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秋水仙碱片加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风湿康外敷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1疗程,判定治疗效果,并分析两组患者症状缓解的时间.结果 对照组40例,总有效率82.50%;治疗组40例,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20.00%的患者在1天之内局部症状得到缓解,3天之内症状明显缓解的患者达到70.00%;而对照组在1天之内症状得到缓解的患者仅为10.00%,在3天之内症状得到缓解者为42.50%,明显低于治疗组.结论 风湿康外敷对促进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局部症状缓解,缩短病程,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敷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右江医学》2017,(2):168-171
目的观察采用四黄水蜜外敷+秋水仙碱内服方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途径。方法将8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四黄水蜜外敷+秋水仙碱内服治疗,对照组予口服秋水仙碱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观察24小时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和治疗3天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各生存质量因子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24小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天后两组秋水仙碱口服用药量及不良反应、临床效果、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四黄水蜜外敷+内服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明显缩短患者发作期关节疼痛肿胀缓解时间,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减少吃药止痛剂量及毒副作用,明显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金黄散外敷结合微波照射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内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四妙丸合五苓散(简称四五合剂)内服、金黄散醋调外敷、局部微波照射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1.4%,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沉、血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金黄散外敷结合微波照射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疗效好,具有显著协同作用,安全好。  相似文献   

4.
董传明 《黑龙江医学》2013,37(7):595-596
目的探讨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01~2012-12间来我院治疗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24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120例。治疗组给予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对照组给予金黄散外敷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8.2%,对照组总有效率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消肿止痛散临床疗效优于金黄散。结论中药消肿止痛散外敷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湿热瘀阻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济源市中医院收治的湿热瘀阻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美洛昔康分散片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芙蓉膏外敷配合黄芩清热除痹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其中医症候积分及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湿热瘀阻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可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对于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纯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清热除湿活血通络方加减并外敷芙蓉膏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评分、实验室指标及安全性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血尿酸水平均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更好的疗效,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豨莶草止痛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豨莶草止痛散外敷治疗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豨莶草止痛散外敷治疗,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1周,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疼痛缓解时间、关节压痛阴性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1)。结论:运用豨莶草止痛散外敷治疗能够迅速改善症状、体征,这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外治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原发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随机分2组.治疗组中药内服外敷季德胜蛇药,对照组用秋水仙碱治疗.2组治疗10天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组用中药内服外敷季德胜蛇药未见副反应.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副反应(P<0.01)且关节肿胀缓解时间上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中药内服外敷季德胜蛇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加味四妙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给予口服加味四妙丸煎剂的同时,局部外敷自创的清热消肿散;对照组服用秋水仙碱.两组用药时间均为7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变化、临床安全性评价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新癀片联合黄马酊和槐花蜂蜜外敷患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新癀片联合黄马酊和槐花蜂蜜 持续外敷患处,两组在治疗1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缓解肿胀程度、疼痛指数及C反应蛋白(CRP)等方面 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为9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新癀片联 合黄马酊和槐花蜂蜜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明显缓解疼痛,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63例符合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以四黄水密局部冷敷并口服扶他林治疗,对照组以秋水仙碱口服,进行为期一周的治疗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总有效率87.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四黄水密冷敷联合扶他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消肿定痛膏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我院自制剂消肿定痛膏局部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观察疗效。方法:治疗组在患处外敷骨科消肿止痛膏,用绷带固定,每隔24h更换药膏,连用4d,观察疗效。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片每隔1h服1片,连服6片后停药3d,待不良反应减轻后改为每次0.5mg,每天3次,共7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为94.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关节红肿缓解情况比较,治疗组缓解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关节疼痛缓解情况比较,治疗组止痛效果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肿定痛膏用于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治疗时间短,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以奈普生胶囊、别嘌醇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两组连服2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χ^2=3.987,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积分、压痛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和P〈0.01);血尿酸(BUA)、血沉(ESR)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组TG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进一步探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针0.45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同时予以四妙散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布洛芬胶囊0.2g/次,3次/d,饭后服;疼痛缓解后,以别嘌醇片口服,0.1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以及血尿酸(B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沉(ESR)与白细胞(WBC)等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关节疼痛积分与关节肿胀积分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P<0.01);治疗组治疗后,治疗组的BUA、TC、TG等实验室检测指标与对照组经治疗后之间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利泄浊祛痛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片口服,初始剂量1?mg,随后0.5?mg/h,症状缓解后0.5?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清利泄浊祛痛汤,每日1剂。2组疗程均为7?d。记录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白细胞(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BU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CRP、ESA、TNF-α、IL-1、BUA水平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在秋水仙碱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清利泄浊祛痛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可有效缓解其主要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6.
新加四妙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新加四妙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4例分为两组,中药组36例予新加四妙汤治疗,西药组28例予立加利仙(苯溴马隆)及芬必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尿酸及血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血沉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加四妙汤对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能够降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血尿酸和血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正清风痛宁片联合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潮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膳食调节等非药物疗法,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涂抹雪山金罗汉止痛涂膜剂治疗,观察组加用口服正清风痛宁片与非布司他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生化指标、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其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理化指标和关节症状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理化指标水平及关节症状评分等各指标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1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清风痛宁片联合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够明显减少尿酸的产生,避免形成尿酸盐结晶,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57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8例采用封闭加药物治疗,对照组79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治愈所需疗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时间短,疗效显著。结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采用封闭加口服药物治疗疗效好,见效快,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分期论治的综合治疗方案防治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索痛风性关节炎更安全、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将166例痛风患者随机分成3组:中药组58例、西药组56例和中西药组52例,连续观察12周。急性期中药组予虎杖痛风颗粒、金黄膏。西药组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间歇期中药组予茵连痛风颗粒,西药组予苯溴马隆片或别嘌呤醇片;中西药组予中药组和西药组药物。观察整个治疗期间临床症状积分、血尿酸、显效时间、复发率、愈显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在急性期,3组愈显率和显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临床症状积分和血尿酸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间歇期,西药组、中西药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而中药组血尿酸水平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组复发率为12.07%,西药组为26.79%,中西药组为9.62%;中药组复发时平均症状积分为(10.00±3.61)分,西药组为(12.38±1.85)分,中西药组为(10.75±1.89)分。3组复发率和复发时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西药组为21.43%,中西药组为15.38%,3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分期综合防治方案既能安全、有效地控制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症状,恢复关节功能.又能有效地控制间歇期血尿酸水平,预防急性发作,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新癀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新癀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 16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以新癀片为治疗组 ,芬必得为对照组 ,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迅速缓解腰腿痛症状 ,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