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质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鉴于心血管内科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快、护理工作繁重的特点,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原则,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结果心血管患者及其家属对优质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大大提升,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素质大幅提高。结论优质服务在心血管内科的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素质,而且提高了本科室的护理质量,值得进行大规模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3.
姚美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5):291-292
随着生活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在提高,为了解优质护理并更好的运用,本文对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以及优势进行了探讨。趋向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更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恢复、增加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建议在心血管内科中广泛应用优质护理以增加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了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人性化服务的效果。方法观察分析患者的主要临床资料,然后通过心理、环境、饮食等方面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结果在心血管内科临床进行人性化服务后,患者与护理人员关系比较融洽,比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且患者对整个临床护理结果满意度非常高。结论人性化护理是以人为中心的护理形式,一些的工作都是忘了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和关心,从而更加有自信的对抗病魔。且医院使用人性化服务能够提高医院在社会上的信誉,给医院带来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常艳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5):265-266
目的研究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相关的经验和体会,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心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观察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自2011年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平均满意度较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过在心内科病房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后,结果显示,优质护理更具人性化,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指南》2018,(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研究对象选择自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遵循随机原则设置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的SDS、SA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在同一水平,P>0.05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护理后的SDS、SA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低,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度为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30/40),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32/40),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血管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并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从而提升其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3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1例),两组分别行优质护理服务和常规护理服务。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1%及护理满意度91.2%明显高于对照组84.2%、6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大幅度提高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康复速度及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均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4)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某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1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98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2.04%(2/98)、护患纠纷投诉率1.02%(1/9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7.98±1.31)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以上指标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极大地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增强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加强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79例住院心内科患者,按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前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观察组实施全面的人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无焦虑和抑郁所占百分比均有明显升高,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护士态度和病区环境等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除病区环境外,余两项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人性化护理贯穿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整个护理工作中,更能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患者满意度,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指南》2019,(11)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期间来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原则将10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焦虑和抑郁自评得分护理前后差异更大,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身心病痛,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减轻心理负担,缩短治疗周期,提升生存质量,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浅谈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在心血管内科实行优化住院环境,有效的护理沟通,以护理程序为基础,对患者实行全方位护理服务。结果护理全程体现人性化,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形象和素质,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结论通过开展人性化服务,提高心血管内科患者对医院和科室的满意度,让医院赢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以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50例进行跟踪调查,采用随机单盲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来制定健康教育计划表并依照表格内容要求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取传统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健康教育达标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8.50%、98.15%、5.7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0.00%、85.25%、35.65%(x2=4.75、9.06、6.86,均P<0.05).结论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制定施行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护理质量,对心血管内科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及其复发起着决定性预防作用,能有效控制复发严重程度,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患者64例,将其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患者满意度及患者家属陪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因子与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观察组患者家属陪护率为25.71%,明显低于对照组(46.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当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2月~8月间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200例,依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均使用心血管内科常规性的护理模式,研究组的患者则使用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模式,记录研究期间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症状发生率与护理有效率的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时不良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当中对缩短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成效显著,相应的也促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得到缩短。此外,在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优质护理工作当中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也相应的得到了降低,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情况与生活质量,其护理成效十分显著,值得进行广泛地应用与推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心理疏导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调查对象为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80例患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治疗组所有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心理疏导干预方法。最后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组患者分别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治疗后,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比较,结果发现,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中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干预在临床上可以很好的提高患者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患者其紧张焦虑的心情,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我科于 2 0 0 1年 1月引进了德国贝朗微量注射泵 ,用于治疗心脏疾病 ,至今已治疗 12 9例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2 9例 ,男 76例 ,女 5 3例 ;年龄 3 4~ 87岁。其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其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 10 3例 ,心衰 11例 ,心律失常 3例 ,高血压病 12例 ,除常规药物治疗外 ,均使用微量注射泵 ,根据病情需要 ,分别推注肝素、硝酸甘油、合心爽、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可达龙、高渗盐水、硝普钠、压宁定等。2 方法及优点2 1 贝朗注射泵应用微电脑控制输液速度 ,根据所配药物浓度及每分钟所需药量 ,换算出注射泵…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指南》2019,(29)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心血管内科患者90例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心血管内科患者对管理满意度;心血管内科住院时间、治疗过程遵医行为;护理前后患者负性心理评分;跌倒、用药错误等心血管内科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心血管内科患者对管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心血管内科住院时间、治疗过程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负性心理评分相近,P> 0.05;护理后实验组负性心理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跌倒、用药错误等心血管内科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可提高依从性,减少跌倒、用药错误等的发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患者对管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12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案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行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58例)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用药、自我监察、临床护理依从率均高过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评分(32.16±5.41)分、SDS评分(28.10±5.42)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精神状态、总体健康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改善心理负性情绪,且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