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椎板整块切除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1992年8月至2005年8月采用多椎板整块切除减压治疗75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资料,其中男39例,女36例;年龄25-71岁,平均54.8岁。胸椎黄韧带肥厚、骨化60例;单纯后纵韧带骨化5例;椎板增厚内陷5例;多发性、跳跃性胸椎间盘突出5例。手术取后正中切口,常规显露需减压范围的棘突、椎板、小关节突。切除椎板的范围是头尾侧均需超过受累水平1个节段,两侧沿小关节突内缘椎板开槽呈矩形。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胸脊髓病评分法评定术前术后脊髓功能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75例患者共切除328个节段椎板,平均4.7个节段,其中3个节段24例,4个节段10例,5个节段17例,6个节段15例,7个节段5例,8个节段3例,12个节段1例。术中有硬膜撕裂或缺损的11例患者经修补硬膜和严密缝合各层组织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切口浅表感染3例,经换药愈合。随访时间10~32个月,平均28个月。JOA评分术前平均(4.027±1.838)分,随访时平均(8.347±2.555)分,术前和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31,P=0.000〈0.01),其中优29例,良31例,改善11例,无变化4例,无加重病例,优良率为80.0%(60/75),总有效率为94.7%(71/75)。结论多椎板整块切除法治疗胸椎管狭窄症具有减压彻底、操作安全和疗效肯定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关节突减压融合治疗腹侧压迫型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采用后方人路经关节突行椎管腹侧减压,同时行前路植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腹侧压迫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33例,其中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者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33~77岁,平均55.9岁;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5例,胸椎间盘突出症(thoracic disc hemiation,TDH)11例,胸椎OPLL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2例,TDH合并OLF 1例.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法和Nurick分级评价神经减压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180~480 min,平均299.5 min;术中出血量250~2200 ml,平均918.5 ml.7例胸椎OPLL患者(包括合并OLF)术中出现硬膜损伤1例,术后发现神经功能恶化2例.12例TDH患者(包括合并OLF),术后无神经功能恶化,未发现脑脊液漏及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12~54个月,平均28.6个月.术前JOA评分2~11分,平均63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5~11分,平均8.6分.术前Nurick分级0~5级的例数分别为:2、2、4、5、2、4例,术后Nurick分级0~5级的例数分别为:6、6、3、3、1、0例.结论 采用经关节突人路减压融合治疗腹侧压迫型胸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充分的减压及满意的疗效,可以作为一种较为安全的胸椎管腹侧减压入路.  相似文献   

3.
局麻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麻下应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07年12月,16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在局麻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治疗,其中男10例,女6例;平均50.5岁(33~69岁);单节段4例,多节段12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80 min(125~250 min);平均失血量360 ml(230~530 ml);平均每例减压2.9个椎板(1~9个).全部病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8.6个月.术前JOA评分为4.812±1.109,术后JOA评分为8.313±1.7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3, P<0.01),JOA恢复率58.6%,疗效优良率81.3%,总有效率93.8%.所有病例无后凸畸形、慢性背痛等并发症.[结论]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重要手段.局麻下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功能,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减压后并不一定需要椎管成形.  相似文献   

4.
椎板分层摘除法治疗胸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及手术安全性。方法23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男11例,女12例;年龄40~78岁,平均56岁。临床表现:双下肢无力17例,行走困难23例,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减退13例,锥体束受损表现13例,括约肌功能障碍5例。患者术前均行X线和MR检查,部分患者行CT扫描检查。病变累及上胸段4例,中胸段4例,下胸段15例。手术采用后方入路,椎板分层摘除法完成全椎板减压,部分患者同时行椎间盘摘除或植骨内固定术。下肢功能评定采用Mann标准,术前Ⅲ级9例,Ⅳ级10例,Ⅴ级4例。脊髓功能评定采用截瘫指数,术前截瘫指数1分4例,2分12例,3分4例,4分3例。结果23例患者术后无一例症状加重。平均手术时间为150min,平均出血量为425ml。术后21例患者脊髓功能不同程度提高,提高1级13例,提高2级7例,提高3级1例,术后改善率为91.3%(21/23)。术后截瘫指数0分5例,1分8例,2分6例,3分4例。术后2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5年,平均25.2个月。末次随访时下肢功能Ⅰ级10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Ⅴ级1例,优良率80%(16/20)。末次随访时截瘫指数0分10例,1分7例,2分3例。结论椎板分层摘除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适合于需要全椎板减压的胸椎管狭窄症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退变性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及其安全性.[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月收治退变性胸椎管狭窄症患者25例,手术采用后路开门式椎板切除减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平均2年6个月随访,本组患者术后无1例症状加重,平均手术时问1.9 h,平均输血量200 ml,根据Epstein标准评定:优13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88%.[结论]后路开门式椎板切除减压可有效地避免脊髓损伤,是退变性胸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胸椎肿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回顾性分析32例胸椎肿瘤手术治疗效果,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胸椎肿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04年4月至2008年11月,32例胸椎肿瘤患者行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胸椎原发性肿瘤18例,胸椎转移瘤14例.肿瘤病灶均为单节段;原发良性肿瘤S23例,S3 6例,其中7例合并病理骨折;原发恶性肿瘤Ⅰ A 4例,Ⅰ B 3例,Ⅱ2例.14例转移性胸椎肿瘤按TOkuhashi预后评分系统均小于8分,且预计生存时间大于半年以上.所有病例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5例,C级8例,D级10例,E级7例(仅有局部疼痛).结果 手术时间为230~420 min,平均270min;切除肿瘤时失血量为1200~4200 ml,平均为2100 ml.术后随访0.5~4.6年,平均3.2年.所有病例术后疼痛消失或减轻,术后3周时,VAS疼痛评分由术前平均8.3分下降至2.1分(P<0.01);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明显,术后3周时SF-36评分由术前平均39分增加至79分(P<0.01).术后1年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正常24例,C级1例,D级2例(3例死亡和2例随访不足1年,未行神经功能评估).至末次随访仅2例局部复发和8例死亡.结论 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胸椎肿瘤安全可行.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条件下,能彻底切除胸椎肿瘤,对脊髓行360°彻底减压,缓解疼痛、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还可有效控制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微创"操作减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后路“微创”操作减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68例胸椎管狭窄疗患者采用“削薄”、“打磨”、“漂浮”、“蚕食”等微创操作行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术后随访1-8年(平均20个月),根据脊髓功能评分进行疗效综合评价。结果:68例患者中优27例(39.7%),良24例(35.2%),可10例(14.7%),差7例(10.2%),优良率为75.0%。疗效差的7例患者中2例为脊髓压迫时间过长导致不可逆性脊髓损伤;3例为外院术后疗效不佳于我院行二次手术;2例为胸椎管狭窄合并颈脊髓压迫症患者。结论:后路“微创”操作减压术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胸椎管狭窄合并脊髓病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相似文献   

9.
经关节突入路治疗腹背侧压迫型胸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关节突人路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腹背侧压迫型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和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9年3月在本院行关节突切除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19例单节段腹背侧压迫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男5例,女14例;年龄45~70岁,平均59.1岁;病程为10~52个月,平均20个月;胸椎间盘突出症(thoracic disc herniation,TDH)合并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rum,OLF)11例,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合并胸椎OLF 8例.病变位于T4、5 1例,T5、6 1例,T6、7 3例,T8、9 2例,T9、10 3例,T10、11 6例,T11、12 3例.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Frankel分级评价神经减压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50~270 min,平均195 min;术中出血量500~1 300 ml,平均785ml.2例患者黄韧带与硬脊膜粘连骨化,行"漂浮法";4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经修补后愈合良好;1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加强伤口换药,应用敏感抗生素后愈合;1例术后出现神经功能症状加重,给予甲强龙冲击,3个月肌力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随访12~26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脊柱不稳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情况.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优良率为71.43%;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4例,C级5例,D级6例,E级3例.[结论]经关节突入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腹背侧压迫型胸椎管狭窄症,彻底减压的同时给予坚强固定,患者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单纯椎板减压治疗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的远期疗效及其与胸椎后凸角度改变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3~1997年采用单纯椎板减压治疗的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获得长期随访的患者,使用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测量并统计手术前后各时期胸椎后凸Cobb角,分析其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本组随访5年以上者27例,JOA评分由术前的4.26±0.94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6.33±0.88分,胸椎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29.60°±2.50°逐渐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41.70±2.81°,单因子变异数分析(one-wayANOVA)显示术后2年开始胸椎后凸显著增大,而JOA评分逐步下降,4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因胸椎后凸明显加大,症状恶化行二次手术。结论:单纯椎板切除减压对于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胸椎稳定性有显著影响,伴随胸椎后凸的增大远期手术效果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经胸骨前路减压治疗颈胸段脊髓压迫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观察经胸骨前路椎体扩大开窗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胸段脊髓压迫症的疗效。方法3例颈胸段脊髓压迫症中,2例为后纵韧带骨化,1例为胸椎骨折。手术取颈胸部联合切口,纵行劈开胸骨,显露颈胸段椎体,用切骨刀及气动球磨钻扩大开窗减压,去除椎体骨质,突出椎间盘或骨化的后纵韧带,取髂骨块行椎间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1992年8月~2008年4月期间治疗的胸椎管狭窄症患者124例,使用传统椎板切除减压32例,前方经胸减压植骨内固定2例,后方加侧前方减压3例,多椎板整块切除法减压87例.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胸脊髓病评分法,术前评分为(4.31±1.85)分.结果 随访时间12~138个月,平均30个月,随访时JOA评分为(9.15±1.9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25,P=0.000),其中优49例,良52例,改善15例,无变化4例,加重4例,优良率为81.45%(101/124),总有效率为93.55%(116/124).并发症:术中有硬膜撕裂或缺损的12例患者,均给予仔细修复,再加严密缝合切口各层组织,术后未形成脑脊液漏;皮肤浅表感染3例,经换药愈合.随访临床和X线片均未见胸椎不稳定表现.结论 胸椎管狭窄症的后路减压效果满意,多椎板整块切除法具有减压彻底、操作安全和疗效肯定等优点,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只适用于局限型OPLL和胸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椎管狭窄症的特点及后路减压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51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28例;年龄33~74岁,平均(56.2±10.0)岁。胸椎管狭窄因素:黄韧带增生骨化16例;黄韧带骨化合并小关节突增生12例;后纵韧带骨化8例(其中3例合并黄韧带骨化);椎间盘突出8例;小关节突增生4例;发育性椎管狭窄合并后凸畸形3例。胸椎管狭窄合并颈椎管狭窄13例;合并腰椎管狭窄12例;同时合并颈椎管和腰椎管狭窄2例。非手术治疗12例,后路减压手术治疗39例。[结果]随访12~48个月(26.7±7.9个月),手术治疗组术后JOA评分优良率85%。非手术治疗组神经功能无恢复或加重。[结论]胸椎管狭窄症病因多样化,可合并颈、腰椎节段狭窄,术前需仔细评估,明确诊断。非手术治疗疗效不明显,后路减压手术可获满意疗效,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旨在正确认识这一疾病,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经过手术治疗的胸椎管狭窄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行半关节突全椎板切除术,4例侧前方入路行椎管减压、病灶清除术,6例行后路“微创”有限减压术。结果4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长96个月,最短时间6个月,平均36个月,疗效参照Epstin标准,优23例、良12例、改善4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1、胸椎管狭窄症一旦确诊,尽快手术治疗是唯一选择。2、按不同的病理改变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的效果。3、彻底减压与术中脊髓的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后纵韧带骨化、胸椎后凸畸形及硬膜囊粘连的处理策略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半关节突椎板整块切除治疗35例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男32例,女21例;年龄43~73岁,平均54.7岁;骨化黄韧带限于中上胸椎者18例,累及胸腰段者35例.对多节段及跳跃型黄韧带骨化患者,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确定责任节段.对多节段黄韧带骨化合并后纵韧带骨化或胸椎后凸畸形(>50°)时行多节段椎弓根固定并后凸畸形矫正;合并硬膜囊粘连时,采用粘连尾侧硬膜囊切开放出部分脑脊液,造成蛛网膜萎陷与硬脊膜分离,一并切除骨化或粘连的硬脊膜,尽量保留蛛网膜的完整性.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11分法)、Nurick分级和神经功能恢复率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6年,平均18个月.术前JOA评分1~9分,平均(4.3±2.3)分;术后为5~11分,平均(8.3±1.8)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率11%~80%,平均65.8%,其中优18例,良20例,可10例,差5例,优良率71.7%.术前Nurick分级为2~5级,平均3.7级;术后改善为2.3级.结论 半关节突椎板整块切除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伴后纵韧带骨化或后凸畸形时,行椎弓根固定矫正后凸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蛛网膜萎陷后硬脊膜切除可处理较重的硬膜囊粘连或骨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9):1816-1817
[目的]探讨保留关节突椎板切除术在治疗胸椎管内肿瘤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本科2012年2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5例胸椎管内肿瘤患者,诊断明确且均接受后路手术治疗,5例患者均行保留关节突2/3以上的椎板切除术,在此基础上行胸椎管内肿瘤摘除。手术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标准进行评估计算,改善率=[(随访得分-术前得分)/(17分-术前得分)]×100%,根据脊柱Cobb角有无增大,判断脊柱稳定情况。[结果] 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JOA评分从术前的平均(7.52±1.24)分(5~10分)提高至术后的(16.54±1.74)分(16~17分),平均改善率为94.70%。所有患者未出现Cobb角增大。脊柱矢状位力线无明显改变,未出现脊柱不稳,随访时脊柱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改变。[结论]保留关节突的椎板切除术能够在保留脊柱稳定性的情况下实现胸椎管内肿瘤的摘除,是胸椎管内肿瘤摘除术的可靠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男,42岁,因背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1周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0余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背部疼痛,并伴双下肢麻木、无力。于当地医院就诊,行胸椎MRI示:T_2-T_7椎管内、脊髓背侧、硬膜外脂肪层内见多个长T_1、长及短T_2结节影,呈串珠样排列,椎管不同程度狭窄,并向前推压硬膜囊及脊髓。诊断为胸椎管狭窄症,予甘露醇脱水、神经营养、镇痛等对症治疗后背部疼痛无明显缓解,双下肢无力加重,  相似文献   

18.
侧前方减压治疗胸椎管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1987年12月至1995年7月经侧前方减压治疗胸椎管狭窄21例,发病部位多在于T5~T12;临床均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系间盘退变椎体缘增生11例,DISH(特发性弥漫性脊柱硬化症)6例,OPLL后纵韧带骨化)4例,随诊6~96个月,平均33个月,优良率85.7%,本文对病例选择,手术操作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局麻下行胸椎后路手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10月于本科室因胸椎管狭窄症接受局麻下胸椎后路手术患者共15例为研究对象,男9例,女6例;年龄36~74岁,平均57.6岁;病程1~36个月,平均13.9个月;单节段9例、双节段5例、三节段1例。[结果]手术时间2~3.5 h,平均2.8 h;术中出血量200~600 ml,平均350 ml;15例患者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5.1个月;Epstein疗效:优4例、良8例、改善3例、差0例,优良率为80%。术后JOA评分(8.60±1.12),与术前JOA评分(4.73±1.28),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6;P0.01)。JOA术后恢复率平均为63.57%。所有患者术后无1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2例出现脑脊液漏。[结论]局麻下行胸椎后路减压术安全性较高,术后效果满意,掌握手术技巧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分析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及早期全椎板减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991~2004年期间35例手术治疗该类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2例术后明显恢复,8例症状缓解,5例术后无恢复。结论:全椎板减压术是治疗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