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涎腺多形性腺瘤26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探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病理改变及其发病与恶变的关系。②方法 对 2 6 0例经病理诊断为涎腺多形性腺瘤及其恶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WHO(1991)涎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法进行诊断分类 ,观察其发病年龄、发病部位、恶变及复发情况。③结果  2 6 0例病人中发生于腮腺 177例 ,颌下腺 36例 ,舌下腺 1例 ,小涎腺 46例 ;2 6 0例中 38例发生恶变 ,其中发生于大涎腺者中恶变 2 5例 ,发生于小涎腺者中恶变 13例。发生于小涎腺者恶变率高于大涎腺者 ,差异有显著性 (χ2 =8.15 ,P <0 .0 1)。 38例恶变者中包括腺癌 3例、腺样囊性癌 1例、鳞状细胞癌 1例及肌上皮癌 33例。④结论 涎腺多形性腺瘤多发生于腮腺 ,发生于小涎腺者恶变率高 ;多次复发可致恶变 ,首次手术完整切除病变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牙源性腺样瘤(AO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4例AO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病理组织形态观察和免疫表型分析,并结合文献综合讨论.结果 4例AOT发病年龄15~34岁,中位年龄23岁;男3例,女l例;发病部位均为右上颌骨,临床主要表现为上颌骨无痛性肿块或局部膨隆肿胀,影像学表现为单囊性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光镜下见肿瘤组织呈玫瑰花瓣样、腺管样、小梁状或筛状排列,瘤细胞立方状或高柱状,细胞间可见嗜酸性均质无结构物和球状钙化小体;肿瘤细胞CK和P63弥漫强阳性,筛状结构表达Vimentin,Ki-67增殖指数1%~5%.结论 AOT是一种少见的牙源性良性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囊性肾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我院2006—2013年经病理确诊的囊性肾瘤20例,总结与分析其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达情况,并探讨其鉴别诊断。结果囊性肾瘤男性略多于女性,平均年龄52岁,临床症状多为体检发现肾肿物。影像学(B超、CT、MRI)方法提示肾囊性占位性病变。肿物多累及肾左侧,位于中下极者略多,最大径平均值为3.0cm。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其中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7例,肾部分切除术6例,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剜除术5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2例。大体为囊性肿物,镜下囊壁衬附扁平、立方或鞋钉样上皮细胞。间隔多为纤维组织样。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上皮细胞阳性例数/总例数为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7/7)、CK7(2/3)、CK19(1/1)、CD10(1/7),间质细胞阳性例数/总例数为孕激素受体(3/3)、雌激素受体(2/3)、CD10(1/7)。结论囊性。肾瘤是发生于肾的罕见的良性囊性肿瘤。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是发现本病的常用手段,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金标准。本病应与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和部分囊状分化的肾母细胞瘤鉴别。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4.
5.
腮腺嗜酸性腺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腮腺嗜酸性腺瘤临床上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患者,女,60岁。因"间断咳嗽,咯痰伴憋喘20 d"入院。患者20 d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痰,伴憋喘,无发热,无咯血等不适,既往体健。查体:神志清,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胸部强化CT(图1)示:(1)主支气管内结节灶;(2)双肺气肿。肺部肿瘤标志物:CEA 2.08 ng/ml;CA125 9.68 U/ml;NSE 11.93 ng/ml;CY-FRA21-1 4.08 ng/ml。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气管中下段见一息肉样肿物堵塞管腔约90%,予以高频电套切,手术顺利,肿物大小约15 mm×10 mm×10 mm,质硬,基底较宽,出血约5 ml。  相似文献   

8.
9.
耳部多形性腺瘤为耳鼻喉科较少见疾病 ,我科曾遇 1例 ,现报告如下。病例介绍 患者 ,男 ,70岁。因左耳新生物 4年于 2 0 0 1年 6月 2 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 4年无意中发现左外耳道长一包块 ,当时无疼痛、发热、耳鸣及听力下降等症状 ,曾在当地卫生院行抗炎治疗 ,包块未消退。半年后患者发现包块逐渐增大 ,并伴左耳听力下降。 3年前左耳廓前后均出现包块 ,逐渐增大 ,伴疼痛、瘙痒、出血、左耳听力丧失。入院体检 :左耳廓前后各可见一约 5cm× 5cm× 3cm ,4cm× 4cm×2cm大小包块 ,椭圆形、粉红色 ,表面呈结节状 ,破溃有粘液血性分…  相似文献   

10.
游走脾误诊为卵巢性腺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14岁 ,因左下腹部肿块并疼痛不适 2月入院。查体 :T 36.7℃ ,P 84次 /min ,R 2 0次 /min ,BP 15 /9kPa ,心肺正常 ,腹部平软 ,肝脾未触及 ,下腹偏左触及 14cm× 8cm大小包块 ,质较硬 ,轻度压痛 ,无反跳痛 ,活动 ,边界较清 ,未叩及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正常。妇科检查 :子宫大小正常 ,左侧附件区触及14cm× 8cm大小包块 ,硬 ,活动 ,压痛。B超检查 :左下腹实性包块 ,拟诊为 :左卵巢性腺瘤。即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卵巢性腺瘤切除术。术中见子宫卵巢均正常 ,左下腹包块系脾脏 ,位于盆腔内 ,此脾脏较正常稍大 ,色暗…  相似文献   

11.
叶锋  谢刚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83-84,F0003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临床、病理形态学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后肾腺瘤由紧密而规则排列的圆形小管状、乳头状腺体构成,含有圆形细胞巢的实性区域相间构成,偶可见肾小球样结构。免疫组化结果:Vimentin、CK阳性及EMA阴性为特点。结论后肾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胚胎性上皮源性良性肿瘤,常被误诊为恶性肿瘤,应与肾母细胞瘤、乳头状肾细胞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12.
老年女性患者,以“甲状腺包块”收入,经多项检查后考虑“亚急性甲状腺炎”可能性大,经甲状腺穿刺及手术病理活检显示为“甲状腺腺瘤伴出血囊性变”。  相似文献   

13.
张莹 《医学综述》2011,17(23):3666-3668
目的探讨腹膜原发性腺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腹膜原发性腺癌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均为老年女性,平均年龄67.7岁,以腹胀、腹水为主要临床表现;组织学表现2例为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例为黏液腺癌。免疫组化:EMA、广谱CK、CEA、p53均阳性。结论腹膜原发性腺癌罕见,预后差,与卵巢癌、恶性间皮瘤及胃肠道转移癌易混淆;应依据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结果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超声在甲状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特点,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声像图显示甲状腺腺瘤以单侧多发,病灶周围可见正常甲状腺组织,腺瘤多数伴液化,周边可见晕圈,彩色多普勒血流提示:腺瘤周围可见环状血流信号.结论:超声对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3例肾上腺囊肿的临床诊治,对这一少见疾患的病因病理及诊断治疗进行总结。根据病理检查结果,肾上腺囊肿有4种类型:内皮性、假性、上皮性及寄生虫性。肾上腺囊肿的临床诊断依靠B超、CT扫描或MRI,实验室检查囊肿有否内分泌功能。对体积小、临床症状轻的病者可定期随访;对体积大、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可行穿刺及囊腔硬化治疗或手术切除;如囊肿具内分泌功能、囊液性质不定(或血性或粘稠)、囊壁厚而不规则等应手术探查。手术应在尽可能多地保留肾上脓组织、不损伤肾脏及周围器官的原则下,完全摘除囊壁或整个囊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488例原诊断为甲状腺腺瘤的病理资料进行复查、回顾性分析,发现其中仅56%为真正的腺癌,其余的44%为单结节性甲状腺肿,认为过去对腺瘤诊断过松,应严格按照腺瘤的诊断标准,从瘤/结节的数量、包膜、瘤内外组织形态等方面把握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的超声波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状腺腺瘤是甲状腺的一种良性肿瘤,占甲状腺肿瘤的70%~80%,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一种甲状腺非毒性增生性病变,二者病因、发病原理及治疗原则均有不同,临床上将二者相互误诊时有发生,鉴别上有一定的困难,本文收集我院2001年以来超声检查并经手术或细针穿刺抽吸病理检查,确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的病例,回顾分析两组疾病超声检查声像图特征,以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鞘瘤(GSs)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GSs患者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表型进行观察,结合文献进行讨论分析。结果4例患者,平均年龄(61.3±9.9)岁,女3例,男1例。患者无特殊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瘤体表现为界清的稍低密度均质实体灶。大体观察肿瘤无包膜,界清,切面呈实性,有光泽感。镜下瘤组织外围均有丰富的淋巴细胞增生形成的淋巴细胞套,梭形瘤细胞呈交叉束状排列,局部区域细胞核呈不显著的栅栏状,局灶可有显著的核异型性,但核分裂罕见。肿瘤边缘局灶区域可见瘤细胞分隔、包裹胃壁平滑肌现象。免疫组化显示4例瘤细胞S-100、Vimentin呈弥漫强阳性,2例GFAP片灶性阳性,Ki-67阳性指数<3%,Desmin、CD34、CD117、DOG-1均为阴性。术后随访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GSs 是胃肠道罕见的间叶源性良性肿瘤,掌握其相对特征性病理学形态结合 S-100、CD117、CD34、DOG-1等标记物检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肌上皮增生为主的泪腺多形性腺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30例经病理诊断为泪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石蜡切片标本,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病变特点。结果:光镜下观察多形性腺瘤的基本病理改变为腺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以及间质成分混合存在,腺上皮细胞可排列成腺管状、条索状和实体状;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导管上皮CK+、CK5/6+、CK7+、CK20-,肌上皮Actin+、SMA+、P63+、Desmin-,其它标记物导管外层肌上皮细胞和粘液软骨样细胞S-100+、Vimentin+、P53+,Ki-67阳性细胞数<2%,CD34-。结论:泪腺多形性腺瘤细胞中小灶状的腺管结构及粘液软骨样基质是诊断的重要线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诊断及鉴别诊断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报告8例骨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肉眼观大小形态很不一致。镜下观主要为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呈车辐状排列,以及异形的单核双核和多核组织细胞。背景中常见有炎细胞及泡沫细胞,伴有出血坏死。以上特点少呈典型集中,故需多取材切片,以免误诊。并对起源、发病率、鉴别诊断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