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锌对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儿童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忠贤 《健康必读》2008,7(7):33-34
目的探讨补充锌对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儿童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儿科2006年至2008年住院的41例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儿大便性状及次数改善情况。结果应用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儿童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腹泻可造成锌营养状态的改变,导致锌摄入减少和丢失增多,缺锌可导致肠绒毛萎缩,肠道双糖酶活性下降,补锌能明显缩短腹泻恢复期,是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的发病现状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住院治疗的迁延性、慢性腹泻病患儿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438例腹泻病患儿中,迁延性、慢性腹泻病患儿占19.0%;患儿年龄小、营养不良、营养性贫血、并存肠道外感染及院外曾应用抗生素治疗及粪便常规检查有粘液、脓球及红细胞与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密切关联;72例患儿粪便细菌培养,检出致病菌32株,检出率为42.8%,且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结论:本地区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的发病率仍较高,造成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危险因素仍无显著改变,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丸治疗慢性或迁延性腹泻患儿的疗效。方法用补中益气丸治疗慢性或迁延性腹泻患儿324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大便次数和性状恢复时间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中益气丸治疗小儿慢性或迁延性腹泻疗效满意,方便简捷,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腹泻是婴幼儿的常见疾病,大约80%的婴幼儿腹泻2周内可痊愈,约有2%的腹泻虽积极治疗,仍持续不愈。腹泻病程达2周~2个月的称迁延性腹泻,腹泻病程〉2个月的称慢性腹泻。国外把两者统称为迁延性腹泻。常合并营养不良,影响儿童健康。我科于2006年1月-2006年6月采取综合方法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经理近一年来大便很不正常.每次解时量不多.稀薄不成形.一天要解3次左右.有时有腹胀腹痛等不舒服的感觉,但不严重.多次检查大便都没有发现异常.吃了药后要好一些.不吃药就又不行了。医生给王经理检查了肝功.发现他息有慢性迁延性型肝炎.最后诊断为。肝源性腹泻”。  相似文献   

6.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而且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一般不带脓血,腹痛或有或无。腹泻可分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急性腹泻者大多为肠道感染所致,慢性腹泻多为腹泻反复发生,或迁延数月至数年,经久不愈,其病因较复杂,西医多分为慢性炎症性腹泻,如慢性肠炎、肠结核、吸收不良性腹泻、功能性腹泻,如肠功能紊乱、过敏性结肠炎、非特异性溃疡...  相似文献   

7.
许鹏飞 《大众健康》2010,(1):100-101
慢性腹泻是包括腹泻时间长于2周的迁延性腹泻和腹泻时间多于2个月的慢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有乳糖不耐受、奶粉过敏、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8.
小儿慢性及迁延性腹泻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因病程较长,且多采用过多种治疗措施,给患儿和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2004年10月-2006年6月,用参苓白术散与思连康联合治疗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45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儿科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6个月~2岁婴幼儿患病率高。在临床工作中,迁延性和慢性腹泻患儿较常见。西医治疗本病往往疗程长、效果欠理想。1999年至今,采用艾条隔中药吴茱萸灸脐治疗迁延性和慢性腹泻患儿76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腹泻是儿童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见黏液、脓血,或者夹有未消化的食物。如果儿童每日3次及以上液状便,或者粪便总量大于200克,其中含水量大于80%可称为腹泻。根据病程的长短,腹泻可以分为急性腹泻、迁延性腹泻及慢性腹泻三大类。病程≤2周称为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的称为迁延性腹泻,病程>2个月的称为慢性腹泻。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发病年龄多在6个月-2岁,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以夏秋季最多见。根据起病的急缓轻重和病程的长短分为急性腹泻和迁延性腹泻。多由轮状病毒、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病毒细菌肠道内感染引起,肺炎、尿路感染等肠道外感染、喂养不当和气候突变也可诱发,严重胺泻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以致虚脱休克,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迁延性 慢性腹泻患儿体液免疫改变及治疗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的体液免疫状态 ,探讨其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测定患儿血清IgG、IgA、IgM ,静脉一次性滴注丙种球蛋白 40 0mg/kg。结果 :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血清IgG、IgA、IgM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2 5例患儿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 ,1例无效 ,2 4例有效 ,腹泻停止时间平均 1 75d ,对照组平均 3 88d ,两组比较P <0 0 0 1。结论 :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存在明显的体液免疫紊乱 ,使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锌辅助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小儿迁延性腹泻病例55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治疗均包括液体疗法、营养支持、肠黏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及饮食指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片口服,〉6个月剂量为20mg/d,〈6个月剂量为10mg/d。治疗7d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8.6%及总有效率94.3%,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率30%及总有效率80%。结论补锌辅助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吃母乳的婴儿,有时会出现消化不良.大便每日超过5次.便稀微绿有泡沫、奶瓣,甚至还带有条状的透明粘液。如果婴儿除轻度腹泻并无其他症状.精神活泼,食欲良好.虽腹泻病程稍长,但体重增长正常(通常每10天增长300克).称为生理性腹泻;若婴儿腹泻严重,迁延不愈.则可导致生长停滞、营养不良等严重后果,称为母乳性腹泻,临床仅有少数婴儿不能耐受母乳.  相似文献   

15.
家有腹泻儿     
家有腹泻儿中国医科大学儿科教授张惠引起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疾病迁延性腹泻是指腹泻持续2周以上至2个月,慢性腹泻是腹泻持续2个月以上者。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疾病,病程长,病情比较复杂,不仅有腹泻,而且有消化吸收障碍,甚至发生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6.
叶酸 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5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延性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发病时间长,迁延不愈,常影响儿童健康。我们应用叶酸、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过去对老年人便秘谈得较多 ,因为那是老年人的常见症状。但老年人慢性腹泻并非罕见。不少老年人出现长期腹泻 ,有些老年人自认为腹泻是由细菌引起 ,擅自长期服用黄连素、氟哌酸等抗生素 ,造成肝肾功能损害。其实 ,引起长期腹泻的疾病很多。如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结肠直肠癌等。因此 ,老年人出现腹泻时 ,首先必须细致观察新鲜排出的全部大便 ,出现异常时 ,应多次做镜检及细菌培养 ,必要时做钡灌肠造影和纤维结肠检查。慢性细菌性痢疾的大便外观多为粘液性、脓血样 ,也有糊样或水泻样 ,镜检可见白细胞。大便培养出痢…  相似文献   

18.
何诗华 《药物与人》2014,(10):176-176
目的:观察小儿迁延性腹泻临床特征,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我院选择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52例小儿迁延性腹泻患者,通过对52例小儿迁延性腹泻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小儿迁延性腹泻病因、观察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效果。结果:造成小儿迁延性腹泻的原因主要有喂养不当、感染、滥用抗生素治疗等,并且迁延性腹泻患儿存在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营养不良等现象,导致迁延性腹泻。结论:造成小儿迁延性腹泻的原因是复杂且多方面的,患儿临床症状多样,且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在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时,要认真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分析病因,采取有针对性治疗措施,从而提高小儿迁延性腹泻治愈率,促进小儿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周芹 《现代保健》2010,(36):80-81
目的 观察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有效性.方法 将84例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止泻时间和总疗程方面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迁延性、慢性腹泻病儿口服葡萄糖酸锌治疗可以缩短腹泻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0.
张春林 《健康大视野》2006,14(12):91-92
目的了解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病因及治疗原则。方法用上述两种药物治疗。结论用思密达、金双歧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