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冷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放化疗后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放、化疗后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引导下采用冷极射频消融治疗,术后1个月和每3个月复查CT观察有无残留和复发,必要时可多次治疗,通过影像学评价疗效,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30例患者在CT引导下消融针均准确穿刺,进入肿瘤预定位置并顺利完成消融过程,未见严重并发症.行冷极射频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CT发现大多数肿瘤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坏死、密度减低.根据影像学表现,肿瘤完全坏死10.0%(3/30),不完全坏死40.0%(12/30),部分坏死23.3%(7/30),总有效率73.3%(22/30).结论:冷极射频消融术是肺癌治疗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创伤小,并可重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冷极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冷极射频消融术后联合3个周期的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4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行胸部CT增强扫描评价疗效。随访12个月,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射频消融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及T细胞亚群。另设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联合3个周期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4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作为对照,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为62~70Gy。结果:冷极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CT检查示大多数肿瘤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肿瘤密度明显降低。冷极射频消融联合化疗组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29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5例,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78.3%,1年生存率为67.4%;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组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5例、疾病稳定8例、疾病进展8例,总有效率为65.2%,1年生存率为52.2%;两组的近期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组的1年生存率要优于后组(P〈0.05)。冷极射频消融治疗前后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以及T细胞亚群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冷极射频消融治疗后患者的机体免疫力较治疗前有提高。结论:冷极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显著,可作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作为一种新的局部治疗手段运用于肺部肿瘤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本文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6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68个病灶(其中2例病人各治疗2个病灶)在三维重建CT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近期疗效.结果 66例病人经CT引导下射频消融,即刻及1个月复查CT提示病灶阴影增大.而64个病灶CT值降低,占94.1%,4个病灶CT值增加,占5.9%.1个月复查SPECT提示T/N降低至正常值以下的患者占82.4%(56/68).治疗后3个月CT扫描显示在68个肿瘤中,没有肿瘤完全消失(CR)者,肿瘤缩小者(PR)73.5%(50/68),肿瘤无变化者(SD)2.9%(2/68),肿瘤增大者(PD)8.8%(6/68),6例增大的病灶进行了第2次消融;3个月复查SPECT提示T/N降低至正常值以下的患者占79.496(54/68).无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CT6[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原发性小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的随访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的96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包括69例原发性小肝癌和27例转移性小肝癌,定期进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检查和MRI检查,观察射频消融的效果及肿瘤复发的情况。结果射频消融术后1个月螺旋CT复查,肿瘤完全坏死者64例(66.7%)肿瘤残留者18例(18.8%)。2例因故未作螺旋CT复查。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螺旋CT复查肝内肿瘤复发者12例(12.5%),其中6例为原位复发(6.3%)。与同期MRI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能对原发性小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治疗后的病灶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价,在患者术后随访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经病理证实的病灶≥5 cm,KPS评分≥70分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5例(42枚病灶),于螺旋CT引导下采用单针多位点叠加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1、3、6个月复查螺旋CT了解肿瘤变化情况并记录。结果手术成功率100.00%,术后胸部螺旋CT扫描发现,其中3枚病灶达完全缓解,29枚病灶部分缓解,1枚病灶稳定,9枚病灶进展,总有效率为76.19%(32/42)。全组无患者出现支气管胸膜瘘、大出血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射频消融治疗腹膜后和盆腔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腹膜后和盆腔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腹膜后和盆腔恶性肿瘤患者9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原发性肾上腺梭形细胞瘤术后复发1例,软骨肉瘤术后腹膜后转移2例,肺癌、恶性胸腺瘤术后1例,胰腺癌腹膜后转移1例,直肠癌和子宫颈癌术后盆腔转移各1例.CT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术.[结果]腹膜后和盆腔肿块射频消融术共19次,平均2.1次.9例患者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临床缓解率100%.增强CT复查完全热凝固坏死4例,不完全坏死3例,部分坏死2例.患者术中较好地耐受治疗,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腹膜后和盆腔恶性肿瘤安全,对直径小于6cm的肿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 对不能手术的74例原发肺癌(其中鳞癌23例,腺癌48例,鳞腺癌2例,大细胞癌1例)和14例转移性肺癌共96个病灶(其中最大直径≤3 cm31个,3~5 cm 56个,〉5 cm 9个),在CT导向下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6个月随访评价疗效。结果 88例患者共行134次射频消融治疗,除1例术中癫痫发作中断手术而行二期射频消融治疗外,其余均顺利完成。术后6个月行CT复查,显示96个病灶体积中88个均进行性缩小,肿瘤内大片不规则低密度区,总有效率为91.7%。1年随访有效率为88.0%,1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95.5%。气胸发生率为7.9%。结论 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对不同肿瘤采取科学的射频消融治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安全性和彻底性。方法2例穿刺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接受了乳腺原发病灶的射频消融治疗,消融后3个月内接受了乳腺癌根治性手术,术后进行了常规病理检查。随访12个月行影像学检查。结果切除后病理检查显示病例一原发肿瘤长径小于2cm(1.6cm)的病理检查未见癌残留;病例二原发肿瘤大于2cm(2.5cm)的病例显示肿瘤中心区为坏死组织,范围约3.5cm,周边见少量导管内癌成分。两例患者目前术后随访1年复查,影像学检查未见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病灶。结论射频消融术为原发且长径小于2cm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一个创伤更小且更为美观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氩氦刀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4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根据病人情况选择TACE术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的先后顺序。1月后复查血清AFP、肝脏CT增强扫描及肝动脉造影(DSA)检查。随诊12个月。结果:治疗前AFP〉400ng/ml,治疗后下降〉50%者83.9%(26/31);肝脏CT增强扫描及DSA造影提示:肿瘤完全坏死50.0%(20/40);不完全坏死27.5%(11/40);部分坏死22.5%(8/40)。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1.0%和76%。治疗中、 治疗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氩氦刀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不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EGFR-TKIs)是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是部分患者在EGFR-TKIs治疗有效后出现原发灶局部进展。本文研究了射频消融在EGFR-TKIs治疗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后局部进展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入组符合条件的2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部肿瘤经过射频消融和后续的EGFR-TKI或化疗,观察其安全性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平均随访17.25个月。局部进展率为10.7%(3/28),局部进展时间平均为16.6个月。平均肿瘤无进展时间为(24.55±5.36)个月(95%CI:14.04-35.05),平均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为(25.57±5.45)个月(95%CI:14.88-36.27)。射频消融后续治疗分为EGFR-TKIs组和化疗组,两组平均肿瘤无进展时间分别为(27.82±7.58)个月(95%CI:12.97-42.68)和(17.88±3.76)个月(95%CI:10.52-25.25)(P>0.05);平均OS分别为(29.42±7.68)个月(95%CI:14.36-44.48)和18.44±3.87(95%CI:14.89-36.27)(P>0.05)。结论针对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EGFR-TKIs治疗有效后出现原发灶局部进展,射频消融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并延长肿瘤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新辅助化疗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同期化疗综合治疗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探讨最佳治疗方式。方法: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予以紫杉醇加卡铂新辅助化疗2—4疗程,化疗后4周开始放疗(3DCRT),并联合每周紫杉醇60mg/m^2同期化疗。结果:32例入组患者新辅助化疗不良反应可耐受。同期放化疗期间,主要急性不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后期不良反应主要是肺纤维化和食管损伤,均可耐受。肺原发病灶总有效率为76.2%。3年随访,中位生存时间为18.8月,3年生存率40.2%,中位局部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5.3月,3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25%。结论:新辅助化疗和三维适形放疗同期每周紫杉醇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耐受,疗效较好,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以探讨ET-1、VEGF在肺癌组织血管形成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40例NSCLC组织标本中ET-1、VEGF的表达及MVD。结果:ET-1、VEGF在NSCLC组织表达率分别为55%(22/40)、62%(25/40),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8%(1/12)、0%(0/12)及正常对照组(0/10)、(0/10)(P〈0.01);ET-1、VEGF表达阳性组MVD(26.23±3.52、23.40±5.29)显著高于ET-1、VEGF表达阴性组(15.46±4.85、16.40±3.85);ET-1、VEGF表达和MVD在低、中、高分化癌中存在显著差异[ET-1(0.212±0.031vs0.147±0.015VS0.103±0.032)、VEGF(0.267±0.023VS0.166±0.021vs0.112±0.012)、MVD(26.75±3.20VS23.14±3.38VS16.15±3.22)](P〈0.01或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ET-1、VEGF表达和MVD值显著高于阴性组[ET-1(0.198±0.037VS0.141±0.032)、VEGF(0.256±0.022VS0.154±0.037)、MVD(27.62±3.58VS17.13±3.13)](P〈0.01或P〈0.05)。结论:ET-1、VEGF调控肺癌组织血管形成,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hOGG1 Ser326Cys 多态性与中晚期肺癌化疗疗效的关系及与肺癌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收集150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i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检测外周血hOGG1 Ser326Cys 多态性,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OGG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化疗疗效的关系.采用 Kaplan-Meier 方法Log-rank 检验分析hOGG1多态性与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Ⅲ期肺癌患者的化疗受益率明显高于Ⅳ期(OR=1.369,95%CI=1.091-1.717,P=0.016),年龄<60岁的化疗受益率高于≥60岁者(OR=2.052,95%CI=1.083-3.754,P=0.029),携带hOGG1基因突变纯合型Cys/Cys的化疗受益率高于野生型Ser/Ser(OR=3.453,95%CI=1.217-9.697,P=0.047).但生存情况分析发现,不同基因型生存曲线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OGG1多态性与中晚期肺癌化疗效果显著相关,但对肺癌远期生存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术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92例肝癌143个病灶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于围手术期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分别于术前、术后进行血清学和影像学检查,并应用肝癌生命质量量表测定生命质量.结果:97.9%的肝癌患者RFA术后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转氨酶出现一过性升高,并于术后一周恢复,AFP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肝癌病灶完全消融率71.3%,不全消融率28.7%.术后1年、2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0.7%、73.2%.结论:RFA是一种有效、安全、副作用小的肝癌非手术治疗手段,能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对于RFA顺利实施及术后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Iressa)对男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1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男性晚期NSCLC口服Iressa250mg/d,直至病灶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副反应,每月CT扫描,评价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31例入选患者中,30例可评价疗效,无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6例,均为肺腺癌,稳定(SD)12例,其中鳞癌1例,12例病情进展(PD),有效率(RR)为20%(6/30),疾病控制率(CR+PR+SD)为60%(18/30),中位肿瘤进展时间5个月,1年生存率40%。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结论:对于无法耐受化疗或化疗失败的亚洲男性晚期NSCLC患者,尤其是肺腺癌患者,持续口服吉非替尼同样是较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GEM)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1例老年NSCLC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n=31)采用GEM化疗联合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肿瘤内植入125I粒子,对照组(n=30)采用GEM单药化疗。结果:治疗组CR 6例,PR 11例,SD 10例,PD 4例,总有效率为54.84%(17/31),疾病控制率为87.10%(27/31),中位生存期为12.0个月;对照组CR 0例,PR 5例,SD 14例,PD 11例,总有效率为16.67%(5/30),疾病控制率为63.33%(19/30),中位生存期为9.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吉西他滨化疗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肿瘤内植入治疗老年NSCLC疗效好,创伤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氩氦靶向冷冻消融系统(氩氦刀)联合全身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5年11月—2009年3月,将我科收治的9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入三个治疗组,A组:氩氦刀手术联合全身化疗(31例);B组:单纯氩氦刀(29例);C组:单纯化疗(30例)。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1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CEA值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以氩氦刀手术联合化疗组(A组)下降最明显;治疗有效率为氩氦刀联合化疗组(A组)70.4%(19/27),单纯氩氦刀组(B组)55.2%(16/29),单纯化疗组(C组)42.9%(12/28),A、C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在氩氦刀联合化疗组(A组)为63.0%(17/27),单纯氩氦刀组(B组)为41.4%(12/29),单纯化疗组(C组)为46.4%(13/28),三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氩氦刀联合全身化疗在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单纯氩氦刀治疗和单纯全身化疗,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livin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NSCLC患者的病变肺组织(肺癌组)以及10例正常或肺良性疾病患者肺组织(对照组)livin蛋白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2者与肺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以及2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00例NSCLC组织中livin表达阳性率为68.0%、survivin为62.0%,而在正常和癌旁组未检出阳性结果;livin的表达与组织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组织分化差,淋巴结转移者livin表达率高(P〈0.05).62例survivin阳性样本中有38例livin呈阳性。结论:livin和survivin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其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survivin和淋巴结转移的密切关系表明它的高表达可能反映患者较差的预后。livin基因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一个靶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顺铂联合吉西他滨以及顺铂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以及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2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吉西他滨组(GP组)与紫杉醇组(TP组)各100例。GP组:吉西他滨1000mg/m2,d1与d8,顺铂50mg/m2,d2-d4,均静脉滴注;TP组:紫杉醇150mg/m2,d1,顺铂60mg/m2,d1-d3。两组患者均每21天为一个周期,连用二个周期以上。结果:TP组总有效率(PR+CR)为50%,1年生存率为41%;GP组总有效率(PR+CR)为30%,1年生存率为36%。两组患者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35),1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745)。两组主要毒副反应不同,GP组血小板减少显著高于TP组,而TP组肌肉关节疼痛与呕吐显著高于GP组。结论:顺铂联合紫杉醇方案治疗效果优于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但是毒副反应较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家族的新成员Livin及其两种异构体Livinα和Livinβ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NSCLC组织中LivinαmRNA和LivinβmRNA的表达。结果:58例NSCLC组织中LivinmRNA表达阳性率为74.1%,而在癌旁组织低表达(5.1%,P〈0.01)。Livin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型、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L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特异性地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成为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