦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明显减少他汀类药物致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以供临床用药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2年1月收治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45例,均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并观察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ALT、AST、TBIL等指标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