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人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颅内压增高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伟 《吉林医学》2008,29(14):1161-1163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颅内压增高患者的护理特点。方法:对40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颅内压增高患者进行整体化护理,提高患者依从性,观察和处理并发症。结果:40例患者中,死亡1例,其余39例治愈。合并压疮4例,均治愈。口腔念珠菌感染3例,1例未应用抗生素,经口腔护理、局部处理治愈,另2例加用斯匹仁喏治愈。利福霉素针剂致肝功减低4例,链霉素耳毒性1例。结论: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颅内压增高患者的疗效除取决于诊断治疗是否及时合理外,其良好的转归和预后还取决于高质量的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2.
总结结核性脑膜炎昏迷期的护理经验,结核性脑膜炎患儿易出现昏迷,同时因颅内压增高并发脑疝.应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对兴奋性高的患儿给予适量的止惊剂防止惊厥发生,在患儿惊厥时,应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予以吸氧,同时作好安全护理,同时注意昏迷患儿的观察与护理.本组87例均为昏迷患儿,惊厥和抽搐52例,低钠血症56例,消化道出血6例,吸入性肺炎6例,口腔霉菌感染21例,除3例脑疝患儿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外,其余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均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粟粒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方法,从而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我院收治的37例粟粒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经过。结果:本组37例,治愈好转31例,好转率83.78%;死亡4例,死亡率10.81%;放弃治疗2例。结论:对粟粒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患儿实行有效的综合护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粟粒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方法,从而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我院收治的37例粟粒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经过。结果:本组37例,治愈好转31例,好转率83.78%;死亡4例,死亡率10.81%;放弃治疗2例。结论:对粟粒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患儿实行有效的综合护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选择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进行循证护理。结果:30例患者,27例康复出院,总有效率达90%。循证护理提高了患儿的舒适度,获得了患儿和家属的满意。结论: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能较好地提高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并发重度脑积水的效果。方法对11例结核性脑膜炎并发重度脑积水的患者进行脑室外引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全部病例颅内压增高症状很快缓解;1例术后出现分流管阻塞,拔除后再行分流术治愈。结论脑室外引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配合积极药物抗痨治疗是作为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重度脑积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总结确认的48例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护理经验。其主要表现为头痛伴恶心、呕吐、不规则发热、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口腔黏膜白斑,抗真菌、抗病毒、降颅内压、对症和全身支持疗法,注重心理护理、用药护理、临床症状观察及护理。结果隐球菌脑膜炎症状好转,颅内压降低,血CD4淋巴细胞上升,41例病情好转出院,4例AIDS因后期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3例自动出院放弃治疗。结论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并非临床少见,只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通过有效治疗及护理,可改变患者预后及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提高小儿结核性脑膜炎颅压增高的护理水平;方法 对近期收治的70 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颅压增高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结果 调查组70 例中,治愈63 例,治愈率90% ;结论 仔细观察病情、及早治疗、合理用药、有效的护理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治疗以及护理要点。方法:4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均用甘露醇进行临床药物治疗,并注意加强治疗过程中对患儿各方面的护理,注意观察患儿在用药过程中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总结护理要点。结果:4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经过药物治疗和专业护理,无意外及相关毒副反应,3岁以下患儿预后较3岁以上患儿好。结论:用甘露醇治疗小儿结核性脑膜炎较为安全可行,加强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对疾病的控制及好转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于瑞英  钟代曲 《重庆医学》2015,(26):3738-3739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结核杆菌侵蚀脑膜后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脑实质损害、脑神经损害等问题[1],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结核性脑膜炎发病缓慢,早期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误诊率和病死率高[2]。本科于2014年4~6月收治了1例典型症状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经规范治疗,精心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郭晓涛 《大家健康》2016,(12):191-192
目的:回顾性分析16例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儿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给予16例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儿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等干预措施,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观察,分析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儿的临床症状均消退,无严重并发症,全部痊愈出院。结论:给予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儿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4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积极治疗和精心细致的综合护理,本组治愈好转38例,留有后遗症1例,死亡3例。结论: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及有效的护理,能及早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并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3.
邓长国  李曦 《四川医学》2013,(12):1847-1850
目的 分析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58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炎在藏族及农村儿童发病率高,发病季节以春、夏多见.以发热、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81.03%患儿合并有肺结核,痰及脑脊液查抗酸杆菌阳性率低,头颅MRI是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有效方法.早期诊断、规律化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结论加强对农村贫困藏族人口进行结核病防治科普知识的宣传,做到早就诊.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到早诊断.规律抗痨配合综合治疗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并发重度脑积水的效果。方法对10例结核性脑膜炎并发重度脑积水的患者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10例患者中,9例术后意识障碍好转,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缓解,1例头痛、头晕缓解不明显,但经治疗4d后逐渐缓解。1例术后2个月后出现分流管阻塞,无一例发生结核性腹膜炎。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并重度脑积水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脑电图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以及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为82.25%,其异常率与患者的意识障碍、脑脊液成分异常、颅内压升高等临床表现呈相关性,脑电图的变化与患者病情变化存在平行发展关系。结论:多数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电图检查结果表现异常,脑电图检查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以及预后评价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双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的AIDS合并结核性脑膜炎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IDS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双重感染患者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乏力、发热等临床表现,还可表现为精神异常及意识障碍,常合并肺结核及肺外结核表现,脑脊液压力多升高,脑脊液多表现为典型的结核性脑脊液生化特点。结论:AIDS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复杂,病死率高,CD4+小于200个·mm-3者较为常见,对可疑患者应尽早完善相关检查,及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与护理方法,以配合临床治疗,降低患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38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经对症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治愈好转的有35例,自动出院的有1例,死亡的有2例.结论:加强观察、严密施护,是提高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治愈率的关键,对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儿童结核性脑膜炎颅内高压的有效方法。方法66例儿童结核性脑膜炎颅内高压患儿分别以改进法(实验组)、传统法(对照组)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比较术后患儿临床表现、颅内压水平、脑脊液性状、脑脊液外渗及颅内感染情况及存活率。结果两组在颅内压恢复正常例数、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脑脊液外渗、颅内感染及意外情况、存活率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进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优于传统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杨志英  蔡云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4):161-161
目的: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增高水平的差别用作鉴别病毒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方法:在治疗前采集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血标本10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血标本35例,分别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腺苷脱氨酶,用长征试剂测定ADA、氯化物水平。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ADA、氯离子水平分别为52.2&#177;15.8μ/L、9.5&#177;1.3Iμ/ml、70.9&#177;25.1mmol/L、100.6&#177;26.3mmol/L。显著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P〈0.01)。结论:对血液进行ADA、氯离子水平检测,有助于病毒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影响小儿结核性脑膜炎预后的因素分析。方法:临床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患儿64例,结合临床情况、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治疗情况等进行总结、归纳。结果:早期诊断率仅34.4%,经积极正规治疗后早期患儿有效率为94.4%,中期患儿为70.4%,晚期患儿为52.6%。结论: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良好,长时间误诊误治导致椎管黏连、梗阻,预后差,病残率、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