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种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体外增殖和抗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肿瘤组织在相同条件下获得TIL的抗瘤活性及增殖作用。方法:采用新鲜标本经消化液分离得到TIL、再经高浓度rIL-2激活后制备成细胞悬液,测定其抗瘤活性和扩增倍数。结果:高浓度的rIL-2能有效激活TIL细胞并达到治疗数量,而肝癌、胃癌的TIL细胞毒性均高于肉瘤。结论:采用体外培养方法所获得三种肿瘤TIL具有不同的杀伤毒性。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对骨肉瘤患外周血淋巴细胞(PBL)采用2种培养方法;(1)PBL在体外用患肿瘤组织学相关传代骨肉瘤细胞(灭活处理)刺激5天再经rIL-2诱导12天;(2)单独rIL-2激活培养PBL3~5天;分别获取rIL-2诱导体外刺激细胞毒淋巴细胞(rIL-2-CL)和LAK细胞。借助^51Cr释放试验对2种效应细胞形成及体外抗瘤能力进行比较性研究。结论:rIL-2-CL主要是一种特异性较高,杀伤活性强烈CTL细胞群,对抗LAK细胞的骨肉瘤细胞具有明显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3.
胃癌术后患者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ur-infiltratinglymphocytes,TIL)是一种抗肿瘤活性较强和靶细胞特异性的免疫活性细胞。但TIL较好疗效见于黑色素瘤等少数肿瘤,关于消化道实体瘤TIL治疗的临床研究较少[1]。本文分析了经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激活的胃癌TIL对自体和异体胃癌细胞杀伤活性,TIL疗法对患者细胞表型的影响和临床疗效,以探讨TIL对胃癌的抗肿瘤的机制和作用。1材料与方法1.1细胞培养22例胃癌标本为胃癌手术切除时获得,术前未进行治疗,病理诊断为胃腺癌。TIL及胃癌细胞制备及培养见文献[2]。1.2细胞表型分析和TIL杀…  相似文献   

4.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无论在动物实验体系或人类肿瘤及转移的实验治疗中都获得了肯定的疗效。然而.这种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仅在部分病人中获得,维持时间短暂,且需大量LAK细胞及大剂量基因重组的白细胞介素-2(rIL-2),而后者在部分病例中可产生较严重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对骨肉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采用2种培养方法:(1)PBL在体外用患者肿瘤组织学相关传代骨肉瘤细胞(灭活处理)刺激5天再经rIL-2诱导12天;(2)单独rIL-2,激活培养PBL3~5天;分别获取rIL-2诱导体外刺激细胞毒淋巴细胞(rIL-2-CL)和LAK细胞。借助~(51)Cr释放试验对2种效应细胞形成及体外抗瘤能力进行比较性研究。结论:rIL-2-CL主要是一种特异性较高,杀伤活性强烈CTL细胞群,对抗LAK细胞的骨肉瘤细胞具有明显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6.
 根据11例胃癌手术标本的研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经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诱导能在体外长期生长、扩增,长期培养的6例平均扩增15.1倍。细胞毒活性试验对多种瘤靶细胞有杀伤活性,并对自体瘤细胞和胃癌细胞系显示靶细胞特异性,其杀伤高峰在培养的第三、四周。冻存对TIL的扩增和杀伤活性均无明显影响。提示胃癌TIL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恶性黑色素瘤冷冻瘤苗激活的TIL在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志斌  刘剑勇  张力图  曾爱屏  黄卓正 《肿瘤》2003,23(3):200-201,208
目的 寻求提高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通过应用恶性黑色素瘤冷冻瘤苗来激活TIL,观察其抗肿瘤活性的改变。结果 经冷冻瘤苗激活的TIL在培养扩增10、20、30和40d的体外对自体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杀伤率均有明显提高,其中以培养扩增30d时为最高。结论 经恶性黑色素瘤冷冻瘤苗激活的TIL具有更高的体外杀伤自体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抗瘤活性及表型特征。方法 13例肝癌患者(7例接受术前TACE,6例未接受),MTT法检测TIL细胞抗肿瘤活性,APAAP法检测TIL细胞表型。结果 TACE组TIL细胞在第2周增殖达到高峰,至第3周平均扩增52倍,而未接受术前化疗组在第3周扩增达到高峰,平均扩增了12倍。术前介入化疗患者TIL细胞肿瘤杀伤活性增强,CD3^ 、CD4^ 、CD8^ 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 术前介入化疗可缩短肝癌患者TIL细胞增殖时间,提高肿瘤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9.
经瘤苗刺激的肝癌TIL细胞的诱导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sTIL细胞的体外增殖动力学和细胞生物学特性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方法 采用冷冻瘤苗刺激肝癌TIL细胞,研制具有较强的抗瘤活性的由瘤苗激活的杀伤细胞(sTIL),并与TIL比较。 结果 冷冻肝癌瘤苗在TIL的培养扩增过程中不断刺激,对保持TIL较长时期的增殖力和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等生物学特性明显增强。sTIL细胞培养至d5即有较强的杀瘤活性。持续时间可>60d,而最佳杀瘤活性时间为20~40d,37℃和5%CO2条件下细胞存活率为98%以上。 结论 sTIL可能通过特异性的T细胞的增殖且分泌细胞因子来增强其杀瘤活性,具有较强的抗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抗CD3单抗和rIL-2共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eleacells,PBMC)可诱导其增殖、活化、分化为具有杀瘤活性的抗CD3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 (Anti CD3 monoclcnal anybody activated killer cells.CD3AK)。(1)抗CD3单抗和rIL-2共刺激可诱导PBMC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胸腔积液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对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及其表型变化,并对其回输后毒副反应及患者免疫功能进行观察。方法:应用贴壁法分离恶性胸腔积液中TIL,并经rIL-2诱导培养;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CD3^ 、CD4^ 和CD8^ 比例;应用^2H-TdR释放法测定TIL对自体瘤细胞和801-D细胞的杀伤作用;用活化的自体TIL注入患者胸腔内,观察胸腔积液变化。结果:第21天时CD3^ 和CD8^ 比例明显提高,而CD4^ 比例和CD4^ /CD8^ 比值变化不大;对自体瘤细胞和801-D细胞的杀伤力明显提高;40例自体回输治疗胸腔积液的患者,有效率为72.5%,且一般状况好,毒副反应小,辅助检查无异常改变,免疫功能增强。结论:肺癌TIL过继免疫治疗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肿瘤生物免疫疗法创立以来,为肿瘤的临床治疗开辟了新途经,其中,免疫活性细胞的过继免疫疗法是引人注目的手段之一.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1nfiltratinglymphocytes,TIL)是一种肿瘤局部组织的免疫反应细胞,是继LAK细胞之后的第2代新型抗肿瘤效应细胞.TIL经rIL-2刺激后,在一般条件下可扩增上百倍、甚至上千倍,对自体肿瘤具有杀瘤活性、特异、高效.鉴于目前难治性NHL的治疗困难、效果不好,我院1977~1999年对人TIL的分离、培养、扩增及其中晚期NHL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初步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肿瘤生物治疗中,TIL是肿瘤(AIT)中最为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活性细胞,而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986年Rosenberg等报道,TIL在体外经rIL-2培养扩增后.具有比LAK细胞更强的抗肿瘤效果。TIL可渗入到组织中,对肿瘤细胞具有高效、特异性的杀伤作用。近年来,我室对几种肿瘤过继免疫疗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实体肿瘤中分离到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在体外经IL2激活后可大量扩增,并对肿瘤细胞有高度杀伤活性。本文对6例头颈鳞癌本院实体标本用直接法和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并对两种培养方法进行细胞表型及活性测定,靶细胞为自体瘤细胞及K562细胞。结果显示:分离细胞数,  相似文献   

15.
CIK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是一种新型免疫活性细胞。其主要效应细胞表面既有T细胞表面标志(CD3),也有NK细胞表面标志(CD56),因而兼有T细胞抗瘤活性和NK细胞非MHC限性性杀瘤的特点。与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相似文献   

16.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困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外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具有一定的抗瘤活性,过继免疫治疗却未表现出理想效果,研究显示恶性肿瘤患者免疫系统处于系统性缺陷或耐受状态。在诱发阶段树突状细胞(DC)诱导TIL发生免疫偏倚,有的则因DC严重不足或状态不佳使TIL几无功能。肿瘤细胞的生理变化及肿瘤局部微环境也使TIL的杀伤活性受到严重抑制,甚至被反杀伤。体内TIL自身变化同样造成抗瘤免疫力低下。因此TIL的抗瘤免疫受到多方面困扰。  相似文献   

17.
Rosenberg 等报道,他们研究发现直接从手术切除标本中分离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杀伤活性比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活化而来的淋巴因子激活细胞(LAK)要强50~100倍。然而从人结直肠癌中分离 TIL 的报道还不多。为了了解 TIL 活化的最佳培养与刺激条件,本文作者研究了从人结直肠癌中分离的 TIL,在体外培养时经 IL-2,及PHA 刺激后其表型与杀伤活性的动态变化。作者从5例结直肠腺癌手术切除标本中分离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体外培养,首先用植物血凝素(PHA-P,最终浓度0.1%)。这是白细胞介素2(IL-2)受体的诱导剂,同时加重组 IL-2(rIL-2 1000 U/ml)刺激3天,然后去除PHA,单独用 rIL-2培养,每三天换培养液,继续培养46~79天,同时观察实验结果。体外培养的 TIL 表型用双色荧光流式细胞仪来检测,得到以下实验结果:一、从每克肿瘤组织可分离得到1.0×10~6至1.6×10~6的 TIL 细胞。经过体外全程培养细胞数量可增加31~37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个体乳腺原发癌和转移淋巴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抗瘤活性。方法从35例乳腺癌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乳腺原发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分离出乳腺原发癌TIL和转移淋巴结TIL,观察不同部位获得的TIL体外对不同部位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乳腺原发癌TIL对乳腺原发癌癌细胞与转移淋巴结TIL对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均具有很高的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71.31±3.11)%和(69.38±2.51)%],明显高于乳腺原发癌TIL对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和转移淋巴结TIL对乳腺原发癌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50.31±2.89)%和(49.80±3.21)%]。结论同一个体乳腺癌其原发癌和转移淋巴结TIL抗瘤活性有差别。  相似文献   

19.
肿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adoptive celular immunotherapy。ACI)是指转输具有抗瘤活性的效应细胞治疗肿瘤。目前ACI已逐步发展成为一类重要的肿瘤生物治疗方法。根据诱导方法和来源的不同效应细胞常包括如下几种: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u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淋巴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 cells,LAK)、  相似文献   

20.
一种分离自体肿瘤细胞与TIL细胞新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寻求有效地从恶性胸腔积液和腹水中分离出较多的TIL细胞并保持其高度的增殖能力与抗瘤活性的方法。方法 :应用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与贴壁法对恶性胸腹水中的TIL进行分离 ,而后进行诱导培养 ,比较 2种方法下TIL细胞的得率、增殖速度、杀瘤活性及培养前后的表型变化。结果 :贴壁法能够获得更多的TIL细胞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 ,P <0 0 5 ;培养后 2种方法所得TIL细胞的增殖速率、杀瘤活性及表型是一致的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贴壁法具有操作简便、细胞得率高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