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对12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术前均行颈部大血管超声及DSA检查确诊,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成功植入支架12枚,1例闭塞行再通术未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1.7%,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所有患者6个月后随访未发现再狭窄。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14例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狭窄程度在50%以上患者,给予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 14例患者14处狭窄行支架植入术,支架释放成功率100%,术后即刻造影残存狭窄平均在20%以下.结论 经皮血管支架术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狭窄临床效果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颈内动脉狭窄≥80%的患者38例,全部均行全脑血管造影(CAG)、颈部超声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并采用3种不同支架治疗;6月后复查上述检查。结果 38例操作顺利,临床并发症少,3例(7.9%)发生短暂性脑块血发作(TIA),1例(2.6%)发生脑栓塞,3例(7.9%)发生过度灌注综合征;所有病例影像学评价成功,TCD检查血流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33例(86.8%)临床症状完全消失,3例(7.9%)好转;6月后CAG显示仅2例(5.3%)发生血管再狭窄。结论 CAS技术治疗颈内动脉高度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锁骨下动脉的狭窄和闭塞可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患侧上肢缺血的症状,狭窄严重者可导致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手术风险大,我院应用支架成形术治疗左锁骨下动脉近心端狭窄6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血管腔内技术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是常见的阻塞性颅外脑血管病,不仅可以引起上肢缺血的症状,若闭塞发生在锁骨下动脉近端,可致同侧椎动脉血流逆流至锁骨下动脉远端供应患侧上肢,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即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笔者总结所在医院收治介入治疗的6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方案对颈动脉狭窄伴有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2014年1月收治的6例对颈动脉狭窄伴有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接受血管内支架治疗后患者满意率为100%,治疗前后满意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支架血管形成术对于颈动脉狭窄伴有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取得了较高的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7.
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DSA表现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临床症状与DSA改变的相关性。方法DSA证实锁骨下动脉狭窄28例,并把患者分为症状组18例及无症状组1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侧支代偿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程度与临床症状无关,与侧支代偿有关。结论DSA能更好明确病变的程度和范围,评估侧支代偿,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辅以有效护理的效果。方法对30例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采取术前宣教、术中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及出院健康指导等系统化的综合护理。结果本组椎基底动脉狭窄成形术患者治疗护理期间,临床症状均得到良好控制,除1例患者术中放支架时,由于血管痉挛而受阻,其余均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随访1~12个月,患者均能按时服药和复诊。结论辅以系统化的综合护理,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成功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9.
闫冰 《中国医药指南》2012,(33):146-147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3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观察患者动脉狭窄程度、狭窄血管血流速度以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 3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患者术后动脉狭窄程度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14例颈内动脉系统梗死的患者,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共有5例患者发生心率减慢的情况,经过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患者的狭窄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术前有明显的降低(P<0.05),并且血流速度接近正常范围。而术后1d、3个月以及6个月时的狭窄动脉血流速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80例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同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手术安全性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手术成功率为97.8%(176/180),术前动脉狭窄为(73.9±9.6)%,术后残余狭窄为(13.7±4.9)%。在围手术期间,患者发生病变相关性穿支动脉闭塞4例、高灌注2例。随访6~12个月,平均为(10.5±1.0)个月;血管再狭窄30例,占16.7%;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者卒中发生率为10例,占5.6%。结论临床上,对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在近期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远端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5例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均经DSA证实,狭窄率≥70%,临床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急性脑梗死8例,脑供血不足4例。在远端脑保护装置保护下,植入血管内支架,计算残余狭窄率。结果 15例症状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后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狭窄程度由原来的(89.94±13.48)%下降至(6.19±4.85)%,4例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射,无栓塞事件发生。结论在远端脑保护装置保护下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治疗,手术成功率较高,可明显减少栓塞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庞尊中  顾福嘉  何强 《贵州医药》2001,25(3):229-229
常规动脉内插管化疗已成为中晚期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近年来 ,在动脉插管化疗技术的基础上 ,通过植入皮下药盒系统 (Port cahetersystem ,PCS) ,提供快捷、通畅、准确的治疗通道愈加受到重视。我们对 1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经锁骨下动脉途径皮下植入药盒系统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0例 ,男 7例 ,女 3例 ,年龄2 4~ 6 4岁 ,平均 4 3岁 ,直肠、结肠癌术后复发 4例 ,肝癌 3例 ,胃癌 2例 ,卵巢癌 1例 ,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和影像或穿刺活检证实。1 2 材料  18G穿刺针 ,5FCobr…  相似文献   

13.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ubs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是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近心端阻塞或显著性狭窄,导致脑血流经Wills动脉环、再经同侧椎动脉“虹吸”引流,使部分脑血流逆行灌入患侧上肢,从而引起脑及上肢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近年来,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被广泛用于SSS的治疗。我院自2005年2月开展此项技术以来,共对7例这类患者行PTA加支架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7例中男6例,女1例;年龄52~72岁。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脑缺血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嗜睡等,其中2例有…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对严重颅内脑动脉狭窄进行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34例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结果本组Mori A型病变29例,B型病变5例;狭窄位于大脑中动脉12例、大脑前动脉1例、颅内颈内动脉1例、颅内椎-基底动脉20例。在内支架成形术后,平均动脉狭窄率从70.9%下降到9.0%(P〈0.01)。在围手术期内,除1例(左椎动脉V3段串联病变)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外,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存活的33例平均随访18个月(3—36个月),未发生缺血性神经事件。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部分严重颅内脑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探讨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护理配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神经内科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3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全过程。结果36例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治疗有效率100%,但术中发生并发症1例,经及时药物治疗好转。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熟练配合、术后密切观察和护理,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和支架置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我院神经内科自2004年4月~2006年3月应用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PTA)治疗颅外动脉狭窄12例,共释放支架13枚,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院神经内科自2004年4月~2006年3月应用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PTA)治疗颅外动脉狭窄12例,共释放支架13枚,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外脑血管狭窄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颅外脑血管狭窄,并均实施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得资料给予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80例颅外脑血管狭窄患者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后,83.75%患者血管狭窄部位恢复正常(包括形态及直径)67例(83.7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00%;所有患者均给予1年有效随访(随访成功率100.00%),其中支架内再狭窄15例(18.75%),与未发生再狭窄几率8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效果,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9.
张乐国  朱翠敏  张俊玲  王馥梅  常涛 《河北医药》2010,32(15):2044-2046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18例经DSA或CTA证实锁骨下动脉闭塞的患者实施血管内支架植入,观察血管狭窄程度在术前、术后以及术后6个月的变化,以及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行Malek评分。结果 18例患者中13例成功植入支架,锁骨下动脉狭窄率从术前100%下降至术后的18%[(22±10)%],除1例出现穿刺点皮下血肿5例出现动脉夹层,未发生其他围手术期并发症。在6个月的临床随访中,12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1例患者发生再狭窄,Malek评分显著改善。结论锁骨下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的方法,但远期疗效仍需要前瞻性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因动脉狭窄导致其急性闭塞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合并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前循环系统病变13例(其中颈内动脉病变9例,大脑中动脉病变3例,大脑前动脉病变1例),后循环系统病变27例,均采用尿激酶选择动脉溶栓,然后对明显的残余血管狭窄,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后血管再通率为100%,支架定位准确,血管残余狭窄<20%,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率为67.5%;溶栓后脑出血6例(15.0%),而且术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越高,治疗有效率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开始时间的延长,治疗有效率降低(P<0.05)。结论对动脉狭窄导致其急性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选择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安全有效的,而且该治疗方法的有效率与术前的NIHSS评分及治疗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