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芹  万敏 《海军医学杂志》2021,42(2):232-234
目的 比较湿式吸氧与干式吸氧在孕产妇间歇式低流量吸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住院分娩且需要吸氧的孕产妇96例,根据分娩时间分为观察组(2018年1-6月)52例、对照组(2017年7-12月)44例.观察组采用干式吸氧(吸入不湿化氧气),对照组采用湿式吸氧(吸入湿化氧气)...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临床中许多昏迷患者行气管切开,并且需长时间吸氧以改善大脑缺氧症状。通过56例气管切开患者临床实践,笔者发现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前端细管较常规使用的鼻导管给氧效果更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面罩吸氧与普通导管吸氧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效果。方法将99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普通导管吸氧,共49例;观察组给予面罩吸氧,共50例。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有效率分别为73.47%,94.00%(χ^2=7.70,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观察组对湿化气道,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通畅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婴幼儿双孔吸氧管吸氧和改良双侧孔导管吸氧的效果。方法:3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双孔吸氧管吸氧组和改良双侧孔导管吸氧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术后入ICU机械通气半小时(吸氧浓度80%)和拔除插管给予两种吸氧方法1h的血气分析: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并比较2组的依从性。结果:2组的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儿对氧疗的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双侧孔导管吸氧方法依从性优于双孔吸氧管吸氧,其临床疗效肯定,易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田英然  孙静  王碧  宋爱霞  朱晴 《医学争鸣》2003,24(7):664-664
0 引言 因心脑肺部疾病住院治疗的重症患者 ,多数需采用吸氧作为治疗方法之一 .这些患者因年老、舌后坠、肥胖或使用咽通管等原因存在张口呼吸 .而以往常规的鼻导管吸氧方法对改善此类患者的缺氧状态效果欠佳 ,我们就此问题做一对照观察 ,并提出改进措施 .1 临床资料 取 2 0 0 1 10 / 2 0 0 2 0 3神经内科ICU存在张口呼吸并需要吸氧的危重患者 3 5 (男 2 6,女 9)例 ,年龄 71(48~89)岁 .在患者使用常规鼻导管吸氧 3h ,经皮脉膊氧 (SpO2 ) [1]监测缺氧无改善的情况下 ,即脉膊氧仍低于 95 % ,采用将吸氧导管置入口腔内 2~ 3cm…  相似文献   

7.
面罩吸氧法与鼻塞吸氧法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作者将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9月我科收治的 83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冠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分两组用面罩吸氧法及鼻塞吸氧法的疗效进行比较 ,将其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我科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9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及冠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 83例 ,病情危急需要抢救。其中 4 6例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37例冠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男性 5 1例 ,女性 32例 ,最大年龄 97岁 ,最小年龄 4 6岁 ,平均年龄6 4 .2± 11.0 2岁 ,按随机化的原则分为面罩吸氧组 (A组 )和鼻塞吸氧组 (B组 ) ,面罩吸氧组共 4 …  相似文献   

8.
目的:正确的吸氧可以提高肺泡内氧浓度和氧分压,增强氧的弥散能力,解除病人的缺氧现象。方法:主要采取鼻导管法、面罩法、鼻塞法和呼吸器正压给氧。结果:正确的吸氧可以明显的改善病人缺氧状态,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反之,如吸氧不当,护理不周,也会危及病人生命。结论:长期低流量吸氧是目前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对纠正缺氧、挽救病人生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波  陈凤歧 《中外医疗》2010,29(32):151-151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更新,护理技术更加完善,掌握氧气操作技术告知程序,是护理技术不可缺少的程序,从而指导护士规范而有效地进行操作并实施告知义务。实施告知程序后使护理操作更规范化、程序化,明显减少住院患者的误解和纠纷。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体现人性化服务,大大提高了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因病情需要给予氧气吸入是一项普遍的护理操作,传统的吸氧用具在20世纪70年代是鼻导管,80年代初至今用的是鼻塞式吸氧管。其优点是:吸氧简单,护士便于操作,但从临床中观察发现亦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在儿科,较大的清醒的患儿感觉有阻塞感,大多不愿意合作或要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孕妇,22岁,孕1产0,现29 3周妊娠,因B超检查提示胎儿脐带绕颈,于2005年4月30日下午3时,到本院门诊吸氧治疗。吸氧前检查:一般情况好,P90次/分,心律整齐,BP90/60mmHg,宫底高度25cm,腹围79cm,胎方位10A,胎心率124次/分,胎动无异常,双下肢无浮肿,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等病史及药物过敏史。吸氧时孕妇取坐位,单侧鼻导管吸氧(1L/分),当时无不适感觉,吸氧5分钟后,出现大汗淋漓,面色、口唇苍白,四肢及全身湿冷,随即不省人事,脉搏细弱,血压60/40mmHg,考虑为吸氧引起休克,立即停止吸氧,平卧位,针刺人中,快速静脉输液,地塞米松5mg静…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介绍医用氧浓度可控吸氧器研制的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即应用现代电子与电气技术实现任意比例氧气和空气的精确混合,从而完成临床患者不同病种、不同病程吸氧治疗中对氧气的定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15.
16.
张英  亓红艳  刘华 《中外医疗》2012,31(16):63+65-63,65
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道水分丢失明显,微雾喷雾器吸氧较常规鼻导管吸氧可减少痰痂形成的机会,更能一次吸净痰液,减少吸痰对气道的刺激。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18.
朱敏 《中原医刊》2003,30(6):44-44
鼻导管吸氧对改善病人的缺氧具有简便经济,有效和安全的优点,通过临床观察和统计,现介绍709例神经清醒并为成年病人在接受吸氧治疗时,其鼻导管进入鼻腔长度普遍不足鼻尖至耳垂的三分之二。约10厘米左右,此篇文章就是介绍在鼻导管吸氧此项护理操作中遇到的难题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吸氧方法与氧疗效果及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志敏 《医学文选》2001,20(1):101-102
氧疗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和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氧疗方法有双孔吸氧管法、单侧鼻导管法、鼻塞法、漏斗法、面罩法和头罩式给氧等。各种吸氧方法的氧疗效果各异 ,本文对吸氧方法与氧疗效果监测作一综述。1 各种吸氧方法的优缺点及病人耐受性1.1 单侧鼻导管吸氧法 自鼻孔插入鼻咽部约自鼻尖至耳垂的 2 / 3长度 (离鼻孔 8~ 10 cm)。此种方法节省氧气 [1 ] ,不妨碍病人饮食及言谈。世界卫生组织 (WHO)也推荐鼻咽部吸氧。Shann[2 ]观察 12例受检患儿 ,认为鼻前庭吸氧效果不及鼻咽部吸氧。后者使用简单安…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一次性吸氧管在临床产科及新生儿科较常用,一般科室应用不多,我院产科巧用一次性输液器制作成新生儿鼻导管,其吸氧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